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1964|回复: 0

美国之后,谁将主导全球金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 21:2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2008年01月18日 】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由于欧洲市场的深度和成熟度迅速上升,欧美金融市场如今并驾齐驱,美国似乎即将丧失其作为全球金融市场主宰者的地位。

  

咨询公司麦肯锡旗下这家智囊机构的研究认为,这种变化可能已经发生,部分原因是美国市场受到信贷危机的困扰。报告作者黛安娜·法雷尔说:“我们认为欧美市场的增长速度有很大差异,欧洲金融市场的发展很有可能已经超过了美国市场。”

  

报道指出,这一研究很可能引起银行家和决策者的关注。金融界人士现在正对金融力量的变革方式进行激烈辩论。这一话题很可能会成为下周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讨论的中心议题。

  

过去几十年间,美国的许多决策者和银行家们认为,美国市场是世界最大和最复杂的金融市场,并且致力于把美国的金融和资本运作模式推广到世界其他地区。但是信贷危机动摇了人们对美国金融机构和金融模式的信心。

  

与此同时,自从1999年欧洲启动单一货币之后,欧洲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规模一直稳步增长。据麦肯锡研究人员计算,2006年美国的金融市场资产总值为56.1万亿美元;而欧洲金融市场资产总值为53.2万亿美元,增幅居近几年之冠。

  

欧洲体现实力

  

报告作者戴安娜·法雷尔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我们认为,经济增长率差异如此巨大,欧洲很有可能已经超越美国。”她说:“欧美如今并驾齐驱,这意味着汇率非常重要。这是真实的变化。”另一方面,虽然欧洲的通货膨胀率有所上升,但经济仍显出明显放缓的迹象。因此,一些经济学家的2008年经济展望中出现了“滞胀”这个词。

  

当地时间本周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12月欧洲各地的通货膨胀率都有所上升,同时经济增长放缓。

  

Dresdner Kleinwort驻伦敦的经济学家约翰·舍帕德说,目前很多央行行长对经济前景都有滞胀的感觉。问题是,虽然中国和亚洲经济的增长,缓解了美国信贷危机引起的经济放缓的影响,但不太可能会完全阻止经济放缓。因此,出现了经济放缓和消费价格指数居高不下两者并存的现象。

  

“滞胀”这个词用来形容通货膨胀率上升,同时发生经济停滞,这种情况对经济政策是个很大的挑战。高通货膨胀率似乎还会在2008年持续下去,欧洲央行预测,2008年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将达2.5%左右,大大高于2%的目标值。

  

德国总理默克尔周二提醒说,多个风险因素给德国的经济增长前景蒙上了阴影。她说,德国目前面临的世界经济局势很艰难,未来仍然如此。不过默克尔对欧元的升值却一笑置之,称之为“欧洲实力的体现”。

  

亚洲权力更迭

  

随着中国市场继续繁荣发展,而日本等市场陷于停滞,亚洲的权力更迭也在进行之中。

  

麦肯锡认为,中国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已令其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净出口国,首次超过日本、德国和石油出口国。

  

这些发现可能会引起银行人士和决策者的关注,因为有关金融实力格局不断改变的辩论正日益升温——这一问题可能成为下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中心议题。

  

过去几十年,美国多数决策者和银行人士都以为,美国国内市场是全球最大、最精深的市场,并试图将他们的金融资本主义模式推行到全球其他国家。

  

但信贷危机削弱了人们对美国金融机构健康状况和金融模式的信心。与此同时,自1999年实行单一货币以来,欧洲市场的流动性和规模一直在稳步扩大。

  

而在世界其他地区,例如亚洲和海湾国家,巨大的贸易顺差使它们的金融影响力迅速增强——亚洲和海湾主权财富基金最近决定大规模入股花旗集团等美国银行,就证明了这点。

  

麦肯锡的研究是对金融流动最全面的独立概括之一,涵盖了2006年的趋势。

  

然而,分析人士表示,麦肯锡在次贷危机后进行的最初研究表明,从全球排名来看,信贷危机在2007年强化了这些趋势。

  

2006年,麦肯锡估计,美国市场拥有约56.1万亿美元的资产。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拥有53.2万亿美元的资产,较最近几年大幅增长。按照最近的发展轨迹,这意味着欧洲在2007年已超越美国。法雷尔表示:“2006年金融深化领域出现的主要信息以及美国以外地区发生的情况,持续到了2007年。”

  

麦肯锡的数据显示,英国拥有大约10万亿美元资产,欧元区为37.6万亿美元。瑞士、瑞典、冰岛、丹麦和挪威总计为5.6万亿美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5-4-19 16:08 , Processed in 0.01135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