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2337|回复: 0

中国的白银新时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0 22: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白银在中国走过的足迹
在中国厚重深远的历史上,白银在千年来扮演着其中及其重要的角色,与西方世界的金本位制不同,在中国,自古就是银本位制大行其道,虽然黄金依然具备其天然的储备和货币属性,但在古代中国的官方定义中,白银才是合法的通货。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业,手工业以及生产技术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的高度发展,决定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具西方历史文献记载的,其时中国的估算GDP一直占据世界GDP总量30%以上。突出表现在中国的各种商品大量销往海外,由于生产技术及成本方面的原因,世界上其他商品很难与中国产品竞争,西方国家为获得中国商品,便在世界范围内寻找白银以求达成贸易,这也间接触发了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至今,哥伦布的“新大陆”----中南美洲地区如墨西哥,秘鲁,智利等依然是世界白银矿产的主产区。不管怎么说,因此白银就大量的流入中国,因为中国本身已经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不存在或者说不需要与外界交换商品,所以这些白银就在中国沉淀下来了。在1621年,一位葡萄牙商人在一篇关于白银的论文中指出,白银“在全世界到处流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此外由于中国一直采用的银本位制,黄金的价值就被“低估”,16世纪的古代中国,黄金与白银大致维持1:9的兑换关系,而同时期的金本位制的欧洲世界,在法国一盎司纯金大约兑换14盎司纯银。因为英格兰不收取黄金铸币税,所以在这块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领土上,一盎司纯金大约能兑换到15盎司纯银。东西方的金银汇差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套利活动,日本,葡萄牙,荷兰等国家开始在欧洲用黄金兑换成白银,然后到中国用白银换回黄金。如此反复,中国就真的成为了世界的白银中心。在1840年英国人动用鸦片和火药之前,可以说,西方世界真的没办法使中国的白银重新回到世界范围内去流通。
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分水岭,自此之后,纷至沓来的赔款协议和不公平贸易致使国内白银大量外流。虽然中国被半殖民地化,但银本位制做为一项传统得以延续。再此之后,西方金融体系日益成熟,1929之前,各国信用体系空前膨胀,而挂钩黄金的货币供应量也满足了经济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在人类历史上主导了几千年的金银本位制逐渐开始褪去光芒。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西方国家相继恢复了某种形式的金本位制,加上技术更新导致白银产量大量增加,世界上出现了金涨银落的现象,为稳定世界银价,美国、中国、印度等八个产银或用银大国,在1933年 7月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上,签订了一项《国际白银协定》。其中规定美国政府每年必须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白银,而中国做为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银本位国则承诺将不出售1934—1937年销毁银元所得之白银。但是不到一年,为了推行其摆脱经济大危机的新政,美国罗斯福政府接受了来自西部产银州的议员集团的“政治讹诈”,提出了旨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它规定美国政府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购买方式,设法使每盎司的白银价格提高到1.29美元;或者 把白银在美国货币储备金的比重增加到1/4。《购银法》所造成的国际银价飞涨给中国这样的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财政危机。当时中国银元的成色为71.5%,含银量为0.7555盎司,而当时国民政府规定的汇率是一银元合0.34美元,用银本位制折算起来就是:在中国每盎司白银=0.449美元,因此当世界银价超过这个值时,就意味着银元有被熔化成白银出售的危险。当美国政府开始实施购银法时,中国的通货--银元,已经不被认为是货币了,而做为一种商品被融化,被提炼,被走私。当时日本人组织武装力量,在中国大肆购买银元,然后走私到西方国家,国民政府无可奈何,而国内因为货币供应量的减少,极大了扼杀了经济的发展,严重的通货紧缩使得中国金融体系到了崩溃的边缘,或者说已经崩溃了。最终中国迈开了货币制度现代化的脚步,1935年2月5日,中国秘密通知美国,计划放弃银本位,采取金银合用的复本位制,并将这种新货币与美元联系,以稳定中国的汇率。但美国担忧日本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反对情绪(当时日本试图控制中国货币制度),最终使得中国的金银复本位制未能成形。但随后国民政府在其美国财政顾问的帮助下,决定利用世界银价高涨之际,出售白银,换取外汇,建立外汇对兑本位制。同年12月初,日本银行冲击中国的外汇基金,试图阻止中国的币值改革。但此举更加坚定当时政府的改革决心,法币在1935年底推出,虽然法币刚开始还是以国内白银为准备金,但毕竟中国老百姓几千年来不在用实物白银行使货币职能。自此,银本位制可算是正式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本节简单介绍了白银作为金融工具在中国走过的历史,目的是想让人们知道,白银在中国具备着浓厚的政经色彩和历史渊源,从1935年白银离开银本位的舞台,到2006年上海黄金交易所新增颇具投资色彩的白银现货延期交收交易(AG T+D),历史总是在变幻姿样后回到我们面前。银色闪耀中,我们正复兴着中华民族曾经的辉煌。

二、白银的未来

上海黄金交易所在2006年10月30日正式挂牌白银品种的交易,这完全可以载入白银的史册,对中国贵金属市场来说,这是自1999年11月25日中国放开白银市场,开禁封闭了半个世纪的白银自由交易之后,又一值得纪念的大事,现在我们为白银做的一切努力和准备,都是为了将来黄金市场的全面开放。

那么作为一个试图回到白银市场的普通投资者,又应该如何来看待白银市场的后市呢,这还是要从白银的属性转变说起,自白银退出本位制舞台后,他就逐渐转变成为工业金属,二战后,影像工业和电子工业的发展,逐渐让白银的需求由金融储备转向工业运用。白银变成更容易受世界经济整体变化影响的商品。而本章则将通过重点回顾最近5年来国际白银的供需构成状况,来了解白银价格的具体构成因数。投资者要明白,白银做为全球化应用非常明显的金属,国内价格始终是追随国际价格的。因此分析白银(或者其他商品)也一定要在国际宏观的大背景下进行,这样我们才是全球化下的合格投资者。

自2001年起白银的制成品总需求由于工业需求增长的带动上升到2005年的最高水平。总的白银制成品需求在2005年上涨了3%达到8亿6440万盎司。其中工业制成品的增长占了增长的大绝大部分,工业制成品大幅增长11%(4100万盎司)达到破记录的4亿930万盎司——其增长使得工业制成品在总的制成品中的需求中的比例从10年前的37%增加到2005年的46%。印度的工业制成品需求去年大幅上涨58%,同时日本的工业制成品需求也在去年增长15%。中国的需求增长了6%达到了3180万盎司,美国的工业制成品需求也达到了1亿盎司。全球电子工业对白银的需求上涨了10%,占据了工业制成品增长的大部分。



我们看到,虽然白银价格在最近几年持续上涨,但珠宝和银器制成品需求在2005年仍然出现了温和增长,达到了2亿4960万盎司。其中中国和印度的增长非常明显,中国的白银珠宝和银器需求在2005年增长了20%,达到了1640万盎司。印度对白银制成品的需求在2005年增长了8.5%达到4890万盎司,同时北美的白银制成品需求也连续第四年出现增长。摄影业对白银的需求减少了9%与去年相比减少了160万盎司,为1亿6480万盎司。摄影业对白银的需求下降主要是由于彩色胶片的产量下降所致。在2005年摄影业对白银的需求仅占总制成品需求的19%。在2005年银币和奖牌的制造需求下降了4%。尽管美国和德国的制造需求有所增加,但是欧洲国家下降的造币数量以及来自中国的需求疲软使得该方面的制造需求出现下滑。

而在国内,2005年,中国工业用白银同比增长6%到3180万盎司(990吨),汽车工业、电子工业、建筑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引导了其中白银用量的增加。电子电器领域中的白银消费在工业消费中占很大份额,2005年的需求从前一年的1280万盎司增加到1350万盎司。该领域中中国雇员的技术水品仅需提高,使得国外和国内的公司开设了更多高、新、尖产品的生产线,对员工培训的投入形成了一个更富竞争力和培养更熟练员工的良性循环。

同时,由于消费者对电子小配件需求的提高,电子领域业得到了发展。实际收入的提高,以及城市化和未成熟的固定电话系统都引导了手机的蓬勃发展。2005年,中国手机的产量增长了1/4,计算机的消费也呈增长之势,2005年其增幅达到了18%,个人电脑和手机引导了对银基触头和连接器的更多消费。

中国在房屋和基础设施上的资金投资使得对焊接合金和焊接材料的需求大幅增长,银在其中的含量占到了5%~60%不等,根据GFMS的估计,该领域中银的需求同比增加了6%到1030万盎司(320吨)。在中国其他工业制造中,国外公司也企图进入本地市场,在过去两年左右,一些中等规模的合资企业在中国南部建立。这些新的生产者提供了更高质量的涵盖了从钢铁到陶瓷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提高了竞争水平。尽管中国的一些领域仍使用镉基合金,但环保要求正迫使工业脱离有毒材料如镉的使用,其市场份额正在下降。最终,中国其他工业用银增长了5%到800万盎司(250)吨,包括如电池、制镜和抗菌化合物等多种产品。

在国内经济蓬勃发展和环境保护更深入人心的今天,白银正享受着中国发动机带来的激昂动力。

很简单明白,就国际整体而言白银的需求并没有出现实质性的下滑,虽然银价在过去的几年大幅度的上升,但白银在机电工业上的需求抵消了成像工业需求的衰退。随着数码技术的应用,相片可能将在未来某个时候彻底离开我们的生活。这就告诉投资者,白银价格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到白银的需求,这和铜不一样,比如随着铜的剧烈上涨,很多空调厂家开始在想办法替换空调中的铜管。白银尚未出现这种情况,现阶段,需求依然是旺盛的,投资者没必要过多的忧心此方面的种种猜测。

而在供应方面。与黄金不同,白银供应的主要来源是矿产银(黄金供应的主要来源是各国中央银行官方售金行为),占70%的供应比重。随着影象工业的技术性衰退,虽然旧银回收现在依然占供应的21%的份额,但相信未来原料会越来越少,这方面我们不用太多关注,还是好好来分析下世界白银的矿产情况吧。

白银协会(Silver Institute)每年都汇编全球前20位的白银生产商。这些公司总的11家在今年头6个月或9个月的白银产量如表所示。这些结果来自于这些公司的网站、上市公司公开业绩报告或者回信。对于打星号(*)的2006年数据是采用的2005年的数据,因为这些公司的相关数据无法得到。

排名
公司
国家
2004
2005
2006
1
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Ltd.)
澳大利亚
49.7
53.8
38.4
2
Indust Penoles
墨西哥
44.5
47.4
44.9
3
KGHM Polska
波兰
43.2
40.0
40.2*
4
墨西哥集团
(Grupo Mexico)
墨西哥
19.4
18.5
15.4
5
Kazakhmys
哈萨克斯坦
17.7
20.5
21.4
6
巴利克黄金(Barrick Gold)
加拿大  
17.3
12.5
10.0
7
多种金属公司(Polymetal )
俄罗斯
17.3
18.9
17.0
8
力拓矿业公司(Rio Tinto)
英国
14.8
14.9
13.1
9
科达伦(Coeur D’ Alene )
美国
14.1
13.7
12.1
10
Cia de Minas
秘鲁
12.8
15.3
14.3
11
Xstrata   
英国-瑞士合资
12.2
13.3
8.2
12
鹰桥(Noranda/Falconb.)
加拿大
11.6
12.5
12.5*
13
博尔坎矿业公司
(Volcan Cia Minera )
秘鲁
11.3
11.1
11.1*
14
泛美(Pan American)
加拿大
11.2
12.5
13.3
15
Zinifex
(全球第二大锌生产商)
澳大利亚
11.0
9.7
9.7*
16
Codelco (全球最大铜生产商)
智利
9.6
9.2
9.2*
17
Newmont
美国
8.5
9.2
9.2*
18
Cai Minera Ares
秘鲁
7.9
7.6
7.6*
19
博利登矿业与金属集团公司(Boliden AB)
瑞典
7.7
7.3
7.3*
20
Comsur
Goldcorp
玻利维亚
加拿大
7.2
7.2
4.4


总计
349.0
355.1
319.3

这张表告诉我们即使面对今年更高的白银价格,白银的生产巨头们也很难提高他们的产量了。白银协会的报告显示2004年的白银总矿产量达到6亿2040万盎司,2005达到6亿460万盎司。那意味着表上20家主要生产商以外的小型的白银生产商在2004年和2005年分别生产的白银达到2亿7140万盎司和2亿8650万盎司。也就是说,小型的白银生产商的白银产量在2004到2005年间增加了1510万盎司。上表列出的前20位的生产商的产量在今年可能会减少3580万盎司,即使我们假设今年小型白银生产商的产量再增加1510万盎司,总产量仍然会减少2070万盎司达到6亿2090万盎司。这使得全球白银产量回到与2004年大致相当的水平,并且意味着2005年可能成为一个分水岭。

这一切都意味着白银价格在2006年以及来年很可能继续走高。

在相关品种方面,最近三年来与白银相关性和联动性最高的品种前三位分别是:黄金,钯金,锌。作为同位贵金属板块的黄金,钯金自是不用多说,投资者需要施加更多关注的还是基本金属锌,目前锌库存处于十年低点,锌锭的低库存状况提振了期价走势。目前,伦敦金属交易所锌库存处于10年来最低水准,为110800吨,而全球每日平均消费量约为29000吨。作为全球锌定价产品的LME三个月期锌价格于06年10月25日成功突破每吨4000美元的整数关口后,没有丝毫回调的迹象,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截至11月1日23:15,新的历史纪录为4320美元。锌是和白银相关性最大的基本金属,锌的走势对白银具备了良好的领先意义和指导价值。德意志银行在一份报告中称,LME锌库存将在年底前达到临界水准,相信锌价仍将不断创出纪录的新高,白银终究会响应的,统计学的数字一直证明着这点。

白银的供应和库存不断减少(减少的不光是白银),需求却依然强劲(甚至更加强劲),而全球商品市场的牛市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没有理由认为白银不会有一个更加灿烂的价格和牛气腾腾的明天。上海黄金交易所赶在现在挂牌白银交易,也是为了给广大投资者和用银单位开辟了新的投资和避险渠道,如果说这波全球商品的大牛市是一场豪门盛宴,那么白银一定是其中一道悦目可口的佳肴,最重要的是,他才刚端上桌来。

三:投资白银需要注意风险
上海黄金交易所的白银采取保证金制度交易,同时采取了T+0和双向交易机制,投资者在入场交易之前一定要有基本的证券期货投资知识。在熟悉这些基本知识之后,投资者要了解的就是白银剧烈的价格波动特性。

国际市场上,白银几乎是全球日常波动最剧烈的商品之一,这是因为白银在西方世界同样具备很深的渊源,从“只受制于白银和大蒜的吸血鬼”传说到耶酥最后的晚餐中的银制餐具,白银在西方宗教世界中就是神圣和纯洁的代名词。这些都是白银具备剧烈波动的群众基础,因为大家都对他投以关注的目光和心灵深处的触及欲望。真正激活银价的还是79年世界商品历史上的一端传奇,他就发生在白银身上,从此白银就再也没寂寞过,无数投机家带者对前辈的尊崇在今天都前仆后继的涌入白银市场。

  • 1970年代初期,白银价格平静地在2美元/盎司附近蠕动爬行。由于白银是电子工业和光学工业的重要原料,邦克亨特和赫伯特亨特兄弟俩认为如果能够悄悄地垄断这个市场,会是一件有趣又有利的事情。
据说亨特兄弟发现一本名叫《七十年代买白银获暴利》的书,是他们的兴趣所出。书中说白银总有一天会比黄金更有价值,这当然刺激了他们的行动。

从1973年12月的2.90美元/盎司开始,白银价格启动、攀升。此时亨特兄弟已经持有3500万盎司白银的合约。不到两个月,价格涨到6.70美元。他们感到高额利润已经到手,不费吹灰之力。但他们不知道,当时墨西哥政府囤积了5000万盎司的白银,购入成本均在2美元/盎司以下。在墨西哥城看来,每盎司6.70美元的价格已经相当可观,所以墨政府决定立时获利。墨西哥人冲垮了市场,银价跌回4美元左右。

此后的四年间,亨特兄弟静静地吃进白银,比以往还积极。偶尔他们也涉足其他商品。到1979年,亨特兄弟通过不同公司,伙同沙特阿拉伯的皇室以及大经纪商大陆、阳光,拥有和控制着数亿盎司的白银。当他们就要采取大动作时,白银价格正停留在6美元/盎司附近。

他们开始发难,一路买进,不停对市场施加压力。到10月份时,这个国际财团实际上已经拥有纽约商业交易所所有白银的25%以上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白银的八分之五。到1979年底,他们把银价推上19美元/盎司,把资本变成三倍以上。1980年2、3月间,他们陆续借贷13亿美元--据说是这60天中全美借贷发生额的9%。这些钱全部投入白银市场,把价格打上49美元。

剧烈的价格波动通常会令到经营市场的人们忧心忡忡。纽约商业交易所召集会议,讨论采取什么措施使市场恢复稳定。

在亨特兄弟狂购滥买过程中,每张合约保证金只需要1000美元。一张合约代表着5000盎司白银。在2美元/盎司时,1000美元合10%;而价格涨到49美元/盎司时就显出少得可怜了。所以交易所决定提高保证金要求。理事会鉴于形势严峻,所以开始时缓慢推行,但最终把保证金提高到6000美元。后来索性出台“只许平仓”的规则。新合约不能成交,交易池中的交易只能平去已持有的旧头寸。

    这些措施有效地刹住了白银的上涨势头,也有效地遏止了亨特兄弟。银价开始滑落。
价格下跌时,索还贷款的要求降临在亨特兄弟面前。他们借贷买银,再用白银抵押来贷更多款项。现在他们的抵押品的价值日益缩水,银行要求更多的抵押品。3月25日,纽约投资商Bache向亨特兄弟追索1.35亿美元,但是他们无力偿还。于是Bache公司指示卖出亨特兄弟抵押的白银以满足自己的要求。白银倾泻到市场上,价格崩溃了。

亨特兄弟持有数千张合约的多头头寸。单位清偿债务,他们就要抛出850万盎司白银,外加原油、汽油等财产,总价值接近4亿美元。

面对灾难,亨特兄弟决定找个硬靠山。他们去华盛顿求晤政府官员,试图争取财政部贷款给他们,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向财政部借钱度日,这种事情通常行不通,除非以互惠作交换。亨特兄弟拿出王牌,说:我们手里还有6300万盎司白银,如果一下子抛出,市场就会彻底崩溃;还有,这里是美国主要银行的名单,如果得不到财政部的帮助来偿还贷款,他们也要沉船。

美国联邦政府最终破天荒地拨出10亿美元的长期贷款来拯救亨特家族免于沉沦。

亨特兄弟操纵白银市场的梦想破灭了,但他们的教训在每个层面——对个人、对行业、对国家、特别是即将开始参与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的中国投资者——都具有有趣、有利的一面。
从那以后,白银被彻底的激活了,更多时候他不像是一个商品,而像是一个股票,到现在,白银最正常的日波动就能达到2%-3%,极端的时候日波动可以接近或者超过10%(今年上半年就出现了4次)。在商品的世界中,这是咳人听闻的日常波动率(国内用银及产银企业多半深有体会)。而包括上海黄金交易所在内的世界范围内的商品交易都是采用保证金制度,按照现在金交所规定的10%的保证金率(等于投资者资金放大10倍),如果投资者全仓买入白银,那么日常损益正常时间都能达到本金的20%-30%,遇到行情激烈波动,则会产生另人恐惧的风险或另人瞠目的利润。毫无疑问,如何做好资金管理和正确判断白银市场发展方向一样重要。投资者对于白银这种商品的投机特性一定要特别注意。

黄金适合投资,白银适合投机,现在上海黄金所两项业务都同时展开,可以说是萝卜和青菜一起端了出来,喜欢吃什么就要看投资者自身的理财风格了。现在普通中国公民可以通过交易所综合会员代理黄金白银交易,具体的会员名单可以通过交易所网站查询。

国际现货白银在今年上半年从每盎司(1盎司=31.1035克)8美元一路狂奔到15美元上方,在自由落体般的从15美元跌至最低的9.5美元。一个实实在在的过山车并不会让白银的FANS们死心,这只能让后续的行情更加的疯狂。最后用流传在华尔街的一句话来作为本文的结尾“资深的银行家都知道,金银才是一个国家的核心资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5-4-9 07:49 , Processed in 0.01284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