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5559|回复: 36

“民国诸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3 17: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反正最近正在读先秦诸子。
      历史上的先秦诸子其实也包括了阴阳家农家兵家,汉书艺文志上甚至把只要留下了文字或者语录的人结集而成的书都成为“子书”,更是包罗万象了。
      况且中国由封建而郡县是个大变局,由郡县而共和在我看来是和战国到秦同样重量的大变局。
      所以我觉得也可以称民国的各位先生为“民国诸子”。虽然是我自造,但是应该不会别扭,而且想必应该早有人如此称呼他们了。

      管仲管子当过丞相,刘安淮南子当过封君,既然如此,那么孙中山毛泽东先生同样应该可称“子”,更不必说康梁章黄王陈胡傅诸位,还有西南联大的师生这些大学问家了。照我这么理解,凯恩斯可以称为凯子,彭信威先生可以成为彭子,Templeton先生,Graham先生从年代上来说也可以说是民国诸子。
      还有,领导改革的邓总,不也是民国出生的诸子之一么?

      我在想,既然秦兼并天下以后焚书坑儒,导致精神文化失传,后来才有了汉朝的古文学派与今文学派之争,且一直延续到民国,并且也凸显了先秦诸子的重要意义。那么我们也有了文革,是不是我们也会有回溯到民国诸子的那样一个运动出现呢?

      看到过“学术缔造政治”这样的说法,黄宗羲也写过“明儒学案”这样的学术史名著。至于民国诸子的学术史,我也想知道。

      我在想是不是可以这么去理一条线索:民国嘛,全世界都是大乱的,欧洲那边在打一战,日本军国主义激进派在谋求称霸亚洲,俄国刚搞成十月革命,中国刚走上共和制。所以,从中国自身历史经验寻求出路的是一派,从欧美那边寻求出路的是一派,从日本那边寻求出路的是一派,从俄国那边寻求出路的是一派。胡适他们是不是可以归入英美那派,同盟会是不是可以归入受日本影响那一派,共产党归入受俄国以及欧洲共产国际那一派……

      由于自己打算按时间顺序读史,所以要到民国还早,就没有更多的相关知识,只是先弄个话头在这里,听听大家聊天。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17: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搜索了一阵,得到如下的印象:

      如果把学问分成自然类和社会人文类。
      社会科学里,广义的汉学(汉代学术)包括今文派与古文派,今文经学讲世界应该怎么样,古文经学讲世界实际上曾是什么样;后来的宋学里的“理学”还有明朝的“心学”,都应该归入“今文经学”一类,都是讲世界应该怎样的。清代的重考据训诂的“朴学”应该归入“古文经学”。
      到了晚清和民国,身处世界和中国的大变革背景下,研究“应该怎么样”的和“实际上曾是怎么样的”两派各有交叉。比如章太炎先生本来对音韵训诂之类文字学很有研究,有“朴学”传统,按理说是为了从文字本身研究“六经中的世界实际上是怎么样的”,后来却搞起了革命,去实践自己心中的“世界应该怎么样”去了,从古文派跨入了今文派。
      康有为自始至终是驳斥古文学派的,认为应该着重于“世界应该怎么样”,而不是关注“世界曾是怎样”,为自己的变法打基础。
      钱穆先生有考据训诂的基础,却没有走章先生的路子。
      章先生大徒弟黄侃着重“小学”,就是字该怎么写怎么念有哪些意思的学问,应该是“朴学”那一派,主张读书在精不在多。
      陈寅恪先生却是个由博而精的人,说不信共产主义,却对陈毅的学问表示赞赏。
      就这样,从“实际怎样”到“应该怎样”的两个边界里,民国诸子走出了各自不同的路。

      关于他们的政治倾向,我觉得差不多可以这样分类:法先王还是法后王,满王还是汉王,王制还是共和制,谁说了算,联合传统/英美/共产国际还是日本?

      作为士大夫阶级的章先生他们要保留中国自己的传统,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于是还是从经学里研究“世界应该怎么样”。而共产党从农民立场出发,却引进了所谓工人阶级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胡适他们则采纳了很多欧美的,进化论的东西,搞起自由主义那一派。
      这样看起来好像唯有孙中山先生讲“共和”“三民主义”,才有折中调和中外/满汉/共产与自由与传统的意思。据说章先生就是不满孙先生讲“满汉共和”这一条。

      结果却是代表农民的共产党得到了政权,搞了几次罢黜百家,独尊马列的运动。

      看到的关于民国的先生们的书,很多是讲他们的轶事的。讲他们研究的问题,他们的学问的倒是不多。
轶事里,不论政治家还是学问家,都有太多疯疯癫癫任性肆意的事情。老师是不是看得太多这些耍脾气使性子的东西,知道这些东西不靠谱的地方,才说了那句“我们不是革命者,不是学者,我们是投资者”这句话的呢?老师也有个词叫“麻烦友”……是不是老师觉得:当务之急是填饱更多人的肚子,而不是研究哪个字该怎么读,繁体字简体字哪个好之类问题,因此才没有过多的谈他们呢?

      但是钱穆先生一再强调学术的重要性,还说“大家都来写,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的东西,争论深刻了,时间长了就有了定论了,有了定论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往下讨论,追求真理”。党自己也搞过“百花齐放”的政策。那么罢黜百家,独尊马列,倒脏水时把孩子一起倒了,肯定也是有点过分了。可惜现在师资弱了,再想捡起学问来,又多了好多困难了。看到ccav上好多不学无术肉麻当有趣的家伙就恶心。
      我的小孩是一定要他读一读经史和诸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17: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参考资料:
民国诸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afaec010007y8.html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 ... &extra=page%3D1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28663.shtml

关于古文派与今文派:

吕思勉《中国社会史》第十一章《政体》:吾国迷信之衰,实缘魏晋时玄学盛行而然。而魏晋玄学之兴,又根于东汉古学之盛(古学即古文学派,或者说古文经学)。盖今学多传微言大义(今学即今文学派,或者说今文经学),古学偏重名物训诂。重名物训诂者,偏于考据,注重事实,迷信自然渐衰也。故东,西汉之间,实古今风气之一大转折也。风气变而制度随之矣。

吕先生这本书很有意思,有很多名词解释。比如城,县,郡怎么来的啊,宗/族,宗法,国/家怎么来的啊,“大同”出自《尚书——洪范》,到底什么意思啊之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3 23: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solidtu同学真厉害,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23: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海西

谢了西西哥,名词解释其乐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4 08: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参考资料:
民国诸子:




关于古文派与今文派:

吕思勉《中国社会史》第十一章《政体》:吾 ...
solidtu 发表于 2011-6-13 17:24



人类历史上有些民族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的背后是那个民族的人生哲学,文化,科技和智商。有些民族活了几千年也没有什么作为。甚至被同化或彻底消失。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人生哲学,文化,科技和智商保证了几千年连续的文化体系。所以继续继承,改善和发展下去传统文化和哲学是正道。

五四到文革期间,中华的有些知识分子对自己的文化和哲学从自虐的倾向到暴虐的倾向,进行残酷的虐待。因为这些人都是属于当时的精英分子的关系影响了整整好几代的文化和哲学趋势。与此同时,盲目崇拜洋哲学和洋文化变成非常时髦的行为。他们本来的意图是为了革命和新社会制造新的政治文化体系。结果割掉了世界的精英分子都羡慕和敬仰的中华的一切灿烂的文化和哲学传统。好比崇尚西医的梁启超不幸割掉了好的肾脏,留下坏的肾脏的手术差不多的过程。

这些问题都需要好几代的纠正才会有效。继续改善和发扬光大传统文化和哲学是正道。过去三百年在洋文化和科技方面的领头羊是盎格鲁的精英集团。美国文化只不过是盎格鲁文化的养子而已。在牛津和剑桥过去一百年都有专门研究中国文化的一帮人和研究所。牛津的汤恩比和剑桥的李约瑟是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研究有素的在英国最有影响力的历史学的泰斗。汤恩比的预测是未来一统世界的文化和哲学只能是中国的文化和哲学。以汉文化和哲学为主流一统世界,不可能是以盎格鲁文化和哲学为主流的世界。李约瑟也是同样的结论。他们都是盎格鲁文化和科技的精英中的精英。所以都知道自己文化的强项和弱点。为何牛津,剑桥和哈佛的研究历史的精英分子都有同样的结论,中国的精英分子应该都深思。过去日本的草根出身的关东军的首脑们主张侵略中国拿下中国。因为他们无知和狂妄。日本的贵族精英分子们,包括天皇都反对。因为他们都知道那意味着被汉文化和哲学彻底同化的结果。

人家的好东西当然要学。不过盲目崇拜人家的东西对身心有害。可惜目前中国的很多精英分子还是盲目崇拜很多根本不中用的洋哲学和文化,以为那些都是中国要必学的东西。只能说是无知加幼稚的结果。为何有这种现象,在中国有句话“月亮是外国的更圆”,洋人的俗话是“人家地方的草看起来总是更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4 08: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4 11: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历史上有些民族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的背后是那个民族的人生哲学,文化,科技和智商。有 ...
midas 发表于 2011-6-14 08:42


    谢谢老师的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4 11: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firesnake


    听说有人在天安门立孔子像吗,暂且不论孔子是不是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正确代表,至少比五四打倒孔家店,文革蔑称孔老二,社会更理性更包容了。只有这种环境才会有更强大的中华文明诞生。

从五四运动到毛泽东的文革,中国几代人打碎了中国的旧文化,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是现在的中国也没有新文化,社会大变革。没有文化,没有道德,一片狼藉。中国历史上有过几次这样的时期,都是在中华民族大发展的年代,但愿这次也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23: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好!

如果想了解当代的官制的来龙去脉和设置缘由的话,可以从哪些书籍下手呢?和民国有关系么?

感觉历史上的东西都还知道从哪里去找,反倒是对当下的事情很摸不着门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5 14: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好!

如果想了解当代的官制的来龙去脉和设置缘由的话,可以从哪些书籍下手呢?和民国有关系么?

...
solidtu 发表于 2011-6-14 23:44



行政官制是基本上从汉朝开始的传统性的官制。以前的一品官就是现在的总理和副总理。四品官就是目前的部级干部。七品官就是目前的县级干部。省级干部的出现是元朝的时候。当时统治欧亚大陆的一大半的蒙古人的创意。辛亥革命以后基本上继承了传统官僚系统。当然官职的名字都改了。这是关于国家行政官僚系统。欧洲国家也是欧洲复兴时期学了当时的中国的官僚制度的。后来出口到他们的殖民地。

中国的党的官僚系统是孙中山先生从俄罗斯的列宁那里学来的。国民党改革的时候全盘进口了。蒋介石也是到过俄罗斯学了好几个月党的事务的。当然当时蒋介石是属于国民党的左派行列的。首先要知道列宁的党组织是怎么来的。列宁的党是通过少数人的地下斗争得了政权的党。跟中国的共产党通过解放战争和大众革命得来的政权不同。列宁得了政权以后绝大多数将军,官僚都是沙皇时代的人。为了管理国家列宁只能派党代表管理这些政府部门。后来每个政府部门都有了监管政府机关的党组织。等于是明朝的东厂。国民党也是通过少数人的革命得来的政权。参加辛亥革命的人不多。结果国民党全盘进口列宁的政党模式。等于是监管政府各部门的政党模式,列宁式政党。每个政府部门都有相应的监管政府的党机关。

中国共产党的模式也没有创意。是地道的一个列宁式政党。对每个行政部门进行监管和领导的党。对党的本身的监管是通过党内民主和上级的领导。这个明朝也出现过。即东厂西厂。也不是什么新玩意。当然目前绝大多数行政官僚也是党的干部之一。所以“党国系统”变成连体的双胞胎。假如要对官僚系统进行改革的话,应该对连体双胞胎进行分体手术开始。列宁的俄罗斯的情况跟目前的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不需要继续保存列宁时代的模式。都是浪费公帑和扩大浮肿的官僚体系的东西。看列宁革命时代的书籍就会知道列宁是为何组织了那种模式的政党。纯粹是为了控制沙皇时代的政府官员和将领们控制的政府。目前在中国政府里面基本上都是自己的共产党人的情况下不需要那种繁琐的模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5 18: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教导!

目前我先进修一段时间的古文,再把地理和考据的水平提高一下,然后再去了解上面的官制这类和现实相关的感兴趣的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5 18: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5 21: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钱穆有本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书写的还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7 20: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献初先生讲《说文解字》: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3D7vGdJh88

万先生是王宁女士的学生,王女士是陆宗达先生的学生,陆先生是黄侃先生的学生,黄先生是章太炎先生的学生。

钱玄同先生也是章先生的学生,汉语拼音有他的力量。不过据说曾主张过废除汉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8 17: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才读到章太炎先生的《国学概论》演讲录。不由得感慨这时机真是恰到好处……

1,去年读田余庆先生书时意识到地理的重要性,今年重读经书和诸子的时候发现自己古文基础太差。正好章先生演讲的开头就说学习中国的学问,要先通小学明地理。

2,去年就知道今文派与古文派。这个帖子刚写的时候才意识到古文派和今文派的意义。争论古文今文和研究小学,不就是因为大家认为古书里有好东西,想把它挖出来又怕古今语言文字的差异造成理解上的误会么!换个专门点的说法,这就是所谓“学术史”,擦。

而章先生接下来就讲“经学的派别”,也正是针对这一关键性问题的介绍。先生在这一段落的最后的一句话是:“自汉而分古今文,一变而为南北学之分,再变而为汉宋学之分,最后复为今古文,差不多已是反原,经典的派别,也不过如此吧。”

倒是又生出郁闷来,为什么十四五岁的时候没看到章先生这简洁的介绍性文字呢?即使读史书之前先看一看这个,也会少走起码一年的弯路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9 00: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9 21: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史社科类的学问,必然涉及语言文字,一旦涉及语言文字,就当真是学海无涯了……苦啊。

清代学者每天读书认字给古书做注疏就能耗尽一生……新文化运动果然是个宏伟工程,而新文化运动只是社会变迁的一个领域,人类社会又只是地球生态的一个领域……难怪庄子要说“殆矣”。可谁叫咱们要活着呢。
我只希望能在论坛里结识更多同好,比如说到地理说到小学的时候,能互相有个帮助有个启发,不然一个人在那里折腾,难免有太执着或者走弯路或者不得门径的时候。

就比如我本想能轻松迅速的读五经/诸子和通鉴,读着读着发现自己不明白中国地理不行,然后一折腾就是好几本书好几个月,都搞得快没兴趣了。然后就觉得差不多就得了,不能再深入了。这时候发现自己的语文不行,于是看到章太炎先生说要“通小学”。那么就先小学入门吧,结果一搜索一折腾,扯到清代学术/乾嘉学派/顾炎武/戴震/段玉裁王念孙/尔雅/广韵/说文解字,然后这些新名词的背后,每一个都是一长串学问和心血。再扯还能扯到汉字简化/汉语拼音/现代语言学……

所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啊。大家都来折腾吧,折腾的人多了就容易发现方法和窍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0 23: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就是折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4: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秦诸子的来源

昨天又好好听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的第三章“各家的起源”,文章写的很漂亮,真是一句废话都没有。(没兴趣看原文的同学请跳过,直接看最后的吐槽……)





前一章说,儒家和道家是中国思想的两个主流。它们成为主流,是由长期演变而来;而在公元前五世纪到三世纪,它们还不过是争鸣的许多家中的两家。那时候学派的数目很多,中国人称它们为"百家"

  司马谈和六家

  后来的历史家对"百家"试行分类。第一个试行分类的人是司马谈(卒于公元前l10年),他是作《史记》的司马迁(公元前145一前86?年)的父亲。《史记》最后一篇中引用了司马谈的一篇文章,题为"论六家要指"。这篇文章把以前几个世纪的哲学家划分为六个主要的学派,如下:

  第一是阴阳家。他们讲的是一种宇宙生成论。它由""""得名。在中国思想里,阴、阳是宇宙形成论的两个主要原则。中国人相信,阴阳的结合与互相作用产生一切宇宙现象。

  第二是儒家。这一家在西方文献中称为"孔子学派"。但是""字的字义是"文士"或学者,所以西方称为"孔子学派"就不大确切,因为这没有表明这一家的人都是学者以及思想家。他们与别家的人不同,都是传授古代典藉的教师,因而是古代文化遗产的保存者。至于孔子,的确是这一家的领袖人物,说他是它的创建人也是正确的。不过""字不限于指孔子学派的人,它的含义要广泛些。

  第三是墨家。这一家在墨子领导下,有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它的门徒实际上已经自称"墨者"。所以这一家的名称不是司马谈新起的,其他几家的名称有的是他新起的。

  第四是名家。这一家的人,兴趣在于他们所谓的""""之辨。

  第五是法家。汉字""的意义是法式、法律。这一家源于一群政治家。他们主张,好的政府必须建立在成文法典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儒者强调的道德惯例上。

  第六是道德家。这一家的人把它的形上学和社会哲学围绕着一个概念集中起来,那就是"",也就是""。道集中于个体之中,作为人的自然德性,这就是"",翻译成英文的virtue(德),最好解释为内在于任何个体事物之中的power(力)。这一家,司马谈叫做"道德家",后来简称"道家"。第一章已经指出,应当注意它与道教的区别。

  刘歆及其关于各家起源的理论

  对"百家"试行分类的第二个历史家是刘歆(公元前46?一公元23年)。他是当时最大的学者之一,和他父亲刘向一起,校对整理皇家图书。他把整理的结果写成附有说明的分类书目,名为《七略》,后来班固(公元32-92年)用它作为《汉书·艺文志》的基础。从《艺文志》中可以看出,刘歆将"百家"分为十个主要的派别,即十家。其中有六家与司马谈列举的相同。其余四家是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刘歆在结论中说:"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这句话是说,小说家没有其他九家重要。

  这个分类的本身,并没有比司马谈的分类前进多少。刘歆的新贡献,是他试图系统地追溯各家历史的起源,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后来的学者,特别是章学诚(17381801年)、章炳麟(18691936年),大大发挥了刘歆的理论。这个理论的要义,是主张,在周朝(公元前1122?一前225年)前期的社会制度解体以前,官与师不分。换言之,某个政府部门的官吏,也同时就是与这个部门有关的一门学术的传授者。这些官吏,和当时封建诸侯一样,也是世袭的。所以当时只有"官学",没有"私学"。这就是说,任何一门学术都没有人以私人身份讲授。只有官吏以某一政府部门成员的身份才能够讲授这门学术。

  这个理论说,周朝后期的几百年,王室丧失了极力,政府各部门的官吏也丧失了职位。流落各地。他们这时候就转而以私人身份教授他们的专门知识。于是他们就不再是"",而是私学的""。各个学派正是由这种官、师分离中产生出来的。

  刘歆所作的全部分析如下: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其所长也。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此其所长也。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尚同:此其所长也。


"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颛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


"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此其所长也。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尧狂夫之议也。"(《汉书·艺文志》)

  对于十家的历史的起源,刘歆所说的就是这些。他对各家意义的解释是不充分的,他把各家各归一""有时也是任意的。例如,他描述道家思想,只涉及老子,完全忽略了庄子。又如,名家与礼官的职能也并无相同之处,只有一点,就是两者都强调区别。

  对刘歆理论的修正

  刘歆的理论,在详细情节上也许是错误的,但是他试图从一定的政治社会环境寻求各家起源,这无疑代表着一种正确观点。我大段地引用他的话,是因为他对各家的描述本身就是中国史料学中的经典文献。

  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在当代,特别是正在1937年日本侵入的前几年,已经有很大的进步。根据最新的研究,我才得以形成自己的关于各家哲学起源的理论。这个理论的精神与刘歆的相合,但是一定要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这就是说必须从新的角度看问题。

  让我们想象一下,古代的中国,比方说公元前十世纪的中国,政治上、社会上是什么样子。当时政治、社会结构的顶点是周王的王室,他是天下各国的"共主"。周王之下有成百的国家,为其国君所有、所统治。有些国家是周朝建国的功臣们建立的,他们又把这些新占的领土分给他们的亲属作采邑。另一些国家则由周室以前的敌人统治着,但是现在他们已经承认周王是他们的"共主"

  在国君统治下,每个国家内的土地再分为许多采邑,每个采邑各有其封建主,他们都是国君的亲属。当此之时,政治极力和经济控制完全是一回事。土地的所有者,既是领地的政治、经济的主人,也是居民的政治、经济的主人。他们是"君子",其字面意思是"国君之子",但是已经用作封建主阶级的共名。

  另一个社会阶级是"小人"阶级,或曰"庶民"即普通人民群众。这些人是封建主的农奴,平时为君子种地,战时为君子打仗。

  不光是政治统治者和地主,就连那些有机会受教育的少数人,也都是贵族的成员。于是封建主的""不仅是政治、经济权力的中心,也是学术的中心。附属于它们的有具有各门专业知识的官吏。但是普通人民没有受教育的份儿,所以他们中间没有学人。这就是刘歆理论所反映的事实:周朝前期官、师不分。

  这种封土建国制度被秦朝始皇帝于公元前221年正式废除。但是在正式废除以前的几百年,它已经开始解体了,而在几千年后,封建的经济残余仍以地主阶级权力的形式保存着。

  这种封建制度解体的原因何在,现代历史学家们仍无一致意见。要讨论这些原因,就超出了本章的范围。在这里只要说明这一点也就够了,就是,在中国历史上,公元前七至三世纪,是一个社会、政治大转变的时期。

  我们现在也不能肯定,这种封建制度开始解体的确切时间。不过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已经有些贵族成员,由于当时的战争或其他原因,丧失了他们的土地和爵位,因而下降为普通庶人。也有些普通庶人,由于具有特殊才能或受到特别宠信,变成了国家的高级官吏。这些事例表明了周朝解体的真实意义。这不只是某个具体的王室的解体,而更为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制度的解体。

  随着这种解体,各门学术原来的官方代表人物流落在普通庶人之中。他们或者本人就是贵族,或者是服事贵族统治者室家而有世袭职位的专家。前面引用的《艺文志》中,另有刘歆引用孔子的一句话:"礼失而求诸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些原来的贵族或官吏流落民间,遍及全国,他们就以私人身份靠他们的专门材能或技艺为生。这些向另外的私人传授学术的人,就变成职业教师,于是出现了师与官的分离。

  上面所说各家的""字,就暗示着与个人或私人有关的意思,在没有人以私人身份传授自己的思想以前,不可能有什么思想"",不可能有哪一""的思想。

  有各种不同的"",也由于这些教师各是一门学术、一门技艺的专家。于是有教授经典和指导礼乐的专家,他们名为""。也有战争武艺专家,他们是"",即武士。有说话艺术专家,他们被称为"辩者"。有巫医、卜筮、占星、术数的专家,他们被称为"方士"。还有可以充当封建统治者私人顾问的实际政治家,他们被称为"法术之士"。最后,还有些人,很有学问和天才,但是深受当时政治动乱之苦,就退出人类社会,躲进自然天地,他们被称为"隐者"

  按照我的理论,司马谈所说的六家思想,是从这六种不同的人之中产生的。套用刘歆的话,我可以说:

  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

  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

  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

  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

  法家者流盖出于法术之士。

  以下各章将对这些说法作出解释。




1,首先是:诸子百家,子——家——学派,这四个概念。我总想,先秦时期只有大夫才有“家”,这个“百家”的说法却是指的“百学派”。另外“子”这个敬称是春秋后期才出现。司马迁首次把孔子列入“世家”,而孔子居然首次作为大夫而不是封君入了世家。所以百家的说法很可能就是汉朝才出现的概念,是司马迁或者他的父辈把这几个概念混合后的产物。为了符合汉朝的大一统至尊的观念。


2,冯友兰先生说的“道家者流盖出于隐士”,这个说法我觉得不如刘歆的说法“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其所长也”,因为隐士这个概念是很含混的。另外韩非自己还有章太炎先生也吐槽过法家和道家的传承关系。大概冯先生是为了对仗不得不如此说。


3,最后,庄子《天下篇》说最初的圣人们哪分神马家派,都是后来人的职能分工了才有了派别。这正好可以作为刘歆和冯友兰先生的文章的前奏。职能分工不同,经历就不同,想法自然也不同了……以我的所知,先秦时期本来就只有贵族们/官们才有学问,所以刘歆的思路是相当正确的,冯先生的补充也是顺着这个思路。


4,我其实想说的是,道家最接近学派分化的初期阶段(老子成书年代的问题是另外一码事)。章太炎先生也吐槽过汉文帝的政治策略和道家的关系,很精彩,和我上次有篇帖子实录汉文帝的政策后得出的结论一致。http://www.china-midas.cn/bbs/viewthread.php?tid=19552


突然想起各路人大代表的发言来了,有的提议真是啊哈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4-11-18 06:02 , Processed in 0.01477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