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大肆抄底中国实业资产 国内企业该如何应对
来源:《南方日报》
近年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出现了一些新的重大变化,开始大量以并购国内企业的形式进入我国。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涌现了一批优质民族企业,它们便成为外资竞相追逐对象。近有可口可乐收购中国第一大果汁饮料品牌———汇源,远有南孚、山工机械、乐凯等中国著名企业相继倒入外资怀中。
金融海啸之下,金融资产大幅缩水,外资纷纷把触角伸向了中国民族品牌,目前主要集中在具有巨大市场规模和长期增长潜力的消费品领域。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国奶业陷入巨大危机,包括蒙牛等国内龙头企业,都在生死线上挣扎,这恰好给了外资机会。国际投行们表面上放出唱空奶业的报告,实际上逆向操作。国际资本对奶企的“围猎”已然开始。
高盛近期发布研究报告显示,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中国市场乳制品需求需要6-12个月才能恢复。而在报告发布之际,高盛等组成的资产清算团已进驻太子奶。
蒙牛最大的机构股东瑞银日前发表研究报告称,维持对蒙牛的卖出评级,同时决定将蒙牛目标价由11.55港元下调至7.44港元。报告进一步称,决定依次分别下调蒙牛乳业2008—2010年的每股盈利至0.33元、0.33元和0.47元。然而,瑞银一面唱空一面做多。8月22日,瑞银持有蒙牛乳业7.99%的股份,在蒙牛停牌前后曾减持至7.71%,但在持续对蒙牛唱空之后,到9月25日,瑞银却突然买入,持股比例达到12.23%。
一位长期跟踪投行资本运作的人士告诉记者,投资—拖垮—全面控制成为外资并购的重要方式。具体解释为,先少量参股,再通过参与投资和企业决策,想办法使企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把龙头企业搞成亏损企业之后,就可以规避国家限制外资参股的条例,从而全面低价收购和控制该企业。
或许,放眼全球,中国已是全球资本最好的“避风港”。不过,中国企业在与外资合作时,需要吸取各类教训,审慎而行,万不可为了眼前小利而掉入“陷阱”而丧失控制权。
此外,为何太子奶、蒙牛等为了获得外资,而不惜与国际资本签下苛刻协议(如包含对赌条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融资困难。之前的汇源被收购,也传出因为资金链出现困难,朱新礼才不得不忍痛割舍。由此可见,怎样为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创造更好的投融资环境,更值得我们好好深思。(黄应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