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1896|回复: 6

货币的本质和中国通货膨胀的前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8 17: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在这里之所以要单独阐述货币的本质是因为,中国目前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预期,而对通货膨胀的认识直接关系到对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走势的判断。
  货币的本质是交换的等价物,这一条我想不会有人反对。有人会说货币是财富的象征,但为什么货币能够成为财富,那是因为我们都认为货币能够换到物资,如果一个财主积累了大量老版的第一套或第二套人民币现钞,我们会认为他拥有财富吗?不会,因为他手里的人民币是不能流通的,不能通过交换得到物资。
  其实,我们现在用的货币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本质,那就是信用,对发行人的信用。因为现在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一种货币是和金银或者石油等现实财富挂钩的,我们现在用的都是法定货币,简称法币。法币不和任何实物资产挂钩,实际上就是空头支票。法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中国的货币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问题是人民银行是基于什么发行人民币的呢?答案是理论上人民银行想发多少都可以,因为没有实物资产限制人民银行发行货币的规模。在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的机关,我们认为是由党中央国务院负责货币发行的规模。
   老百姓愿意接受人民币,使用人民币,愿意拿自己的粮食等物资换成花花绿绿的钞票是因为我们相信我们能够用这些花花绿绿的钞票换取其他等价的我们需要的物资。这里我要加上等价,是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货币内在价值。如果人民币以一种可以预测的速度贬值(通货膨胀),我想老百姓在接受人民币的时候会打折扣的。因为我们相信政府不会用滥发货币损害老百姓的利益,所以我们接受了人民币。但是这种信用在历史上是出过问题的,最典型的是1989年通货膨胀和1994年通货膨胀。1989年的时候我还很小,当时我们家正在造房子。我对通货膨胀的印象是,有一个建材经销商对我爸爸说,现在建材一天一个价,让我爸爸赶紧买。你想想,一天一个价,通胀是个什么概念。1994年的通胀,很多人都有感觉,因为老百姓好像和钱有仇似的,到商场不管东西好坏,直接就抢购,就是要把钱以最快的速度花出去,在这个现象之下是全国性的通货膨胀。当时官方公布的CPI数据是增长12%,而有学者计算应该是25%左右。我相信应该比12%高,因为当时人民银行把存款利息提高到了12%左右。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1989年和1994年这两次大范围的通货膨胀呢?原因比较多,我分析来看,1989年那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价格闯关”, 短缺经济的实质是老百姓积累了大量的货币却没有东西可以买,所以当物价放开的时候,历史累积的货币购买力扑向市场很容易形成通货膨胀。1994年的通货膨胀原因就比较简单了,那就是中央银行发行了太多的货币。1989年动乱之后,世界上对中国经济的封锁和改革的停滞,经济发展出现了停滞,为了刺激经济发展,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打开了思路,搞活了经济,出现了全民经商热潮。中央国务院各机构、各级政府、各类企业纷纷大搞三产,出现了第一次工资翻番等。这些机构办公司的钱要么从财政拿钱,要么从银行拿钱。这就导致了中央银行货币发行过多,信贷扩张过快。出现了全国性的经济过热和海南、北海等地房地产热。到1994年通货膨胀到了顶点。之后通过大幅度加息和鼓励存款,终于在1996/97年实现了所谓的经济软着落。但这次经济泡沫式增长主要后果之一是国有银行出现了巨额坏账,出现了所谓四大银行技术性破产一说。那么,当时,银行的坏账率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以中国银行为例,因为中国银行是国有大银行里第一家公布不良率的银行,也是年报披露较为充分的一家。根据中国银行历年年报的数据,1998年以前发放的贷款不良率高达50%以上。而我们知道在2004年以前,中国银行一直是四大国有银行里效益最好的一家银行,可以想象当时国有银行不良率有多高。(关于国有银行的不良率下文会有更详细的叙述。)另外,为了保护社会稳定,人民银行借出再贷款,拯救了一批中小金融机构,所以那次危机给中央银行直接留下了大约1500亿左右的坏账。
   从这些事实来看,我们发现通胀的实质其实是货币问题,而不是什么需求太旺什么的。货币发出来之后,会有两种结果,一是不进入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财富储存起来(例如财主压在床底下,封在墙壁里阿什么的);只要不进入流通领域,其实对实体经济是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的。中央银行最喜欢这种土财主了,因为这些货币不进入流通领域,央行就可以再多发一些货币而不引起通胀。1989年那次通胀主要就是因为老百姓压在家里的货币集中冲向流通领域导致的通胀。另外一种是进入流通领域,这就是直接增加了流通领域的货币存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发行货币很快会形成通胀。1994年的通胀就是因为银行的信贷扩张过快出现了流通中的货币增长量远远高于实际经济需求,出现了恶性通胀。
   我认为未来2-3年中国会出现严重的通胀,原因很简单,就是中央银行发行了太多的货币。具体分析如下。
   1、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被动投放了大量基础货币。大家都知道,我们是一个外汇管制国家,按规定企业在外管局核定的外汇保留额度之上的外汇必须卖给国家,企业需要用汇必须向国家购买(外汇限额这个政策最近刚刚被废除,企业可以想保留多少就保留多少);对个人的外汇管理相对较松,个人可以保留外汇存款,但在2006年以前,个人使用外汇必须向银行提供外汇使用证明材料。我们知道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截止到2007年6月30日,外汇储备已经高达13326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我简单分析了一下近几年外汇储备的增加量,有如下发现:1996年-2000年的增长比较平稳,从1996年的1050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1650亿美元,年均增长9.46%。从2000年1650亿美元到2007年6月30日13326亿美元,年均增加37.90%。那么这几年共有13326-1650=11676亿美元进入储备,按照平均8.0的汇率相当于直接投放了93408亿人民币,目前这个数字还在按照每个月300-40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增加。按照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数据,2000年底货币发行15938亿人民币,储备货币36941亿人民币,到2007年6月30日,货币发行为29240亿人民币,储备货币82663亿人民币。货币发行年均增长9.79%,储备货币年均增长13.19%。虽然名义货币发行量与经济增长(GDP增长)是相适应的,但是由于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其实实际货币发行增长量可能高达20%左右。当然人民银行一直在用发行央票的办法回笼货币,到2007年6月30日央行发行债券37581亿元,但比起总量近10万亿外汇占款投放的货币来说还是太少了。(这里的“储备货币”理论上与基础货币是同一概念,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所发行的货币、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邮政储蓄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
   2、为了改革金融系统,央行实际投放了大量了基础货币。2003年12月30日,中央汇金公司正式向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各注资225亿美元,拉开了新一轮银行改革。这两家银行拿了450亿美元以后转手向国家结汇,等于人民银行又把450亿美元拿回来了,这就是相当于直接投放了450*8=3600亿人民币的基础货币。这对两家银行来说还没有完,为了处理这两家银行的不良资产(次级和损失类贷款),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从两家银行购买了本金大约1289亿(建设银行)+1500亿(中国银行)=2789亿不良资产,央行按照贷款本金50%发行专项票据约1400亿协助银行处理不良资产;这实际上也是货币投放,尽管这些票据会在2007年-2008年到期。其实这还没有完,央行发行票据210亿元偿付建设银行因托管一家信托投资公司产生的代垫款项,央行发行181亿票据置换中国银行的一些特殊资产。这样央行为了帮助这两家银行共支付了5391亿,相当于间接投放了这么多货币,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是公认的资产质量比较好,盈利能力较强的两家国有银行。
  我们再来看工商银行的改革。首先是注资150亿美元,剥离了2460亿元损失类资产,划转总额4590亿元可疑类贷款。按照刚才的计算公式,注资相当于投放150*8=1200亿,处理不良贷款共发行专项票据4348亿元,票据到期日在2010年(数据来自工商银行2006年年报)。这样央行为工商银行买单5548亿。这个数字超过了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两家的成本。我们再来看农业银行,农业银行是四大银行里面资产质量最差,历史包裹最重的一家,因为其改革还没有完成,很多数据没有公布,我们只能估算。据报道,农业银行向国务院提交的股改报告中要求注资1000亿美元,我们就按此数据计算,1000*8=8000亿人民币,我相信这个数据只少不多。这样为了四大银行改革央行实际发行了5391+5548+8000=18939亿人民币。这还没有完呢,为了推动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央行开出了大约1000亿的专项票据,还有在证券行业最困难的时期买单了大量券商因挪用客户保证金而出现的窟窿,我估计大约有500亿左右。综上所述,为了国家的金融改革,央行实际上大概发行了约2万亿的基础货币。
  当然有朋友会说央行买单时主要采用了不可转让的专项票据,银行只能持有到期,不会真的象基础货币那样直接进入流通领域,另外注资的美元也是逐步结汇成人民币的,而且结汇之后也是要求银行用货币掉期的形式让银行继续持有美元。但是我们要知道,专项票据是会逐步到期的,货币掉期也不可能永远做下去;更重要的是,给银行注资,直接增加了银行的资本。银行资本增加就可以多放贷款,加上货币的乘数效应,实际上就是相当于发行基础货币。
  三、贷款的迅速增加。虽然贷款不是直接基础货币投放,但是我们知道货币有一个乘数效应,贷款的增加量相当于乘数的效应有多大。我们来看几个简单的数据。从1999年12月31日到2007年6月30日,所有金融机构的本外币各项贷款从93734亿增长到264899亿,年均增长约17.33%。而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从2000年底98000亿元,增加到2007年6月30日的106768。我们假定下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与上半年相同,这样到2007年底GDP总额应为213536亿元,年均增长约11.77%。也就是说我们的资本投入速度远远高于经济产出效率,相差5.56%。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注定会出现货币投放太多的问题。
   四、2005年以来的股市火爆引发了上市公司融资热潮,债券市场规模也许迅速扩大。2005年全年股票市场筹资总额1882.51亿元,到2006年增加到了5594.29亿元,到2007年6月30日半年筹资总额为2526.30亿元,全年预计至少可达5052亿元。股市为经济体注入了大量的资本。公司债券市场从小到大,产品从少到多,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券等品种逐步增加,融资量也大幅上升。短期融资券从无到有,发行量迅速上升,2005年发行总量1392亿元,2006年发行总量2919亿,2007年上半年发行总量1547.8亿元。企业债券市场发行量也在迅速增加。
   从以上数据来看,我们未来的货币供应量上升速度很明显,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明显,其实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严重的通胀膨胀已经露出了苗头,通胀预期已经逐步形成。今年以来,以食品为代表的价格正在疯狂上涨。上半年的CPI涨幅为3.2%,粮价上涨6.4%,蛋上涨27.9%,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0.7%;除此之外,上半年的房价也仍在加速疯涨。
  前段时间有关官员说,目前的通胀主要集中在食品领域,通胀还处于可控范围,不会蔓延到其他领域。但是市场的现实说明通胀已经蔓延到了服务行业。近来,国内多处著名景点吹起的加价风则表明,服务业的价格上涨已经开始了!峨眉山、武夷山、五台山等景区的门票或车费,近日相继涨价,涨幅普遍由二成多至五成不等,其中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最离谱,拟把旺季门票加至160元人民币,加幅高达一倍。而涨价并非季节性,而是长期定价。据黄山风景区人员透露,200元的门票未变,但游客必用的登山小车,因油价上涨,车费由10元加至13元,加幅达三成。各景区的加价事小,但这却是服务业价格上涨的一种表现。
  8月16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一项调查。这项不到24小时即有14267人参与的调查显示,今年入夏以来,94.9%的人在生活上的支出增加了。其中,增加幅度在100元以下的为12.1%,100-200元的为24.3%,200-400元的为33.8%,400-600元的为14.0%,600元以上的为10.7%。受涨价影响,支出增加了,生活质量却下降了。调查显示,79.3%的人认为入夏以来自己的饮食质量下降了,47.0%的人认为“下降了一点”,32.3%的人认为“下降很多”。调查显示,对于这一轮涨价,86.3%的人认为,受影响最大的是低收入者或中低收入者。并且,公众对涨价的预期仍在继续。在本次调查中,75.1%的人预计,到今年年底,物价“仍会涨”,21.8%的人认为会“跟现在差不多”,认为“会跌回到原来水平”的仅占3.1%。各方信息综合来看,低收入阶层的生活质量下降程度最大,目前不得不节衣缩食,面对飞涨的食品价格只得死扛。
  低收入阶层日子难过,中产阶层如何?日前,中华英才网以“你的工资涨了吗”为主题对当前职场进行调查,涉及京津沪、珠江三角洲、东南沿海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和中部地区总计1050名职场人士,覆盖IT、金融、事业单位、非盈利机构等工作领域。调查显示从整体上看,工资涨幅在5%以下的人占到总数的65%。对于目前的收入涨幅,有93%的人感到不满意,45%的人选择“常因房价压力争取加薪”,55%的人感觉“房价上涨过快,不寄希望于加薪”。在城市中产阶层的开支结构中,食品权重较少,但居住类支出却很高,飞涨的房价和房租让这些白领阶层现在几乎陷入绝望境地。
  半年来储蓄资金不断分流到股市、楼市以及黄金等增值保值,就是通胀预期的表现之一。目前政府期望着秋粮丰收,会让现在高企的食品价格降下来,但通胀预期下,农民在丰收后会采取囤粮惜售的做法以对抗通胀,未来形势将让这些官员大失所望。更糟糕的是,目前实际利率为负,这将催化而非抑制全面通胀预期的形成,因为实际负利率首先剥夺的就是债权人利益,这将逼迫人们不得不抛售钞票,收购实际资产和商品。实际负利率将使官方所有平抑物价的努力落空。
  目前,政府希望通过价格控制和价格干预来压制通货膨胀。这种努力注定是要失败。我们知道价格控制是一种早就被证明是无效的价格管理手段。生产厂商在成本价格不断攀升的前提,如果政府压着不让提价,他们肯定会通过降低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办法呀低成本,实际上还是在提价。
  举个例子,8月16日,国家发改委的一纸通报,将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置于前所未有的尴尬中——发改委正式认定该协会和相关企业“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并且责令其立即改正错误,向社会公开作出正面说明。我认为这是属于典型的柿子挑软的捏。发改委那帮官老爷们紧紧搂着项目审批大权和物价审批大权,作威作福。方便面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充分竞争市场的特点是各家生产厂商费尽心机降低成本,如果为了利润盲目提高价格无疑自绝于人民。因为充分竞争市场基本没有准入门槛,只要有超额利润很快会有新的厂商进来,竞争一来,很快得降价。那个挑头涨价的很快会被市场竞争抛下。我们的发改委为了讨好中央,显示自己的权威,糊弄老百姓装出控制物价的鬼脸,拿方便面开刀,简直瞎扯。其实发改委的做法只能迫使企业改变提价的程序,并不能改变提价的事实。目前部分品牌方便面的零售价仍坚持涨价后的价位。康师傅袋装方便面的价格标签被改为“1.90元”。康师傅碗装方便面价格调至“2.7元”。销售人员说,近日,两种产品的价格分别上调了0.2元,而且目前没有接到降价通知。这已经证明了发改委失败。
  我预计通胀预期将在明年全面形成,经济生产高峰也随之出现。现在诸多证据表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全面通胀预期正在悄然孕育,很可能到明年全面爆发。广大朋友十分关心的房价会不会再涨,我想我的回答会很让人失望。房价还会疯涨,直到国家出台严厉的管制措施,例如房产转让收益100%征收所得税,开征物业税等。那么会不会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要看现在政策部门的决策是否果断,特别是央行的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
发表于 2007-8-30 17: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30 17: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方便面行业, 已经具有垄断的潜质了. 协商定价, 就是垄断. 发改委的做法, 没什么不妥, 当然出发点是压制通胀, 不准涨价.

涨价可以, 但不能协商定价. 在欧美, 只要被证明是协商定价, 比如电话被录音, 后果不是警告那么简单, 直接可能导致企业被分拆, 企业主进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30 17: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 有些部门的垄断定价更厉害, 那是在政府的保护下. 比如银行, 电信, 保险, 电力, 能源. 不过, 比如象能源, 垄断能力是有的, 但被政府压制了, 不然我们用的电和气, 油, 还会更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30 17: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不是政府的力量, 煤和电早就上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31 16: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煤电油运以及粮食和其他商品的价格总之还是一句话:涨,ZF就算短期压制,也无法阻止其长期上涨的最终结果。
现在通货膨胀已经快要达到疯狂的地步,央行升的那点儿利息几乎微乎其微。
其实央行现在升息的速度和幅度,根本无法阻止物价快速上涨。
8月“土产CPI”预估值,你们猜猜是多少,呵呵,是8.2%比7月份的7.2%一下子涨出一大截。
由于央行不断升息,导致最后RMB的商业贷款利率已经逐步超越USD的贷款利率,从而引发投资者借入美元进行投资,由于RMB一直在升值,而FED却面临降息压力,喜好风险的投资者基本不担心市场发生逆转的可能,使用RMB/USD做套息交易最近逐步流行起来。
举个例子:某投资者在RMB/USD汇率在7.6时以浮动利率(比如说盯住三个月LIBOR)借入美元,然后将借入的美元抛出购买RMB,并将RMB投资于中国经济市场,由于RMB在升息通道而USD处于降息通道,假设若三年后RMB/USD汇率变成7.1,且RMB贷款利率高企而美元贷款利率却很低,投资者卖出RMB买进USD进行平仓,利润大大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4 18: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ph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5-1-11 01:34 , Processed in 0.01231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