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7120|回复: 13

泛亚危机:400亿的“庞氏骗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1 20: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09-21  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

http://www.ceweekly.cn/2015/0921/127453.shtml

文章导读: 铟的价格又跌了。在过去的一年里,铟价从502万元/吨跌至180万元/吨,而且似乎仍没有止跌的迹象。



【封面故事】泛亚危机:400亿的“庞氏骗局”?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郭芳 何方竹 | 北京报道

一年来,上海的张宁海一直忧心忡忡。

铟的价格又跌了。在过去的一年里,铟价从502万元/吨跌至180万元/吨,而且似乎仍没有止跌的迹象。

大约两年前,张宁海投资了100万元购买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下称“泛亚”)一款叫“日金宝”的资金受托产品时,他还不知道铟是做什么的。如今他被告知,这100万元拿不回来了,或许会代之以一堆他从未见过的铟。

但这还不是他能想到的最坏的结果。他更担忧,这100万元投资可能什么都换不回来。和他同样焦虑的泛亚投资人还有很多,他只是22万人中的一个,他们共有400多亿元资金涉及其中。

这一数量庞大的投资者群体如今陷入了泛亚兑付危机——泛亚已经正式宣告其有色金属交易所委托受托交易商出现了资金赎回困难。

有人说,泛亚投资模式是一个“庞氏骗局”。陷入恐慌的张宁海们开始了大规模的维权行动。在过去的两个月里,这些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新疆等地的投资者们赶赴云南昆明信访、静坐、报警,但仍无实质进展。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获悉,9月3日,公安部专门针对泛亚事件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昆明泛亚公司涉稳问题应对处置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的公安机关切实做好昆明泛亚涉稳问题应对处置工作。

截至发稿前,除上海和昆明外,北京、杭州、广州、沈阳、宁波等地的公安机关在接到投资者针对泛亚的报案后,均已进入了受理程序。

但面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采访,泛亚方面拒绝回答任何问题。



约22 万人的投资者群体如今陷入了泛亚兑付危机——泛亚已经正式宣告其有色金属交易所委托受托交易商出现了资金赎回困难,他们共有400 多亿资金涉及其中。图为2011 年4 月21 日上午11 时,随着开市锣的敲响,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开市交易。CFP

400多亿元兑付危机

泛亚号称是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所,拥有全球95%的铟库存。而且,它一直以替国家做战略收储之名来定义它的商业行为。

然而,多位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并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的眼里,泛亚不过是囤积居奇罢了,跟国家战略半毛钱关系没有。

泛亚的投资者们也许信了,也许没有,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投资者们都相信了它推出的一款叫“日金宝”的资金受托产品。

据泛亚的解释,这是一项投资者以100%稀有稀土金属货物资产质押,以交易为基础,为实体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供应链金融业务。

买理财变买现货:

要货给,要钱没有


泛亚投资人张宁海提供给《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一份宣传单上,泛亚承诺给参与这项业务的投资者们如下条件:保本、固定收益年化13.68%、银行监管账户、收益每日到账、资金随进随出。

但在今年8月,泛亚的一则公告将张宁海们从单纯的财务或理财投资者,变成了泛亚高价囤积的现货持有人。也就是说,张宁海们不仅拿不到收益,连本金也取不出来,换给他们的是高价囤积的一堆铟。

根据《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固定收益率产品说明书》,这项资金受托是由受托方(受托交收申报的交易商)垫资给买方而获融资利息的行为。受托方在交易平台上赚取每日货物结算价格万分之三点七五的稳定收益。

这里的“受托方”,指的就是像张宁海这样的投资者,但现在,他们被泛亚单方面强行变买方了。

这让张宁海们感到陷入了骗局,冲突也由此引爆。

在此之前,张宁海隐隐感觉到了不安。他在今年4月份第一次遇到提现困难。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泛亚资金进出都要依据其公布的“配比率”,当配比率小于1时,说明平台资金充裕,投资人是排队进入;当配比率大于1,说明平台资金有缺口,资金退出就要排队。进入2015年4月,配比率持续居高不下,并很快超过1,说明要排队才能退出资金。

张宁海很紧张,他委托自己的居间人去了解情况。居间人于6月份去了趟昆明,泛亚告知配比率高是因为大家都去打新股。在昆明,张宁海的居间人还看到了泛亚的仓库,泛亚方面告诉他里面存放的就是铟,两人于是都打消了顾虑。

然而,7月12日泛亚的一则公告却让两人再次不能淡定。当日的公告宣布,2015年8月31日起,泛亚原有的现货委托受托业务将终止,同时,收益按年提取,不再进行价格溢短处理。

价格溢短被称作是保护投资人在泛亚相关金属交易价格变动时,收益不受影响的一种举措。取消了价格溢短,就意味着投资人的收益直接受到交易价格的影响,而虽然交易所现在的价格没有跌,但是已经高出市场价格数倍了。

“实际上当时泛亚的交易价格就比外面现货市场高出30%左右。” 张宁海说,“但是泛亚告诉我们,以外面的价格只能买到5斤、10斤;要大批量购买只能在泛亚以泛亚的价格去买。泛亚在为国吸储,如果占有了全部储量,那么就掌握了定价权,以后的收益会更高。”

但是泛亚有没有掌握定价权呢?张宁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自从他们买了产品,相关金属在泛亚平台上的价格一直在涨,没有跌过。可是国际市场的价格并不受泛亚左右,于是泛亚的铟价一直与市场价格相差悬殊。

号称“银行监管”,实为“银商转账”

另一位泛亚投资人陈严凯是金融出身,他认为泛亚一开始宣传的“第三方托管、随进随出”的模式符合他的投资逻辑,他在泛亚的投资一度超过200万元。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他后来发现泛亚向他们宣传的“银行监管账户”只是一个噱头,所谓的“第三方托管”根本不存在,他们的资金已通过银行完全进入了泛亚的对公账户。

陈严凯认为,泛亚此举有诈骗的嫌疑。

黄金投资专家唐吉鹤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泛亚所宣称的第三方存管只是一种“类三方存管”模式,本质上是银商转账。在这种模式下,泛亚可以借助与银行的关系宣传自己,但是银行只不过作为资金的通道,并不承担资金去向的监管。虽然泛亚的危机波及不到银行,但这在变相透支银行的信誉。

相当一部分投资者通过银行的推销购买了“日金宝”投资理财产品。据媒体报道,中国银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行销售的“泛亚理财产品(基金)”金额高达70亿元。

“银行需要的是流水,泛亚通过银行卖理财产品,会增加银行的流水,而银行受存贷比限制,流水增加了,贷款额度也能增加一些。”唐吉鹤说,这是银行参与这个事情的驱动力。

在泛亚资金链断裂致兑付危机出现之后,各地的泛亚投资者,也在向不能兑付现金的银行抗议,要求还钱。

据唐吉鹤分析,银行销售泛亚的理财产品,是“表见代理关系”(表见代理是指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进行的民事行为在客观上使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而实施的代理行为。),按道理说如果泛亚人员入驻银行通过银行销售这种产品,银行应该承担兑付责任,但中国的表见代理发展才开始没有多少年,这方面还没有权威的判定案例。

陈严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早在2014年底,他察觉到泛亚有问题,于是提现了一部分资金。在今年年初他再次提出资金时,遇到了提现困难,他警觉地请泛亚授权服务中心的“熟人”核实情况,这位“熟人”告诉他泛亚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因为大家都提现去打新股了。陈严凯相信了,现在,他还有将近100万元在泛亚。

陈严凯现在再也联系不上这位泛亚授权服务中心的“熟人”了,他曾在短信上指责其为了私欲置朋友于不顾,这位“熟人”给了他最后的回复:“是我的错,以后赚了钱,慢慢赔给你们吧。”

失联的泛亚人不只是陈严凯的这位“熟人”。之前,泛亚在全国发展了400多家代理机构,由代理机构和投资者签约开户。据投资者们反映,危机出现之后,大多数的代理机构已经人去楼空了。

面对市场的恐慌,泛亚方面发布《服务机构进行整合的通知》称,代理机构被整合为41家。这意味着泛亚的400多家机构中至少300多家不复存在。

据投资者称,有一段时间,泛亚董事长单九良也处于失联状态,他们很担心他已经跑路了。所有人都在找他。

8月22日一早,失联一段时间的单九良出现在上海金茂大厦准备前往机场飞广州,被早已等候在楼下的上海泛亚投资者发现围堵控制,并送往上海浦东警方。但浦东警方未予受理该案,称需要向云南警方了解情况。

当晚,单九良恢复工作。泛亚连发声明,强烈谴责围堵单九良的投资者为“暴力恐怖分子”,称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据坊间流传的消息,单九良及泛亚副总裁张子诺等已被限制出境。虽然这一消息无法从官方得到证实,但这多少让充满愤怒的投资者们心理略微有了平衡。

资金转移到泛融网,

刚性兑付仍未可期


目前,泛亚已经公告宣布:停止原委托受托业务,仅保留现货挂牌交易。

也就是,吸纳了张宁海们数百亿资金的泛亚现货委托受托业务被终止了。张宁海们怎么办?

2015年初,泛亚在深圳前海成立了一家P2P公司——泛融互联网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泛融网”)。

张宁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泛亚给他的解释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2〕37号)相关规定,交易所不得从事融资业务。而泛亚的现货委托受托业务就是融资,为了交易所能够通过国务院的清整行动,将这个本质上是融资的业务挪到了这个P2P平台上。

据泛融网官网介绍,泛融网是专注于稀有金属仓单质押业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联动产业链上下游,将民间投资理财和稀有金属行业融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创造性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在本质上,泛融网与泛亚的现货委托受托业务并无不同。

张宁海同意泛亚将其资金转到了泛融网上。根据张宁海提供给《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合同,泛融网承诺一年后“还本付息、刚性兑付”。但是熟悉互联网金融的人都知道,并没有法律要求P2P平台刚性兑付。

张宁海告诉记者,泛融网提供两种资金退出方案,一种是180天,一种是365天,前者有10亿资金额度,后者是40亿的资金额度。参与180天退出资金的投资人需要排队申请争取这10亿的额度;如果是参与后者,那么就排队申请总额40亿的资金退出。但是整个泛亚现货委托受托业务投资金额远远超出此数额,泛亚董事长单九良曾公开称,截至2014年10月底,泛亚资产管理规模超过425亿元。

多位接受采访的投资者告诉记者,如果泛融网最终无法变现,投资者只能拿回等值于理财产品投资额120%的金属现货,在泛亚有色金属交易市场自行卖出套现,自负盈亏。

周文静也是泛亚的投资人,她并没有同意把自己的资金转到泛融平台。她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我原来就是跟泛亚签的协议,出了事我要找泛亚,给我转到泛融网算什么?现在说为了配合清理整顿行动要把我们的委托受托业务砍掉,那也得先让我们把钱拿回来。况且国务院38号文、37号文都出来这么久了,敢情一直没有通过清整?”

为此,周文静需要与泛亚签署一份为期24个月的刚性兑付协议,投资者按年提取相应利息或部分本金,年化收益为14.2%,但若泛亚无法变现有色金属货物资产,同样只能给予投资者等值于投资额120%的金属货物,由投资者在泛亚有色金属交易市场自行卖出套现,自负盈亏。

周文静很悲观,因为铟的价格一直在跌。按泛亚的官方说法,他们拥有95%的铟库存,一旦泛亚大储量的铟流向市场,必将引发持续暴跌。

她担心,最后换给她的那一堆铟变得一文不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5-9-21 20: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泛亚模式:又一个“庞氏骗局”?

2015-09-21 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

http://www.ceweekly.cn/2015/0921/127454.shtml

文章导读: 根据泛亚设计的模式,在泛亚交易平台上,供应商卖出货物,投资人作为受托人借钱给委托方贸易商,贸易商买入货物,然后把仓单抵押给投资人,泛亚承诺投资人按日获得融资收益,即每日货物结算价格万分之三点七五的稳定收益,也称日金费。


编辑制图:《中国经济周刊》采制中心

泛亚模式:又一个“庞氏骗局”?

根据泛亚设计的模式,在泛亚交易平台上,供应商卖出货物,投资人作为受托人借钱给委托方贸易商,贸易商买入货物,然后把仓单抵押给投资人,泛亚承诺投资人按日获得融资收益,即每日货物结算价格万分之三点七五的稳定收益,也称日金费。理论上换算,年化收益为13.68%。

在投资者们觉得自己陷入“骗局”之前,业内对泛亚“资金受托业务”模式的质疑就从未间断。


微博账号@ 泛友维权进行时 发布的泛亚投资者聚集在交易所前的照片。

自买自卖,中国版“庞氏骗局”?

“泛亚最初的定位是为交易方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为国家的商业收储做贡献。”一位与泛亚有过接触并熟悉泛亚运转的业内知情人士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这乍看起来是一个很圆满的设计,但泛亚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资金链断裂和铟的价格暴跌。”

据这位知情人士分析,问题出在如下两方面:

一方面,委托方实质上并没有那么多委托,委托方越来越空,到最后变成假的,以至于受托方直接变成了买方。受托方的资金量越来越大,而且还承担了高利息,泛亚最后肯定是入不敷出。

另一方面,泛亚声称是为国家做收储,实质上是囤积居奇,待垄断市场和价格后抬高物价。但铟囤不起来,铟的需求量国内每年只有20吨,泛亚收储了3600吨,150年都用不完。

“泛亚以为当收储到一定程度、囤积居奇的时候,市场就没货了,但其他贸易商也在收购铟。泛亚认为铟是一定有需求的,没想到市场并不认可。”上述知情人士说。

该人士表示,泛亚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严格地规范自己的运作,甚至运作过程中挪用了资金,致资金链断裂。据他介绍,在泛亚最初的交易模式中,有一条配比率的规定,投资人能够投入多少钱取决于有多少委托方,当配比率小于1,说明平台上投资人的资金大于委托方需要的资金,假设委托方只需要1亿,那么平台只允许1亿的资金进入,所有投资人分享这1亿额度;如果配比率大于1,平台资金不足,投资人想投多少就投多少。

泛亚在平台上收储3600吨铟,这些是否真的都是市场的需求?上述人士由此推断泛亚可能在自己的平台上自买自卖,甚至将资金移作他用。

而黄金投资专家唐吉鹤更认为,泛亚本质上就是一个投资公司,交易不过是其融资的一种掩饰。不少投资者也反映,在他们的泛亚操作账户中,未购买泛亚理财产品的闲置资金,如今也无法转出,他们怀疑资金已被泛亚挪用。

期货研究员谭娜对泛亚模式的分析也十分尖锐。她曾于2014年年底撰写报告《中国版庞氏骗局分析——泛亚交易模式之我见》解读泛亚交易模式。

她在研究报告中称,货物从市场流到泛亚,却没有出现过从泛亚流到市场。泛亚的价格比现货市场价高25%~30%,因此货物从来没有被市场接受过,除了想拿委托日金费的投资者外,没有真正的用户买入铟,泛亚的铟库存只有进库,没有出库。加上泛亚的价格每年涨20%,永远高于现货市场价格,因此也永远不会有真正的买方。

因此,她得出的结论是,泛亚模式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委托日金费和短期回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对资金的需求量是每年增长20%。

不过,泛亚向媒体否定了谭娜的分析,并指责谭娜的报告受到竞争对手误导、报告本身存在错误,相关言论旨在打压中国稀有金属产业。

泛亚一直坚称,自己是为国家在进行战略收储,而外国势力纠集国内机构恶意做空中国稀有金属市场,并将此归结为造成泛亚危机的原因之一。

据泛亚自己分析,导致此次流动性困难的原因是:一方面因为按照有关部门监管要求,交易所执行T+5(交易商买入后卖出或卖出后买入同一交易品种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5个交易日)交易制度和彻底实名制(交易时可见交易商的企业名称或身份证件名),直接抑制了市场发挥功能,也使交易额大幅下降。同时按整改要求,取消卖出申报交易模式,使400多亿元客户资产变为100%可流动资产,流动性风险难以管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他交易中心利用电子盘恶意做空铟价打压中国稀有金属产业。

根据泛亚发布的公告,“其他交易中心”指的是无锡不锈钢交易中心。无锡不锈钢交易中心回应称:铟价大幅下跌的原因恰恰是泛亚交易所的高库存带来的市场恐慌,泛亚的铟库存高达3600多吨,脱离实际需求的巨量库存,给行业造成的风险和隐患是巨大的。

不过,当铟价在一年内大跌70%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还是出面发表声明谴责了无锡不锈钢交易中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此举被业内一些人视为给泛亚站台。但在上述知情人士看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此举是出于担心泛亚崩盘,“他们希望泛亚别出事,出了事对投资者和市场都不好。”

据该知情人士透露:泛亚出事之后,泛亚董事长单九良去找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希望通过他们向国务院打报告,请求国家出面给他协调,化解危机。“但他想得太乐观了点。名义上他都讲是为国家战略在收储,但实质上他的相关业务和国家战略根本不沾边,怎么可能由国家出面来救市?”

但这一说法未能得到证实。《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试图联系泛亚求证,泛亚表示,不接受任何采访,不回答任何问题。

谁在监管泛亚

泛亚兑付危机出现后,投资者们一直在追问的一个问题是:泛亚出了这么大的事,云南省的监管部门有没有监管责任?

2010年,泛亚作为昆明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由政府批准设立。2010年12月27日,昆明市政府印发《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交易市场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并成立由分管金融副市长任组长的监管委员会,对交易所进行监管。

在2011年4月21日泛亚的“成立暨开市庆典”上,时任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敲响了开市第一锣。

政府批准设立并由政府设立监管委员会监管,这也是泛亚在其宣传广告中重点突出的部分。很多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的投资者们称,这是他们信任泛亚的基础。

泛亚在其官网上发布的公告里称,其自2010年经政府批准设立至今,一直在云南省委、省政府,昆明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监管下合法合规运营,包括“一行三局”在内的多个政府部门组成的云南省交易场所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多次以书面形式明确交易所的合法合规性。

自2011年以来,国务院及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2〕37号),决定对各类交易场所进行清理整顿。2012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由证监会牵头的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督导建立对各类交易场所和交易产品的规范管理制度。

2013年11月11日至18日,根据上述文件要求,云南省清整办组织云南省金融办、云南证监局、云南银监局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昆明市清整办,共同组成验收检查小组,对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进行了联合现场检查验收。据泛亚官网的公告,在此次清整行动形成的《关于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整改现场检查验收情况和西双版纳金融资产商品交易所有关事项的报告》称:未发现泛亚违反国发〔2011〕38号、国办发〔2012〕37号文的相关规定;未发现其开展的委托受托业务违反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但黄金投资专家唐吉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国发〔2011〕38 号、国办发〔2012〕37号文的规定泛亚基本上都不满足。泛亚发行的均等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就违背了“交易所不得将任何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的规定;泛亚的投资人多达22万,远超200人的红线。至于交易方式的规定,“国家已经定调,中国的贵金属交易就是‘两所一柜’的模式,分别是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银行柜台,没有第四种贵金属交易,泛亚和国家的规定是完全违背的。” 唐吉鹤说。

但投资者们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昆明市金融办及法制办方面回应他们说,泛亚是一种金融创新,法无禁止即可为。

然而,同样的模式,在辽宁却被喊停了。在昆明获得成功以后,泛亚将该模式也复制到了辽宁。据辽宁当地媒体报道,沈阳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辽宁泛亚金属交易有限公司(下称“辽宁泛亚”)的这项投资不属于审批项目范畴内,其经营行为涉嫌非法集资,金融办将会同服务业委员会对其进行调查。

2014年9月,辽宁泛亚该项业务被喊停,同时发布公告通知客户,清退处理交易资金。

事实上,云南官方对泛亚的评价也并非铁板一块。据媒体报道称,2014年11月,云南证监局官网曾发布了一篇《云南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 加快推进清理整顿收尾》的“工作动态”,文中写道,云南证监局局长王广幼指出,从证监局牵头和部际联席会议联合检查组两次现场检查的情况看,部分交易场所仍然存在违规行为,特别是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风险巨大,积极应对和处理相关风险刻不容缓。

文章发布后不久便被删除。当时泛亚副总裁张子诺回应称,这是云南省证监局内部工作纰漏所造成的乌龙事件。

但这显然无法消除外界的猜疑。又有媒体报道称,云南省的一位主要领导曾在私人场合表示,泛亚是个毒瘤,政府正在考虑怎么摘除的问题。不过,这一说法未能得到证实。

然而,可以确定的是,虽然云南省对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整改工作予以验收通过,并于2014年1月3日向国务院清整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上报,却一直未获部委联席会议验收。

“上面不让查,查了泛亚就得死”

在兑付危机之后,多批次的投资者赶赴云南向泛亚及泛亚的监管机构讨要说法。

据投资者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出示的多份信访回复材料显示,从云南省金融办到昆明市金融办,均以所反映的问题不在受理范围内拒绝受理。

在投资者们激烈的抗议之下,8月份,云南省及昆明市金融办等方面人员与投资者代表们进行了数次座谈。在投资者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提供的座谈视频资料中,一位投资者代表连续发问:出了这么大的事,云南省、昆明市金融办是如何监管泛亚的?监管部门有什么样的义务、该担什么样的责任?作为政府部门,是否同意泛亚随意单方面修改交易规则?面对质问,官方无法作答。

泛亚发布的公告称,交易所所有交易规则、管理办法、交易商协议等都报备了政府主管部门。包括兑付危机之后,泛亚所采取的各项应急措施都在第一时间报备给了政府主管部门。

对于泛亚的这一说法,公告里所涉的相关方面并没有进行过公开否认。

投资者提出的质疑还包括:是谁批准了泛亚开展理财产品发售业务?云南官方是否承认泛亚发行理财产品的主体资格合法合规,又是如何对其监管的?

投资者陈严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最近的一次历时近7个小时的座谈中,他们坐实了金融办监管不到位,金融办从矢口否认监管职责到省、市两级互推监管职责。

在云南省金融办给予投资者不予受理的回复中特别指出,昆明市政府才是负责泛亚日常监管的机构。

而在与来自浙江的投资者们的一次座谈中,昆明市金融办方面告诉投资者们:因国发〔2011〕38 号、国办发〔2012〕37号文,昆明市政府颁布的《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交易市场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自然废止,2012年5月以后,昆明市金融办不再对泛亚进行监管。之后具体由哪个监管部门,他们也不清楚。

这在投资者看来,两级金融办显然是在“踢皮球”。《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多次拨打云南省金融办和昆明市金融办公开的联系电话,均无人接听。

在信访以及座谈之外,一些投资者还去了昆明市公安局经侦部门报案。据投资者提供的录音资料,该部门拒绝立案,理由是:“上面不让查,查了泛亚就得死,所以不能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21 20: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突发】泛亚资金链断裂事件再发酵 数百名投资者证监会门口讨说法

界面  2015/09/21

http://m.jiemian.com/article/386230.html

在泛亚兑付危机事件中受损的数百名投资者于9月21日下午在证监会门口集会,要求监管部门彻查。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下称泛亚)兑付危机事件继续发酵。在其兑付危机中受损的几百名投资者于9月21日下午在证监会门口集会,要求相关部门彻查泛亚涉嫌诈骗事件。

9月21日下午两点半左右,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19号的中国证监会门口,界面新闻记者看到现场已集结了数百人。这些人身穿着后背印有“泛亚诈骗、践踏法制”等字样的白色T恤,手拿小号的红色中国国旗。队伍举着的多条黑白字样的横幅上写着“泛亚交易所诈骗430亿元,请中央彻查”。整体看来人群行动比较有序。金融街该路段已被相关部门封路。





类似的事件两个月以来在不同城市屡屡上演。7月下旬开始,泛亚交易所受损投资者就开始穿着统一T恤,拉横幅聚集在云南省金融办大门前讨说法。9月17日,投资者在云南省政府讨说法。9月19日,上千名投资者在上海静安区集合追讨投资款。



泛亚交易所成立于2011年4月,号称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平台。尤以稀有金属铟、锗等品种的交易量、交割量、库存量大为优势。泛亚曾宣称其铟的库存量占到全球的95%。

泛亚公布的数据显示,其拥有注册会员22万人,融资超过430亿元。

诱发泛亚交易所整体资金链出现问题,导致其相关投资产品不能正常兑付,最早缘起今年4月份。当时,其一款名为“日金宝”的理财产品开始不能正常运行。据其投资者早先介绍,4月起,他们投资在“日金宝”的资金开始无法取回。7月时,放在泛亚账户的个人资金全被冻结。



“日金宝”购买门槛为1000元,年化可达12.04%。收益日结,当天到账。而该产品的投资及运营模式受到今年上半年以来全球的宏观经济走弱,尤其是有色金属期货市场持续走弱的影响,其委托受托交易商近日出现了资金赎回困难,在委托受托业务合同期限内,部分受托资金出现了集中赎回情况。从而出现整体资金链条断裂,其几百名投资者于7月在泛亚交易所集会表达其诉求。又于8月将泛亚的董事长单九良围堵在上海某酒店门口。

泛亚危机开始后,曾称将在7月2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但最终未兑现。7月下旬,泛亚多位高管曾称正威集团即将对泛亚进行重组。但此说法并未得到正威集团方面的确认。

据媒体此前报道,正威集团董事长王文银与泛亚董事长单九良存在一定私人交情,应单九良请求,王文银曾奔赴云南昆明,但当他全面了解了泛亚及单九良目前的财务状况及局势后,已表示不会深度参与此事。

根据相关法规,泛亚等地方交易所应由其所在地政府下设的金融办和当地证监局监管。但云南省金融办及云南证监局方面迄今亦未对外发布任何解决方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24 10: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角度反思泛亚风险事件

2015-09-24 证券时报

http://epaper.stcn.com/paper/zqs ... /content_735220.htm

一场牵涉到20万投资者、涉及金额400亿元的金融风险正在爆发中。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日金宝”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原指望稳定地获得年化10%~14%的回报,最终却发现不仅高收益是一场梦,就连本金也面临着难以收回的可能。泛亚事件卷入人数之多、涉及金额之巨让人吃惊,其兴亡转换之快让人感叹,无疑是近年来全国各地 “交易所”野蛮生长所爆发出的风险事件中最严重的一起。

泛亚设计的产品收益较高,但还不算离谱,最终却将投资者置于巨大风险之中。它别出心裁地设计出的一套看上去颇为严密的交易体系,并通过其吸引了巨大的资金流,在营造了一段时间的繁荣之后无以为继,发生挤兑。大风暴必是多个环节小风险的叠加和放大,要防范类似事件再度发生,就必须以泛亚为典型,从多个角度加以反思。

首先要反思的是地方政府角色和金融监管的责任问题。2009年起,全国兴起了一股兴办交易所的潮流,地方政府热衷于发展本地交易市场动机不言自明,因为这些交易所具有一定的聚集效应,能吸引巨大的资金流,对产业链上下游的生产、仓储、物流都能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符合地方利益。

但是,这些交易所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地方承担监管职责先天存在几大问题:一是现有监管法规不完善,容易造成监管责任不明确,造成监管真空;二是监管者的专业能力不足,难以应对形势的发展。地方交易所大多以 “创新”求存、求发展,往往打着创新的招牌,怪招频出,开发出各种新型交易方式和销售新型金融产品,甚至不排除刻意将交易方式和产品搞得异常复杂,缺乏评估其风险能力的监管者,很容易被迷惑。

其次要反思交易所的动机问题。以盈利为目的的交易所,其根本动机肯定是活跃交易,并从中获取利润。要想突出特色,吸引投资者参与,新设立那些地方交易所不可能复制那些成熟的、已证明是风险可控的交易方式,因此,大多数都是在边缘地带进行一些“创新”,这些“创新”必须提出一种全新的规则,而新的规则未经检验,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一些交易规则一开始就具有庞氏骗局的特征。

从泛亚的交易模式看,这套游戏要能持续玩下去,就必须以铟的价格持续上涨和新增资金不断流入为前提。那么,在设计这套交易模式之初,交易所是否已经了解到它的必然结果呢?或者说,它是否早已作好了系统崩塌之后出现法律风险的准备呢?作为局外人,我们无法轻易下判断,但不论其动机如何,只要其行为触犯了法律都应该受到严惩。但是,对于监管者来说,提前预判交易所是否存在恶意动机是进行监管评估的前提;对投资者来说,也是防范风险的重要一步。

第三,保护投资者和投资者自我保护问题。泛亚给出的回报率是年化10%~14%,客观地讲,在2011年,也就是泛亚开展业务的时候,这个收益率是比较高的,但还不算离谱,并未达到一眼就可看出是骗局的程度,因此,仅凭这个收益率就断言投资者是因贪婪招祸,有失公允。

最近几年,流动性较宽松,加上房价物价大幅上涨,老百姓希望通过理财获取稍高的收益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市场上各种复杂的金融产品,就算是专业人士也难以准确识别其风险,何况是一般的老百姓。再加上这些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往往陷阱重重,合同也搞得极其复杂,老百姓似乎只能在“地雷阵”中前行,太容易踩雷了。几乎所有的金融欺诈事件中,都出现过产品复杂、销售误导等类似问题。在今天的金融环境下,投资者如何自我保护,监管当局又如何保护投资者,这是一个未解的老大难问题。

第四,要提防资本向权力渗透,影响政策制定。从媒体报道看,泛亚非常善于抓住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急切心理,也非常善于利用与国家行业管理部门的“合作”来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由于有色金属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加上一些人笼统地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政府部门对这一行业进行管理和规划的动机特别强烈。在规划和管理过程中,相关主体利益当然应该尊重,但如果被其左右,政策决策失去中立性,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而泛亚作为一家有色金属“交易所”,对影响政策决策的兴趣非常浓厚,对此,决策部门自己要有所防范,社会各界也要高度警惕。

同时,泛亚还喜欢将自己的商业行为上升到国家和民族利益、国家战略的高度,大谈什么虚头巴脑的定价权,借着这些“高大上”的名词,诱导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为其背书。同时,与民族利益、国家战略挂钩的东西,容易产生眩晕美化的效应,让一部分人失去理性的经济判断,这大大有利于其产品的销售。而一旦出了问题,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等说辞又可以成为打压别人保护自己的有用工具。笔者认为,扯民族利益旗号、向权力渗透是泛亚能做得如此之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这种策略早已是部分“精明”商人的杀手锏,不单指泛亚。对于这种行为的迷惑性和危害性,人们要有充分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0 20: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图看懂e租宝演变史

零壹财经 · 2015-12-09

http://www.01caijing.com/wd/2275.ht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1 23: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这些所谓互联网金融p2p平台,本质就是借助网络搞非法集资。这要是放在以前早都被抓起来关进去了,现在却被扣上金融创新的帽子。互联网这个头衔在中国真是免死金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10: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几年,中华大地成了“庞氏骗局”、“金融诈骗”的乐土。目前曝光出来的,也许只是冰山一角。



“e租宝”非法集资案真相调查

2016年01月31日 新华社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6-01/31/c_1117948306.htm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题:“e租宝”非法集资案真相调查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白阳、陈寂

一年半内非法吸收资金500多亿元,受害投资人遍布全国31个省市区……1月14日,备受关注的“e租宝”平台的21名涉案人员被北京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其中,“e租宝”平台实际控制人、钰诚集团董事会执行局主席丁宁,涉嫌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持有枪支罪及其他犯罪。此外,与此案相关的一批犯罪嫌疑人也被各地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这个曾风靡全国的网络平台真相究竟如何?钰诚集团一众高管头顶种种“光环”之下隐藏着怎样的黑幕?“新华视点”记者日前经有关部门批准,对办案民警、主要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企业进行了深入采访,还原了钰诚集团及其关联公司(以下简称“钰诚系”)利用“e租宝”非法集资的犯罪轨迹。

打着“网络金融”旗号非法集资500多亿

“e租宝”是“钰诚系”下属的金易融(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网络平台。2014年2月,钰诚集团收购了这家公司,并对其运营的网络平台进行改造。2014年7月,钰诚集团将改造后的平台命名为“e租宝”,打着“网络金融”的旗号上线运营。

办案民警介绍,2015年底,多地公安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发现“e租宝”经营存在异常,随即展开调查。

公安机关发现,至2015年12月5日,“钰诚系”可支配流动资金持续紧张,资金链随时面临断裂危险;同时,钰诚集团已开始转移资金、销毁证据,数名高管有潜逃迹象。为了避免投资人蒙受更大损失,2015年12月8日,公安部指挥各地公安机关统一行动,对丁宁等“钰诚系”主要高管实施抓捕。

办案民警表示,此案案情复杂,侦查难度极大。“钰诚系”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涉及投资人众多,且公司财务管理混乱,经营交易数据量庞大,仅需要清查的存储公司相关数据的服务器就有200余台。为了毁灭证据,犯罪嫌疑人将1200余册证据材料装入80余个编织袋,埋藏在安徽省合肥市郊外某处6米深的地下,专案组动用两台挖掘机,历时20余个小时才将其挖出。

警方初步查明,“钰诚系”的顶端是在境外注册的钰诚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有北京、上海、蚌埠等八大运营中心,并下设融资项目、“e租宝”线上销售、“e租宝”线下销售等八大业务板块,其中大部分板块都围绕着“e租宝”的运行而设置。

办案民警表示,从2014年7月“e租宝”上线至2015年12月被查封,“钰诚系”相关犯罪嫌疑人以高额利息为诱饵,虚构融资租赁项目,持续采用借新还旧、自我担保等方式大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累计交易发生额达700多亿元。警方初步查明,“e租宝”实际吸收资金500余亿元,涉及投资人约90万名。

假项目、假三方、假担保:三步障眼法制造骗局

“‘e租宝’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庞氏骗局。”在看守所,昔日的钰诚国际控股集团总裁张敏说,对于“e租宝”占用投资人的资金的事,公司高管都很清楚,她现在对此非常忏悔。

“e租宝”对外宣称,其经营模式是由集团下属的融资租赁公司与项目公司签订协议,然后在“e租宝”平台上以债权转让的形式发标融资;融到资金后,项目公司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租赁公司则向投资人支付收益和本金。

办案民警介绍,在正常情况下,融资租赁公司赚取项目利差,而平台赚取中介费;然而,“e租宝”从一开始就是一场“空手套白狼”的骗局,其所谓的融资租赁项目根本名不副实。

“我们虚构融资项目,把钱转给承租人,并给承租人好处费,再把资金转入我们公司的关联公司,以达到事实挪用的目的。”丁宁说,他们前后为此花了8亿多元向项目公司和中间人买资料。

采访中,“钰诚系”多位高管都向记者证实了自己公司用收买企业或者注册空壳公司等方式在“e租宝”平台上虚构项目的事实。

“据我所知,‘e租宝’上95%的项目都是假的。”安徽钰诚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风险控制部总监雍磊称,丁宁指使专人,用融资金额的1.5%-2%向企业买来信息,他所在的部门就负责把这些企业信息填入准备好的合同里,制成虚假的项目在“e租宝”平台上线。为了让投资人增强投资信心,他们还采用了更改企业注册金等方式包装项目。

办案民警介绍,在目前警方已查证的207家承租公司中,只有1家与钰诚租赁发生了真实的业务。

有部分涉案企业甚至直到案发都被蒙在鼓里。安徽省蚌埠市某企业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公司曾通过钰诚集团旗下的担保公司向银行贷过款,对方因此掌握了公司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资料;但直到2015年底他的企业银行账户被冻结后,他才从公安机关处得知自己的公司被“e租宝”冒名挂到网上融资。“他们的做法太恶劣了,我希望公安机关严惩这种行为,还我们一个清白。”王先生气愤地说。

根据人民银行等部门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平台只进行信息中介服务,不能自设资金池,不提供信用担保。据警方调查,“e租宝”将吸收来的资金以“借道”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形式进入自设的资金池,相当于把资金从“左口袋”放到了“右口袋”。

不仅如此,钰诚集团还直接控制了3家担保公司和一家保理公司,为“e租宝”的项目担保。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李爱君表示,如果平台引入有关联关系的担保机构,将给债权人带来极大风险。

“高收益低风险”的承诺陷阱

“1元起投,随时赎回,高收益低风险。”这是“e租宝”广为宣传的口号。许多投资人表示,他们就是听信了“e租宝”保本保息、灵活支取的承诺才上当受骗的。记者了解到,“e租宝”共推出过6款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9%至14.6%之间,远高于一般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投资人张先生表示,“e租宝”的推销人员鼓动他说,“e租宝”产品保本保息,哪怕投资的公司失败了,钱还是照样有。

投资人徐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拿10万块钱比较的话,在银行放一年才赚2000多块钱;放在‘e租宝’那边的话,它承诺的利率是14.6%,放一年就能赚14000多块钱。”

投资人席女士则称,自己是被“e租宝”可以灵活支取的特点吸引了:“一般的理财产品不能提前支取,但‘e租宝’提前10天也可以拿出来。”

对此,李爱君表示,最高法在2010年出台的关于非法集资犯罪的司法解释里明确,不能用承诺回报引诱投资者。实际上,由于金融行业天然的风险性,承诺保本保息本身就违背客观规律。银监会更是明确要求,各商业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必须进行风险提示。

但是,“e租宝”抓住了部分老百姓对金融知识了解不多的弱点,用虚假的承诺编织了一个 “陷阱”。为了加快扩张速度,钰诚集团还在各地设立了大量分公司和代销公司,直接面对老百姓“贴身推销”。其地推人员除了推荐“e租宝”的产品外,甚至还会“热心”地为他们提供开通网银、注册平台等服务。正是在这种强大攻势下,“e租宝”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吸引来90多万实际投资人,客户遍布全国。

非法吸取的巨额资金被钰诚集团自用

据警方调查,“钰诚系”除了将一部分吸取的资金用于还本付息外,相当一部分被用于个人挥霍、维持公司的巨额运行成本、投资不良债权以及广告炒作。

据多个犯罪嫌疑人供述,丁宁与数名集团女高管关系密切,其私生活极其奢侈,大肆挥霍吸来的资金。警方初步查明,丁宁赠与他人的现金、房产、车辆、奢侈品的价值达10余亿元。仅对张敏一人,丁宁除了向其赠送价值1.3亿的新加坡别墅、价值1200万的粉钻戒指、豪华轿车、名表等礼物,还先后“奖励”她5.5亿元人民币。

“钰诚系”的一大开支还来自高昂的员工薪金。以丁宁的弟弟丁甸为例,他原本月薪1.8万元,但调任北京后,月薪就飞涨到100万元。据张敏交代,整个集团拿着百万级年薪的高管多达80人左右,仅2015年11月,钰诚集团需发给员工的工资就有8亿元。

多位公司高管称,为了给公众留下“财大气粗”的印象,丁宁要求办公室几十个秘书全身穿戴奢侈品牌的制服和首饰“展示公司形象”,甚至一次就把一个奢侈品店全部买空。

不仅如此,2014年以来,“钰诚系”先后花费上亿元大量投放广告进行“病毒式营销”,还将张敏包装成“互联网金融第一美女总裁”,作为企业形象代言人公开出席各种活动。

公司的花销在水涨船高,资金回笼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雍磊说,“e租宝”只要一天没有新项目上线,丁宁就会立刻催问。

实际上,“钰诚系”的高管们对公司的实际状况都心知肚明。“‘e租宝’的窟窿只会越滚越大,然后在某个点集中爆发,账上没钱还给老客户,也不能还给新客户。”张敏说,自己曾在2015年9月让公司的数据中心进行测算,结果显示,“e租宝”的赎回量将在2016年1月达到9亿,此后赎回量逐月递增。

这个预测,与公安机关此前的分析结果非常吻合。

丁宁坦言,钰诚集团旗下仅有钰诚租赁、钰诚五金和钰诚新材料三家公司能产生实际的经营利润,但三家企业的总收入不足8亿,利润尚不足一亿。因此,除了靠疯狂占用“e租宝”吸收来的资金,“钰诚系”的正常收入根本不足以覆盖其庞大的开支。

“e租宝”涉嫌非法集资犯罪

根据“e租宝”案件中已经查明的种种犯罪事实,司法机关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这些行为已经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郭华介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有4个构成要件:第一是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或者假借合法的经营形式来吸存,第二是以媒介、短信、推荐会等形式公开吸存,第三是通过私募、股权等其他的手段来承诺还本付息或者回报,第四是向社会公众即不特定的人吸存。在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络平台公开向全国吸存,还对外承诺还本付息,其行为已经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对于已经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如果还存在挥霍性投资或者消耗性支出导致财产不能偿还的情形,就构成了集资诈骗罪。”他认为,“e租宝”案的犯罪嫌疑人投资高档车辆和住宅、向员工支付高工资等挥霍行为,体现了他们主观上非法占有投资者资金的目的,这是导致吸收来的资金不能偿还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他们涉嫌集资诈骗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李爱君则指出,金融是一种以高风险为特征的行业,因此老百姓在投资前更需要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知道任何投资行为都要风险自担;而如果投资者参与的金融活动涉嫌违法犯罪,就将承担更大的风险。

最新进展: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取证追赃挽损

办案民警介绍,由于“钰诚系”的资金交易庞杂,财务管理混乱,其资金流向还在调查之中。目前,公安机关正在与银监会、人民银行等部门通力配合,加快工作进度,全力以赴进行调查取证、追赃、甄别涉案资产等工作,最大限度地挽回投资人的损失。为了便于投资人报案、完善案件处置相关信息,公安机关已经搭建起投资人信息登记平台,并将于近期挂接在公安部官方网站上启用。

有关部门表示,投资人应及时、主动报案、登记信息、提供证明材料,避免因不及时、不如实报案、登记而损害自身合法利益;同时,请投资人依法维权,不信谣、不传谣、不受蛊惑,不组织、参与各类非法活动。涉嫌犯罪的人员,应当积极配合调查、退缴违法所得,争取从宽处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23: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fugue 发表于 2016-2-1 10:11
过去几年,中华大地成了“庞氏骗局”、“金融诈骗”的乐土。目前曝光出来的,也许只是冰山一角。


“互联网+”大旗掩盖下的“庞氏骗局”、“金融诈骗”堂而皇之的泛滥,由于游离在金融监管之外,其规模究竟有多大,这是个未知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10: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鑫琦资产爆兑付危机 房产抵押真实性存疑

2016年02月18日 财新网

http://finance.caixin.com/2016-02-18/100910074.html

表面的房地产买卖合同下实际是抵押融资,投资者怀疑相关房产是否真实存在



【财新网】(记者 张榆 实习记者 葛明宁)2月17日,陕西鑫琦资产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被爆出大额资金兑付危机,该公司以房地产抵押融资吸收公众资金。17日下午财新记者来到位于浦东葛洲坝大厦的鑫琦资产办公室,已无工作人员办公,大门紧闭,大厦门口贴有一份通知:“鑫琦资产因故已暂停营业,投资人可集体前往浦东金桥路799号商讨方案”。

财新记者随后前往该地点,在一个约800平米的羽毛球场馆内已聚集百余名投资者。据了解,鑫琦资产委派了一位负责人与投资者协商赔付方案,但截至2月17日晚并未达成一致,承诺于18日答复投资者诉求。

鑫琦资产的兑付危机也成为明星代言倒台的又一案例。根据鑫琦资产官网显示,以《还珠格格》走红的“皇阿玛”张铁林为其形象大使。此外,央视主持人水均益、经济学明星郎咸平、上海电视台主持人程雷、台湾歌手姜育恒等均曾在鑫琦资产的活动中亮过相。

房产真实性存疑

与以往P2P产品不同的是,此次鑫琦资产的理财产品穿了一层房地产买卖的“马甲”。

据鑫琦资产员工介绍,公司理财产品的模式为:由房地产开发商向鑫琦资产借入资金,并支付20%~25%左右的利息,为获取保障,鑫琦资产会与房地产开发商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相当于抵押物;之后鑫琦资产再与投资人签订房地产买卖合同,根据金额大小支付11%~15%左右的利息,投资期限为一年,鑫琦资产从中赚取差价。

根据鑫琦资产提供给投资人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编号,财新记者登录郑州房管局网站查询,确实存在受买人为“陕西鑫琦资产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相应房产备案记录。

但投资人与鑫琦资产所签订的资产协议则是以房地产买卖为名义,实质却为债权合同。从财新记者获得的一份《协议》来看,虽然标的物多次提到了具体的房产项目,但《协议》中也反复提到,“在乙方投资房产期限届满后,甲方有权及有义务按乙方的出资额等价回购乙方的资产份额;或乙方可与甲方续签本协议,进入下一轮投资周期。”

有律师解释,这也就说明鑫琦资产有权并且有义务在一年投资期满后按照等额的价格购回资产;或者投资人也可以选择续签合约。此后如果进行诉讼,合同也将以债券而非房地产合同作为依据。

有鑫琦资产员工对财新记者表示,由于上海分公司运营成本即需要兑付给投资人的资金每月为3000万~4000万元,为防止进一步的入不敷出,公司总部最终决定暂停业务。

目前,鑫琦资产派驻了一位负责人与投资者进行协商,并在2月17日给出了三个赔付方案:一是根据合同直接以房产抵债,但并非按照前期说定的5折价格,而是8.5折,即原来投资人能以50万的投资额换得100万元市价的房产,但现在需要85万元才可以;二是等待鑫琦解决这部分滞留的房产后归还投资人现金;三是不接受任何一种,选择上诉。

17日晚,已有小部分投资人与鑫琦资产签订房产协议,提到一旦房产过户即以前的协议失效;大部队则在等待18日鑫琦资产回复,要求他们能够公布旗下所有资产、建立平台对资产进行共同处置。

事实上,这一用房地产作为抵押物的借贷也吸引了一批投资人,其中不乏大额资金。据财新记者了解,有的投资人投资总量上千万。“我也是有多年理财经验的,花了四个月的时间考察,最终才决定买,他们说的有抵押物我觉得相比别的P2P产品更加安全。”有投资人对财新记者表示。另有投资人透露,由于金额越大利息也会相应增加,因此不少投资人都集结了身边的朋友家人等一起筹资投入。

投资人表示,目前对于手上的协议主要担心亮点,一是鑫琦投资所说的房产是否真实存在;二是鑫琦提到的市价是否真实。

早有预兆

公司现金流问题并非没有预兆,但鑫琦管理层未主动向投资人揭示。

鑫琦资产相关负责人在2月17日与投资人沟通中表示,由于房价下行,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已有房地产开发商出现无法偿还本金的情况,直至今年2月出现现金流枯竭,无法如期兑付全部利息

但这一信息鑫琦资产并未及时告知投资人,包括对接投资人的员工。有在2016年1月份刚刚购买产品的投资人表示,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人提到过房地产开发商的兑付风险。

他同时提到,2015年底,鑫琦资产还邀请了一大批客户举行答谢会,场面宏大,未透露出一点资金流紧张的预兆,但仅过了两个月后就无法兑付让人无法接受。

根据公司公号,2015年12月30日,鑫琦资产还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邀请了共计120桌千余人,举行客户答谢会。在晚宴现场,鑫琦更是请来了邀请到上海电视台主持人程雷、台湾歌手姜育恒、歌手蒋大为等;并且为客户准备了价值20万左右的斯柯达SUV Yeti。

鑫琦资产的这一次兑付危机也出乎公司员工的预料。

有鑫琦公司员工对财新记者表示,他们也是在2月14日看到公司收到一份由总部发来的《授权委托书》,决定对上海分公司的各项业务进行清算,并派驻7人负责清算流程、资产配置方案、客户关系协调等。

与此前多家陷入危机的P2P一样,鑫琦员工也多购买了本公司自己的产品,因此这一毫无征兆的清算流程也让员工们颇为吃惊。“过年上班后看到公司贴了这样一张公告,我们也觉得很突然。”

明星站台

虽然出现资金的危机,但鑫琦在宣传上也从不吝啬。

在其官方网站上,张铁林为公司形象代言人的宣传图仍位于网站左上角的显眼位置;其广告也曾登上央视2套和上海数字电视;宣传页面如今仍然挂有绿地、中登、建业等著名企业作为其合作伙伴。

另外,除上述提到的年会请诸多明星,1月31日,鑫琦资产在郑州为其新项目“鑫·光明行”举办盛大峰会,到场的有央视主持人水均益和经济学明星郎咸平。

工商资料显示,鑫琦资产是鑫琦控股旗下公司之一,其前身成立于2005年7月,后于2012年5月更名,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公司主要从事资产管理、投资管理、财务咨询房产中介及信息咨询等服务,公司董事长为贾唤琦。

大河网发布的一则新闻称,2014年末,贾唤琦曾随国家领导人出访哈萨克斯坦,参与了合作协议的签署,并和哈方相关产业就深度合作事宜达成了一致意见。但具体何种合作并未明述。据部分投资者反应,在鑫琦资产公司员工进行宣传时,也会提到这一事件,增加投资者对公司的认可度。

有公司员工对财新记者表示,鑫琦控股除了鑫琦资产还有很多家公司,包括两处价值20亿元的矿产。但当有投资人提出为何不能由担保方北京鑫琦控股有限公司和陕西好铭祥工程履约担保有限公司进行代付时,鑫琦资产相关负责人仅保持沉默,并未正面回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18: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P2P平台鑫利源奇葩跑路公告第二弹:有本事来抓我

2016年02月18日  新浪财经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 ... xprucs6214708.shtml

新浪财经讯 2月18日消息,曾在去年11月发布“跑路公告”P2P平台鑫利源,近日又在其网站首页发布奇葩跑路公告称:本人刘永欣,高调宣布鑫利源正式跑路,老子就是来骗钱的,骗了你们又咋地?目前,该网站已无法访问。


网站截图

P2P平台鑫利源在去年10月1日发布清盘公告后,于11月23日匪夷所思的发布了一条“跑路公告”,公告为两张空荡荡的办公室照片。


网站截图

鑫利源在之前的清盘公告中称,由于运营思路出现问题,导致股东撤资,且线下业务产生坏账,加之前一段时间遭人恶意举报。为保证诸位投资人的利益,经慎重考虑后决定清盘。

去年9月10日,大公信用数据有限公司将22家互联网网贷平台列入黑名单,其中鑫利源上了黑榜。该网站先后两次发布跑路公告,有可能系该公司员工所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24 21: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网贷平台惠卡应对挤兑出奇招:恳请党和国家接手控股权

澎湃新闻 2016-02-24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35552


官方微信号发布的《恳请党和国家接收惠卡世纪投靠和庇护》

中国的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有时候真让人无语以对。

深陷挤兑风波的深圳惠卡世纪有限公司再出奇招,该公司2月24日在官方微信号“惠卡” 发布题为《恳请党和国家接收惠卡世纪投靠和庇护》的文章称:党和国家、政府不需投资一分钱接收惠卡65%股份,最好以中央级企业存续并运作……,剩余35%用于奖励给后续为全球惠卡事业作为显赫贡献的惠卡员工或再分出10%寻找其他个体或机构投资人,给予惠卡18个月时间将惠卡旗下投资理财平台转型成为完全规范和所有国家监管政策要求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该文章再次提及,“惠卡世纪董事长兼CEO何正松愿立下军令状:惠卡世纪变为国企之后,在2023年12月31日前为祖国将惠卡打造成为营销及服务网络机构遍及全球80%以上国家各大城市的世界100强科技及服务企业,全球最大的消费购物平台,如不能实现本人愿提头来见”。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月23日,惠卡还发布消息寻找股权投资人,投资1.5亿元获得40%股权。

澎湃新闻此前曾报道惠卡出现挤兑问题,截至2016年2月12日,惠卡所有投资理财平台的在投金额总和约为1.37亿元。

该公司2月17日曾在官方微信号发布《惠卡投资理财平台政策应急调整政策方案》,明确提出为彻底解决外部造谣对该平台带来的恐慌性挤兑,给投资人一个冷静期,要锁定投资者在惠卡钱包、零钱包,以及其部分理财平台资金30天,不得提现。文章并号召投资者要坚定对惠卡的信心,声称“挤兑造成惠卡事业失败受伤害受损失的是您们”。

据惠卡世纪官网资料,惠卡世纪成立于2013年4月8日,注册资本5亿元,公司总部位于深圳,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分公司已经覆盖上海、北京、山东、江苏、贵州、香港、美国等地。惠卡世纪称,该公司围绕打造“互联网+”生态系统,已完成多领域的布局,业务涉及O2O、农村电商、跨境电商、物联网、互联网金融、智能机器人、在线教育、社交招聘、餐饮等,有脱贫宝、电影宝、人人创、农村宝等50款产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25 14: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来财富资金链断裂 近4亿金额兑付困难

中国经营网  2016-02-25

http://www.cb.com.cn/finance/2016_0225/1159295.html








据上海电视台报道,据投资者反映,号称管理着数百亿资产的上海长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从1月底开始出现资金链断裂,1300多位投资人合计近4亿的本息,出现兑付困难。

日前,位于上海海宁路899号8楼的长来财富总部聚集了不少蒙受损失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少则20万,最多的200多万现血本无归。投资者们称,当初公司通过多种手段向他们展现资本实力,时常组织大伙聚餐、旅游,近期更是在上海股交中心挂牌上市。加上高达16%的收益诱惑,和保本保息的承诺,让他们砰然心动。

前几年,长来财富曾如约兑付投资者的本息,让不少人在投资期满后放心的把本息甚至更多资金投入其中。王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年一月份产品到期后,在客户经理的不断提议下,他深信不疑的将100多万资金在1月28日交付长来财富。谁知王先生前脚把钱投进去,后脚就收到了长来财富资金链断裂的消息。

据受害人代表告诉记者,目前他们统计的受害人数达到1300多人,共计难以兑付金额高达3.93亿。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1 11: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逾千投资者要求兑付 谁为金鹿财行危机买单?

2016-04-01 证券时报

http://epaper.stcn.com/paper/zqs ... /content_805509.htm





3月31日,位于上海金虹桥国际中心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金鹿财行遭遇兑付危机,当天逾千名投资者聚集在公司总部要求兑付。

按照金鹿财行现场工作人员的统计口径,截至3月31日,平台资金出现逾期已有5个工作日,逾期金额约2亿元。该工作人员安抚投资人称,金鹿财行的“战略合作伙伴”快鹿投资集团已经给出了短期、中期、长期三个方案,未来2~3个月内,快鹿投资集团可能会将房产以及所持公司、上市公司股权变现,以应对此次兑付危机。

值得一提的是,快鹿投资集团和金鹿财行早已在股权上“撇清关系”,双方此前对外的宣传口径一致是“战略合作伙伴”。对于此次金鹿财行面临的兑付危机,快鹿投资集团会否“出手”,投资者仍存疑虑。

2亿资金逾期

3月30日晚,金鹿财行曝出兑付问题;隔天的31日,投资者陆续来到金鹿财行总部,要求兑付资金或提前赎回。

证券时报记者31日在现场看到,当天达到金鹿财行的投资者超过千人,现场工作人员让陆续到达的投资者在空白A4纸上登记自己的名字和联系电话,汇总起来的一沓A4纸约有百张。现场部分投资者情绪激动,甚至有投资者因为看到有人对着自己拍照,担心对方将自己“曝光”而相互发生争吵。

“我希望能见到公司的公章,我女儿要出国,需要开资产证明,我的钱都投在这里了,只要给我盖个公章出个证明就好。”一位投资人表示。

另有投资人把金鹿财行的工作人员拉到角落,从包里拿出房产购买合同称,最近买房子已经签约,本来指望投到金鹿财行的钱月底到期后立刻转给房东,但金鹿财行出现了延期,她有可能面临购房违约,希望金鹿工作人员帮忙快点解决这个问题。

在现场,一位自称是金鹿财行顾问的徐琪介绍公司情况称,金鹿财行兑付违约已有5个工作日,累计违约资金在2亿元左右。他表示,公司出现兑付问题,原因在于今年1月份之后相关媒体的负面新闻,“断断续续的,每天都有负面报道,每天新投资者进来的钱在下降,而到期的钱依然要支付。”

徐琪表示,金鹿财行此前和合作方快鹿投资集团做了沟通,准备了30亿元的资金来保证兑付,但是到最后资金链还是断了,“现在不可能一下快速兑付,因为负面新闻不断出现,资产价格不断下跌,卖出去资产的钱不能快速弥补给投资人,导致了兑付问题”。

徐琪强调,快鹿投资集团将在一周内把所有资产罗列出来,之后会快速地把资产变现以解决此次金鹿财行的兑付危机。“兑付有短期、中期、长期三个方案,短期把房产等固定资产这些不会贬值太多的资产尽快变现,满足短期支付的需求;中期会把哈工大机器人集团40%的股份变现,目前已经发出要约函给哈尔滨国资委,要求退股,这块会作为中期兑付方案;长期的方案需要2~3个月的时间,就是对神开股份以及其他几家上市公司的运作,可以带来几十亿的资金,可以解决这次兑付危机。”

徐琪还承诺,对于违约资金,延期期间,金鹿财行会按年化6%的利息给予补偿。但当有投资者问及能否当天签下金鹿财行与快鹿投资集团资产挂钩、以及延期兑付期间承诺补偿年化6%利息的书面文件,徐琪并未正面回应。“先给我们一个星期的时间。”徐琪说。

需说明的是,已有不少资金未到期的投资者要求提前赎回,在后期兑付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金鹿财行将面临投资者的提前赎回压力。“哪怕让我付5万违约金我也愿意。”有投资者称。

谁的金鹿?

金鹿财行工作人员的前述口头承诺,并不能让投资者心安。尤其是金鹿财行和快鹿投资集团之间复杂的股权关系,让投资者对快鹿投资集团会否“出手”心存疑虑。

最新工商资料显示,在3月16日,金鹿财行(全称:上海金鹿财行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由周亚华变更为韦炎平;股东由周亚华和王书凤变为韦炎平和王书凤。

这是金鹿财行的第二次股权变更,在2014年6月之前,金鹿财行的股东为上海金融文化联合会股份有限公司和周亚华。据悉,上海金融文化联合会的两大股东之一是快鹿投资集团,金鹿财行彼时被称为快鹿投资集团旗下公司。

但在2014年6月23日,王书凤代替上海金融文化联合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金鹿财行股东。快鹿投资集团和金鹿财行对外介绍两家公司关系时互称对方为“战略合作伙伴”,并声称无股权关系。

金鹿财行和快鹿投资集团之间复杂的股权关系,让投资者对快鹿投资集团会否“出手”心存疑虑。截至发稿,快鹿投资集团的官方网站显示为“网站服务器系统升级”状态,无法打开。据悉,该网站历史资料中将金鹿财行列为“战略合作伙伴”;而金鹿财行官方网站的战略合作伙伴则包括了快鹿投资集团主发起的东虹桥担保以及东虹桥小贷。

实际上,金鹿财行和快鹿投资集团两者之间仍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如金鹿财行的股东方之一王书凤,同时也是快鹿投资集团旗下镇江慧谷快鹿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快鹿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施建祥入股的港股十方控股,曾于今年2月份和金鹿财行签署《投资意向谅解备忘录》,双方声称在文化影视上进行合作,十方控股拟向金鹿财行注入新注册资本,拟持目标公司不多于15%股本权益。

公开资料显示,金鹿财行是以“社区金融服务”为中心、提供定制化“综合理财服务”为主的金融咨询服务类机构。2015年,金鹿财行累计家庭财富配置资产159亿元,与2014年同比增长544.3%;共为28540位客户提供综合理财咨询服务,已布局中国近30个城市,员工人数超过2200人。实际上,金鹿财行号称从2015年布局“互联网+电影+金融”全产业链,与快鹿投资集团创立的“互联网+电影+金融”模式,路径几乎一致。

快鹿卖股权兑付?

金鹿财行和快鹿投资集团两个“合作伙伴”投资影视的方向基本一致。而将二者推上风口浪尖的,正是近期的《叶问3》票房造假风波。

资料显示,快鹿投资集团近两年来逐步涉足互联网金融和影视投资,设立了上海金融文化联合会股份有限公司、大银幕(上海)电影投资有限公司、大银幕(北京)电影发行控股有限公司等公司,号称创立“互联网+电影+金融”模式,成立“8+1”电影委员会投资100亿元,其中7成用于投资中国电影。《叶问3》是快鹿投资集团一度力推的影视项目。

在电影《叶问3》上,快鹿投资集团的“战略合作伙伴”金鹿财行、当天财富、易联天下等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及快鹿投资集团涉及的A股上市公司神开股份、港股上市公司十方控股,均有相关投资项目。而在《叶问3》上映后,因为午夜时间段满座的“幽灵场”等现象陷入了票房造假风波,快鹿投资集团由此被质疑以互联网金融非法融资和重复融资,并一度被指为“庞氏骗局”。

如前述金鹿财行工作人员所述,此次快鹿投资计划将房产及上市公司股权等资产变现,以应对金鹿财行的兑付危机。

但在此背景下,快鹿投资集团是否有实力兑付?快鹿投资集团旗下业祥投资去年9月入主上市公司神开股份时,曾“曝光”了快鹿投资集团的经营情况:从2012年至2014年,快鹿投资的总资产分别为27.6亿元、31.4亿元、37.9亿元,2015年1~8月,其总资产为81.8亿元;从2012年至2014年,快鹿投资的营业总收入分别为6亿元、5.5亿元、102亿元,去年前8个月,快鹿投资的营业总收入达到510亿元。

3月31日,涉及快鹿投资集团的几家上市公司股价出现明显下跌,神开股份跌2.5%,十方控股跌12.96%,明华科技跌9.59%,大中华金融跌20%,快鹿投资集团所持上市股权价值大幅缩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7 10: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百亿级理财平台中晋资产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诈骗
中晋资产被立案侦查

2016年04月07日  北京青年报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6-04/07/content_191176.htm


“中晋系”实际控制人徐勤等已在机场被截获供图/东方IC

上海警方于近日对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诈骗犯罪的“中晋系”相关联的公司进行了查处,实际控制人徐勤等人在出境时被公安人员在机场截获,其余20余名核心成员于4月5日也被全部抓获。据中晋资产在其宣传网页上声称,“截至2015年12月29日,中晋合伙人投资总额已突破303亿元”。这一数据暂时还未得到警方的证实。

昨日下午,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警民直通车-上海”发布《上海公安查处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诈骗犯罪的“中晋系”相关联公司》的公告。此外,新华社也对此报道称,警方于近日对“中晋系”相关联的公司进行了查处,实际控制人徐勤等人在出境时被公安人员在机场截获,其余20余名核心成员于4月5日也被全部抓获。据悉,中晋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为沪上知名相亲节目“相约星期六”的冠名赞助方,九球天后潘晓婷是其形象代言人,是一家百亿级理财平台。

事件

“中晋系”实际控制人被抓获

上海市公安局发布的公告称,2016年4月4日,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根据群众举报在本市浦东、黄浦、静安等地对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诈骗犯罪的国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晋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中晋一期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等“中晋系”相关联的公司进行了查处,实际控制人徐勤等人在准备出境时被公安人员当场在机场截获,其余20余名核心组织成员在4月5日也被全部抓获。

经查,自2012年7月起,以徐勤为实际控制人的“中晋系”公司先后在上海及其他省市投资注册50余家子公司,并控制100余家有限合伙企业,租赁高档商务楼和雇佣大量业务员,通过网上宣传,线下推广等方式,利用虚假业务、关联交易、虚增业绩等手段骗取投资人信任,并以“中晋合伙人计划”的名义,变相承诺高额年化收益,向不特定公众大肆非法吸收资金。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如遇上述情况,请携带相关材料赴居住地公安分局经侦部门报案。

追访

中晋资金链告急已有数月

据一财网援引消息人士称,两大迹象显示中晋资金链告急已有至少数月。其一是核心人物徐勤此前表示过其与殷某定于3月底左右在意大利的婚礼可能延期,担心的问题之一或为公司的资金链和经营问题;其二是,中晋资产今年以来有明显加大成本以稳住甚至增加融资量的迹象,中晋资产通过给客户经理奖励、客户经理再返给投资人,实际使部分参与短期“冲量”的投资人资金年化收益率已破20%。

另外,有消息称中晋资产将登记在公司名下的数辆不同颜色的法拉利作为先锋销售经理的奖励,销售业绩靠前者可获得法拉利使用权。此外,近几个月来,中晋资产还实施了严格的满编奖,即销售团队满编制则有奖励,以此拉动人员招聘以扩大规模。

关注

投资者损失会有多大?

中晋的资产负债情况目前还是一个谜。据其公开宣传,截至2016年2月10日,中晋合伙人投资总额已突破340亿元,涉及总人次超过13万,其中60岁以上投资人就超过2万。但这340亿元是累积额并非现有平台存量。此数据也有待进一步查证。

据悉,中晋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于2013年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若中晋犯罪情节经有关部门经侦调查属实,会对投资人形成多大的影响?中晋此前曾对外宣布有一定比例的备付金存留,可用于还款。另据“一财网”援引消息人士称,徐勤有一辆价值2000万的布加迪,前述奖励给员工使用权的多辆法拉利或收归公司用以还款。

昨日一名中晋的投资人称,前不久中晋对其投资账户开始了每日提现设置限额的新提现限制措施。当时也没有太重视此事。现在非常担心被警方查处之后能否收回本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4-11-22 08:10 , Processed in 0.016674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