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BS)是最早进入中国的QFII之一,并且其手握的10.4亿美元QFII额度也是目前QFII中最多的。
第一个吃螃蟹的QFII
2003年7月9日,时任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证券部主管的袁淑琴下达了第一单QFII交易的指令。 瑞银在中国的QFII额度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瑞银投资银行部门的7.9亿美元,另一部分是瑞银环球资产管理部门的2.5亿美元。这两者相加,瑞银的QFII额度在全部QFII中排名第一。 这些投资额度并非一次性获得,据Wind数据,瑞士联合银行集团分别于2003年6月获得3亿美元额度,在2003年11月增加至6亿美元额度,2004年9月增加至8亿美元额度,在2011年1月略有减少,为7.9亿美元额度。瑞银环球资产管理公司则在2007年1月获得2亿美元的额度,并于2011年11月增加至2.5亿美元的额度。 曾经帮助斯坦福大学申请QFII额度的一位业内人士也向记者表示:“监管部门很看重QFII的投资理念,因为他们也想引入不同风格的投资者丰富市场,那些长期持股的QFII,会比较受到欢迎。” 不过,虽然瑞银目前拥有最大的QFII额度,但其实际操作的资金并非是QFII中最大的。与其他QFII不同,瑞银在全球既是很大的投资人,又是一家投资银行与交易服务商。“身份的双重性决定了瑞银的额度中有很大一部分租借给其他投资机构使用,从中能够赚取通道费用。另外,他们自营部门也会投资于国内市场。”一位曾经供职于瑞银证券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如果按照实际操作资金量计算,目前资金量最大的QFII应该是马丁可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喜爱价值股和成长股
瑞银进入中国之后,其主要负责投资的部门并没有设置在中国,不过瑞银证券可以为其提供研究支持。 瑞银中国证券部总监夏阳在提到UBS模式时说,瑞银证券在内地有很强大的研究团队,不仅为瑞银自己的QFII投资经理提供服务,也为很多其他的QFII客户提供服务。 据记者了解,与中资券商相比,瑞银证券的研究主要是按照行业划分,一个行业研究组会有不同的研究员常驻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或者新加坡。它们能够为拥有QFII额度的瑞银投资银行部门和瑞银环球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研究服务。当然在投研之间会设有防火墙,以保证研究的公正性。 “和前些年相比,QFII这些年越来越与国内投资人融合,QFII的实际操盘人中具有A股投资经验的人越来越多,这可能会导致它们的风格越来越与国内投资人接近。不过,由于大多数QFII的投资金额并不大,因此国内券商对为其提供服务可能并不十分积极。相比之下,公募基金拥有更多的国内券商研究资源。”一位专门服务于QFII的券商人士告诉记者,“不过,它们更喜欢投资于价值股或者是成长股,对于题材股涉足不多。” 查看瑞银这些年的持股记录,瑞银的确投资于一些耳熟能详的成长股,不过瑞银在一些强势股的参与中并不充分。 2008年到2012年上半年,包钢稀土(30.92,0.86,2.86%)(600111.SH)的涨幅超过20倍,而瑞银仅在2007年底短暂地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之后就消失在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名单中。瑞银对贵州茅台(216.01,-3.27,-1.49%)的参与也是在2010年年中才开始的。 对于QFII而言,A股公司的估值普遍高于海外。“既然选择了中国市场,QFII就要接受A股市场的高溢价,但是那些跟海外市场相比溢价不那么多的,或者在A股历史上处于比较便宜的行业会更加引起QFII的兴趣。”上述曾供职于瑞银证券的人士告诉记者。
历史上长期持有黄金股和钢铁股
过去9年,瑞银在黄金股以及钢铁股上的投资,可以说是QFII长期持股风格的一个良好佐证。 从2003年到2009年,瑞银一直位列中金黄金(14.95,0.31,2.12%)(600489.SH)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中。同时,瑞银从2003年到2010年一直位列山东黄金(36.86,0.39,1.07%)(600547.SH)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当中。 瑞银在2003年~2007年、2009年~2011年持有宝钢股份(4.67,0.01,0.21%)(600019.SH),持有时间也非常长。在对宝钢的投资当中,瑞银不仅绕开了2008年的疯狂下跌,也避开了2004年以及2009年上半年的阶段性下跌。 2003年7月,瑞银进入A股市场首单买入宝钢股份,但是2004年三季度宝钢股份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没了瑞银的身影。从2004年三季度开始一直到2006年一季度末,在宝钢股价处于历史低位时,瑞银持续增持,持股数从2391万股一直增持到1.35亿股。之后随着股价上涨,瑞银逐步减持。2006年,宝钢股价涨了两倍多。瑞银在赚得盆满钵满后,在2007年一季度退出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2009年中报到2011年一季报,瑞银又开始出现在宝钢股份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持股比例保持在0.3%到0.5%之间。不过,除了2009年上半年,宝钢股份一直处于下跌态势当中。 “说QFII长期持股,这一点当然可信。因为QFII的交易成本在1%左右(买卖单向成本),这决定了QFII一定是长期投资,交易成本太高了。”上述曾供职于瑞银证券的人士告诉记者,“另外,QFII往往有一些最低仓位的限制,导致它们不太可能去选时,这也决定了QFII更愿意长期持有一些比较稳定的股票。”(2012年12月01日 01:55 第一财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