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1061|回复: 1

人人都爱房地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3 20: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央视《新闻1+1》最近探讨了很多中国家电行业巨头涉足房地产的现象,青岛、海尔、格力、康佳,这些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也禁不住房地产的诱惑,开始大举涉足房地产。在一个房展会上,海信和海尔都一口气推出了遍布全国的10多个楼盘,而格力进军地产业不足一年,就实现在房地产的营业收入就超过5亿元,比上年增长913.5%。而深圳的康佳集团也在今年的7月5日,以成交价3.42亿竞得昆山市周庄镇全旺路南侧地块,正式吹响了进军房地产的号角。
但很显然,大举进军房地产,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最时髦的投资策略,并非家电行业的专利,“人人都爱房地产”,成了这个时代最强劲的主旋律。以民间投资为例,笔者2009年曾经在江浙一带进行实际调研,高达70%以上的民间资本选择投资房地产和股市,而只有不到5%的人选择从事制造业,而这和上世纪90年代民间资本争相投资实业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种对实业的冷落不单单是民间资本,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央企退出房地产的案例,就已经说明,中国几乎所有的企业,只要有实力,都想玩玩房地产,这成了转型中国的一道独特的经济风景线。
中国的企业家为什么对实业失去的兴趣,探究原因非常复杂。首先,宏观环境和产业政策的恶化,使得民间资本无法进入一些产业领域。目前民间资本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中只占13.6%,在金融业占只9.6%,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只占7.5%,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只占6.6%,至于在石油、电信、铁路等领域,所占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一些地方政府以重组整合的名义将民间投资挤出煤矿等领域,大量的民间资本没有出路,只能游离在通过重组整合等手段,将民营资本逐出,即使一些竞争领域做的相当不错的实业家,如汇源果汁等,因为环境因素都急于退出实业,鲜有做百年老店的打算的;其次,中国楼市和股市的不理性使得中国到处蔓延着急功近利的歪风邪气,民间资本、国有资本和外资都争先恐后进入房地产业,在房价暴涨的情况下,进入房地产的一个月的收益都远高于辛辛苦苦做实业一年的收益,做实业成了最没出息的选择。以127家中央企业为例,除了16家是国资委“钦定”的房地产为主业的,还有78家主业并非为房地产的亦杀入了地产业,也就是说,央企从事房地产的企业比例达到了73%。
    在国外,很多知名的企业家如通用的韦尔奇,如英特尔的格罗夫,如苹果的乔布斯,很少有离开实业而去进入资本市场的;在国外,看看福布斯和财富500强的企业,也鲜有房地产和纯粹搞资本运作的进入500强的,而在时下的中国,很多有为的企业家却因为种种原因离开实业而去玩资本,搞运作,这是中国经济之大不幸。
    对于一个经济体而言,如果其大多数资源将集中在房地产和股市等虚拟领域,则意味着关系国计民生的实体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的资源将逐步萎缩,最终使得经济呈现“空心化”,整个经济体将演化成一个只追逐财富分配,而不创造财富的“传销化”体系。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当前最大的危险即在于此。一个经济体,如果大家都不做实业,不搞科研,不提高核心竞争力,而只玩虚拟资本,只追逐短期利润,只热衷炒作,最终的结果就是竞争力的丧失和经济的最终崩塌。
   中国经济从规模上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国第二大国,但实业的缺乏和资源大量涌入虚拟领域使得这种第二大国的地位缺乏底气和根基。在一个人人都爱房地产的年代,悲哀的是学者们对此并没有足够的警觉,而当局更是对未来的风险置若罔闻。当然,错不在企业家,在房地产暴利存在的情况下,企业家是很难安心做实业的。现在,连曾经打败国际家电巨头的中国家电业都开始玩上房地产了,几年以后,不敢想象,那些曾经辉煌的名字,海尔,格力,康佳,是否只属于历史?
发表于 2010-9-13 21: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東方文化以定居生活為主的生活方式,註定了中國和日本是一樣的結局,那就是,房價必定飛天,然後重重的摔落;當年東京的房價最高變成三萬到四萬美元一平米,中國未來的房價,估計也應該按照此“國際標準”來走;現在京滬穗深較高一些的房價也就剛剛一萬美元一平米,距離三萬美元的距離尚遠,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爲了三萬美元一平米的房子,沖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5-1-12 12:09 , Processed in 0.01197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