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5243|回复: 36

俄纪念苏联解体20周年 苏联首任兼末代总统当年被德总理忽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9 21: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解密戈尔巴乔夫:苏联行将崩溃时曾乞求德国经济救助


最新揭秘的档案显示,在苏联行将崩溃之时,陷入绝望中的戈尔巴乔夫,曾奋力挽救手中的权力,一再乞求德国给予经济援助,以拯救国家。

20年前的8月19日,苏共强硬派发动反对戈尔巴乔夫的军事政变。之后不久,苏联轰然倒下。

自此之后,戈尔巴乔夫被相当一部分人认定坐视苏联崩溃,是搞垮了苏联的“元凶”。

最近,德国《明镜》周刊记者克里斯汀?尼夫寻获到之前不为人所知的文件。这份最新揭秘的档案显示,在苏联行将崩溃之时,陷入绝望中的戈尔巴乔夫,曾奋力挽救手中的权力,一再乞求德国给予经济援助,以拯救国家。

尘封20年的档案

米哈伊?戈尔巴乔夫,妻子赖莎,以及众位亲信,在那场由克格勃、军方领导层及内务部长发动的未遂政变中幸存下来。戈尔巴乔夫是当时苏共领导人,是苏联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位总统。

1991年8月22日,他们返回莫斯科,结束了在克里米亚岛度假别墅里的3天被软禁生活。当地时间凌晨2点15分,飞机抵达首都莫斯科。

6万民众聚拢在俄罗斯白宫前。这里是苏联时期原俄罗斯共和国的议会大楼,也是俄罗斯共和国最高苏维埃所在地。白宫,成了戈尔巴乔夫支持者的战斗堡垒。当电台传来戈尔巴乔夫已从软禁中被释放的消息时,民众欢呼雀跃,高喊“总统,总统”,一直等着60岁的戈尔巴乔夫出现在眼前。

然而,戈尔巴乔夫却让胜利喜悦中的支持者大失所望。他没有直接从机场跑到白宫支持者身边,也没有和支持者一道庆祝胜利的到来和阴谋者的被挫败。

戈尔巴乔夫获释,仅是因为政变者惧怕民众血流成河,才不愿贸然攻打白宫,才令“国家紧急状态”流产,而非反对政变的政客们坚定地表达了对戈尔巴乔夫的忠诚所致。

戈尔巴乔夫命令司机开往官邸,一到官邸就马不停蹄地工作到凌晨。第二天一大早,他又驱车前往克里姆林宫,又继续工作。

戈尔巴乔夫不去面晤支持者,按今天的标准,肯定是公共关系上的“失礼”。然而,克里米亚半岛3天的软禁,不仅搞乱了整个国家,也令戈尔巴乔夫失去了内心的平衡,尤其是爱妻赖莎内心的平衡。

第一夫人赖莎为这3天梦魇付出了沉重代价。她是躺卧在航班上返回莫斯科的。她眼膜血肿,口齿不清,半身失去知觉。医生们先是诊断为中风,之后又判为高血压严重反应。

苏联存续差不多69年之后突然陷入绝路,那些天给戈尔巴乔夫的压力之大,令其手足无措。今天被拥护为政治明星的,不是昔日克里姆林宫主人,反而是他过去的门徒鲍里斯?叶利钦。

政变结束后不久,叶利钦下令禁止苏共的所有活动。而那时,戈尔巴乔夫还是苏共的总书记。除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之外,其他共和国分离主义运动异常高涨,戈尔巴乔夫很快沦为无邦之总统。不久,戈尔巴乔夫对苏联唯一剩下的核心共和国俄罗斯,也失去了控制。

赖莎在总统官邸走廊上度过了政变后的落寞日子。就在那些日子,她烧掉了丈夫官差在外时写给她的52封私信。她以这种方式,抹去了对过去的部分记忆。

戈尔巴乔夫后来常说起,那些是“我们青春时代”的信函,是夫人一辈子珍藏的情书。克里米亚半岛梦魇之后,她变得担惊受怕,包括害怕那些有朝一日会当权的人物。在把小心珍藏的书信丢进火炉时,她大哭起来。

赖莎告诉丈夫,她要防止外人窥探他们的生活。

戈尔巴乔夫一样茫然,不知道未来数周里会有什么事降临到他的家庭和国家身上。他遵从夫人意见,开始焚烧其他文件。

共有25本笔记本被扔进了火炉里,有些笔记本是他在办公时写的,记载平日的政治生活,有对政治人物的素描式记录,有对各类计划和方案的描述。他只留下了一本笔记,是他纯私人日记。

当这段往事重新提起之时,时光也差不多逝去了20年。今年2月,在他创办的一份报纸的采访中,他讲述了那段曾抹去的历史。

虽然毁了私家的信,戈尔巴乔夫却保留了官方的文件。那一年末,戈尔巴乔夫携带着身边的官方档案,宣布辞去苏联总统,并以保管人的身份把文件捐赠给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会。

大约1万份文件就这样秘密存放在莫斯科的基金会总部,戈尔巴乔夫6年在位时的官方文件全都保存下来,鲜有人有机会接触到这些文件。

这些外国领导人的会谈记录、顾问们的手写稿、电话谈话记录、外交官机密电文、还有苏共政治局辩论速写记录等,再现了苏共领导的社会主义末期举步维艰之状况。那个特殊时代这位新思维的改革者所面临过的重大问题,都没有被文件所遗漏:从结束阿富汗战争,到犹太人移民,再到中东问题,甚至有如何处理驾轻型飞机降落在红场的那个德国青年。

一位名叫帕维尔?斯特劳罗夫的年轻历史学家,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戈尔巴乔夫基金会作项目研究。这位现在居住于伦敦的年轻学者,悄悄地复印了3万页的档案,这使《明镜》周刊有机会见到了这些秘密文件。

密档揭示了戈尔巴乔夫至今沉默的一些内容:受垂死苏联急转直下的形势所迫,他毫无选择地采取行动,而每次拯救行动往往又以一场混乱结束。与他一直宣称的情况相反,密档显示,戈尔巴乔夫曾主动与党内强硬派和军方作“密室交易”。

这位昔日克里姆林宫领导人与之前退出舞台的政治人物一样,充满着双面性。不过,他在公众面前竭力塑造成一个“诚实的改革家”。

一个“天大的秘密”

西方总是赞扬戈尔巴乔夫没有暴力抵抗苏联的死亡。

然而,时至今日,人们还是没有搞清楚这位昔日领导人是否批准了军方在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立陶宛示威者的镇压行动。

那场镇压,造成20名格鲁吉亚人、143名阿塞拜疆人和14名立陶宛人死亡。许多人至今不忘苏联军队如何用锋利的军刀和毒气驱散第比利斯城的反苏示威群众。

戈尔巴乔夫称,直到军方镇压之后6小时,他才知悉这些悲剧。

谁下的开枪杀人命令?

即便是今天,戈尔巴乔夫对那一段历史讳莫如深。他说,那是一个“天大的秘密”。

然而,密档显示,第比利斯镇压事件之后两天,1989年4月,戈尔巴乔夫会见了德国一位来访的领导人。但在公告会谈纪要时,却删掉了这么一段话:

“贵方可能听说了格鲁吉亚事件。臭名昭著的敌人们聚集在那里。他们亵渎民主进程,叫嚷反动口号,甚至叫嚷迎进北约,部署到共和国之内。我方不得不采取坚决措施以处置这些冒险分子,捍卫我们的新思维改革,捍卫我们的革命。”

虽然还是不能从这些字眼中找出“下命令者”是谁的关键证据,但至少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与当时军队和党内强硬派的主张是一致的。

被称为“臭名昭著的敌人们”,事实上是和平示威民众,被枪杀的20名受害者中17人为妇女。

1991年元月,立陶宛独立运动令苏联紧张不安,戈尔巴乔夫几乎要赞成一项冒险政策:把立陶宛直接处于莫斯科的控制,而借口则是当地工人阶级“要求”苏联介入。

苏联曾用“他国人民要求介入”的借口,让其坦克驶入布达佩斯和布拉格。

1991年1月13日,终于传出血案,14名立陶宛市民被苏联特工和军队杀死。

密档显示,两天后,美国时任总统老布什打进来一个越洋电话。

老布什:“对贵国国内问题,我深表忧虑。作为局外人,我能说的就是,假如你们尽力避免使用暴力,这将有益于贵方与我方的关系,以及不止是与我方的关系。”

戈尔巴乔夫:“只有出现流血冲突或危及宪法及人们正常生活的骚乱之时,我们才会干预。我现在处于要求在立陶宛实施总统直接控制的巨大压力。我现在还在坚持,只有出现非常严重的威胁时我才会采取严厉的措施。”

5天后,德国总理科尔也打来电话,一直主张当地人自决未来政治地位的科尔,却没有直接提到立陶宛镇压事件。

戈尔巴乔夫在这两次电话中都表示,外界怀疑他放弃了他提倡的新思维,那是不对的。

好朋友科尔

戈尔巴乔夫的密档中,处处显示出德国总理科尔与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非凡”的关系。

对于科尔而言,东德加速改革并使德国完成统一,这笔恩情应记在戈尔巴乔夫的账上。苏军拒绝动用武力,这让德国成功把美军的活动范围限制在一个可容忍的范围。苏军没有武力干预东德难民逃往柏林,最终导致了柏林墙的推倒。

但令人吃惊的是,戈尔巴乔夫在密档中曾称“科尔不是最好的知识分子”。

戈尔巴乔夫给予科尔和德国这么多恩惠,科尔怎么报答都不为过。

1990年夏季之后,两人甚至开设了热线,科尔俨然成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顾问。戈尔巴乔夫常向科尔诉苦,时时要科尔帮这个快要淹没的兄弟一把。大多数的帮一把,常常就是给予巨额经济援助的承诺。戈尔巴乔夫也时不时要求科尔动员西方国家援助苏联。他向科尔描绘了苏联万一倒了之后,会给西方和世界带来的灾难。

自1980年之后,苏联就陷入了10年的经济滞胀,没有外来投资,经济难有起色。

1991年2月20日,科尔打电话给戈尔巴乔夫。此时,戈尔巴乔夫正受到其政治对手叶利钦要他辞职的要求。

科尔:“嗨,米哈伊!你会像叶利钦要求一样辞职吗?”

戈尔巴乔夫:“我想他感受到他正在失去权力,正受到更多孤立的原因吧!叶利钦本质上是个毁灭者,提不出任何建设性东西。他在利用当前困难形势,试图挑起政治争斗。”

科尔:“那将有利于你。”

然而,4个月之后,4000万选民选举叶利钦为新成立的俄罗斯联邦的第一任总统。苏联版图上,出现了两个势均力敌的领导层。

不久,科尔打进电话,表示他正不遗余力地要张罗西方对戈尔巴乔夫的支持。科尔保证,他马上就要访问美国,他也将从美国领导人那里获得对戈尔巴乔夫的不变的支持。

科尔最后说:“米哈伊,你可以依赖于我。”

到了该年7月,叶利钦成了事实上的领导人。叶利钦出访德国的消息传到了戈尔巴乔夫的耳朵里,他们又有了一场电话外交。

科尔:“假如叶利钦来到德国,那只是一场工作访问。我最重要的目标是,你们不得互相攻击。”

戈尔巴乔夫:“不邀请他来访,恐是总理先生这边应有的好主意?别人可能邀请他,总理先生就只当是碰巧作了一下会面?”

科尔:“好的。”

明知大势已去,戈尔巴乔夫却还在抓住科尔不放,目的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尽量阻挠叶利钦成长的政治交往机会。从政治角度上看,这是荒谬的。

令人吃惊的是,在苏联行将崩溃,戈尔巴乔夫事实上已经被叶利钦等政治新星抢去光芒之时,戈尔巴乔夫还在满足于作为“大国首脑”的荣耀,出席科尔为他铺路的“七国俱乐部”会议。

在那一次伦敦会议上,戈尔巴乔夫乞求西方国家至少给他300亿美元的援助,以救助疾病缠身的苏联及其的总统。

那段时间官方写了很多报告,但没有一件被戈尔巴乔夫后来主动公开出来。在被政变弄得一团糟后试图挽回局面时,戈尔巴乔夫说道,他的朋友科尔“会想方设法帮助我们,使我们成为一个现代化的超级大国”。

戈尔巴乔夫对科尔的密使根舍尔说:“我们急需现在开支的钱,有了钱国家才能生存下去。我们需要20亿美元。”

根舍尔瞪大眼睛:“我没有讨论这么大金额援助的权限,戈尔巴乔夫先生!”

之后,戈尔巴乔夫又是给科尔拍电报,又是写私信,但科尔再已不像之前的科尔,所有援助只见答应,不见入账。

于是,苏联完了。戈尔巴乔夫退出舞台。

(本文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发表于 2011-8-20 12: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好苏联帝国崩溃了。对中国的长期国家安全是好事。维持一个帝国需要庞大的资金,同类的文化和强大的军事力量。1980年开始的纸资产时代对苏联帝国来说是噩梦。出口原油和自然资源是苏联帝国的主要外汇的资金的基础。原油价格的崩溃,商品价格的崩溃对苏联带来外汇储蓄的崩溃。无法继续进行海外扩张政策了。在国内吃惯了社会主义大锅饭的老百姓早就失去了对生产的任何积极性。当时的说法是“我们假装工作,政府假装付工资,回家还是为了面包要排队”。在国内的生产力越来越不行。国家的财政也破产了。苏联是基础很脆弱的一个联盟。大多数成员的文化历史跟俄罗斯文化和历史不同。根本不是同一个文化的联盟。唯一维持联盟的是金钱的诱惑和军事镇压。结果金钱的贿赂没有了以后也没什么意义在联盟里混下去了。还不如自己独立。这样苏联帝国的周期也结束了。也看不到一百年以内苏联帝国复活的可能。不过,从硬资产时代开始俄罗斯又开始复苏了。目前的经济还行。在硬资产时代俄罗斯的经济和财政继续改善的机会大。

美帝国的财政是进入硬资产时代以后开始崩溃的。纸资产时代的财政都是很好的。全世界的资产都流入美国。现在财政问题越来越闹的厉害。这次硬资产时代结束以前财政完全崩溃的机会大。在海外的很多军事基地也只能会被迫撤销。没钱的话哪来军队。国内的老百姓已经习惯了好吃好住的福利制度,以后的日子肯定会很难过。会来怎样的社会动荡暂时难说。每个老百姓都有几支枪杆子的社会,假如来个大动荡的话可能不会那么简单。假如下一次的纸资产时代不是美国带领的时代的话,那不是很难预期那以后的结果。毕竟不是很长统一历史的国家。

中国的财政是通过1957-1978年的大锅饭和文革早就都破产了。变成名符其实的一穷二白的社会。还好邓小平开辟了一条血路,避免了社会的大动荡和共产党的倒闭。当时那么疯狂极左的社会,邓小平还是成功扭转倾斜的大厦,那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东西。经过三十年,一摇身变成在国际舞台上的大财主和大经济体。这次硬资产时代中国出大问题的机会不大。最大的问题还是能否在下一次的十几年的纸资产时代一摇身变成科技大国。能否成功会定以后一百年中国的命运。

中国的世界大同或统一价值观跟俄罗斯,欧盟和美国的不同。毕竟是两千年的大多数时间以统一的中央政府的模式生存下来的帝国。假如下一次的纸资产时代中国成功变成世界科技大国的话,那是世界各地的人家要嚷嚷大中华帝国的文化,科技和财政并吞全世界的时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0 14: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14: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 最大的问题还是能否在下一次的十几年的纸资产时代一摇身变成科技大国。能否成功会定以后一百年中国的命运。 ...
midas 发表于 2011-8-20 12:12


谢谢老师。要在一次纸资产时代变成科技大国,一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必要条件?中国目前看有没有致命的短板?如至少人口因素方面还能继续撑10-20年,再以后这个因素可能就是一个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0 17: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要在一次纸资产时代变成科技大国,一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必要条件?中国目前看有没有致命的短 ...
leonzhou 发表于 2011-8-20 14:52



   
过去三十年中国在教育和科技方面也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中国每年生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总量比美国和欧盟每年生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综合数目多一倍。是压倒性的比率。目前申请科技专利权的数量仅次于美国。一个社会的进步都要看科技文化和生产力的进步如何。这方面的基础中国已经打好了。目前需要的是要更上一层楼。需要的是在很多领域领导世界科技的发展的档次的发展。这个很可能还需要二十年的时间。即下一次纸资产时代中国完全压倒西方的机会大些。

我是不担心中国人的能耐。需要的是集中精神和财力搞好科技和教育的建设。欧美和日本都已经过了老人国的门槛。不过只要这些国家搞好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的问题,问题不大。例如,以前几十匹马才做的农活,一架拖拉机搞定一样的道理。中国要面对的老人国的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过,到时中国已经占领了世界科技的制高点的话,问题不大。所以占领制高点的时间框也是以后的二十年。这次有的是资金,有的是人才,应该问题不是很大。

以前跟一位犹太财主,更准确的说当时Rothschild家族的阿头,讨论为何他们家族在东南亚没有任何根据地的问题。他笑着说,“不是我们的祖先不想。而是他们试过了。后来竞争不过当时华人的手段。都被迫退出来了。只要中国人集中精力建设经济,全世界的钱可能以后都中国人来管理的机会几乎肯定。我们犹太人那么一点人肯定斗不过华人的”。我是看,在科技文化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最主要的是,要继续快速发展生产力,要达到连中国的乞丐都体面过人家的中产阶级的水平。发财立品,唯一科技文化发达,经济发达的朝代才会有很多礼仪和文明的人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0 17: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17: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我是不担心中国人的能耐。需要的是集中精神和财力搞好科技和教育的建设。 ...
midas 发表于 2011-8-20 17:21


谢谢老师。

最近看到一些亲戚朋友同学家的小孩子们,4岁多的都开始学英文,还有2位数加减,每周排满的兴趣课,即便是假期的周末。不过这和以前的减负不同,都是小孩子们主动喜欢去上的那些课,琴棋书画等等。再大些到小学的孩子们,做得题目都是当年咱们同时期不能想象的,硕士学历的父亲都要挠着头皮的来帮忙看如何解答,还不一定能做对。想起去年世博会,除了人多,唯一留下印象的则是中国馆有一溜湾长廊似的儿童画,均是7、8岁以下的,有些还是5岁以下的。个人当时看完这些画很震惊,因为很多看不懂,这些幼小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非凡,除了黯然神伤老了,也感概未来希望在他们身上。可能这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吧。

中国过去150年的经历看,就怕内乱、内斗,如果这次能万幸吸取教训,才能集中精力搞建设,发财立品。天佑中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0 21: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好苏联帝国崩溃了。对中国的长期国家安全是好事。维持一个帝国需要庞大的资金,同类的文化和强大的军事力 ...
midas 发表于 2011-8-20 12:12


谢谢老师的分析,非常透彻!

目前国内的问题还是权力的监管问题,很多执政者都是欺下瞒上,只管自己升官发财,哪里管老百姓的死活,和解放前的gcd干部是截然不同的,这样的体制是很难创造出强大生产力的啊,不知道如何解决?靠gcd内部修正?唉,目前还没什么指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0 22: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分析,非常透彻!

目前国内的问题还是权力的监管问题,很多执政者都是欺下瞒上,只管自己 ...
yee2001 发表于 2011-8-20 21:34



我是从1978年的改革的开始看到现在。1978年,不但是全世界的绝大多数人不看好中国的前途,中国人本身都是绝大多数很悲观的,包括领导层的大部分人。当然除了邓小平和他的一小撮亲信们。当时的条件比现在更糟糕一百倍。贪污腐败的情况更糟糕。种类不同而已。当时只有一小撮的人看清了以后几十年的前途。结果绝大多数人都看错了。这跟市场的大趋势没什么分别。只有一小撮的人才是真正的从头来开始的跟着大趋势的人。绝大多数都不是。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在政客当中,铁娘子就是当时不看好中国前途的一个。在经济理论家当中Friedman教授也是当时不看好的一个。结果他们都错了。一个大时代的大趋势一旦开始以后很难扭转的。目前中国的大趋势最多刚开始几十年而已。解放了思想,解放了劳动力的大趋势是不会那么快结束的。还有很长时间会持续。甚至一百多年。当然,那些贪官污吏是不可能阻挡这个大趋势。大多数群众也会是一直悲观的。任何政治大趋势的很正常的现象。有一天绝大多数群众都乐观的时候,可能中国的改革大趋势也快要到了顶峰的时候了。那以后只能是继续跌下去了。政治趋势的进展周期也跟市场的进展周期的特性都差不多。毕竟都是人类社会的现象。两千多年前的伟大的改革者商鞅说“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很可能也是这个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0 22: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0 22: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大局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0 23: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midas



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1 03: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

早在战国时期的管仲就曾说,国家欲强大,首先政府必须要稳定,加强君主权力,压制贵族势力,乃内政稳定之根本。这大概是最早的中央集权概念,这以后,历代的辉煌都以集权为基础来展开,汉朝兴盛从削藩开始,唐朝下坡是从安史之乱后的地方割据抬头开始,又为宋朝的杯酒释兵权打下铺垫,清朝又有康熙平三番。相比较,前苏联在这方面做的太差了,仅仅形式上貌似到位,遇到一个经济低谷就崩溃了。

老师讲的三位一体:经济基础、军事实力和文化,前苏联,主要败在经济基础和文化上,现在的美国似乎也正在重蹈覆辙。任缺一个,不能成器,单有一个,哪怕是军事实力,也不能长久立足。国内不缺经济发展的条件,更不缺文化,军事需要的是时间,如果以大经济区来设置管辖,集权的同时,自然要约束官吏的乱来行为,配合各种制度建设,带来集中精力发展,是否是这种集权思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1 20: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大功者不谋与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1 23: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从1978年的改革的开始看到现在。1978年,不但是全世界的绝大多数人不看好中国的前途,中国人本身 ...
midas 发表于 2011-8-20 22:22


谢谢老师指点,想想真是和投资有些相似的,伟人也确实不是随便个人就能当的,即便是已经到了那个位置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2 10: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教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2 10: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大功者不谋与众!投资与政治趋势也是如出一辙。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3 09: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要顶,不但让别人开心自己还能拿一个“金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8 12: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世纪早期 大批犹太在上海做生意,也有个首富哈同,留下遗迹,算不算犹太也有和华人经济竞争的实力,不知道和虞老板他们怎么个实力比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1 10: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世纪早期 大批犹太在上海做生意,也有个首富哈同,留下遗迹,算不算犹太也有和华人经济竞争的实力,不知道 ...
litaoo 发表于 2011-8-28 12:01



哪里的商业活动旺盛就会有一大帮犹太人。例如,开封做宋朝的首都的时候是当时在世界最繁华的地方。开封来了很多犹太人。后来都被同化了。上海变成远东的商业中心以后也是来了很多犹太人。战后的香港也是。过去几千年在欧洲也是同样的现象。威尼斯,阿姆斯特丹,伦敦也是同样的情况。后来美国的纽约也是同样的情况。以后上海变成世界最大的商业中心的时候也会看到一大帮犹太人。过去两千年没有国度只有商业王国的犹太人的传统一直保留到现在。以色列能否继续生存下去是个大问题。

犹太人的传统在很多地方跟中国人的传统很相似。例如,注重下一代的教育,稳固的家庭观念,尊重长者的传统,家族的团结精神,肯苦肯省钱的美德等等。所以在科技和商业方面都很出色。当然因为两千年没有过自己的国土,到处都受到过人家的歧视的虐待的关系,一般都是非常悲观派。跟中国人的乐观派精神是两码事。毕竟中国是在欧亚大陆唯一维持了那么长时间的大帝国的文化的国度。传统和态度也不同。

在香港的犹太人和土著人之间的竞争也是本来很激烈的。还是土著人占上风。假如以后中国人在世界各地纵横的话,肯定也会是同样的结果。人多好办事。智商和文化差不多的两帮人,谁的数量多肯定会占上风的。只不过是过去三百年中国人很少出过门而已。

哈同养了好多中国的孤儿做自己的养子养女。本身没有自己的亲生孩子。后来那些孩子们有的到美国有的到香港住下来了。一个都没去以色列。哈同是有政治头脑的人。孙中山先生干革命的时候,全中国的绝大多数人都不看好。哈同还是看好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捐出了一辆车一辆车的现金。那是需要有眼光的大投资。结果辛亥革命胜利以后当了孙中山先生的座上宾。

孙中山先生的亲卫兵当中也有过犹太人亲卫兵。那位仁兄是在加拿大的公园偶然听到孙中山先生的演讲以后以为孙中山先生是耶稣在世。就决定跟他了。有点像耶稣和耶稣的信徒们的故事。以后一直在孙中山先生的身边当了警卫员。孙中山先生后来给他少将军衔。

其实鸦片战争的主谋是犹太裔英国商人。他利用自己的商业关系促使英国政府派兵。后来这个家族不知何原因就是无声无息就不存在了。也不知道后代都去了哪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5-1-12 19:01 , Processed in 0.01516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