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楼主: hubaermi

真是有效率。 7.23惨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0: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媒的报道:


Train Wreck in China Raises Questions of Safety  Published: July 24, 2011   NYTimes

BEIJING — A deadly train accident in eastern China has added to a national sense of unease that safety may have been sacrificed in the country’s rush to modernize.

By Sunday evening, 43 bodies had been recovered from the wreckage near Wenzhou, where a high-speed train that had lost power was struck from behind by another train on Saturday night, the official Xinhua news agency reported. Six cars derailed and four fell off a viaduct in the accident, which also injured 210 people.

In official, government-approved accounts of the accident, officials moved quickly to take charge of the situation. On Sunday morning, President Hu Jintao declared that rescue efforts were a top priority. The government also announced that three senior officials in the Railway Ministry had been fired. The railway minister was said to have taken charge of the rescue operation.

But competing narratives already began emerging Sunday. On the feisty microblogging site Sina Weibo, postings said that the minister, Sheng Guangzu, who took over this year when his predecessor was fired for corruption, had been cornered by angry journalists after he dodged interview requests.

Other reports on the site said the ministry was burying parts of the wrecked trains near the site, prompting critics to say that the wreckage needed to be carefully examined for causes of the malfunction. The Railway Ministry said the trains contained valuable “national level” technology that could be stolen and thus must be buried — even though foreign companies have long complained that the technology was actually stolen from their trains.

More confusion emerged over efforts to portray nature as the culprit in the accident. Xinhua reported Saturday that the first train lost power when it was hit by lightning, and national television broadcasts emphasized pictures of lightning storms in the area. But later reports by Xinhua said the supposedly stalled train was under way when it was struck by the other train. Also left unexplained was why railway signals did not stop the second train before it hit the first one.

An editorial with the headline “No Development Without Safety” on People’s Net, the government-run Web site affiliated with the party’s leading newspaper, People’s Daily, said the Railway Ministry had warned of the risks of lightning in a notice four days before the crash. It said new procedures were needed to prevent accidents. But it noted that these measures had not been put into effect, implying that the railway had no emergency plans for trains struck by lightning.

The editorial also made a broader point that spoke to widespread public dissatisfaction over safety.

“From public transport safety to coal mine safety to food safety, these accidents show that theoretically there is no problem with the conception of safety plans,” the influential site said. “But they are not executed properly.”

The train collision was one of several high-profile public transportation accidents in China recently. Early Friday morning, 41 people were killed when an overloaded bus caught fire in central Henan Province. Earlier this month, an escalator at a new subway station in Beijing collapsed, killing one person and injuring 28. Last week alone, four bridges collapsed in various Chinese cities.

Signaling the official concern over growing public unease, the government issued a directive on Saturday calling for “intensified efforts in preventing major deadly accidents.”

The discussion of accidents in China, however, is haphazard. In an unusually frank editorial in People’s Daily this month, a commentator said that many disasters were covered up but that the country needed “zero tolerance for concealing major accidents,” like a large oil spill that was hidden from the public for more than a month.

Fears that transparency and safety have become secondary to other concerns was present in many Weibo postings on Sunday. One blogger in particular posted an eloquent appeal for more care and caution in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China, please stop your flying pace, wait for your people, wait for your soul, wait for your morality, wait for your conscience! Don’t let the train run out off track, don’t let the bridges collapse, don’t let the roads become traps, don’t let houses become ruins. Walk slowly, allowing every life to have freedom and dignity. No one should be left behind by our er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3: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华新:到了用网络倒逼改革的时候了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5日07:42  中国青年报

  动车追尾,网民无眠

  7月23日20时许,温州境内,D301次列车与同向行驶的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火车车厢从高架桥上直插地面,造成惨重伤亡。

  迄今所知,20时27分,当地居民网友“Smm_苗”发出第一条现场微博:“狂风暴雨后的动车这是怎么了?爬得比蜗牛还慢……可别出啥事儿啊。”此条微博转发2.4万,评论7600多条。

  网民在微博上等待和分享温州的消息,很多人一夜无眠。门户网站纷纷开通微博寻亲专栏,公布医院救治名单。微博听众443万的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直至当天深夜2时18分,连发36条微博,报告浙江省组织救援的情况,赞扬温州“的哥的姐”免费送客人到医院献血。郑继伟副省长、省卫生厅官方微博也用微博通报医疗救援的进展。

  远在新疆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吕焕斌的认证微博得出结论:仅以此事件最初的6小时观察,以传统电视媒体对比微博这种新媒体来看(电视很努力了),电视还是完败。无论是时效、更新速度、社会动员还是各种功能,新媒体打败了传统媒体,自媒体打败了公众媒体。

  武汉大学传播学教授沈阳在微博点评:博友和传统媒体最早报道隔40分钟,提示微博原生态报道的“黄金1小时”优势;微博是“网络人民大会堂”,关注角度丰富,从救援情况、寻人、民众的高尚,到事故真相、历史旧账、问责等,“到了用网络倒逼改革的时候了”。

  体制内媒体的尴尬

  与互联网的迅速全方位报道相比,体制内媒体表现尴尬。一些全国性报纸,7月24日,对前一天的3个热点新闻(温州动车追尾、赖昌星引渡回国、挪威暴力事件)在首页全部付诸阙如。

  电视台一边直播西半球挪威的夏令营枪击案,一边用滚动字幕报道温州火车灾难;网友感慨,本着媒体人的民族情怀和新闻接近性法则,本该直播温州而字幕报道挪威的。以至于一些资深媒体人着急上火:“官媒醒来!”央视今晚《新闻联播》头4条都是温州火车事故新闻,得到网民认可。

  知名网友“石扉客”叹息:“网民们的彻夜不眠,温州人民的血浓于水,这些热血和关切,这些悲哀和愤怒,无法触动他们分毫,连起码的谦卑姿态都不会做出来……”网友张宏杰诚挚希望,这些所谓主流媒体不能是一架“与民众,与世界,失去了对话能力甚至是理解能力的机器,你的悲伤和忧虑它听不懂”。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一篇“人民网评”中警告说:在诸多社会热点问题上,网络舆论“愈战愈勇”,搅动社会人心;而一些官方媒体屡屡“失明”、“失语”,容易陷入新的一轮思想僵滞。“自为”的民间舆论场,时现乱象,网上谣言满天飞,哀伤太多,戾气太重;“自律”的官方舆论场,则常常趋于自我边缘化,而政府的公信力持续流失而致贫血。

  你我都是“乘客”不是“看客”

  动车司机潘一恒在最后关头紧急制动,胸口被闸把穿透,引起网民一片感慨唏嘘。温州市民为伤员踊跃献血,一改温州“炒房团”给人们留下的负面印象。

  网友“我是李鸿文”写道:在这排成长龙的献血队伍中,有些人正为求学、工作而焦虑,有些人对畸高的房价不满,有些人还在郭美美事件后骂过红十字会,可当另一些个体需要帮助时,他们义无反顾地伸出了援手。要建设社会,首先要“发现”社会,“发现”像温州市民献血的社会,发现上海大火中市民集体哀悼的社会。“社会是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与细节,是相互取暖、相互支持,是善意的丰富宝藏。”

  网友沉痛表示:“到了打个雷就能让火车追尾、过个车就能让大桥垮塌、喝几包奶粉就能肾结石的地步,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再置身事外。今天的中国本身就是一列在雷雨中行驶的动车,你我不是看客,你我都是乘客。”

  目前活跃在微博上的最高层级官员蔡奇,在微博转发议论:“这么大的事故,怎能归咎于天气和技术性因素?又该谁来埋单?铁道部门应痛定思痛,从中汲取深刻教训:铁路再提速,也要安全第一!生命伤不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5: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情不错0423:香港同胞道出了我们的心声!哀悼!一路好走!

图片来源有误,删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5 15: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可笑的是 上海铁路局长被就地免职 取而代之的是 几年前山东那次铁路事故的负责人 那次也是死了好几十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5: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老浪一期


嗯,08年胶济铁路那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6: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早报》报道
电子刊地址   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11-07/25/node_2.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6: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早上“已无生命迹象”,傍晚却救出2岁半小女孩?


 早报记者 李云芳   


  在距离事故发生20个小时后,即昨天17时许,在对最后一节车厢进行最后排查时,搜救人员发现了一名幸存的小女孩。小女孩叫项炜伊,今年2岁半,温州人。

  据搜救人员称,当时小女孩的手指微微动了一下,让在场的人欣喜万分。消防人员立即开始清理小手周边的杂物。小姑娘被救出后还尿在了消防人员身上。

  但据央视记者早前报道,“24日凌晨4时许,事故现场经过生命探测仪探测显示,列车上已无生命迹象。”在“已无生命迹象”的情况下,小女孩的获救引起了媒体对搜救力度的质疑。对此,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昨晚在答记者问时没有正面回答,他表示,发生这样的事情,只能说是个奇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6: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挖坑埋车不是“掩埋证据”施工方解释是为抢险腾空间
 早报记者 李云芳 储静伟
  实习生 王莉雯

  昨天,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出图片与视频,表示发现“7·23”事故现场有挖掘机挖了几个大坑,不少人以为要掩埋拆卸的车厢,更有网友质疑,“是不是在掩埋证据”?
  除了对现场救援这种“反常表现”的质疑,还有网友对铁道部门急于让铁路恢复通车表示不理解,“难道车内可能还存在的生命就不重要了吗?”
  质疑一:挖坑埋车
  昨天下午3点多,网友mzv在论坛上发帖:“震惊:为什么事故还没搞清楚,就要把列车残骸掩埋了!”该网友随后陆续上传多张照片和视频,可以清楚地看出挖掘机将破碎的列车车头和车体推入刚刚挖出的大坑中。
  有网友更是质疑有关方面“是不是在掩埋证据”。   
  据记者了解,昨天一早,10辆大型挖掘机就进入了追尾事故的现场,开始挖坑作业。起初围观人士均认为是为了方便用吊车将车厢“翻个滚”,以寻找出被车厢压住的旅客尸体。不料,后来又演变成将车体破拆后就地掩埋。中铁三局一位工人称,领导已经布置下来,破拆后就地掩埋,但具体为何他并不知道。
  现场清理工作的中铁三局人士解释,挖坑不是为了掩埋车厢,而是在为接下来进行的吊卸做准备。将车厢吊下桥需用300吨的大吊车,吊车进场先得腾空间。
  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昨天在发布会上也称,“现场抢险环境非常复杂,下面是一个泥塘,施展开来很不方便,还要对其他的车体进行处理,所以他们把车头埋在下面,盖上土,主要是便于抢险。”
  上海铁路局一位路段技术负责人则对记者表示,事故原因通过列车“黑匣子”和轨道数据信息已可查明,“车厢对事故调查没有帮助,现在是废铁一堆,清理掉它,是我们正常的工作流程。”
  质疑二:急于通车
  昨天下午起,上海铁路局、南昌铁路局、浙江省有关部门曾多次表示,将尽快完成救援,恢复铁路通行。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昨天上午也表示,将于昨天下午6点许,恢复事故铁路通车。在事故现场,救援部门投入5000多人的人力,紧急清理现场。
  昨天下午,事故现场救援部门宣布:搜救已告一段落。
  这些表态引起了部分网友不理解,有网友表示,国家领导人都表态要以生命救援为第一任务,为何有关部门在事故现场还没最后清理完,就急匆匆地要求恢复通车,“难道车内可能还存在的生命就不如经济利益重要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6: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防雷设施不堪一击再遭质疑 铁道部称司机没有责任


早报记者 储静伟 实习生 王莉雯



  23日温州南站附近列车追尾事故发生后,上海铁路局调查人员在事故现场表示,脱轨原因是前行D3115次列车遭到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专家和网友提醒铁路部门,频频被雷电所伤的中国高铁,应切实提高防雷技术。
  昨天,铁路部门公布,记录D301次动车运行状况和数据的“黑匣子”已经被找到,并已送交有关部门进行检测。南昌铁路局人士昨天告诉早报记者,铁道部表示,驾驶员潘一恒操作没有违章,没有任何操作责任。为了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潘一恒在最后关头启动紧急制动。当救援人员发现他时,他的胸口已被紧急制动的闸把穿透。
  雷电致列车失去动力
  据了解,温州市气象台曾在23日列车脱轨事故前一小时,也就是晚上7点35分发布了温州市区、文成和泰顺的雷电黄色预警信号,预计23日晚到上半夜温州市区中西部、文成、泰顺西部阴有雷阵雨,有雷雨地区可伴有短时强降水、强雷电和7—9级雷雨大风。
  事故发生后,上海铁路局调查人员在事故现场表示,脱轨原因是前行D3115次列车遭到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铁道专家王梦恕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从气象部门发布的信息以及当天的天气情况看,极有可能有雷电击中铁路高压接触网,造成列车停电失去动力。
  信号系统也为雷所伤?
  有专家认为,23日的列车追尾事故,极大可能是因为信号传输系统出现故障,导致后续列车无法及时反应。但信号故障原因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直接被雷电击坏,还有一种是因失去电力而导致信号系统混乱。
  “不排除雷电直接导致高铁信号设备故障,但雷击可能性小,毕竟,轨道及信号设备都应该有严密的防雷设备。”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谢维达教授解释,导致“自动闭塞功能”等信号控制功能失灵的原因现在并不能确定。
  同济大学教授、著名铁路专家孙章昨天接受采访时表示,雷电有可能致使事故路段供电故障,D3115次列车及所处轨道区间暂时中断电力。“此时,D301次列车的轨道自动闭塞区间本应显示红灯,却因没电而出现绿灯信号。”孙章表示,后续列车有可能因接收到绿灯信号而继续前进,导致追尾事故。
  高铁难防“滚地雷”
  从23日当天事故来看,D3115次列车因故停车,才导致后续的D301次列车追尾事故。有网友表示:脆弱的高铁供电系统,又一次“导演”了这次惨烈的高铁事故。此前的7月上、中旬,京沪高铁曾分别发生两起高铁停运事故,事故原因都是雷电击中高铁的供电网。
  对于频频被雷电所伤的中国高铁,有网友质疑:铁路系统的防雷防电设施难道不存在吗?为什么如此“羸弱不堪”?
  王梦恕先生告诉早报记者,包括京沪高铁、甬温高铁在内的所有中国高铁,都有避雷设施;但其避雷针等避雷设施通常只防高空雷击,却难防止“滚地雷”,“除了青藏高原,中原地区极少有滚地雷发生,因而京沪高铁设计时并未从这方面考虑。”王梦恕认为,极偶尔发生的“滚地雷”也有可能导致“接触网故障”。他认为,屡屡发生的雷电击中高铁供电网事故,应该引起铁路部门的重视,及时进行相应调整。
  孙章教授也认为,23日的事故暴露出中国高铁技术及管理方面的一些缺陷和不成熟,急需铁路部门加以研究、改进。
  已经找到黑匣子
  截至昨晚6点,救援人员将路轨上剩余的残骸清理妥当,以及完成人员、设施的撤离后,整条路线正式恢复通行。记者获悉,救援人员在对D301次列车施救过程中,已经找到了该列列车的黑匣子。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谢维达教授表示,黑匣子将能准确反映7月23日列车信号传输情况。高铁列车的黑匣子,相当于飞机黑匣子的行车记录器,它会记录该趟列车与运行有关的运行数据,以及事故发生时,驾驶员应急处理及与调度部门的交流信息。
  至于D301次列车为何会撞上已停驶的D3115次列车。“我们都觉得难以理解,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事故现场上海铁路局的一位路段技术负责人告诉财新记者,其管辖路段每天早晨5点,都会安排一对空客列车对开,测试相关数据,保证当日运行通畅。
  已在现场协调技术支持十余小时的该负责人称,D3115次的停驶原因已初步查明,“有雷击等多重因素造成……不是列车质量的问题,信号、司机因素都会导致事故发生。”此外,D301次列车原定到达终点时间早于D3115次列车,为何会从后面撞上D3115次列车,该负责人解释称为D301次列车晚点所致。
  “黑匣子记录下了详细的信号传输信息,具体到几点几分,D301次列车收到什么样的信号,当时,列车处于什么位置,运行速度多少等。”谢维达教授解释,解读这些信息,就可以知道前行轨道区间是否向D301次列车发送了信息,以及发送了什么信息,“通过这些记录,专家和相关技术人员就能判断出信号传输究竟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
  谢维达教授介绍,通常情况下,D301次列车接收到前行轨道停有列车的信号传输后,它会自动减速或停车,司机通常只需监控这些信号,做出相应的反应。
  司机不可能疲劳驾驶
  至于此前有媒体质疑,是否存在D301次列车司机疲劳驾驶。有关专家表示,这种可能性不大。“即便普通的列车,也有防司机睡觉功能。”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副院长罗雁云解释,如果真的出现司机因疲劳没应对,或者没有正确应对信号,该趟列车将会自动停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7: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火车司机对7.23事故的困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5 22: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5 23: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高铁的目标应该不是只在自家地盘上转转那么简单,可能是要跑遍全世界的。这意味着什么,应该是个很简单的问题。

不管从发生的频率上以及技术环节的可能性上看,最近一系列的事故确实蹊跷。这些事故直接的、强大的效果肯定是严重破坏了高铁的形象。那么,是哪些人在期待这个效果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23: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 鲜花灿烂


传的是部长盛被记者群殴;我觉得不太靠谱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00: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奇的匪夷所思的来了:



@智聪cs:  

当时8点30分之前我们的车厢就停在了事故现场,之后撞击的事件大家都明白了,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了我们的第一节车厢脱节,车头只带着第一节车厢到了温州南,到了那里后才发现后面的车没了,之后才返回去,这条消息也是刚听在第一节车厢的亲人的同学知道的,政府隐瞒了这件事,完全没有报道吧--D3115的乘客




网友评论: D3115车头脱节,其余车厢遗留在原地,因为通信控制防撞系统都在车头内。在调度,D301的眼里,D3115已经快到温州南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防撞系统失灵,D301能撞上了D3115的尾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00: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州动车追尾惨祸后,出事的动车还“带伤上岗、坚持工作”?】
刚刚在温州南站发现一节神秘车厢,它接口处的玻璃都碎裂了。(来源:@一匹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6 00: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这是理由是真的,有足够的理由解释一切行为了,为啥要就地掩埋车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09: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 hubaermi



这个怕是谣言。
因为有些懂机车的人说不太可能。  


公信力全无。不然哪来谣言的空间跟余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09: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 舒可心:温州动车追尾 抢先掩埋火车头只为掩盖事实

http://v.ku6.com/show/drxVa1e5Vpw0EBiO.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6 11: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政府哪里有公信力可言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6 11: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4-9-29 21:30 , Processed in 0.01427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