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前的基准利率是存贷款利率。但随着金融脱媒及利率市场化节节深入,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指引作用正在减弱。央行官员告诉路透,监管层正在寻找可以承接起基准地位的目标利率,逆回购利率有望成为备选项。 这位熟知利率市场化政策讨论进程的中国央行官员指,政策目标利率必须在大量实际交易中产生,逆回购利率或是选项之一,但需要继续坚持不同期限的大量长期操作夯实。 央行研究局发布报告称,中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初步考虑是:确立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目标利率,通过逐步扩大贷款利率下浮幅度和存款利率上浮幅度,寻找中国的均衡利率水平,逐步实现政策利率由存贷款基准利率向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转化。 至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上述官员则表示,该基准并非通过市场交易产生,且基于shibor开发的产品数目也少。 5月初路透曾引述消息称公开招标逆回购操作将成常态,或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步骤之一。二季度末以来,为扶助市场短期流动性的平稳,央行持续开展逆回购操作,而非采用机构普遍预期的调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手段。在央票等价格信号缺失的情况下,逆回购中标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在指引资金利率。 一位长期关注利率市场化问题的业内研究人士称,中国央行之所以迟迟不降准,而是持续使用逆回购操作,有可能是为了尽快建立起回购利率的权威性,由其来指引市场。但他指出,这并不意味着央行就放弃了准备金工具,解决实质性的资金短缺,还是要靠降准,只是在常规状况下,回购利率必须是市场认可的权威指标,一切随之而动。 央行公开市场周三首次新增了28天期逆回购需求申报,但周四并未现身。前次28天逆回购操作是在2002年12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