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1936|回复: 13

贸易/汇率/生产要素价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7 14: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来看经济学的书看到标题上的内容就头痛,导致培训班上的相关内容也看得不仔细。昨天看谢国忠先生在视频上从上述角度看国际形势和关系,也是用问答的方式,慢慢觉得有点谱了……


一国贸易出超,是因为生产的东西比别国有竞争力。有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是比别国的东西便宜,或者质量更好。

便宜或者质量更好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劳动生产率高,一种是生产要素价格便宜。

劳动生产率就包括很多内容了:比如日本人的勤劳和忠诚,比如德国人的勤劳和严禁,比如中国人的勤劳和灵活,比如美国人的创新能力,以及上述种种人类特质创造出来的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产能力。

生产要素价格便宜包括的内容也很多:比如工资低,比如厂房土地便宜,比如原材料价格便宜,资源丰富。还有比较特殊的一种就是汇率低估。

上述所有因素是动态变化的,它们的动态变化决定了一国和全体国民的富裕程度。至于财富的分配问题是政治问题了。

但是政治问题也会变成经济问题,比如福利制度带来的劳动生产率下降和入不敷出,比如工资太低造成的劳动力短缺从而引起一系列问题……

这一切都是大周期的背景。
 楼主| 发表于 2012-1-7 14: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要想把上述因素理解得很透,能够熟练运用以理解和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比如关于美国入超的事情,谢国忠先生只说美国劳动力成本太高,不进一步追溯到劳动力成本高是一人一票大锅饭造成的。反过来中国也一样。
现在总结起来,谢先生其实总的来说就谈了三个问题:

1,美国生产力衰退造成的失业/贬值/政治动荡问题。

2,中国生产要素价格中:(劳动力价格被压低/土地价格被抬高/货币供给被动和主动的过剩)造成的通胀/低工资/高房价问题。

3,欧洲和日本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7 17: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想过佛教的问题,引申出来就是学术(文化/教育/科技)与政治经济的关系问题。

一个国家的兴衰周期里有若干代人的周期,在某几代人连续的努力下,他们形成了健全的学术(文化/教育/科技)积累,则他们所处社会的政治与经济也能搞得好。

这样老师常说的人才与科技,领导人的水平,以及谢先生提到的美国二战后这几代领导人包括格林斯潘和伯南克对目前美国问题处理无方的事情,就可以连成一片来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8 09: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英帝国的发展模式是通过殖民战争扩张领土,发展国内的科技和生产力,减少国内的压力,确保社会的稳定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当时相当成功。因为差不多一百年其他国家还没有变成竞争对手。后来德国和美国的崛起砸烂了大英帝国的发展模式。美国抢走了大部分市场和人才,德国也抢走了大英帝国的欧洲市场。这样的利害关系成就了英国和德国之间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经济竞争关系或利害关系是战争的出发点。当时美国的海外政策是相当高明的政策。战争中保持中立,继续赚参战国的钱,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站在胜利者的那边占大便宜的策略。结果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大英帝国和德国的经济都彻底完蛋。唯一美国以胜利者和暴发户的身份出现。

当时就是美国的国运如日中天的时候。即1945-1975年的三十年黄金时期。可是当了霸主的美国就开始不安分了。完全模仿了大英帝国的海外政策,到处以武力扩张美国的经济实力。只是在朝鲜战场和越南战场碰到了中国遭到失败。其他地方都是很成功的。过去五十年发起最多战争,参加最多战争的就是美国。在国内继续发展科技和生产力,在国外继续扩张投资和军事力量,继续出口自己的社会模式,这些都是大英帝国的老套。没有什么新的玩意。这种老套又碰到了新的竞争者。新的竞争者当然带来破坏从前的模式失败的危机。美国的发展模式失败的话,那就是经济彻底破产,政治也进入改革或革命的道路。美国是目前到了经济彻底破产,改革或革命的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8 09: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的发展模式失败的内外因素是,在国内大量实行社会主义的大锅饭政策,在海外大量军事扩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出现了大量可怕的竞争对手。德国,日本,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从高科技到低科技的经济领域都抢走了美国的饭碗。都是二战以后三十年以后发生的事情。更可怕的是这些竞争者群毫无停下来的迹象,越战越勇,美国的处境是越战越弱的情况。在这种海外的竞争力越来越下降的情况下,国内的大锅饭越开越大,最终导致经济大破产的命运。更可怕的是,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那些美国的领导集团毫无良策。结局会如何不是很难预测。历史上有过很多这种例子。大英帝国的没落就是最近的历史。当然,绝大多数群众是对这些大趋势的变化毫无警觉的。还以为从前的大好日子会持续下去。他们当然根本不知道国运的盛衰周期的运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8 09: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三十年前邓小平的模式。即急剧减少大锅饭和政府的规模,扩大百姓的经济发展和自由活动空间,积极发展国际自由贸易的模式。基本上走了跟美国的完全相反的路线。刚好这个三十年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实力走了相反的趋势的三十年。中国的发展模式当然需要继续完善。只要邓小平的模式没有改变的话,还有好几十年的持续向上发展的空间。一直到中国的经济规模发展到超过欧美的经济综合力量为止。大概本世纪中可以看到的事情。只要经济持续发展生产力持续发展的话,社会稳定也不会是什么问题。到了那个时候可能也是中国发展的顶峰。

当然,1980年很少人看好中国的前途。过去三十年,一直以来绝大多数人都是看淡中国的前途的。包括大多数专家们和经济学的泰斗们。这跟市场的长期趋势的进展没有两样。长期牛市的背后都需要长期看淡那个趋势的大多数群众。人性,市场的升跌规律,社会的兴衰规律是改不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8 10: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8 11: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三十年前邓小平的模式。即急剧减少大锅饭和政府的规模,扩大百姓的经济发展和自由活动空间 ...
midas 发表于 2012-1-8 09:55


Midas老师的点评非常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1: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好:

我听说美国本土还有大量的国土和资源没有开发,如果美国财政问题缓和以后比如赖账成功,大锅饭制度也扭过来,然后再学习中国南北朝和邓总时代的对内开发经验,应该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吧?

想请老师大致介绍一下美国中部的地理啊资源情况……我上个月买的带地形的世界地图册现在都还没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8 11: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好:

我听说美国本土还有大量的国土和资源没有开发,如果美国财政问题缓和以后比如赖账成功,大锅饭 ...
solidtu 发表于 2012-1-8 11:17



巴菲特收购柏林顿铁路后,一些人写的分析文章,可以从侧面了解美国本土西部、西北部的资料分布。我没有电子版。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4 收起 理由
solidtu + 4 谢谢同学的介绍。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8 11: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solidtu


   
发展模式和群体的素质是关键。美国是移民国家。本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所以过去一百年享受人口少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模式好的优势。到美国去当中产阶级都是新移民的美国梦。有一栋自己的房子,养一条狗,开一部车,送孩子上大学等等的美国梦。结果从1975年开始美国梦越来越难实现。因为美国的实际收入开始年年下降。到了目前,两公婆都上阵还不够,很多家庭的两公婆都要打两份工才可以维持生活的地步。一半以上的房子都是负翁的房子。信用卡的债务,房贷的债务,大学学费的债务,失业率高都已经开始让百姓透不过气来的地步。1980年以前是新一代的生活总是好过旧一代。以后好几代,新一代的生活远远不如旧一代的生活的机会很大。当然,美国有机会扭转形势。那是需要革命性的改革。不过,根本看不到那种革命性改革的迹象。更大的可能是,美国迟早变成另一个墨西哥或巴西的机会大些。沃玛家族的仅仅六个兄弟姐妹的财富远远多过美国低层30%的财富,政客们当了政客以后都变成大富翁的现实就说明美国社会问题的严重性。生产力的大倒退,加上财富集中在几个家族手里,加上治国无能谋私财有方的领导集团。加上民不聊生的环境,这些都是革命的前夕,不是改革的前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8 12: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4: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midas


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9 07: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olidtu     
发展模式和群体的素质是关键。美国是移民国家。本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所以 ...
midas 发表于 2012-1-8 11:49


确实如此,老师的视野还是长远啊,我在加拿大的日子里,总觉得那里山清水秀,工作压力小,但扣税后的实际可储蓄收入少,所以才回国打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4-9-30 07:23 , Processed in 0.01481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