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1102|回复: 0

外国投资者在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投资上赚了多少钱?(2009-06-0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5 19: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外国投资者在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投资上赚了多少钱?(2009-06-05 )   
                              发表于《环球财经》2009年第6期

    2009年5月8日,美国财政部对美国19家大型商业银行的压力测试结果终于出炉。其中10家商业银行需要合计增资746亿美元,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BOA)成为最大的困难户,需要增资338亿美元。市场再度传闻,美国银行准备通过再次出售手中的建行H股来渡过难关。这不由得引发我们的关注,为什么外国金融机构手中的中国商业银行股票屡屡成为这些机构渡过难关的救命稻草?外国“战略投资者”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投资上究竟赚了多少钱?

    先以美国银行为例。美国银行在2005年10月成为中国建设银行的战略投资者,最初以25亿美元现金认购了191.33亿股建行H股股份,每股成本约为1港币,持股比例为8.52%。2008年,美国银行两度行使认购期权,增持手中的建行H股。2008年5月27日,美国银行以每股2.42港币的行权价格从汇金公司购买60亿股建行H股,持股比例上升至10.75%。2008年11月17日,美国银行以每股2.8港币的行权价格从汇金公司购买195.8亿股建行H股,持股比例上升至19.13%。

    要计算美国银行赚了多少钱,目前市场上有两种计算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看美国银行在增持建行H股时行权价格与市场价格之差。例如,2008年5月27日建行H股的收盘价为6.65港币,这意味着与在市场上增持流通股相比,美国银行通过行使认购期权赚取了每股4.23港币,合计253.8亿港币的账面利润。再如,2008年11月17日建行H股的收盘价为4.11港币,这意味着美国银行通过行使认购期权赚取了每股1.31港币,合计256.5亿港币的账面利润。简单相加,通过行使两次认购期权,美国银行获得了510亿港币的账面利润。

    然而,上述计算方法存在一个明显问题,即这是用公允价值(Mark to Market)方式计算的账面利润,不能反映美国银行的真实收益。因为只有当美国银行出售建行H股、落袋为安之后,才能真正算出美国银行赚了多少钱。

    要运用第二种方法,也即历史成本法来计算美国银行赚了多少钱,就必须要等到美国银行出售建行H股。2009年1月7日,美国银行宣布以每股3.92港币的价格出售56.2亿股建行H股,持股比例下降至16.6%。这56.2亿股的购入价格如何决定呢?我们应该注意到,美国银行与建行的股权认购协议的锁定期一般为3年,这意味着美国银行在2008年增持的建行H股要到2011年才会到期,这就意味着美国银行出售的建行H股属于在2005年10月购入的最初一笔股票。因此,在出售这批股票的同时,美国银行可以确认每股2.92港币,合计164.1亿港币的利润,这可是真金白银,而非虚幻的账面利润。

    现在我们再以同样的方法来计算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tland,RBS)与瑞士联合银行(United Bank of Switzland,UBS)在对中行的股权投资上获得了多少真实利润。2005年下半年,苏格兰皇家银行以8亿英镑购入中国银行108亿股H股股票,平均每股价格为1.18港币。2009年1月13日,苏格兰皇家银行抛售掉手中所有中行股份,价格为每股1.71港币。这意味着苏格兰皇家银行获得每股0.53港币,合计57.2亿港币的真实利润。2005年下半年,瑞士联合银行以5亿美元购入中国银行33.8亿股H股股票,平均每股为1.18港币。2008年12月31日,在锁定期结束后第一天,瑞士联合银行宣布出售手中全部中行股票,价格为每股1.93港币,这意味着瑞士联合银行获得每股0.75港币,合计25.4亿港币的真实利润。

    如果简单相加,则从2008年底至今,美国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抛售建行与中行股票的行为中,外国战略投资者获得的真实利润约为250亿港币。必须指出,上述利润还不包括外国战略投资者在持有股份期间获得的红利收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5-1-11 23:58 , Processed in 0.01704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