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尹世昌 日期:2012年07月10日 | 字体[ 大 中 小 ] |
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黄德尊
搞创新,要靠市场、靠企业。因为政府不可能清晰地知道把资源投入哪个产品、哪个团队
中国每年的工程专业毕业生远超美国,中国的创新和创意却很弱。不少人问,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乔布斯?原因有很多,比如教育、文化、科技制度等,企业制度也是造成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
毫无疑问,中国人很聪明,中国的企业很善于商业模式创新,比如淘宝。但产品创新是中国企业的短板,与欧美差距很大,也不如韩国的三星、现代等。搞创新,要靠市场、靠企业。中国当前的一些体制不利于创新型企业成长,成为制约创新的瓶颈。国有企业有很多创新,比如航天等方面,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说明,动用大量的资源,中国可以搞一两个优秀的公司、尖端的产品出来。
一个创新产品、一个创新项目可以靠这种模式成功,而创新经济、创新社会的动力,要来自千千万万个工程师,来自千千万万的企业。否则,只是靠人、靠资源投入,不但无法建成创新社会,反而会产生很大浪费,因为政府不可能清晰地知道把资源投入哪个产品、哪个团队。而通过市场机制,投资者很容易获取准确的信息,资金自然流向有潜力的公司,创新因此而发生。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我们的体制从3个方面影响企业的发展和治理。一是政商关系,二是法律,三是信息的流通。
政商关系太密切,影响资源的合理配置。如果一定先要跟政府搞好关系,企业很大的精力、财力就要投入到政府关系维护上,必然影响创新。法律环境不健全也会扼杀创新。法律保障不完善,就很难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因为小股民被欺负,就会“用脚投票”离场,健康的股票市场无法建立。法律保护不好,还会影响签约,也就是说,生意只能跟朋友、亲戚做,市场变得很小。此外,市场信息不畅通,也影响我们建立一个好的市场,包括金融市场、产品市场、人力资源市场。
正是这几方面存在的缺陷,制约了创新之源——企业的发展,导致整个社会创新精神不彰,创新型国家建设也阻力重重。
(本报记者 尹世昌采访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