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2300|回复: 14

郑永年:中国的文化现状及其“走出去”困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30 10: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的文化现状及其“走出去”困局
2011-12-30

郑永年


  文化是不需要被推广的,尤其不需要通过政治力量而得以推广。在唐朝,没有政府到处去推销文化,但文化到达了东亚社会的各个角落。近代以来的西方文化的传播,基本上也不是依靠政府力量的。

  中国数千年古老文明,是文明古国。在历史上,中国文明也曾经为西方文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西方启蒙时代哲学吸取了很多中国的理性主义文化。我们常常强调“四大发明”,这些是技术上的事情。但即使在思想和实践领域,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东亚地区,而达至西方。这里举几个例子。

  一是中国的文官制度。传统上,中国发展出了世界上最为庞大、也最有效的文官体系。那么大的中华帝国靠什么来统治?建立帝国的是武力,但统治帝国的是发达的文官体系。西方也经过帝国时代,但没有发展出类似中国的文官体系。西方从近代国家的产生,到后来的民主政治的转型和运作,没有文官体系是不可想象的。隐含在中国的文官体系里面的几个原则,对西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是皇权和治权的分离。天下是皇帝打下来的,国家的所有权属于皇帝,但是治理天下的权力,即治权或者相权(宰相)是向社会开放的。中国发展出了一套中央集权式的考试制度来录用官员。这和西方历史上的家族统治,构成了鲜明的对照。西方引入了中国式的文官制度。在民主化发生之后,最终演变成为现在的政治和行政的分离。而政治和行政的分离,是近代以来民主政治运作的制度前提条件。

  二是文官的中立性。政治是要变的,但如何保证一个国家的政策的连续性呢?如何保证治权不会因为政治的变化而中断呢?中立的文官制度就是关键。在西方,政治人物受民主规则的制约,但文官制度的运作具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受民主政治的影响。这一点在任何一本西方教科书都会有论述。

  三是文官的轮流掌管不同部门的制度。中国历史上,文官一般不能在一个地方长期掌权,皇帝会把他们进行调动,类似于现在人们所说的“干部交流制度”。这里有两个目标,一是防止地方主义和地方势力的形成,二是为了让官员积累治理不同地区的经验,便于他们升迁,累积治理整个国家事务的能力。这一点对近代西方国家政权制度也很重要,更不用说在亚洲了。

  这里要举的第二个例子是中国传统的“有教无类”的思想。传统中国也是等级制度,有“士、农、工、商”等,但中国没有像其他文明那样的等级制度,例如基于宗教、种姓、民族等之上的等级制度。对中国的儒家来说,人只有“接受过教育”和“没有接受过教育”之分,而每一个人都是可以“被教育好的”。西方传统教育制度是精英教育制度,能够接受教育的是贵族和富裕家庭的子女。在近代之前,接受教育的权利为社会的绝少数人所垄断。中国的“有教无类”思想对西方后来的“大众教育”影响很大。尽管中国传统社会,儒家往往垄断知识,中国本身并没有发展出大众教育制度,但“有教无类”的思想则在西方演变成为“大众教育”制度。近代以来,西方各国政治制度逐渐民主化,而大众教育则构成了大众民主有效运作的最重要的一环。

  那么,当代中国的情形又是怎样呢?这里我们可以从讨论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中国文化“走出去”运动开始。随着经济崛起,中国感觉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因为没有文化“走出去”,中国其它方面的“走出去”已经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比如企业“走出去”往往被视为是对外在世界的威胁,军事现代化被视为对世界安全的威胁等等。所以,这些年中国正在努力把中国文化推向国外,包括孔子学院、各种名目繁多的“媒体走出去”项目。那么,这些“走出去”项目的国际命运怎样呢?在何种程度上成功了?

  营销效果取决于实际内容

  一个严酷的现实是,大家都知道了中国文化需要“走出去”,但谁也不知道文化方面什么东西要走出去。正如商家做营销,你要推销产品,首先必须有产品。营销只是包装和策略问题。营销得当就能够改变人们对你所有的产品的认知,甚至确立对你的产品的认同感。但无论如何,首先必须有高质量的产品。如果产品质量低下,营销做得怎么好也会无济于事。

  孔子学院在做什么呢?在推销中国语言。各种媒体“走出去”项目在做什么呢?对西方来说,中国是在做“出口转内销”的努力,就是说中国从西方进口了一些概念,经过中国包装之后再出口西方。

  实际上,如果从国际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的客观形势不容乐观。简单地说,两种主要的宗教文化,即西方文化和穆斯林文化正在急剧扩张,而中国文化则越来越处于守势。

  西方文化,也就是地中海产生和开始兴起的文化,仍然占据世界文化的主导地位。这个文化从地中海开始一路扩张,先占据了大西洋两岸,现在又扩展到太平洋和印度洋。西方文化基于宗教之上,具有使命性。这种宗教使命一直是推动其无限扩张的巨大动力。同时,也需要注意到的是,这种文化尽管还具有宗教性质,但很多方面已经被世俗化,也就是不再具有原先的原教旨主义色彩。在亚洲尤其是东亚,这种变化更有利于其传播。

  另一宗教文化,即穆斯林文化,近年来因为西方反恐怖主义战争,似乎处于守势,甚至消退。一些人把穆斯林文化简单地和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穆斯林文化总体上并非鼓励暴力。从事恐怖主义的也只有穆斯林文化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人,或者说极端的基本教义派。实际上,这些年来,尽管有西方的反恐战争,穆斯林这些年在世界上的扩张相当迅速,并且是以和平的方式进行的。即使在基督教为主的欧洲社会,穆斯林也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在欧洲,穆斯林信仰者和基督教信仰者经常发生冲突,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穆斯林在欧洲的扩张。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南亚和太平洋岛国地区,穆斯林的扩张同样迅速。

  如果和基督教文化相比,穆斯林文化的扩张有其自身的特色。如上所说,基督教文化倾向于世俗化,或者说世俗化成份在增加。推行基督教文化的主体是作为这一文化产物的世俗政府。我们可以看到,西方一直在世界范围内努力推行其民主、自由为载体的政治文化和制度。穆斯林文化圈内,政府的力量相对软弱,并且也没有类似自由、民主那样的吸引人们的政治体系。实际上,西方的以民主、自由为核心的政治文化和体系,也对穆斯林文化圈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穆斯林文化扩张的主体就是社会本身。这是一种信仰和道德体系的扩张。从长远看,会不会随着基督教文化的世俗化,穆斯林文化会占据越来越多的信仰空间?这需要人们的关注。

  中国文化处于守势

  和这两种主要的宗教文化相比,中国尽管有经济崛起,但文化则处于守势。这种守势,即使在中国国内也是很显然的。原因很简单,中国人的思维本身就已经相当西方化了。中国现在所进行的文化推广活动,尽管声势浩大,但不会对中国文化的扩张具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中国缺少的是一套核心价值(core value),也缺少一套可以和其他文化分享的共享价值(shared value)。很显然,中华文明如果不能发展出一套自己的核心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共享价值,那么就会被前面两种文化逐步消解和融化。

  关键在于中国没有自己的文化知识产品,更没有基于文化产品质上的话语权。西方从中国的传统中学到了很多,并且已经大大超越了中国。中国很难再继续依赖传统来推销自己了。不求进步,光想着从传统中找些什么,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更为重要的是,传统已经解释不了当代中国。尽管今天的中国有传统传承的一方面,但已经不再是传统文化中国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已经发生了巨变。当然,这种巨变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前的三十年,甚至可以追溯到清末以来的历史。这要就我们生产一种新的知识体系,追求新的话语。没有这些,一种新的文化无从谈起。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够完成这一任务吗?这种新文化能否成为除西方之外的另一个选择呢?也就是说,这种文化不仅为中国人所接受,而且也可以为处于其它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所接受。

  现在的情况显然不是这样,至少离这个目标还远得很。一种文化要成为“软力量”至少需要三个条件。第一,这个文化,不管是产自本土还是结合了从外面“输入”的因素,必须是能够解释自己。如果一种文化不能解释自己,那么如何让“他者”了解自己呢?第二,这种文化必须能够让“他者”信服,信任。如果“他者”对这种文化不能信服,不能信任,那么便是没有软力量。第三,也是更为重要的是,“他者”能够自愿接受这种文化。这是软力量的本质。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文化是不需要被推广的,尤其不需要通过政治力量而得以推广。在唐朝,没有政府到处去推销文化,但文化到达了东亚社会的各个角落。近代以来的西方文化的传播,基本上也不是依靠政府力量的。西方的民主自由等价值是西方政治软力量的核心,但如果西方政府通过各种手段要把这些价值强行推销到其它国家,强迫其它国家接受,那么便不再是软力量,而是软力量的反面。

  中国现在还不具备这样一种文化,因此各种“推销”行为显得很吃力。中国现在所有的是一种依附性的知识体系,要不依附于自己的历史传统,要不依附于西方文化。中国文化里面包含有传统因素,或者西方文化因素,或者是两者的结合,这不仅没有问题,而且也是优势。但这种文化必须能够满足第一个条件,即能否解释自己。中国缺少的是能够解释自己的文化产品。现在所有的产品是复制品,具有浓厚的“山寨”味道。很多人在进行所谓的“文化创新”过程中,要不简单照抄照搬,要不就是应用性,也就是西方技术,中国材料。在很多方面,中国往往是用人家的话语来说明自己,结果是很显然的。中国那么大的国家,很难像一些小国那样,用西方的话语来打扮自己,更因为中国努力抵制西方式政治制度,而不能像日本等国那样把自己打扮成是西方国家。中国强力反对西方把自己的逻辑强加给自己,但什么是中国自己的逻辑呢?没有人能够说清楚。

  很多年里,在中国,无论政府还是民间,大家都在呼吁“文化创新”。但是效果怎样呢?这些呼吁往往沦落为简单的政策口号和政策运动。现在国家有钱了,大家都想多分一块蛋糕。能否把得来的钱用在文化创新上呢?没有人能够知道。但以往的经验告诉人们,一旦得到了钱,往往是不了了之。即使所得到的钱能够用到“文化创新”的领域,也不见得能够保证文化创新。

  实际上,从历史上看,钱不是文化创新的前提条件。欧洲丰富的文化的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但钱是结果,不是前提。很多文化创造都是在贫穷的状态下进行的。在西方,如果去掉了那些在贫困潦倒的条件下进行艰难创作的哲学家、小说家、画家、音乐家,那么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西方文明就不会如此吸引我们了。实际上,一旦个人或者文化的创造者沦落为钱的奴隶的时候,就很少与文化创造相关了。要进行文化创造或者创新,就要寻找另外的途径。

  缺少文化发展和创新使得中国文化很难“走出去”。不仅如此,正如上面所讨论的,中国文化的生存空间反而受到其他宗教文化的巨大的挤压。不过,从历史上看,中国的世俗文明成功地消解了其它的宗教文化,包括佛教文化和犹太教文化。人们可以相信,中国可能也能够再次发展出一种新的文化范式,一种能够容纳和整合其他宗教文化,而又能保持自己的世俗文化性质的文化。要不就被消解,要不再次重生,中国的选择并不多。如果不想看到前一种情形,那么就必须重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讨论中国文化创新的全部意义。

  注:本文是作者在2011年12月为浙江人文大讲堂所作题为《中国能否为世界提供另一个文化范式?》的演讲节选的第二部分。
发表于 2011-12-30 10: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吕思勉先生说中国文化分为七期,先秦诸子一期,秦汉今古文儒家一期,魏晋玄学一期,南北朝隋唐佛教一期,宋明理学一期,清朴学一期,还有新文化(西方引进的文化)一期。

又说真正是中国人自己发展起来的没怎么受外来影响的就是先秦学术。

所以我想郑永年先生真想为文化创新出力的话,应该宣传宣传左传,就像穆斯林到处出版精美的可兰经一样。因为左传上的事是先秦诸子脑瓜的背景啊。

但是那也只是渔猎游牧(夷狄)和农业(诸夏)社会的背景。以前刚从封建制进入大一统的时候,还有儒家为这种改变作出解释(孟子荀子李斯到董仲舒)。现在从农业社会进入到工商业中国,这样的解释却不够响亮。我觉得民国诸子,邓总和老师提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事求是”“黑猫白猫”“摸石头”……,都算一种对中国从农业社会进入工商业社会的一种解释和自我期许,但是仍然不够艺术性,不像诗经啊美国大片那样能够流行。不能变成艺术应该就还是社会上层的共识而不是全体成员的潜意识观念。

目前为止仍然只是“废了文言文改用大白话,使用简体字”这些东西影响最深。但是想想明朝的时候社会也已经很复杂了,那些理学家办书院学堂也能引领社会风气,所以应该这事也不见得有多难,每个想做点事的人解放一下自己的思想就能办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 21: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决策究竟是好还是坏, 究竟是对还是错, 其实好难判断.
郑永年的文章里面讲了中国应该输出怎样的文化, 以及应该如何来输出这些文化. 但是他并没有思考另外一个问题, 那就是中国为什么要输出文化, 也就是输出文化到底有什么目的. 其实文化的输出模式大致只有两种, 一种是人口和土地的扩张, 这是主动扩张. 一种是别的国家和人民觉得中华文化有优点主动学习. 但是输出中华文化究竟有什么目的呢, 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是使用第一种方式输出自然是有好处的, 但是如果是使用第二种方法则好坏根本就难以确定. 通过这个角度来理解, 就可以知道执政者去海外建设孔子学院根本就不是为了输出和弘扬中华文化, 只不过是中国人要不断的在海外的地盘上做生意, 建设孔子学院就是为了对外宣传中国人信奉孔子的仁义价值观, 是友好的商人而已. 说白了建设孔子学院就是为中国人做广告, 至于这个广告究竟真实度几何, 是否有夸大和虚假宣传那是另一码事.

"示敌以弱"也许才是执政者花钱建设海外孔子学院的本意, 都是很实在的广告费支出而已. 跟郑永年的文化输出论根本就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事, 郑永年有一些一厢情愿了.

就建设海外孔子学院这件事本身来说, 应该讨论的不是"输出怎样的中华文化和怎样输出中华文化", 而是"这个广告费花的究竟值还是不值, 这个广告做的有用还是没用, 有没有更好的做广告的方法".

郑永年的讨论本身还都算是很靠谱的, 但是他在"行动的目标"都没弄清楚的前提下来讨论"行动的对和错"就文不对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 09: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是一个人群的衍生品。只要人群走出去了文化也会自然跟着这群人走出去。还有一个途径是一群人的科技和财富超群,生活水平远远高于人家,人家自然而然都一窝蜂来模仿。根本不需要走出去也可以出口文化。

走出去的主要原因都跟谋财和谋生有关。例如,天主教的梵蒂冈的走出去全世界也是跟扩大教会的人数扩大财路有直接的关系。顺便挂羊头卖狗肉。目前世界的最大地主之一也是梵蒂冈。帝国主义也只不过是为了谋财谋生用了暴力的手段的现象而已。

一群人的科技和财富超群的现象都有升跌的周期。在西方,从巴比伦到希腊,希腊到罗马,罗马到意大利的北部,从意大利的北部到荷兰,从荷兰到英国,从英国到美国,风水几千年转转的升跌周期。在中国,从中原的几个大城市到南方的几个大城市的风水的几千年转转的周期。都跟谋财谋生容易有直接的关系。谋财谋生容易了当然科技和文化也更发达。怎样保证一群人谋财谋生容易的环境,科技和文化更发达的环境那才是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升跌的大学问。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文化的问题也会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 10: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 10: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midas


     

老师好, 心中一直有一个问题想向老师请教:

老师曾多次提到人口问题对王朝兴衰的影响. 包括欧洲的伊斯兰化, 美国的拉丁化和日本的老龄化. 那么中国的人口问题呢? 最近几年我看到不少讨论中国人口问题的文章, 总结起来大致如下:

  • 中国人口的急速老龄化问题. 那就是中国的老龄化速度最快, 人口年龄比例严重失衡, 在不远的将来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现今问题最严重的日本.虽说现在中国和印度的总人口相差不多, 但是新出生人口只有印度的一半左右. 也就是二十年以后中国的20-30岁人口只有印度的一半.
  • 新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例失衡问题.
    也就是未来二十年男多女少, 带来政治动荡的压力很大. 但是我个人觉得这反而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 更严重的问题是因为人口比例失调会使二十年以后的出生率出现大问题. 也就是前二十年由于人口比例失调导致政治不稳, 后二十年因为人口比例失调导致出生率加速下跌, 这个问题反而更加严重.
  • 新出生人口的民族构成不协调. 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生育率都不算太高, 但是新疆地区出生率依然很高. 前几天刚刚被击毙的15个计划搞圣战的人也都是20岁不到的年轻人, 这些人和西亚北非的年轻人没有区别. 从人口问题的角度来看, 西藏问题不会是大问题, 新疆问题不会是小问题.

人口问题到底会对未来50年的中国国运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 12: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 在中国,从中原的几个大城市到南方的几个大城市的风水的几千年转转的周期。都跟谋财谋生容易有直接的关系。谋财谋生容易了当然科技和文化也更发达。怎样保证一群人谋财谋生容易的环境,科技和文化更发达的环境那才是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升跌的大学问。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文化的问题也会跟。
midas 发表于 2012-1-2 09:48


谢谢老师。从自身在上海以及十多年来常往香港的体验来看,虽然相对于中国其他区域,这两个大城市确实单位面积人口最多,而且人口持续涌入增长率最快,竞争也最激烈。每年主动或被动撤离了人群也不少。但是比较中国其他区域确实具备了更好的安全、公平、制度规范的相对优势。事实上有能力、有勇气留下来、敢打拼的人群在这种环境下谋生谋财的出路和机会都比较多,结果区域整体发展也比其他区域更快也更好些。那些撤离的人群总体上看也是竞争中暂时落后的群体了。
可能等到某一个阶段中、西部地区也能提供比东部地区让大家更容易谋财谋生的环境后,东西部经济发展周期此消彼长的脉络就清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 10: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midas


     老师好, 心中一直有一个问题想向老师请教:老师曾多次提到人口问题对王朝兴衰的影响 ...
windflower 发表于 2012-1-2 10:38



   

你好。

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是那个民族的综合性格和智商的表现。所以任何人口的数量和和质量的变化,文化的变化都对那个民族引起命运的变化。

中国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和文化新中国成立以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四亿人口不到三十年膨胀到十三亿人口。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人口的膨胀是少见的。解放以后的几年的土改和经济发展的正确的政策带来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可惜后来模仿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大锅饭和思想绝对化模式的玩意以后完全糟蹋了那么好的机会。社会思想的绝对化政策必定会引起社会的大动乱,因为绝对化的思想体系肯定会引起百姓的愚民化和狂热运动。例如,教会绝对化的欧洲的几十年十字军东征的愚昧的狂热运动。结果在中国也来了十年文革的狂热和大动乱。社会的大锅饭必定会引起大破产,结果经济也大破产。

邓小平出来的时候面对的困难是相当大的。一个十三亿人口的一穷二白的国家,深信绝对主义的狂热的国家。在这种困局中开始改革开放的政策,与此同时进行减少人口提高人口的质量的计划。结果过去三十年,改革开放和人口政策是基本上都成功了。防止了人口的大膨胀带来的灾难,确保人口的质量继续提高。过去三十年世界上的贫困的消除80%都来自于中国。十三亿人口的国家进行了97%扫盲,解决了温饱问题。其实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毕业初中已经足够了。我是不相信一个人一定要上高中或大学的。除非是为了国家规定的医生或律师或什么资格的考试上那些学校。华盛顿和杰佛逊等美国的建国元勋们也只不过读了几年书扫除了文盲而已。然后都是自学成材的。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也是自学成材的,根本没上过什么军校。蒋介石反而在日本军校当过两年弼马温。

主动的或被动的人口政策必定会影响一个民族的前途。过去三十年的人口政策的局势是好处多过坏处。不过任何政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正面的影响是人口的质量大大提高了。其实人口的数量多本身不是问题。假如都是人才的话,那多多益善。可惜那么多人口都变成有用的人才的机会等于是零。看了有些人在市场经济制度下解决不了谋生问题就知道那么庞大的人口都变成有用的人才的机会是不大的。所以继续改善人口的质量的问题是必要的。

再过二十年以后中国要面对人口政策的几个负面影响。老人多过年轻人的问题和几千万光棍的问题。老人多过年轻人的问题,只要科技和生产力继续发展下去的话问题不大。例如,一个拖拉机代替几十头牛一样的现象。所以养活这些老人的方面应该问题不大。只要好好利用机会可以把养活老人的问题也可以变成科技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还有老人多的国家应该是比较稳定的国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几千万光棍的问题是中国的农民养老投资计划失败的现象。其实传统的养老的投资计划都是养了儿子养老的办法。几千年都如此,过去还是走得通的办法。可是在新的市场经济制度下继续扩大发展的是服务行业。服务行业找事情容易,谋生谋财容易。服务行业需要更多的女性,不是男性。所以中国的农民应该养更多的女儿计划养老,不是生更多儿子养老。生儿子多不一定是行得通的养老计划。这个看了香港老百姓也很清楚。女儿多的父母的养老很轻松,儿子多的养老一般都很辛苦。因为这些社会的服务行业是社会谋生的主流的关系。好比十九世纪的投资的主流是债券,后来二十世纪的第一个五十年继续投资债券的投资者大失败一样的现象。服务行业继续扩大的市场经济制度下,农民计划投资养老应该多生女儿不是儿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 10: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是怎么解决这个农民的传统投资失败,造成几千万光棍的问题。其实很多国家都面临过这些问题。战后日本年轻人的男女比率出了问题。因为几百万15-30岁的男丁都当了炮灰,很多女孩子找不到对象。发生了婚龄的男女的比率1:3的严重的问题。越战以后的越南更厉害。1:4的比率。都变成法律上是一夫一妻,实际上都是一夫多妻的现象。社会的供求关系的问题。其实伊斯兰国家的一夫四妻的制度也是过去的中东连年打仗死了太多男丁,有了太多孤儿寡妇,为了社会的稳定一个男人养活几个孤儿寡妇的办法。供求关系的失衡造成伊斯兰社会的一夫四妻的制度。

中国的光棍问题也不是很难解决。东南亚,韩国和日本都是女人多过男人的国家。特别是东南亚的问题很严重。在互补的前提下可以利用他们的资源通过通婚解决中国的光棍问题。中国最多有了几千万混血儿,对大同世界的更好的贡献。其实同化的最快最彻底的办法就是通婚。有了几千万东南亚的混血儿那是中国的大资本。这样中国可以把难题转变成更大的机会。日本人过去侵略这个侵略那个想实现什么共荣圈,那是办法太笨。应该学习过去几千年中国人是怎样同化人家实现共荣圈的。

新疆的问题的彻底解决的办法也是慢慢通婚的办法。人类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本来就是通婚的历史。不过,那些极少数麻烦友是改造不了的。只能用铁腕的手段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 12: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midas

"其实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毕业初中已经足够了。我是不相信一个人一定要上高中或大学的。除非是为了国家规定的医生或律师或什么资格的考试上那些学校。华盛顿和杰佛逊等美国的建国元勋们也只不过读了几年书扫除了文盲而已。然后都是自学成材的。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也是自学成材的,根本没上过什么军校。蒋介石反而在日本军校当过两年弼马温。"

"其实很多国家都面临过这些问题。战后日本年轻人的男女比率出了问题。因为几百万15-30岁的男丁都当了炮灰,很多女孩子找不到对象。发生了婚龄的男女的比率1:3的严重的问题。越战以后的越南更厉害。1:4的比率。都变成法律上是一夫一妻,实际上都是一夫多妻的现象。社会的供求关系的问题。其实伊斯兰国家的一夫四妻的制度也是过去的中东连年打仗死了太多男丁,有了太多孤儿寡妇,为了社会的稳定一个男人养活几个孤儿寡妇的办法。供求关系的失衡造成伊斯兰社会的一夫四妻的制度。"

=========================================================================
看来很多现象背后都有其实实在在的具体历史背景和原因。 我只看到现象而不了解背景所以才会困惑。 很多莫衷一是的问题还是要靠老师的点拨才能理解透啊 谢谢老师, 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 12: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史书上描写曹操和他的儿子们都喜欢强别人的老婆。 有人说是因为那个时代没有宋明理学对女子的严苛禁锢, 有人说是曹操洒脱的真性情。看来这些都不靠谱。 最大的可能就是三国时人口锐减, 有女人就不错了, 哪管是不是别人的老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 22: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是怎么解决这个农民的传统投资失败,造成几千万光棍的问题。其实很多国家都面临过这些问题。战后日本年 ...
midas 发表于 2012-1-3 10:09



    谢谢老师提醒,过了这个硬资产时代,我即前往大韩民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4 23: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chuaxu


  韩国好像男人多过女人,去之前记得查清楚。。。。。不过朝鲜女人多过男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5 14: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chuax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5 14: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midas


    老师的解答妙语连珠,妙趣横生,妙不可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5-1-12 01:36 , Processed in 0.01385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