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楼主: solidtu

佛教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5 22: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5 23: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觉得现在中国的佛教,对信徒而言变成了一种消费,对庙堂而言变成了一种敛财的手段。虽然我也信佛教,我只是觉得要多做善事,但我心里明白,佛教不会给我带来幸福和快乐。我这算是信佛教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6 08: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觉得现在中国的佛教,对信徒而言变成了一种消费,对庙堂而言变成了一种敛财的手段。虽然我也信佛教, ...
nanandbao 发表于 2012-1-5 23:14



任何宗教都是人写出来的东西。本来的目的都是为了教化民众,为了稳定社会的团结和和睦,教人家做好人的目的。这是主要宗教的肯定的地方。可是任何人类制造的思想和文化的东西都免不了人性和人类社会的影响。例如,基督教变成一千多年统治阶级的控制社会的政治工具,梵蒂冈是利用捐款发大财的世界上最大的地主和财主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梵蒂冈专门支持希特勒。在中国为了帮助德国和意大利的盟国日本。梵蒂冈让中国的教徒们不要反抗日本的侵略,宣传“人家打你的右脸要让他继续打左脸”的胡扯,要接受日军的侵略的荒唐的宣传,根本是邪恶的大本营。目前梵蒂冈和中国的纠纷的原因也是有很大的历史的包袱的。

目前欧洲的基督教也是沦为商业化的机构。利用参观教堂的机会连中国游客的钱都赚,做旅游景点的生意。中国的很多庙堂和教堂特别是台湾的庙堂都是富裕的当地的大财主之一。那些宗教的创办人都是以贫穷为荣,为人民服务为荣,算都是圣人。可是后来人性的贪婪让那些教会和庙堂都变成聚财和贪婪政治的滚滚红尘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6 08: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宗教都是人写出来的东西。本来的目的都是为了教化民众,为了稳定社会的团结和和睦,教人家做好人 ...
midas 发表于 2012-1-6 08:32


赞同Midas老师的论点。添加一个例子,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就是赵州桥所在地,赵县城内的一个叫做柏林禅寺的寺庙,不收门票,却是该地的几个利税大户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6 09: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的英国的大王总是不够钱用。每天想的是怎样搞钱解决庞大的开支问题。跟目前的英国政府的问题分别不大。后来有人告诉大王,教会有庞大的财富。问题是怎样敲诈教会的财富。有人告诉大王那些教会的牧师和主教们都有几个情妇。在教会的规矩里那是见不得人的事情。大王明白怎么做了。大王利用自己的亲卫队,专门常常绑架主教和牧师们的情妇。然后要求庞大的赎金。教会的那帮伪善分子们只能乖乖付赎金。因为传出去他们的一大堆情妇的消息他们的威信扫地。这样英国的大王解决了好多年的财政。

法国革命以后铲除了贵族阶级的革命家们面临了财政困难。他们发现教会有庞大的土地和财富。革命家们一不做二不休,反正都屠杀了贵族阶级,再一次屠杀教会的那帮伪善分子也大不了什么东西。结果全部没收了教会的土地和财产。这样解决了法国革命以后的财政问题。拿波伦的“解放人类的”欧洲侵略战争也是用了没收教会的土地和财富的资金的。

罗马帝国时代最富裕的也是罗马的教会。比罗马帝国政府更有钱。每次战争的时候罗马的议会跟教会借钱。借钱的时候的白条就是后来西方诸国的国债的老祖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6 09: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6 11: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在经中,不在寺庙。寺庙的世俗化经营,的确有很多负面影响,从业者以此为营生,早在释迦牟尼佛时代,就知晓这个问题,建议托钵为生。自己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讲法49年。
关于佛教,文字上面只是假义,必须真行,前面有位师兄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豫知此事须躬行。真功夫是没办法做假的,特别是在修行中,有就有,没有就没有,骗不了人的。
这个认识个人有差异,也是佛所讲的缘,内因外缘,世界就是缘起缘灭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6 11: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释迦牟尼之前,古印度的宗教也是很多的,也有很多是修行很深功底的,比如禅坐,并不是释迦牟尼发明的,是其它宗派的修行方法。释迦牟尼先是向这些学习,认为没有最终究竟,所以自己静下来修行,最终证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6 12: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释迦牟尼之前,古印度的宗教也是很多的,也有很多是修行很深功底的,比如禅坐,并不是释迦牟尼发明的,是其 ...
zhoudan 发表于 2012-1-6 11:18



    他拜访各处"仙人”,试图参悟摆脱人间疾苦。那时的仙人各类修行在现在非常流行,俗称瑜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6 12: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一高人的研究:


【汉传佛教的「另类性」】
  
  ◆首先,我们看佛教在汉地的早期发展:
  
  【初入】两晋南北朝以前,佛教在汉地基本没有被世人所认识,也很少被人提及。
  【格义】两晋南北朝时的佛教,属于格义佛教,即以道解佛时期,因为很多佛教的概念,找不到直接对应的中文词汇,所以,在理解上,往往是以道家的名词概念的意思套在被翻译的佛经上,这种“格义”对后世世俗理解佛教义理的负面影响极大。
  
  ◆三大贡献人物:
  
  【鸠摩罗什大师】
  汉传佛教与南传佛教及藏传佛教不同,南传与藏传,是直接来源于印度。而汉传佛教多是转道于当时的大食及其他西域各国而来,早期来汉地传法的僧人,很少有印度人,例如康僧会、康僧凯等即是康居国僧人,汉传佛教早期佛经也多是经过中间传法国转译的佛经,所以经中很多内容译文不确,例如“弥勒”、“观音”都是错译,以至于南北朝时,出现了因为“观音”之名的比较大的争论。而南传佛教则直接以巴利语传法,基本没有进行文字转换工作,而藏地的翻译则是由政府直接参与,甚至对翻译的每个用词都要严格规定,凡可能导致传统用词理解,而造成对经论内容误读的,甚至可能创造新的词汇加以应用,在藏地,个人译经甚至是要杀头的,翻译的准确性与严谨性,得到了保证。
  鸠摩罗什大师的主要贡献是:在翻译经论时,为避免出现以中国传统的词汇,导致对经论内容的误读,而创造了大量的新的词汇,这不得不使读者,在一片空白的前提下,重新对经论中的词汇概念的意思进行从头的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说,鸠摩罗什大师是第一个把汉传佛教,从“以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套解佛教方式”拉回到了“用佛教思维自己原有的内容理解佛教经论”。中国人用佛教名词原有的意思理解佛教内容的时期,应该说,是从但鸠摩罗什大师在译经时,有从鸠摩罗什大师真正开始的。
  【智顗大师】
  汉传佛教早期传入时,是各派一并传入,在印度的当时,佛教派别间的观点分歧,在当时的中国是不知道的,用中国传统的思维来观察,两个理论都是佛教,但内容有矛盾,是一种不应该的事情,但在印度这很正常。所以,中国人用自己的传统思维,认定这种矛盾一个有个合理的解释,最终达到矛盾双方同时成立,但又不会受矛盾对立的影响。举个例子:空性在二谛解说中,胜义谛无任何承许,世俗谛可以假立实有。两者是分说的,但在中国,并没有这种分说的思维,要么同时成立,要么同时不成立。所以,鸠摩罗什大师以后的汉传佛教界的主要方向,便是对佛教分歧理论的圆融。这种大规模的圆融工作在印度佛教界可能会感觉不可理解,但在中国人的思维中是很天经地义的。天台宗就是在这种圆融工作中出现的第一个汉传佛教自己的宗派。
  有很多人认为圆融理论是正确而高明的,有人也认为这脱离了印度佛教的传统;这种好与坏,高与低的判断没有意义。印度人通过辩论来破掉对立观点,中国人通过圆融来混合对立观点,是基于两种文化的传统思维模式的不同,而不是好与坏、高与低的区别。中国汉传佛教对佛教的发展在圆融上是成功的,这也为汉传佛教在没有政治介入的情况下,在社会各阶层的信仰中,保持高度稳定与持久奠定了异常扎实的前提。不管对智者大师及天台宗的理论的判断如何,其在汉传佛教发展上的贡献之大要,可以远远弥补其任何可能的不足。更何况天台宗的圆融理论是非常精辟而准确的,既没有丝毫脱离佛陀本旨,又达到了圆满解释不同分歧,同时又能在同一层面同时处理与表述各宗派核心的目的。
  【玄奘大师】
  汉传佛教早期传入时,主要是大乘早期思想及小乘的有部思想,印度佛教始终没有全面进入汉地,甚至没有一个宗派全面进入汉地,所以汉传佛教基本是在各宗派都涉及一些,但又没有深入到核心与全面的情况下,自己探索着发展起来的。很多完整的宗派内容,因为经论不全,内容不完整,不得不导致汉地自己去通过修证与思维补充全面。而恰是因为这部分自己理解的内容分歧,导致了对不同经论的理解不同与混乱。由于这种混乱,再加上很多佛经转译自非印度文献,唐初出现了向印度本土求法高潮,其中三藏法师玄奘大师的西行对汉传佛教的贡献尤其突出。但玄奘大师求法,恰是唯识理论在印度佛教中盛行的时期,而唯识理论并没有始终成为印度佛教的核心主体理论,所以,玄奘大师求学而带回的内容,相对于当时的佛教唯识理论,是比较全面的,但相对于当时印度佛教的整体理论,则过于偏重于一个非长期主流的一宗一派,虽然其带回的经论原典也有其他宗派内容,但基本没有翻译,在后来的会昌法难中,也全部散佚。
  另外,玄奘大师所引入的印度佛教原典的内容,也并没有被汉地所完全接受,其中尤其以唯识的基础因明,在汉地几乎无人问津。中国人很不喜欢,也不擅长严谨而细密的逻辑思维,再加上会昌法难以后,更无人传承因明,以至于后学者甚至都没有听到过唯识的基础“因明”这个词。
  但不管怎么说,玄奘大师开创了从佛教的原始发源地,直接大规模学习佛教的实例,此前与此后,这样的大规模的直接向印度求法及原典的翻译,在汉地是没有的。
  
  ◆重要转折点【会昌法难】
  
  从鸠摩罗什大师到唐武宗会昌法难,一共三百年左右,整个汉地佛教,真正以佛教的概念、思维方式理解佛教内容的时代,也仅仅这三百年左右。
  会昌法难,几乎导致汉传佛教经论与僧人荡然无存,到宋代,大量的经论需要从日本倒着回传,由于理论上已经不完善,中间又有一段缺少对佛教理解的僧人,所以,汉传佛教界不得不重新回到两晋南北朝的“格义”方式,不足的及不能理解的,只能通过传统儒家思想的内容补充,宋代开始大规模的儒释合流现象,元清两朝,力压汉传佛教,所以,汉传佛教几乎没有什么进展,明末虽然出现了藕益大师等人,但也是昙花一现。汉传佛教始终没有恢复会昌以前的情况。
  会昌法难到底导致了汉传佛教什么变化——
  1、直观的似是而非,代替了严谨的逻辑性:会昌以前的佛教主要仍遵循着印度佛教的理解方式,对某个问题的证明需要比较严谨的逻辑性,而会昌以后的佛教,开始以所谓“不修是修”、“生活无处不禅定”一类的似是而非的直观抽象作为理解佛教的主体方式。这种思维主体在印度佛教中是没有的,甚至是非常受排斥的。
  2、三教合一:佛教原来的理论,与儒、道是完全对立的,格义佛教时期,虽然道与佛的矛盾没有显现太多,便佛门的离世修行思想与儒家的入世思想分歧极大,甚至演变出了一些高僧直接反对儒家思想介入佛门,而在帝王面前险受杀戮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宋代出现变化,宋代佛教经过一次全面在汉地毁灭殆尽,恢复起来,一无理论,二无传人;理解佛教理论上,大批儒生介入,导致儒家思想渗入汉传佛教,而宋代道、佛间的分歧开始显现比以前明显。此后,民间始终分不清三家思想的区别,再加上雍正下旨三教合一,从此政府介入加民间不懂,真正导致了后世所谓三教合一无有分别的误导。
  3、中国特色的佛教:会昌法难导致的结果是在整个唐王朝统治的地区,佛教在中国几乎彻底毁失殆尽数年。会昌以后,汉传佛教与其说是恢复,不如说是发明,因为是在没有任何基础的前提上,重新建立一个只知道名称的一个文化体系。两个最简单的的例子——净土宗念佛,在会昌以前都是要定中念佛的,而会昌以后提出什么时候念都可以的新理论。禅宗在会昌以前,是要以理论为扎实的基础,以禅定为修行方式的宗派,会昌以后,出现了所谓完全脱离文字,甚至没有打坐,纯搞玄之又玄的“是此非此”的似是而非一类的文字游戏式的禅宗。
  
  ◆恢复艰难
  
  近代汉传佛教高僧们力图恢复,但举步维艰,主要原因有:
  1、经论不全:我们以汉传大藏经与其他大藏经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目前汉地所传大藏最全为《龙藏》,比日本版的《大正藏》稍少一些,大致一千多函,仅是藏文大藏的六分之一。具体到类别上,也可见一斑:因明论典,汉地仅由玄奘大师译出两部,宋代虽又有《释量》译出,但后来因无人过问而流失不存,藏文大藏中仅依印度原典所译即有八十余部,还不包括注释及藏地高僧自著本。
  2、修学制度不规范:汉地修行与印度、藏地等佛教不同之处在于,其他地区的修行是制度性的,而汉地是具体体个人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考虑是否正确,自己感觉正确即可。这有点象专业学习班与业余爱好者的区别。
  3、“格义”严重:通俗的说,就是用自己传统的思维习惯,硬套在经论理解上,曲解佛教理论。
  4、人才不足:经过会昌法难以后,汉传佛教始终没有恢复,清末民初虽然因为国际文化交流,很多高僧已经看出这种情况,并努力致力于恢复汉传佛教,但起步未半,就遇到建国初十年的动乱,再一次几乎从根上彻底使汉传佛教消亡,现在汉传佛教高僧在内地,几乎是零星难见,目前汉传的主体,基本都在台湾佛教界,内地的真正懂佛教,并从事佛教宣讲的人几乎没有。
  
烈火·巴图鲁·索南雍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6 12: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经通篇一个苦字,四蒂五蕴十二姻缘八正道都围绕这个苦字展开,已达到寂静涅磐。也是无神崇拜的宗教,一定要说佛祖是神,那是佛祖身体力行找到了通往神的路,并为大家指明。信佛祖不能成佛,要修成正果只能自己修行。
寺庙,敛财和修行真没啥关系,不过是世俗化了被用来谋生的产物。

老师观点很宏观,佛教本身确实比较悲观。就像我们做交易,认为这个过程结果都很苦,现在即使成功那也是暂时的幻觉虚像。最高境界还是别做交易,离开这个行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6 13: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一高人的研究:
M9999 发表于 2012-1-6 12:36



    佛教的中国化历程。儒家道家和佛家相融,佛家和儒家道家的包容性交相辉映。佛教是不排它的,你是基督徒没关系,你是伊斯兰教也没关系,只要你肯反省肯悟道,一样能成正果。

印度教和其基督伊斯兰教一样,是维护神权的,神是万能的。佛教追求的是实际的修持与体证,人人都有佛性。如果再深入一点,众生平等,万物一体,你即是佛,佛即是你。所以在印度,佛教被打摧毁不是很意外的事情。但在中国这样的无神论国家,却是很好的融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6 13: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转一贴:
【克里希那穆提、奥修、佛教,三者的区别引看印度文化思想的内容总述】
  
  首先说明一下,奥修的思想是有可讨论之处的,但其所讲的宗教及自己的身份,是另一回事。
  
  我们先从来源分类。
  
  ·克里希那穆提——其来源是商羯罗的吠檀多思想,属于印度教派
  ·奥修——————耆那教思想
  ·佛教——————佛陀思想
  
  虽然克里希那穆提和奥修都声称过自己的思想与佛教没有差异性,但实际上,这三者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三种差异巨大的思想。
  
  【印度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了解印度文化,首先是承认轮回,不要用自己的思维去套,我们常常喜欢问,为什么人会轮回?怎么证明人会轮回?等等问题。
  在印度,这些不需要问,轮回就是存在的,不需要理由,全民都相信,从高层到普通民众一代一代的传下的教育,就是如此,它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传统观念,没有人为些进行论证,也不需要提出怀疑,就象中国人总讲“天道无常、法网恢恢”一样,谁也没想过要证明道是什么,怎么回事。
  印度的哲学是以宗教面貌出现的,印度没有哲学,只有宗教,任何一种思想,如果你不以宗教的形式出现,它是不会被人们所接受的,就象在中国,任何一种宗教,如果没有哲学内容,它是不会被人接受的一样。这不需要理由,是一种数千年来的习惯思维模式。
  印度的所有思想,最终的目的几乎无例的都是指向同一个——解决轮回问题。这是印度文化与其他地区文化在表现上最明显的差异。一种不能帮助解脱轮回的思想,在印度,与废品没有区别。
  西方人看重科学,中国人看重思辩,这是取得自己思想的方法的主要内容。印度人的思想所依靠的主要方法主干是——瑜伽,正是这种方法,导致了印度文化的思想结论与论证方法,与西方及中国的差异分歧。例如:无论科学证明了原子是什么,那不属于真实的,只有在瑜伽的禅定中,本人亲自看到了原子的状态,那才属于真实内容。瑜伽不是催眠术,没有深入到修行者内部及自己没有尝试过这种方法的人,是不能理解瑜伽或禅定是什么的。甚至可以这样说,此类人对瑜伽与禅定的解释,与废纸无异,连扔它进垃圾筒的动作都是一种多余。
  
  【从印度思想的两大类别观察】
  
  在印度,思想界分两大类:
  
  一类是正统学派,以《吠陀》为中心信仰的内容,其中成型的主流就是吠檀多思想,这也是印度教的思想支撑内容,也是印度历史上的主流及绝对多数派和民众的信仰内容。其他的还有数论派、胜论派、正理派等。晚期出现的锡克教在理论上也是认同此思想的。
  另一类是非正统学派,包括三大类:顺世论、耆那教、佛教。
  另外还有后来进入印度的伊斯兰教与基督教思想,但在奥罗频多及辨喜以后,基本都被视等同于吠檀多思想。
  
  正统思想与非正统思想的根本差异点、也是最大分歧点——梵我思想。即梵是否是存在的,梵在印度人的观念中,几乎与中国人的道的描述是一模一样的,与基督教的圣经描述、伊斯兰教的阿拉描述也极为类似。
  正统思想一致承认梵的存在,尽管在商羯罗的作品中也讲了空的问题,甚至对空的描述,有很多直接引用了佛教论典(如龙树菩萨的《中观根本慧论》)整部原文,但空,并不影响梵的存在。
  后来出现的锡克教,希望整合这些类似性的思想,更认为梵、上帝、真主、仍到中国的道、西方所说的世界的本源(如精神、物质)等等,是同一个实在本体,仅是人们的观察与思维的局限及角度的不同,而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的不同描述。
  
  非正统学派的一致思想是——彻底否定梵的存在。无论在其他方面解释的如何相近,甚至是完全一致,但梵的问题,是没有商讨余地的。
  
  【从非正统学派内部观察】
  
  非正统学派中的三大派别的根本差异是——我是否存在。
  印度语中的「我」,音译「阿特曼」,原意指呼吸,大约三千年前的『吠陀』时代具备「灵魂」的意思。汉译过去多译做「我」;现代介绍性的书籍多直译为「灵魂」;哲学界多译作「自性」或「本体」,俄国佛学家舍尔巴茨基译为「自性本体」。在印度,从古至今,「我」这个词有两种用法:1、是人称代词;2、是指灵魂、自性、本体;实际这些内容是同一个词的不同翻译。  正统学派对我的观点多是“梵我不一不异”,用比喻而言,梵如大海,我如大海里的一滴水。从一滴水单独的溅出而论,水滴与大海是异,但从水滴的来源及最后的归宿而论,水滴与大海是一。最终的目的就是梵我合一,达到解脱,此论很类似于中国人讲的天人合一论。
  
  其中顺世论是印度唯一的彻底唯物论,是彻底否定“我”的存在的,也就彻底否定了所谓梵我合一的解脱的存在。注意:印度的顺论论唯物主义,与西方唯物论不同,其中一部分在承认唯物的同时也承认轮回的。
  耆那教则承认“我”的存在,但解脱不是我回归于梵,而是达到我的独立、永恒、绝对、清净、自在与快乐。这种思想在印度历史上的强大仅次于吠檀多。
  佛教与顺世论一样否定我,但佛教不否定轮回的存在与解脱的存在,佛教在印度绝大多数时间里,不被印度人接受,原因就是人们无法理解不存在灵魂,人如何轮回,没有了自我,是什么在解脱的空性理论。注意:我们中国汉地一般所了解的佛教思想,与印度的佛教思想是有极大差异的,与其说一般人理解的汉地佛教思想更象印度佛教,不如说,这种汉地佛教思想,更象印度教。
  
  【简结】
  
  从以上的不同与差异点的了解,我们再来看现在所能看到的印度的文化作品与一些人的思想作品,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分辨出,它所说的是什么了。【克里希那穆提、奥修、佛教,三者的区别引看印度文化思想的内容总述】
  
  首先说明一下,奥修的思想是有可讨论之处的,但其所讲的宗教及自己的身份,是另一回事。
  
  我们先从来源分类。
  
  ·克里希那穆提——其来源是商羯罗的吠檀多思想,属于印度教派
  ·奥修——————耆那教思想
  ·佛教——————佛陀思想
  
  虽然克里希那穆提和奥修都声称过自己的思想与佛教没有差异性,但实际上,这三者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三种差异巨大的思想。
  
  【印度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了解印度文化,首先是承认轮回,不要用自己的思维去套,我们常常喜欢问,为什么人会轮回?怎么证明人会轮回?等等问题。
  在印度,这些不需要问,轮回就是存在的,不需要理由,全民都相信,从高层到普通民众一代一代的传下的教育,就是如此,它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传统观念,没有人为些进行论证,也不需要提出怀疑,就象中国人总讲“天道无常、法网恢恢”一样,谁也没想过要证明道是什么,怎么回事。
  印度的哲学是以宗教面貌出现的,印度没有哲学,只有宗教,任何一种思想,如果你不以宗教的形式出现,它是不会被人们所接受的,就象在中国,任何一种宗教,如果没有哲学内容,它是不会被人接受的一样。这不需要理由,是一种数千年来的习惯思维模式。
  印度的所有思想,最终的目的几乎无例的都是指向同一个——解决轮回问题。这是印度文化与其他地区文化在表现上最明显的差异。一种不能帮助解脱轮回的思想,在印度,与废品没有区别。
  西方人看重科学,中国人看重思辩,这是取得自己思想的方法的主要内容。印度人的思想所依靠的主要方法主干是——瑜伽,正是这种方法,导致了印度文化的思想结论与论证方法,与西方及中国的差异分歧。例如:无论科学证明了原子是什么,那不属于真实的,只有在瑜伽的禅定中,本人亲自看到了原子的状态,那才属于真实内容。瑜伽不是催眠术,没有深入到修行者内部及自己没有尝试过这种方法的人,是不能理解瑜伽或禅定是什么的。甚至可以这样说,此类人对瑜伽与禅定的解释,与废纸无异,连扔它进垃圾筒的动作都是一种多余。
  
  【从印度思想的两大类别观察】
  
  在印度,思想界分两大类:
  
  一类是正统学派,以《吠陀》为中心信仰的内容,其中成型的主流就是吠檀多思想,这也是印度教的思想支撑内容,也是印度历史上的主流及绝对多数派和民众的信仰内容。其他的还有数论派、胜论派、正理派等。晚期出现的锡克教在理论上也是认同此思想的。
  另一类是非正统学派,包括三大类:顺世论、耆那教、佛教。
  另外还有后来进入印度的伊斯兰教与基督教思想,但在奥罗频多及辨喜以后,基本都被视等同于吠檀多思想。
  
  正统思想与非正统思想的根本差异点、也是最大分歧点——梵我思想。即梵是否是存在的,梵在印度人的观念中,几乎与中国人的道的描述是一模一样的,与基督教的圣经描述、伊斯兰教的阿拉描述也极为类似。
  正统思想一致承认梵的存在,尽管在商羯罗的作品中也讲了空的问题,甚至对空的描述,有很多直接引用了佛教论典(如龙树菩萨的《中观根本慧论》)整部原文,但空,并不影响梵的存在。
  后来出现的锡克教,希望整合这些类似性的思想,更认为梵、上帝、真主、仍到中国的道、西方所说的世界的本源(如精神、物质)等等,是同一个实在本体,仅是人们的观察与思维的局限及角度的不同,而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的不同描述。
  
  非正统学派的一致思想是——彻底否定梵的存在。无论在其他方面解释的如何相近,甚至是完全一致,但梵的问题,是没有商讨余地的。
  
  【从非正统学派内部观察】
  
  非正统学派中的三大派别的根本差异是——我是否存在。
  印度语中的「我」,音译「阿特曼」,原意指呼吸,大约三千年前的『吠陀』时代具备「灵魂」的意思。汉译过去多译做「我」;现代介绍性的书籍多直译为「灵魂」;哲学界多译作「自性」或「本体」,俄国佛学家舍尔巴茨基译为「自性本体」。在印度,从古至今,「我」这个词有两种用法:1、是人称代词;2、是指灵魂、自性、本体;实际这些内容是同一个词的不同翻译。  正统学派对我的观点多是“梵我不一不异”,用比喻而言,梵如大海,我如大海里的一滴水。从一滴水单独的溅出而论,水滴与大海是异,但从水滴的来源及最后的归宿而论,水滴与大海是一。最终的目的就是梵我合一,达到解脱,此论很类似于中国人讲的天人合一论。
  
  其中顺世论是印度唯一的彻底唯物论,是彻底否定“我”的存在的,也就彻底否定了所谓梵我合一的解脱的存在。注意:印度的顺论论唯物主义,与西方唯物论不同,其中一部分在承认唯物的同时也承认轮回的。
  耆那教则承认“我”的存在,但解脱不是我回归于梵,而是达到我的独立、永恒、绝对、清净、自在与快乐。这种思想在印度历史上的强大仅次于吠檀多。
  佛教与顺世论一样否定我,但佛教不否定轮回的存在与解脱的存在,佛教在印度绝大多数时间里,不被印度人接受,原因就是人们无法理解不存在灵魂,人如何轮回,没有了自我,是什么在解脱的空性理论。注意:我们中国汉地一般所了解的佛教思想,与印度的佛教思想是有极大差异的,与其说一般人理解的汉地佛教思想更象印度佛教,不如说,这种汉地佛教思想,更象印度教。
  
  【简结】
  
  从以上的不同与差异点的了解,我们再来看现在所能看到的印度的文化作品与一些人的思想作品,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分辨出,它所说的是什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6 14: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7 23: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诸法非法,诸相非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8 11: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在经中,不在寺庙。寺庙的世俗化经营,的确有很多负面影响,从业者以此为营生,早在释迦牟尼佛时代,就知 ...
zhoudan 发表于 2012-1-6 11:14



    嗯哪!佛在我们自己的心中,修行是自身的事,靠烧香、磕头、布施,本质是想走捷径,背离了佛的真意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7: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哈,我知道了,宗教无非是人对自己/自己民族的历史以及世界的一种解释和反思。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神秘感来源于对当时的人和世界的不熟悉。其实只需要很少的一点情报就能去掉这种神秘感。

问题是没有神秘感的话很多东西就不好玩了……太神秘从而制造了隔阂的话又会产生矛盾和冲突甚至灭亡。

西方哲学史的译本老提到雅威,我搜索了才晓得就是耶和华上帝。耶稣到底是不是耶和华儿子的事情也能起那么多争执死那么多人。上帝自己又不会说话,爱谁谁好么?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 21: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尊崇佛陀,也在努力亲证佛陀所说!
以我现在肤浅的理解,佛陀证悟的事情(勉强定义为事情)不关乎哲学、政治、文学、思想、艺术、其它的宗教等等,也肯定不是我们人语言思想符号所能强加上去的。再具体说,就像老子所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 不足以为道。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1: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老说的真够具了个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14: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看书多些些诚意总是好的。
儒家通过各种礼制让大众形成相似的思维和行为模式。道家主张抛弃这些形式,追求内心的仁。但无论你怎么做,你真的快乐么?上帝说信我吧,真主也说信我吧。佛说真神都很神通,但生活本身就是苦。那怎么才能摆脱这个苦了,佛说跟我一样修行。
个体大多比较脆弱,需要这些指引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科技再发达即使能解释人类痛苦快乐甚至万物形成衰落和灭亡,也无法消除个体精神上的安全诉求。
说到这,突然想到有本科幻小说,三体。推荐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4-9-30 19:42 , Processed in 0.01402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