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1949|回复: 0

美国的一贯伎俩:向中国转移他们的难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4 10: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年03月24日 08:57:27
  美国怎么了?中国怎么办?
  在美联储的大规模降息救援下,美元也在步步贬值,世界经济由此陷入了更剧烈的动荡之中。就连中国总理温家宝也在近期的答记者会上表示自己很关心美元的走势。3月21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tz)教授在清华大学系统讲述了他对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他认为,美联储的政策是有瑕疵的,放任美元贬值是一种"以邻为壑"的政策,有损全球经济和自由贸易,却无法挽救美国日益衰退的经济,美国有可能陷入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因此,全球金融市场需要更好的合作和协调,"我们必须对全球经济体系的治理进行改革。"他尤其表示,危机之中,美国某些地方还要学习中国政府如何管理经济。
  低利率"福祸相依"
  《21世纪》:3月18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75个基点至2.25%,2003年,前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一度将该利率降至1%。两者有什么异同?
  斯蒂格利茨:这两次降息的背景不同,理由也不同,但这样的措施可能都有点幼稚。
  在传统的货币政策中,低利率可以拉动投资和消费。在2001年,格林斯潘领导下的美联储开始降低利率,导致了房地产泡沫,人们从上涨的房价中通过各种金融产品获得现金,然后去消费,结果美国人的储蓄率成了负数,这造成了不可持续的"泡沫"。
  伯南克最近的降息可能将无法有效实现拉动投资和消费。美联储降低利率的同时,房价却在下跌,这样的政策是无法有效帮那些贷款买房者解套的。另外,银行现在也学乖了,不会再向人们轻易提供按揭贷款。
  所以我说低利率政策的效果即使不是零,估计也没法子有效地刺激消费和投资。在某种意义上,美联储现在的低利率政策,只是在避免金融系统的崩溃而已。
  现在看来,格林斯潘2001年的低利率政策,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政策。而2008年,伯南克的低利率政策不是在刺激经济发展,他也不想那么做,而只是在阻止由于流动性危机所造成的金融危机而已。
  《21世纪》:如果伯南克的低利率政策不会刺激美国经济,会带来什么样的全球影响?
  斯蒂格利茨:在另外一种意义上,这也许会造成一种全球性的问题。因为在全球开放经济中,银行低息所获得的资金,可能不会去购买那些不断下跌的美国房产,而会去购买中国的债券。就像现在美国人说的那样,个人财富最好的保值方法就是去购买中国的资产,例如政府债券。因为这些资产很安全,利率为正,而且人民币还在不停地升值。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美联储目前正在向中国输出自己的难题,这对中国是不利的。
  实际上,低利率对世界上除美国以外的任何国家都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低利率推动了美元的进一步贬值,假如美元贬值,那么美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将得到加强,而别国产品在美国的竞争力则会受到削弱。在美元剧烈的贬值中,美国事实上采用了一种"以邻为壑"(Beggarthyneighbor)的方针。你们都知道,在WTO框架下,通过增加关税来保护本国产品和经济是非法的,但美国现在不用增加关税,通过美元贬值就可以实现相同目的,这是一种新的"以邻为壑"。
  美元成为"套利货币"
  《21世纪》:美国不断在下调利率,这似乎正在步日元的后尘,让美元成为一种不错的套利货币啊?
  斯蒂格利茨:确实如此。这就像我刚才所描述的,这造成了一种新的"套利交易",借入美元,然后购买中国债券或者另一国的房产。所以美国的"以邻为壑"已经是一个全球问题了,而且无法挽救美国日益衰退的经济。
  《21世纪》:那么现在联邦基金利率已经降至2.25%了,美联储似乎还表示有可能降息,您觉得未来利率可能降到多少呢?
  斯蒂格利茨:这很难预测。美联储宣称,这次没有直接降至2%的原因,是他们对通胀有所顾虑,但我认为对通胀的顾虑不是全部原因,还有对美国国债(T-bill)利率上升的担忧。
  你知道,个人和公司借债的时候都不是按照国债利率计算的,而是借贷利率。在借贷利率和国债利率之间存在一个利差,这个利差是经常变化的。当通胀预期加强的时候,这个利差通常会扩大,降低联邦基金利率一般会强化居民的通胀预期,由此会提升中长期利率的水平。过去,当格林斯潘开始加息的时候,联邦基金利率从1%升到了5%,但中长期利率并没有明显的上升。现在发生了相同的事情,就是当短期利率下调的时候,中长期利率却没有明显变化,甚至还略有上涨。换句话说,美联储可以降低联邦基金利率,但没法子降低资金成本。
  美国经济"向中国学习"?
  《21世纪》:日本经济泡沫在上世纪90年代破灭之后,美国曾经对日本提出了诸多建议,但现在轮到美国,为什么又要重蹈覆辙呢?
  斯蒂格利茨:美国的状况和当年的日本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点。例如日本经济有个结构性问题,就是储蓄率太高,而美国的储蓄率几乎是零。在日本,由于对"道德风险"的担忧,而导致当局对是否应该救援那些身处困境的金融机构犹豫不决。由于政府长时间无法下定决心,因此金融机构最终只能依靠自身力量来缓慢的恢复。
  我想美国人可能更"擅长"于去给别人上课,而非认真听课。所以美国人经常对他国说,不要去救援那些金融机构,让它们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不然会产生"道德风险"。然而,美国人并没有照他们自己宣称的那样去做。
  实际上,当共和党在大谈自由市场经济和"道德风险"的时候,他们往往还是会给他们的华尔街盟友提供帮助的。美国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那就是即使当局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救援所有的人,就像现在也许有200万人失去他们的房屋,但政府仍然会筹集资金去救援富人。
  《21世纪》:那您觉得对美国来说,除了现在的手段,有没有更好的应对措施呢?
  斯蒂格利茨: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我讲一个笑话来类比吧。有一个人问,从这里去那里,最好的路线是什么?另外一个人说,不从这里出发可以如何、如何走。美国监管当局犯了很多错误,一个接一个,假如其中的一些可以避免,那么现在的状况也不会那么糟糕。现在你问我他们应该怎么做,这就好像在说,假如没有那些错误,情况会如何一样。
  我认为货币政策的效果是有限的,实行宽松货币政策以挽救经济的效果,就像凯恩斯曾经说的那样,只是在用力"推一根软绳"而已,效果不会很好。还是那句话,这些措施可以阻止美国经济的崩溃,但不会对经济增长有什么明显作用。所以有一些问题需要财政措施来解决,这也正是布什政府之前做的。
  美国经济要重新复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改进社保体制,需要在基础建设方面加大投资。这方面美国倒是应该向中国好好学习一下,政府到底应该如何去管理经济。中国在1997、1998年应对经济衰退时做得非常好,所以美国政府应该采取当时中国政府采取的那些措施。可惜的是,美国政府依然抱着减税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教条不放。
  21世纪经济报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黄河之水天上来 + 1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5-4-8 23:56 , Processed in 0.01284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