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2046|回复: 0

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钓鱼山事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1 14: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钓鱼山在四川与重庆的交界处,位于重庆境内合川市(县级市)合阳镇的嘉陵江东南岸,海拔只有300来米,整座山占地亦不过2.5平方公里,大约也就小半个西湖那么大的一点地方,可以说,它只是中国西部内陆地区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偏僻小山头。但是在700年前,这里发生了一件改变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大事,深深地影响了此后数百年的世界格局,这么说,绝对没有一丝一毫的夸张。对,历史就是这么奇怪,当时间走到1259年夏天的时候,这个位于合川郊外的小山头竟然掌握了这个世界上从国王到奴隶的无数人的命运。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小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号称可以改变世界几百年历史格局的惊天动地的大事呢?这要先从当时的世界形势谈起。
     当时中国南方是由南宋统治,中国北方,蒙古人兴起,已经先后灭掉了西辽、西夏、金,形成和南宋对峙的局面。在欧洲,处于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时期,但是十字军东征的高潮已经过去,法国是加佩王朝的路易九世统治,英国是金雀花王朝的爱德华三世在位。希腊和小亚的拜占庭帝国暂时被十字军建立的拉丁帝国取代,统治不稳,希腊人马上就要复辟了。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已经式微,北非埃及刚刚进入马木留克王朝。东欧和中亚的广大地区在蒙古人的两次西征中先后遭到打击和征服,中西欧和西亚也马上要面临蒙古人的威胁了。1251年,经过激烈斗争,蒙哥即位,成为蒙古大汗,他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的儿子。蒙哥汗即位后立即着手进行蒙古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规模西征,西征主要由他的弟弟旭烈兀指挥,而他自己则着手准备灭掉南宋,"世界大战"开始了。
     蒙哥的意图是先征服当时地处云南的大理国和交趾地区的安南,形成对南宋王朝的包夹之势,然后从南北同时进军,灭掉南宋。1252年蒙古军队在忽必烈的带领下顺利平定大理国,再经过准备,1257年,蒙哥汗开始发动大规模的对南宋战争,准备一举灭掉南宋。蒙古军队兵分四路,其中一路由蒙哥汗自己带领蒙古大军主力从陕西入四川,由西往东打,待会合其他几路后合兵攻打南宋都城杭州。各路大军作战一直都较为顺利,但当蒙哥率领的军队到了合川钓鱼山下,却遭到了宋军的顽强抵抗,蒙古大军的脚步被绊住了。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宋军经营钓鱼山多年,上面修建了完善的防御工事,还把合州的州治移到山上,相当于在山上的一个城市,有十多万四方逃难来的百姓居住。钓鱼山山上比较平坦,可以种粮食,还有饮水,具有一定的自给自足能力,另外宋军储备了充足的粮食,早就作了长期坚守的打算。守将王坚作战勇敢,指挥得当,是了不起的军事家。蒙哥军队猛攻五个多月,损失很多将士,但始终无法拿下这个小城。这期间蒙古军队想了很多办法,用各种精良的攻城器具,同时也进行诱降活动,但宋军作战勇猛,意志坚决,蒙古人始终没有任何进展,钓鱼山的守军牢牢地牵制住了这一路的蒙古大军。再看其他几路蒙军的进展,都很顺利,忽必烈已经打到长江一线,兀良合台更顺利,从交趾、广西一路打到长沙城下,只有蒙古大汗自己所率的主力被绊在钓鱼山下,本来如果能顺利会合,这次倾全国之力的行动完全有可能灭亡南宋。情况发展到这一步是蒙古军队所没有想到的,军队的将领恐怕已经觉得这不单纯是个军事问题了,而且还关系到面子问题了,如果拿不下这座城池,实在是脸上无光,蒙哥汗自己也是愤恨不已。虽然军事会议上有将领建议放弃这座无关紧要的城市继续东进,但遭到绝大多数将领的反对,蒙哥自己更不同意。此前攻无不克的一代天骄家族哪能受此大辱,不拿下绝不放弃,并且蒙哥亲自到前线率军突击攻城。这时候,更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激烈的战斗中守城的宋军竟然击毙了在山下督战的蒙古大汗蒙哥!确切的说是宋军炮火发出的飞石重伤了蒙哥汗,由于伤势严重,蒙古大军被迫撤兵,蒙哥就死于钓鱼山下不远的北温泉,临死前他留下遗言,将来攻下钓鱼城后一定要屠城。
     正是蒙哥之死改变了世界格局。东边已打过长江的忽必烈闻讯后立刻挥师回北方去争夺汗位,兀良合台的部队也从长沙北返,南宋因此又延续了差不多20年。此时旭烈兀的西征大军更是势如破竹,已打到万里之外。1255年抵达中亚的撒马儿汗,1256年攻灭位于伊朗的木剌夷国,1258年2月攻占巴格达,处死了末代哈里发,灭亡了存在500多年的阿拉伯帝国,随后又进攻叙利亚,1260年攻占叙利亚的大马士革,紧接着进抵巴勒斯坦,准备进攻埃及,同时旭烈兀又派遣郭侃横渡地中海攻占了塞浦路斯等国。就在这时,由于埃及消息闭塞,对蒙古人的军威一无所知,因此去埃及劝降的三个使者一个被杀,两个被剃了头发,刮了胡须赶了回来。根据蒙古风俗,度发割须是草原骑士最大的耻辱,因此我们不难想象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而蒙哥的死讯传到了旭烈兀那里。以为进攻埃及做好充分准备的旭烈兀为了争夺蒙古大汗的位置,停止了向非洲和欧洲的进军,除留少量部队外,自己率领主力部队东归,蒙古汗国的第三次西征结束了。而埃及在蒙军撤退后趁机占领了阿拉伯半岛。
此外,钓鱼城之战为忽必烈执掌蒙古政权提供了契机,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蒙哥汗是一位蒙古保守主义者,他所施行的仍然是传统的政策。这种带有浓厚的蒙古部族和西域色彩的政策,已极不适应统治广大中原汉地的需要。如果蒙哥灭亡南宋,势必要疯狂屠杀汉族。而忽必烈则是蒙古统治集团中少有的一位倾慕汉文化的开明之士。蒙哥即汗位后,忽必烈受任掌理漠南汉地,他大力延揽汉族儒士,极力推行汉化政策,取得很大成效。但却引起蒙哥汗及其保守臣僚的疑忌,忽必烈因而被罢了官,其推行的汉化政策也被迫取消。忽必烈登上大汗宝座后,他知道南宋汉族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民族,因此继续推行其汉化政策。逐步改变蒙军滥杀的政策,使南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免遭更大的破坏。蒙哥汗曾留下遗言,日后攻下钓鱼城,当尽屠城中之民。后来钓鱼城降元,忽必烈却赦免了其军民。蒙古对西夏和金等民族种族灭绝式的屠杀和忽必烈的推行汉化,改变了做为炎黄子孙的汉族在中华民族中的人口比重和地位,使蒙古汗国这个边疆政权转变为一统中国的封建大王朝-元朝,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 q钓鱼城作为当时世界上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民族---炎黄子孙防御外敌入侵的典范之作,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民族---蒙古军队难以攻克的堡垒。蒙哥汗败亡后,钓鱼城又顶住了蒙军无数次的进攻,直至1279年守将王立开城投降,钓鱼城才落入蒙古之手。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古代战争馆特意制作了钓鱼城古战场的沙盘模型,以展示华夏民族当年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经过几年的争夺,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抢到宝座,并巩固了汗位,但蒙古帝国至此分裂:
忽必烈建立元朝,统治东亚地区,为名义上的共主。
旭烈兀建立伊儿汗国,统治中亚、西亚直到地中海东岸的广大地区。
拔都建立金帐汗国,统治二次西征时蒙古征服的东欧及中亚北部地区。
察合台汗国,统治新疆大部地区和中亚部分地区。
窝阔台汗国,统治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
这些蒙古汗国都不受忽必烈的元朝直接管辖。此后元朝再也没有西征了,整个亚欧大陆的格局基本固定下来。

     如果蒙哥没有死于钓鱼山,欧洲、非洲不知道还会发生多少次战争,整个后来世界历史,尤其是欧洲的历史肯定都要被大大改变,什么宗教改革、英法百年战争、大航海时代等等可能完全不会发生,今天的世界文明很可能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的,你也不是你,我也不是我了,我不会敲字写这篇文章,你也不会轻点鼠标看到它:-)。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源于747年前,一位驻守在这个名叫钓鱼山的偏僻小山头上的不知名的宋军士兵,他不会知道,他点燃的一发土炮改变了世界......
(海纳百川 www.hjclub.com)






    在这个夜晚,我突然想起那个曾经让我梦魂牵绕的地方—钓鱼山!虽然在我心中,常常亲切的称她为鱼山,但又的确满怀敬畏。
    在我去鱼山凭吊之前,心中无数次的模拟那场波澜壮阔的拉锯战……
    公元1257年,蒙古大汗蒙哥兵分四路,大规模进攻南宋。忽必烈率军攻武昌;塔察儿等攻两淮;兀良合台自云南出兵,经广西北上;蒙哥自率主力攻四川。1258年秋,蒙哥率大军入蜀,相继占据剑门苦竹隘、长宁山城、蓬州运山城、阆州大获城、广安大良城等,迫近合州。蒙哥汗遣使到钓鱼城招降,守将王坚不从。公元1259年2月,蒙哥率军从鸡爪滩渡过渠汇,驻跸石子山。钓鱼山战史上最著名的战役拉开帷幕。自2月到7月,守军与蒙古大军惨烈撕杀数月,蒙古军一度占领外城,但又被守军反击夺回。战役最后以蒙军总帅汪德臣被城中火炮击毙和蒙哥大汗本人受伤而薨告结束。据说,蒙哥临终前留下遗言,一旦城破,要“屠城剖赤”。关于汪德臣和蒙哥的死,《元史》均记为患病不治。但无论如何,这一帝一将的死,都与鱼山之战紧紧相连。
    公元2000年10月3日,当我抵达重庆合川,在嘉陵江岸望见神驰了很久的鱼山时,不禁愣了!难道就是这座江中并不如何雄伟的山丘阻挡了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36年之久。然而快艇的老板坚定的告诉我,那确实是钓鱼山!
    36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而已,但公元1243年到1279年这36年,对于鱼山,对于积弱的南宋和意气风发的蒙古,却注定是刻骨铭心而又传诵千古的36年!
    时光回朔到1240年,时任四川安抚制置副使兼知重庆府的彭大雅在合州钓鱼山筑城寨以为重庆屏障。就在同年,大雅在谗言交迫下被免职,最后被贬往赣州。1242年,真正使鱼山成为坚固堡垒的一代名臣余阶为权兵部侍郎兼四川安抚制置使、知重庆府,晓谕他“任责全蜀,应军行调度,权许便宜施行”,而阶也发愿“愿假10年,手擎四蜀之地,还之朝廷”。余玠在四川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建了山城防御体系。即在四川的主要江河沿岸及交通要道上,选择险峻的山隘筑城结寨,星罗棋布,互为声援,构成一完整的战略防御体系。钓鱼城即是山城防御体系的核心和最为坚固的堡垒。钓鱼城坐落在今四川省合川县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上,其山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300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南、北、西三面环水,地势十分险要。这里有山水之险,也有交通之便,经水路及陆上道,可通达四川各地。1243年,余玠采纳冉氏兄弟建议,巩固钓鱼城,移合州治及兴元都统司于其上。钓鱼城分内、外城,外城筑在悬崖峭壁之上,城墙系条石垒成。城内有大片田地和四季不绝的丰富水源,周围山麓也有许多可耕田地。这一切使钓鱼城具备了长期坚守的必要地理条件以及依恃天险、易守难攻的特点。余阶镇蜀10年,功勋卓著,然遭权臣妒恨,1253年被解除兵权,阶以死相争,服毒自尽!1254年,合州守将王坚进一步完善城筑。四边之民多避兵乱至此,钓鱼城成为兵精食足的坚固堡垒。
    从公元1243年到1279年,在36年的时间内,蒙古大军与南宋守军在此经历大小战斗200多次,而钓鱼山以弹丸之地始终屹立。到公元1278年,蒙哥的继任者元世祖忽必烈几乎已经攻占中国全境,而钓鱼城仍在宋朝军民坚守之下。元使致书城中将领曰:“君之为臣,不亲于宋之子孙;合之为州,不大于宋之天下。彼子孙已举天下而归我,汝犹偃然负阻穷山,而曰忠于所事,不亦惑乎?”但鱼城军民置之不理。直到此时,元军还是无法攻下钓鱼城。公元1279年,面对汹汹蒙古兵势,最后一任守将王立以“保阖城百姓平安”为条件,向元军投降!一个月之后,陆秀夫背负着南宋最后的小皇帝,在厓山蹈海而死,大宋王朝就此划上句号。


乘快艇抵达鱼山下,拾级而上,我的心中虔诚而温柔的叹息到:鱼山,我来了,700多年后有一个年轻人特地前来瞻仰你了!而此时的鱼山,一片祥和宁静。我认真地端详鱼山,只见她:山不高而苍翠,树不大而林茂,制锁三江而威势内敛,群峰默立而历史风云自在心中。
    从城南的水军码头遗址望去,“一字城”扑入眼帘。史载:“2月丙子,帝悉率诸兵渡鸡爪滩……辛巳,攻一字城……丁酉,夜登外城,杀宋兵甚众……”,在“一字城”之战中,元史没有描述战果,可见是攻而不克,没有值得书写之处的。“一字城”城墙从钓鱼山城墙为起点修筑,直下入嘉陵江中。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是鲜血四迸的白刃格杀,当蜂拥而上的蒙古勇士呐喊着冲过来时,迎接他们的是冰冷的箭雨或者滚木檑石,不断地有人倒下去,不断地有人往前冲!


    在每一个石刻、隘口、城墙前,我都驻足体味。上帝折鞭,说的是蒙古铁骑所向无敌,被称为上帝罚罪之鞭,然而在1259年的鱼山之战失败,蒙哥陨亡,客观上不但使宋祚得以延续20年,而且使蒙古大军的第三次西征行动停滞下来,缓解了蒙古势力对欧、亚、非等国的威胁,对世界历史的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独钓中原,是指鱼山以弹丸之地,奋然抗击,历36载而不破,对于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实有擎天之功!护国门,关隘独立,斜对江流,飞檐凌空,倾诉忠贞护国之情,楼上有一联:“世上名城曾闻上帝折鞭处
蜀中胜概遥想当年独钓时”,寥寥数语而风云激荡。护国门往上是护国寺,护国寺前右侧百余步峭崖处,凿41步"之字"形石级。这是南宋抗战时所建的栈道。上天梯上面为一砥平石面,有当年安置抛石机、三弓弩基座遗址,还有碾制火药的脚碓遗址。



    在护国寺不远处的山顶,有一巨石,传说一巨神曾于此钓江中之鱼,以解一方百姓饥馑,山由此而得名,巨人已不可寻觅,只有他留在危岩之上的一双一米长的脚印和一个圆圆的插竿小孔,仿佛证明这确实是曾经发生的真实事件,而不仅仅是传说。旁边是当年打造兵器的遗迹,我分明看见那些湮没在历史中的红红的炉火和逐渐在铁锤下成型的箭矢刀兵,或者还听见叮叮当当、连绵不绝的打铁声。
    漫步于古战场,那一堆堆厚厚的瓦砾和一段段出露在土中的屋基础石随处可见,分明表示这里有过人间烟火和闹市的繁荣。步出校场遗址,一座殿堂台基出现了,这是皇城!原来在钓鱼城攻守战的后期,南宋的疆土大部分被元军占领,守城的张珏曾经打算把逃亡粤广的赵日正、赵日丙二王接到钓鱼城,所以修造了皇城。
    鱼山之内,水源极其丰富。钓鱼城中有天池13处,宋井92眼,为南宋军民修建。大天池在奇胜门内,据《钓鱼城记》载:"西门之内,因沟为池,周围五百余步,名曰天池。泉水汪洋,旱亦不涸,池中鱼鳖可棹舟举网。"双眼井在大天池附近竹林间,井呈八角形,石砌,层层错角相叠砌成,似阶梯,可供人攀缘上下。常年有水,从未涸竭。这为钓鱼城的军民长期坚守提供了足够的水源。据说在1259年7月,蒙哥负创后,守将王坚从天池内钓起一条三十余斤的大鱼,做成鲜鱼面饼,并附上一封书信投到蒙古御营,上书:“英雄的蒙兀儿!请你尝尝我们的鲜鱼面饼吧!如果您愿意,我们再战十年,如何?”这虽然无法考证,但鱼山之粮秣充足、水源丰富可见一斑!
      
    1942年6月郭沫若先生路过钓鱼城,曾有诗云:“魄夺蒙哥尚有城,危崖拔地水回潆。冉家兄弟承璘玠,蜀郡山河壮甲兵。三十载孤撑天一线,千秋共仰宋三卿。贰臣妖妇同祠宗,遗恨分明未可平。”前面我都是赞同的,最后一句未免有些异议。鱼山的最后守将王立怎么能算贰臣呢?在那样的大势下,鱼山已不可守,如硬抗下去,城破之日,满城10万百姓可能尽被蒙古人屠戮!或许只有投降是最好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王立将军不计身后的精神尤可钦佩!
    是夜,宿于合川,夜不能寐,乃作《钓鱼山》一首:一山独钓中原久,群峰默默大江流。制锁三江御强虏,巨酋陨亡传千秋。登临鱼山心潮起,只恨未能握长缨。英雄志气当不朽,中夜犹闻古剑吟。
    鱼山,两个民族英雄史诗的见证,凭吊的是遗迹,长留的是浩然英雄之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5-4-19 16:05 , Processed in 0.01147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