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2279|回复: 8

苏东坡的《论养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1 12: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何可胜数。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而田文招致任侠好人六万家于薛。齐稷下谈者亦千人。魏文侯、燕昭王、太子丹,皆致客无数。下至秦、汉之间,张耳,陈余号多士,宾客厮养,皆天下豪俊。而田横亦有士五百人。其略见于传记者如此。度其余当倍官吏而半农夫也。此皆好民蠹国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

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国之有好,犹鸟兽之有鸷猛,昆虫之有毒螫也。区处条理,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以不察也。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者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四者虽异,先王因俗设法,使出于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人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皆以客养之,不失职也。

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能槁项黄馘而老死于布褐乎?抑将辍耕叹息以俟时也?秦之乱,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有以处之,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此之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楚、汉之祸生民尽矣,豪杰宜无几,而代相陈豨,从车千乘。萧、曹为政,莫之禁也。至文、景、武帝之世,法令至密矣,然吴王濞、淮南、梁王、魏其、武安之流,皆争致宾客,世主不问也。岂悠于之祸,以为爵禄不能尽魔天下之士,故少宽之,使得或出于此也邪?

若夫先王之政,则不然;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呜呼,此岂秦、汉之所及也哉!

《论养士》译文
  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各国的诸侯卿相,都为自己打算,争着收养人才。那些谋士、说客和谈天说地的、修饰文词的,辩论「坚白同异」的等等,往下到击剑行刺的、力能扛鼎的、会学鸡鸣狗盗的等等,没有不以宾客的礼节去款待他们的。穿着华丽的衣服,吃着珍贵的食品,被招待在官府里的人,数不清有多少。越王勾践有「君子军」六千人;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等,都有宾客三千人;田文并且还在薛地招聚了侠客和犯罪的人有六万家;齐国稷下地方聚谈的学者也有千人之多;魏文侯、燕昭王,太子丹等,也都招致了宾客无数。以后到了秦汉更替的时候,张耳陈余的部下,号称人才很盛,宾客和供他们役使的人等,都是天下的俊杰;田横也有五百士人。这是些见于传记的,估计不见传记的养士应当是官员的一倍,农夫的一半。这些都是役使他人来奉养自己的人,人民怎能吃得消,国家又怎能受得了呢?   苏先生说:这是古先帝王不能避免的事。国家有坏人,像鸟兽中有猛鸷,昆虫中有毒螫一样。把他们分别加于处理安置,使他们都能各安本位,这些人便都有用了;把他们尽数铲除掉,是没有这种道理的。我曾就世代的兴废考察过,知道六国的所以久存,和秦朝的所以速亡,原因都在这里,不可不注意。   要知道有知、有勇、有辩才、有气力的这种人,都是人民中的优秀份子,大多不能自己穿坏的吃坏的而去奉养人的,都是要役使他人来奉养自己的一些人。所以从前的帝王把天下的富贵分出一部分来,和这四种人共同享有。这种人不失业,人民便安定了。四种人虽然性质不同,可是从前的帝王却根据习俗来制定法律制度,使他们都从同一途径中出身。三代以上是从学校中出身,战国到秦代是从宾客中出身,汉以后是由郡县的选拔中出身,魏晋以来是由「九品中正」的铨授中出身,隋唐以至现在,是由科举考试中出身:虽不完全这样,但就大多数而言是这样的。   六国的君主,虐待他的百姓,并不亚于秦始皇与二世,然而当时百姓并没有一个人起来反叛。这是因为所有老百姓中优秀杰出的人才,多数都被当作宾客奉养起来,没有失其职分。至于那些努力耕作奉养官府的,都是一些愚蠢而没有什么作为的人,虽然想反叛,但是没有人去领导他们,是六国所以能够有一时的安定而不立即灭亡的原因。   秦始皇当初想驱逐宾客,因为采用了李斯的建议才没有实行。并吞天下以后,就以为宾客已无用处,于是便信任法律而不信任人才;说人民可以靠法律来统治,说官吏不必有才,只要能够遵守我的法律便够了。所以才毁坏了名城,杀戮了豪杰。人民中的优秀而有特殊才干的份子,把他们遣散还乡。这样一来,从前就食于四公子和吕不韦的那些人,都回到哪里去呢?不知道他们能带着瘦长的脖子,黄黄的面孔,忍饥挨饿,老死在贫苦生活中呢?还是停止耕作,叹息着等待时机呢?所以,秦代的变乱,虽然是在秦二世的时候所造成的,然而,假使秦始皇当初知道这四种人的可怕,设法安置他们使他们不失业,秦代的灭亡还不至于像这样的快。把百万只虎狼放到山林里去,却让他们饿着渴着,不知道他们将来要吃人。世上以为秦始皇聪明,我却不这么认为。   楚汉战争的灾祸,老百姓几乎完了,所谓豪杰也应该没有多少了。然而代相陈豨经过代国时,侍从车辆,仍然成千,都满载着宾客,萧何与曹参这两位相国先后当政,没有加以禁止。到了汉文帝、景帝、武帝的时代,法令已经非常严密,可是吴濞、淮南、梁王、魏其、武安那些人,都还争着招致宾客。这难道是由于秦代祸乱的教训,以为单靠名位官职不能完全羁縻天下的人才,所以稍稍放宽一点,使他们或者能够从宾客中出头吗?  至于古代先王的政治就不是这样,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哎,这难道是从秦朝和汉朝中所能学习到的吗?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1 12: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倒数第二段的翻译感觉有些问题,至少我没有明白苏东坡的真正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1 12: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客的传统一直到民国时期保留下来的。解放以后打倒了资本家和私人企业自然而然门客的几千年的传统也就消失了。现代化的门客应该是那些大企业培养的人才群。社会-政府-家庭之间的互相培养人才的模式。即政府不霸占培养人才的市场。留给社会-家庭空间培养可以独立思考的人才群。其实这样的,社会-家庭-政府,鼎模式的人才的培养体系出产更多的有用的人才的机会大些。政府霸占的人才培训的体系只能会出产政府的一面倒的思路的人才群的机会大些。对社会的发展不利的人才培训的模式。

家庭的神圣领域也是一样。几千年以来,即使是在战场的主帅,家里有了丧事可以回家守孝三年。和平年代更不要说。当然主帅回不回家是他的权力。忠孝不能两全的说法也是这样来的。即几千年存在过政府-社会-家庭之间有了河水不犯井水的界限。不是政府独大的局面。

过去一百年,欧洲社会主义的政府就无限独大,都破坏了传统社会的界限。当然传统价值观也摧毁了。家庭的神圣,照顾孩子照顾老人家的传统都扔给政府了。教育方面更严重。政府变成几乎唯一的教育机构。跟中世纪的欧洲的教会差不多的现象。当然政府是变成地上的新上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1 14: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zyzheng 发表于 2013-10-11 12:02
倒数第二段的翻译感觉有些问题,至少我没有明白苏东坡的真正意思。


倒数第二段我觉得没多大问题。

苏轼这文是吐槽文,没有明确下自己的判断。暗含的判断就是:像尧舜禹三代那样“教人学好”当然好,不过不容易做到;次一点像战国那样重视人才优待人才也是好的。

不过宋朝本来就足够重视人才了,不知道苏轼是出于神马原因写这文章的。也许就是说不该把人才都集中到政府搞文职吧,总之他自己没明说。

这方面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得比较明白,顾炎武又对封建论做了翻案。貌似自由主义说的和平稳定的统一小政府加自由经济也差不多。这两天还看到说罗马统治行省的时候也是经济自由宗教自由,只把危害政治统一的人吸收成罗马公民管起来,管不住就铲除掉。说到底还是老师说的政府的规模和限度问题,平衡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1 14: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solidtu 发表于 2013-10-11 14:28
倒数第二段我觉得没多大问题。

苏轼这文是吐槽文,没有明确下自己的判断。暗含的判断就是:像尧舜禹 ...

我总感觉他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提出自己对于养士的态度,感觉有些犹豫又有些想说不说的样子,尤其是在倒数第二段的那段话非常奇怪,似乎在推翻前面自己的观点,有点矛盾。

点评

嘿嘿,据说王安石和司马光一左一右,苏轼在中间。估计他就这路子吧。  发表于 2013-10-11 14: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1 14: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midas 发表于 2013-10-11 12:54
门客的传统一直到民国时期保留下来的。解放以后打倒了资本家和私人企业自然而然门客的几千年的传统也就消 ...

老师,您认为在恢复我们华夏文化的过程中,这种门生或养士的制度是否值得提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1 14: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讨论人才啊军队啊经济啊该收还是放,关键在于先驱们对形势的判断上。汉武帝初期觉得国家没钱就收,收来打匈奴;晚年觉得老百姓穷困了就放,放到宣帝就中兴了。

说苏轼在下判断,不如说他是在回顾历史经验吧……哥楼上的问题估计老师还是那句话:“实事求是”,先要弄清楚当前的形势再下判断。目前我们熟知的老师的判断就是从回顾历史——邓总破除大政府迷信的历史——开始的,认为还要继续放。至于“古时候那种养士该不该提倡”这个具体问题,等老师说了。

“现代化的门客应该是那些大企业培养的人才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1 15: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大宋向何处去的问题上,苏轼只是个基本分析派,王马做过宰相知道家底帐目,应该才算得上基本分析+技术分析+……的综合派(我想这可能也是苏轼说得不明不白的原因之一)。他俩要是能达成共识宋朝应该不会有那么多失误,可能天时地利人和不配合吧,最重要的一次改革就被耽搁下来,直到亡国都在扯那些次一级别的问题去了,没能完成综合抓住关键……

从古到今讨论熙宁变法得失而不给力的议论,估计都是因为隔得太远没法弄明白当时的家底帐目,最后变成空对空的议论。

我瞎猜的。

(对了,刚才百度说苏东坡为文清新豪健,明白畅达,偏偏这篇这么不明不白,可见他说这事的时候比较谨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1 15: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solidtu 发表于 2013-10-11 15:10
在大宋向何处去的问题上,苏轼只是个基本分析派,王马做过宰相知道家底帐目,应该才算得上基本分析+技术分析 ...

同意你的看法!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5-1-8 05:12 , Processed in 0.01465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