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1698|回复: 0

南方日报记者:宋末宰相陈宜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7 21: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刘:陈宜中是浙江温州永嘉人,后来考取进士。入仕13年,就晋升为左丞相,后很快升为右丞相,成为南宋职位最高的大臣。从宋度宗开始,陈宜中就开始掌握大权。当时掌权的是谢太后,是一个非常睿智的女人,表面上是主战,但与陈宜中保持默契,让他准备南下开辟后方保存实力。

    陈宜中突然消失,朝中有一种说法,说他是逃跑了。

    今天的福建漳浦县赵家堡,有一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是南宋末年一支流落的皇族后裔的隐居处。后人在南宋闽冲郡王赵若和写的一篇《赵氏本末序》中发现,记载了陈宜中当年带着赵若和东躲西藏的经过,这篇文章为陈宜中平反了。证明丞相陈宜中一生都在为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的复兴而拼死效劳,陈宜中是南宋王朝的第一忠臣。

    陈宜中是个深谋远虑的人,在设计整个撤退路线的时候,首先选中了海陵岛,作为一个孤悬海外的一个堡垒。当时海陵岛的所有人都练武,后来连海盗都很怕上海陵岛。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从珠海斗门出发,到新会,到江门,到台山上下川岛,到阳江海陵岛,都是一连串的抗元防线,设置了很多关卡,每一关都是一个堡垒。今天去这些地方还可以发现一种奇怪现象,有些地名在多个地方重复又重复,比如说“赤坎”这个地名,珠海斗门就有两个地方,江门、湛江等地也有这个地名。“赤坎”其实就是指一种抵抗外来入侵的工事,在南宋后期开始,这个地名就流传下来。说明当年在抗元过程中,就这样一步步修了很多道防线。

    抗元的斗争一直在持续,直到元朝结束都没有停息。我们在阳西一带调查发现,一些墓碑或牌位上,动不动就有“护国公”之类的封号出现。这证明,当年南宋皇族政权仍在这一带活动。在阳西一带,还发现了小皇帝的行宫,门口有用石条铺成的藏字图,拼成“万寿无疆”字样。

    清远陈凤台是宰相陈宜中的大儿子

    南方日报记者:陈宜中和埋葬在清远的陈凤台是什么样的关系?为何说陈宜中是南宋末年抗元的精神领袖,是“陈家军”的代表?

    黄、刘:我们在几本族谱里面发现,清远陈凤台的父亲万山公,其实就是陈宜中。陈宜中当年还是在都城临安为官时,便开始将家属南迁。从北宋开始,陈家出现过三次大的移民。第一次是靖康之乱后,陈宜中的父亲举家从温州向广东韶关珠玑巷一带移民。

    第二次是南宋建立后不久,陈宜中布置陈家的后人分散到广东各地,他的七个孙子(指陈凤台的七个儿子)里面,有三个从珠玑巷迁移到福建莆田。后来元军打到莆田时,陈家军又在当地组织抵抗。崖门大战后,“陈家军”成为南宋抗元的重要支柱。

    第三次迁移,是陈宜中往阳江方向撤退的时候。他让弟弟陈自中留守广州,为了保存家族,并让陈自中的儿子向元军投降,接受元朝的敕封。我们在阳江考察时,还发现了凤山祠和凤山墓,这些是接受元朝敕封后,为陈自中(名凤山)修建的。张世杰同样也让自己的一个侄子向元军投降。在封建社会,尽忠尽孝是第一位的,保存家族同样至关重要,投降还是抵抗,只是分工不同。

    当陈宜中到达阳江海陵岛与元军进行最后抵抗时,他已是54岁。在抵抗元军过程中,陈家军成为支柱力量,而陈宜中也就成为其精神领袖。正因为广东一带对元军的抵抗,搅得元朝鸡犬不宁。元朝之所以在不到一百年时间就结束,与广东一带的抗元斗争息息相关。

    陈凤台是陈宜中从珠玑巷迁移到清远的大儿子,他这一支就生有七子。陈宜中转战各地,并多次娶亲,其孙子远不止七个。

    南方日报记者:在历史教科书上记述的南宋末年抗元名将中,有著名的文天祥、陆秀夫,但对陈家军却记述得很少,这是为何?

    黄、刘:后人对宋末抗元这段历史,的确还需要深入研究。其实,在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人之间,他们是有分工的。有人是在明处对抗元军,像陆秀夫,就有些书生意气,本来宋军还没有完全战败,就匆忙抱着小皇帝跳崖了。当然,也有像陈宜中这样,在幕后保护宋政权,积蓄力量。整个这盘棋,都在他们的计划之中。在阳江一带还有传说,陈宜中与元军一直抗战到最后,并退守至越南,最后死在中印边境地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4-10-1 21:38 , Processed in 0.01162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