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1334|回复: 0

看美国是如何打击“老鼠仓”的,这方面中国差远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6 12: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家大基金看好某公司的股票﹐决定购买100万股。基金经理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就给自己的股票经纪打电话﹐要求经纪人赶紧在基金购买之前买入股票。这位经纪人完成了基金经理的下单后接着给自己的“私人”客户打电话﹐让他们有机会在基金买进前介入股票。随后﹐这位客户又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赶紧购买某股票”。消息如同涟漪﹐一圈圈扩散﹐“老鼠仓”蜂拥而入。

这是在美国基金市场真实发生过的故事。不过﹐现在“老鼠仓”的重灾区不在美国﹐而是在暴涨中的中国股市。据《证券时报》近日报道﹐4月初﹐一家位于上海的基金公司突然召开会议﹐暂停了一名基金经理的投资权限﹐因为公司接到对该基金经理的举报﹐已对其进行调查﹐市场传闻该基金经理涉嫌“老鼠仓”。

今年年初﹐中国监管机构就开始着手整治基金经理“老鼠仓”问题。基金经理被要求上报直系亲属的身份证号和证券账户﹐基金公司需上报有关投资管理人员个人利益的管理制度。“但是﹐基金经理老鼠仓实在是非常难查的﹐除非像美国电影那样弄个FBI探员去卧底。”某监管人士表示。

派个FBI去基金内部卧底﹐在美国的监管体制下﹐这不是不可能的事。“老鼠仓也是美国市场老大难问题﹐事实上﹐老鼠仓在美国从来没有根治过。”一位美国证券市场人士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不过﹐“硕鼠”们想在美国作案﹐比在中国难得多。美证交会执法部主任琳达‧汤姆森说﹕“那些自以为可以瞒天过海通过内线交易赚快钱的人﹐无论他如何聪明﹐无论他如何小心翼翼﹐终将作茧自缚。”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今年3月曾宣布﹐查获了一起基金经理内线交易案﹐已对13个被告提出刑事犯罪指控﹐包括8名华尔街专业人士﹑2名券商交易员以及3家对冲基金参与了“老鼠仓”。这些人使用秘密会议﹑密码交流﹑变更手机号码等方式传递信息﹐而美国监管部门对付他们的方法就是间谍式的长期跟踪﹐监控基金经理的来往账目﹐最终让案情水落石出。

在美国﹐打“老鼠仓”不只是经济犯罪﹐还是严重的刑事犯罪﹐被定罪的基金经理除了被永远禁止从事该行业﹐还要面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牢狱之灾。正是严查和严管让美国的基金经理们心存忌惮。此外﹐一旦股票经理被提起诉讼﹐需要自己举证自己的清白﹐而不是由诉讼机关举证有罪﹐这也是监管法规对基金经理人的“特殊待遇”。

虽然严管严查具有威慑力﹐但是面对每天巨额的证券交易﹐即使强大如美国证券监管系统也不能面面俱到﹐这时候就需要动员全社会的监管力量。美国的各级证券交易机构均设置了市场监管部门﹐允许知情人﹑律师﹑新闻媒体等向其“报料”。举报消息一旦查实﹐举报人将可获得高达案值10%的奖金﹐而涉案者则可能面临重罚﹐这一奖励举措带给举报者最大的奖励曾达到1000万美元。

在奖励制度刺激之下﹐很多律师会主动通过专业研究来判断是否存在违规交易嫌疑﹐知道违规操作内情的人员﹐甚至可能因为举报“老鼠仓”反而比打“老鼠仓”给自己带来更高收益﹐而主动揭发违规交易。这项制度让基金经理们风声鹤唳﹐不敢贸然当“硕鼠”。

不过美国对于老鼠仓的监管也有“怀柔”的一面﹐在美国为解决基金经理的利益问题﹐规定基金经理可以买卖股票﹐把“老鼠仓”打在明处﹐但是基金经理要将交易信息定期对雇主报告。只要基金经理能证明自己购买股票时客户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就不会受到任何责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4-9-26 03:19 , Processed in 0.01258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