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4449|回复: 31

别用西方价值解读中国民主---场有意思的辩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21 10: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来源: 环球时报2007-10-20

张维为 (瑞士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今年6月下旬,在慕尼黑郊外的一个风景如画的避暑山庄,知名的马歇尔论坛举行了一场中国问题研讨会,由笔者主讲中国的崛起及其国际影响。演讲后,一个欧洲学者问道:“您认为中国什么时候可以实现民主化?”笔者反问:“您的民主化概念怎么界定?”他颇有点不耐烦:“这很简单:一人一票、普选、政党轮替,”说完,还补充了一句:“至少这是我们欧洲的价值观。”

  笔者表示完全理解和尊重欧洲价值观,但随即问他:“您有没有想到中国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其中之一就是实事求是,英文叫做seek truth from facts(从事实中寻找真理)”,笔者接着说:“我们从事实中寻找了半天,就是没有找到发展中国家通过您所说的这种民主化而实现了现代化的例子。我走访了一百多个国家,还没有找到。”这时,一个美国学者大声说:“印度。”笔者问他:“您去过印度吗?”他说:“没有。”笔者回答:“我去过两次,而且从北到南,从东到西都去过。我的感觉是印度比中国要落后至少20年,甚至30年。我在孟买和加尔各答两个城市里看到的贫困现象比我在中国20年看到的加在一起都要多。”

  又有学者说:“博茨瓦纳?”笔者同样问道:“你去过没有?”他说:“没有”。笔者答道,“我去过,还见过博茨瓦纳总统。那是一个人口才170万的小国。博茨瓦纳确实实行了西方民主制度,而且没有出现过大的动乱。这个国家资源非常丰富,民族成分相对单一,但即使有这么好的条件,博茨瓦纳至今仍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寿命不到40岁。”

  “那么哥斯达黎加呢?”又有学者问。“你去过这个国家吗?”回答还是“没有。”笔者的回答是,“我2002年访问了这个国家。那也是一个小国,人口才 400多万。相对于中美洲其他国家,哥斯达黎加政治比较稳定,经济也相对繁荣。这个国家90%以上的人口是欧洲人的后裔,各方面的起点不低。可惜哥斯达黎加至今仍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国家,而且贫富差距很大,人口中20%还处于贫困状态,首都圣何塞给人的感觉更像个大村庄,有很多的铁皮屋、贫民窟”。

  之后笔者干脆反问:“让我举出西方民主化模式在发展中国家不成功的例子?举10个、20个、还是30个?还是更多?”我简单谈了一下美国创建的民主国家菲律宾、美国黑人自己在非洲创立的民主国家利比里亚、美国家门口的海地,还有今天的伊拉克。此时,有一些听众开始点头,一些人摇头,但就是没有人起来反驳。笔者便再追问了一个问题:“在座的都来自发达国家,你们能不能给我举出一个例子,不用两个,说明一下哪一个今天的发达国家是在实现现代化之前,或者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之中搞普选的?这里论坛哪位能举出哪怕一个?---laodai]”

  还是没有人回答。我说:“美国黑人的投票权到1965年才真正开始的。瑞士是到了1971年,所有的妇女才获得了投票权,瑞士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普选。如果要推动西方式的民主化,西方自己首先要向别人解释清楚,为什么你们自己真正的民主化过程毫无例外都是渐进的,都是在现代化之后才实现的?这个问题研究透了,我们就有共同语言了。”不能轻信西方普世价值

  我还顺便讲了一个自己的假设:“如果中国今天实行普选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呢?假如万幸中国没有四分五裂,没有打起内战的话,我们可能会选出一个农民政府,因为农民的人数最多。我不是对农民有歧视,我们往上追溯最多三四代,大家都是农民。我们不会忘记我们自己农民的根,我们不歧视农民,不歧视农村来的人。但是连领导过无数次农民运动的毛泽东主席都说过: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一个农民政府是无法领导一个伟大的现代化事业的,这点你们比我还要清楚。”

  这时一个不服气的学者说:“民主本身就是神圣的,崇高的,这是普世价值,中国应该接受。”笔者回答:“民主是普世价值,但西方这种民主形式是不是普世价值,还很有争议。你们为什么不能更自信一点呢?如果你们的制度那么好,人家迟早都会来向你们学习。但如果以普世价值的名义,强行在世界推广你们的制度,甚至为此而不惜使用武力,那就过分了。看一看今天伊拉克,据英国广播公司最新的报道,巴格达市的居民开始用‘人间地狱’来形容他们的城市,但天真的美国人以为伊拉克人民都会拿着鲜花去欢迎他们呢。”

  当时因为还有其他许多有意思的问题,民主化的问题就没有继续讨论下去。实际上任何人只要花点时间读上几本西方民主理论的入门书,就会知道西方大部分的民主理论大师,从孟德斯鸠到熊彼特,都不赞成为民主而民主,都认为民主只是一种程序、一种制度安排、一种游戏规则,其特点是“有限参与”,而不是“无限参与”。当然也有像卢梭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呼唤人民主权,不停地革命,但法国为此付出了异常沉重的代价,最后实现的也不是卢梭期望的目的民主,而是工具民主。

  2006年,我曾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上发表一篇评论,谈到西方强行输出自己的民主模式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问题:西方“意识形态挂帅,推行大规模的激进的民主化,无视一个地方的具体情况,把非洲和不甚发达的地方看成是西方体制可以自然生根的成熟社会。在宽容的政治文化和法治的社会形成之前,就推行民主化,其结果往往令人沮丧,甚至是灾难性的。”多少罪恶都是以推动普世价值的名义犯下的

  美国宾州大学教授爱德华?曼兹菲尔德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克?史奈德最近出版了一本著作《选举到纷争:为什么正在出现的民主国家走向战争》。书中的基本观点是:走向西方民主模式的这个过程,最容易引起内部冲突或外部战争,因为政客们只要打“民粹”牌就容易得到选票。整个上世纪90年代里,许多国家举行自由选举后,便立即进入战争状态: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开打、厄瓜多尔和秘鲁开打、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开打,还有布隆迪-卢旺达的大屠杀,导致1百多万人丧生,当然还有南斯拉夫令人痛心的分裂和战争。我去年访问了前南斯拉夫所有的国家,光是波斯尼亚战争中死亡的人数最保守的估计都超过10万人,成为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多少罪恶都是以推动普世价值的名义犯下的。

  再看看中国,走自己的路,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保持了政治稳定,经济规模扩大了10倍,人民生活普遍提高,虽然仍存有各种问题,有些还相当严重,但中国的崛起,整个世界有目共睹,大多数中国人也对国家的前途表示乐观。中国的相对成功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就是可以和西方平起平坐地讲道理,你有理,我听你的,你没理,你听我的。要是都听西方的,中国早就解体了。

  在民主化这个问题上也是这样,西方还是没有摆脱“唯我正统,别人都是异教”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在历史上曾导致了无数次战争,几乎毁灭了西方文明本身,西方本可以从中悟出很多道理。但是,西方,特别是美国似乎还没有从中汲取足够的教训。如果西方真心想要在发展中国家推动民主,就应该认真总结自己民主发展的历史,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民主化的顺序,西方原生态的民主社会自己演变的顺序大致可以这样概括:一是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二是市民文化和法治社会的建设,最后才是民主化。这个顺序搞错了,一个社会往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现在西方却要求第三世界在民主化上一步到位,把最后一步当作第一步,或者三步合为一步,不出乱子才怪呢。

  世界在进步,民主也不再是西方的垄断和特权,新技术革命又为民主提供了各种新的手段,其他非西方文化传统的国家完全有可能,而且也应该探索自己独特的民主发展道路。作为后来者,中国在自己的民主建设的过程中,应从过去发达国家和今天第三世界的民主实践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超越西方那种狭隘的、僵化的民主观,推动符合中国国情的、渐进而又深入的政治体制改革,争取最终后来居上,建立一个繁荣与和谐的新型民主社会。
发表于 2007-10-21 19: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有理有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2 19: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民主,独裁,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只要能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2 19: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是要自信,要以我为主。这估计也是这一代领导人的共识。
一人一票的民主,如今从西方或者台湾的现状看来,并不科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2 20: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投票的民主“比较”科学。
一人之下,1299999999人比较平等,都不投票。

在没有监督面前,民主是一圈干牛粪,辛苦的孔市长在漫长寒冷的冬天可以字抵御严寒。
在机会未平等面前,民主只是江湖朗中手中随风摇动的幡旗。上书:祖传秘方,千年传承,包治百病,药到病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3 09: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怎么说,即使表面的民主也比没有民主强的多。虚假的人权也比没有一点人权好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21: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大多数洋人,包括受过教育的洋人,甚至很多参政的的洋人根本搞不清楚democracy和 individual freedom/liberty 之间的关系.他们都以为两者都是一样的意思。 这很可能他们受的教育不正确有关。Democracy是洋人的思想。这是古希腊时代的一个政治游戏模式。消失了2千多年以后,到了19世纪中叶又复活的政治游戏模式。以前翻译这个词的我们的先人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让普通人以为democracy,即中国人翻译的民主,就是一切美好的代表,包括人身自由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公平的社会的发展。 这可以说是天大的历史的误会。

Democracy的正确意思是Majority rule, 即“多数统治“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少数要服从多数。国人把democracy翻译成“民主“。 不知怎么搞的,绝大多数洋人和国人都以为只要有了民主,即多数统治模式,多党政治模式,什么都会变得美好。只要实施了“多数统治“、多党政治的话,人身自由,法制,美好的经济前途都会确保。而事实上两者之间毫无关系。Democracy is not freedom。

事实上,多数统治机制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再分配财富。在经济社会分配不到的东西通过选票的游戏再分配,跟其他政治概念毫无关系。 多数统治的政府也不一定是和平政府,也不一定是搞好经济的政府。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玩多数统治游戏的国家之间的大战。美国的多数统治政府也是在越南大屠杀的政府。多数统治,多党政治游戏的前提是每个人都可以免费参加选举,选出来自己的领导。当然每个参选的人都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进行投票。而成年人的目的基本上都和经济有关。所以谁承诺更多的免费午餐或者福利,谁当领导的机会就更大一些。 好比普通人一般都是找薪水高的公司一样。这是人性。这种机制就是注定政府要不断再分配财富,不断派免费午餐,吃大锅饭。一直到彻底破产,或者被推翻。

Individual freedom .liberty,law and order,economy, 即人身自由,法制,经济发达等发达社会的标志跟“多数统治““多党政治“游戏关系不大,完全是两码事。两者之间也不一定有因果关系。大家读了18世纪末,美国独立的时候的美国建国元勋们对多数统治的看法会更彻底的明白我的意思。实施“多数统治““多党政治“的伊朗和津巴布韦也还是一样的不发达。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这些长期实施“多数统治““多党政治“的国家,几乎都面临着财政破产的危机。通过免费选票进行财富再分配游戏的结果就是如此。

一个国家要发展的话需要搞好人身自由,保护个人财产,搞好经济,搞好大多数人都均富的社会。采取怎样的办法选出来自己的国家的领导层也会有很多不同的办法。不一定要走已经证明经济上行不通的“多数统治““多党政治“的路线。中国要走符合自己的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4 21: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指导,通过老师对Democracy的解读,更加深刻了了解了现代西方社会所谓的民主政治制度的本质,唯一正确的寻求适合的政治经济制度之路无他:实事求是

目前看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起码避免了去走已经证明了的行不通的道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22: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老师的解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23: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讲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5 14: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的讲解,非常通俗明了!确实如此。
可以说一条真正的政治民主、个人社会的自由健康发展的道路,大家都还在摸索中。有“中国特色”这个词主要是在于大家听多了,耳朵起茧了,而且有非常多的现实矛盾冲突用这个词来遮羞。
如果抛开这些,单纯从字面上来理解,这个词是非常的科学的。每个人还都有自己的特点、个性,何况是一个经过几千年发展的、有辉煌、有屈辱,有传统、有现代的大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5 22: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9 18: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的发展目的是什么?
始终是我们一直没有搞明白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9 19: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维为他XX的代表谁说话的?他说的学者是谁?那学者又是代表谁说话的?学者的原话是什么?张维为那调调就像自己是孟子诸葛亮舌战群儒似的,谁也别他妈自以为高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9 20: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与繁荣的国度》里,已经说的很清楚了,Democracy和自由繁荣的区别,实现自由与繁荣的大致可能性路径。这本书为什么叫《自由与繁荣的国度》?为什么不叫《民主的国度》呢?

布罗代尔和沃勒斯坦也早说过了,资本主义不是竞争,资本主义是资本通过垄断政权来排斥竞争。从这一点出发,很多概念就不再似是而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9 20: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布罗代尔那本书有出版,叫《资本主义论丛》。里面沃勒斯坦的发言非常精彩,一针见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9 20: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用三大段界定Democracy,用两小段讲自由与繁荣,但可以看出,自由与繁荣才是值得追求的。再看张维为的文字,全是讲Democracy,他到底什么意思?在为谁说话?我认为他就是在转移视线。

历史上宣扬外部威胁打击外来邪恶,借以麻痹和奴役国内老百姓的统治者伎俩太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9 20: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历史有如下的解读,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1842至1848年间朝廷每年的财政盈余还在1500万两银子以上,这种年年财政盈余状况一直持续到1895年。按理说,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即使没有逼着朝廷把未来的收入借过来加快国力发展,也至少使他们愿意把岁入都花掉搞发展,而不是还想着往国库存钱!到最后,晚清也像宋朝、明朝末年那样,战争开支和赔款实在太大,在历来因为不用发债融资而使中国债券市场没机会发展的状况下,朝廷无法用债券把那些大支出的压力平摊到未来。过不了支付压力这一关,清朝就只好垮台。
      我们一般熟悉美国于1776年7月4日宣布从英国独立,1787年的宪法大会通过美国宪法,等等这些政治史实。
  美国独立的起因当然是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征税权失控,殖民地人必须向英国交税,但却没权选举代表进入英国议会,去参政、议政、立法。这一背景很重要,因为这决定了美国独立战争以及之后政府的开支不能靠大规模加税来弥补:如果新成立的政府也要加税,为什么还要独立呢?所以,各届大陆会议(Continental Congress,独立运动、独立战争期间的决策机构)只能靠多印纸币、借债,来找到财务支持。但是,那时期既没有联邦政府、更没有收税机构,“大陆币”、战争债难以有市场,在1776至1787年间不断出现的债务困难,几次都差点让独立运动破产,差点迫使北美重回英国的怀抱!

  稍微细看,我们知道,1763年开始,英王乔治三世通过一系列法案勒紧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加大征税,由此激发殖民地人的反抗,导致诸如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Boston Tea Party)、1775年列克星敦(Lexington)枪击案等关键性事件,使得北美对英国的敌意一发不可收拾。1775年6月15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选举华盛顿作大陆军总司令,正式与英军作战。

  1776年3月17日,为了避免战争对波士顿伤害太大,华盛顿请求把战场转移到纽约。英军接受请求,转移战场。当第二届大陆会议于7月4日宣布美国独立时,华盛顿正在纽约曼哈顿南端,其军队士气得到了及时的鼓舞,因为就在那时英国皇家海军正在汇集100多艘战船、3万多正规军,集中攻打守在曼哈顿、几乎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华盛顿的一万大陆军,而且大陆军也没有任何战船。8月27日,皇家海军轻而易举地夺下长岛,大陆军惨败。之后,华盛顿采用边退、边打游击战的办法,开始了跟英军的拖延战术。

  实际上,宣布独立不久的美国,更大的挑战不在跟英军的战场上,而是在经费的来源上。起初,第一届大陆会议考虑过在各州征税,但因上面讲到的原因被很快否决。独立战争开支主要靠以下几方面来源,第一是由政府发行“大陆币”,在1775至1780年间共印了37次“大陆币”;第二,由大陆会议政府发行债券,1775年发行首批公债用于买军火;第三,是十三州(殖民地)的份子贡献,由各州自己发行战争债提供;第四,从法国借来的贷款;再就是给士兵、给供货商写欠条。

  只是在1780年末之前,政府债已经没人买了;各州也弹尽粮绝,不愿再发债奉献了;大多数士兵的服役期到年底就结束,不愿再收欠条作军饷;眼看大陆军就要失败,几乎没有人再愿意接受大陆币。

  就在独立运动要告终之际,华盛顿派助理前往法国,成功说服法国国王再借美国250万法国金币。法国贷款没到之前,这一消息让后来成为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先将其做抵押,立即通过再贷款得到救命钱,让独立军维系到次年9月。最终,在法国海军的支持下,大陆军于1781年9月在南方港口城市约克镇打赢关键一战,从此扭转独立战争的局面,迫使英国于1783年9月签署《巴黎条约》,承认美国独立。一个年轻国家就这样靠举债幸存下来。

  1783年独立战争正式结束了,但是,建国的挑战却刚开始。如果说今天的全球金融危机是因美国联邦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家庭写“借条”太多,因债务泛滥而产生的,那么,1783年时的美国货币、“借条”、债券种类并没少多少,仅各类战争债、州政府债、社区债所用到的支付货币就五花八门,有以“老大陆币”、以“新大陆币”、以墨西哥银元、以西班牙银元、英镑,有的债券干脆就没注明以什么货币支付。整个金融市场一片混乱,许多债券的价格不到其面值的10%,基本没人问津,商品市场也没有秩序。这种乱局严重影响人们对美国前景的信心,挑战新共和国的命运。

  1790年1月,年纪33岁的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向国会递交一份债务重组计划,宣布在1788年宪法通过之前美国发行的所有债务,包括联邦与地方政府发的各种战争债、独立战争军队签的各类借条,全部按原条款一分一文由联邦政府全额兑现。为了实现承诺,联邦政府发行三只新债券,头两只债券年息6%(一只于1791年1月开始付息,另一只到1801年才付息),第三只债券只付年息3%。换言之,由这三只可以自由交易的债券取代原来五花八门的战争债,大大简化新国家的债务局面。

  今天看,汉密尔顿的债务重组举措,好像只是一种简单的债务证券化运作,但是,他的天才创新在于,这三只债券埋下了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就是“华尔街”的种子,因为这些债券从1790年10月上市交易后,加上次年由汉密尔顿推出的“美国银行”(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股票,立即将市场的力量聚焦在这四只证券,强化价格发现机制,提升流动性,集中展现市场活力。从此,美国资本市场一发不可收拾,为之后的工业革命、科技创新效劳。

  美国金融之父汉密尔顿的创举的意义也在于,他让这三只债券成为反映美国未来前景的晴雨表,债券价格就是市场对美国未来的定价。—— 汉密尔顿之兑现过去所有战争债的承诺,振奋了市场对美国未来的信心,使这些债券价格随即猛涨,为更多的政府融资广开财路!

  债券市场先于其它证券市场发展,而债券市场又起源于战争融资需要,早期英国以及其他西欧国家是这样,后来的美国还是这样。

  那么,从美国的经历中为什么我们能理解到,230年前负债累累的美国以及400年前债负压身的西欧国家,反而在那之后胜过当时国库满满的中国、印度呢?我的思路包括以下两方面。

  第一,国库钱越多、朝廷银库越满,国王、皇帝肯定能专制,而且也会更专制,因为他们不需要靠老百姓的钱养着;相反,越是朝廷欠债累累的国家,其国王、政府就必然要依赖老百姓交税、有求于百姓,这最终能制约国王的权力、促进民主与规则的发展。如哈佛大学教授Richard Pipes在《Property and Freedom》中所说,之所以民主法治能在英国兴起,就是因为在英国皇家把土地权逐步卖掉之后,国王不得不每年与掌握征税权的议会交涉。就像在当初美国一样,一旦国家负债累累,而老百姓又不得不交税的时候,连那些本来不关心政治的公民也不得不关心政府的权力、自己的权利,交税是提醒公民权利、感受政府权力的最具体方式。不需要征税也能自己富有的君主或者政府,其制度必会走向专制。

  第二,就如当年美国三只国债所表现的,这些国债的存在与交易给市场提供了评估其政府政策与制度优劣的具体工具,通过国债价格的上涨下跌,立即反映市场对国家未来的定价。只要国家的负债足够高、只要继续发债的需要还在,国债价格的下跌必然逼着政府对其政策或法律做出修正。公民投票是民主制度的重要形式,但投票无法天天进行,而证券市场对国家的监督、评估、定价却是每时每刻的!美国和英国的兴起如此,其他西欧国家的经历要么也如此,要么就被金融市场所教训!

  负债累累的政府是一个权力难以扩张的政府,因为负债后,一方面政府就得面对债券市场,另一方面就得征税,就得面对纳税人。或许,负债、债券市场、征税、纳税人,这都是民主宪政的砖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9 21: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好象是陈志武那一派的说法。但是不能解决老师所说的那个问题:“多党政治游戏的前提是每个人都可以免费参加选举,选出来自己的领导。当然每个参选的人都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进行投票。而成年人的目的基本上都和经济有关。所以谁承诺更多的免费午餐或者福利,谁当领导的机会就更大一些。 好比普通人一般都是找薪水高的公司一样。这是人性。这种机制就是注定政府要不断再分配财富,不断派免费午餐,吃大锅饭。一直到彻底破产,或者被推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9 21: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陈志武的文章。。这里只是提供一种分析的角度。。这个问题实在太大
     或许时间能证明一切。。但是我们谁能活得那么长的时间。。。
     现在有点迷茫,我们分析市场。。过去。。现在。。未来。的关系。。这真的能被我们正确的认知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4-9-29 01:29 , Processed in 0.01477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