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2802|回复: 6

伯南克:即便失业率降至6.5%以下,也不急于加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0 09: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当地时间周二晚表示,只要有必要,美联储就仍将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只有在确保就业市场持续改善的情况下,美联储才会开始削减购债。

他还提到,即便失业率降至6.5%以下,联邦基金利率也仍可能长期维持在近零水平;6.5%的失业率目标只是一个门槛,并非加息的触发机制。

伯南克说:

资产购买结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联播基金利率可能都将维持在近零水平,或许要持续到失业率降至6.5%目标门槛下方很久之后……利率可能一直维持在近零水平,直到“大量数据”支持开始收紧政策。

伯南克是在全美经济学家俱乐部(National Economists Club)晚宴上发表上述演讲的。伯南克今日言论呼应了他的鸽派继任者耶伦。伯南克说,他赞同耶伦的看法,即货币政策恢复正常的最可靠途径就是竭尽所能促进经济强劲复苏。

但他同时重申,资产购买进程不是预先设定的,购债速度取决于美联储的经济展望。

对于美国经济,伯南克表示,尽管经济已取得重大进步,但距离美联储希望的状态仍有很大差距。他表示,美联储仍预计就业市场将持续改善,中期内通胀率将升向2%的目标水平。

他说,如果未来公布的数据支持这些看法,美联储可能开始放慢购债步伐。

以下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言论,来自见闻实时新闻:

美联储仍承诺,只要有必要,就将维持高度宽松的政策。

美国经济距离我们希望的状态仍有很大差距。

美联储政策恢复正常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赞同耶伦的看法,即货币政策恢复正常的最可靠途径就是竭尽所能促进经济强劲复苏。

美联储仍预计就业市场将持续改善,中期内通胀率将升向2%的目标水平。

如果未来公布的数据支持这些看法,美联储可能开始放慢购债步伐。

美联储将考虑购债计划的效果和成本。

购债结束后利率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近零水准,或许要持续到失业率降至6.5%下方之后很久。

资产购买进程不是预先设定的,购债速度取决于美联储的经济展望。

只要通胀形势良好,即便失业率降至6.5%以下也不急于升息。

在判断就业市场前景时,将考虑2012年9月以来的累计进展和未来持续改善的前景。

自9月会议以来,金融市场走势目前与美联储的升息前瞻指引更加一致。

相关帖子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0 09: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 FED并不关心市场中各大基金的死活 而把经济复苏当作首要目标

维持零利率的时间将会很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0 16: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 FED并不关心经济复苏, 而把各个核心基金的利益作为首要目标。哈,和浪版开个玩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1 08: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开心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1 19: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UxNDEzNjMy.html

以前看到的视频,响应视频作者片尾的号召分享一下,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5 23: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率如果回到正常值,美国国债的利息支出恐怕翻倍都不止吧?那时候赤字还能减下来?恐怕只会更多的赤字,更多的债务,更高的利率。升息是找死,不生息是等死。等死总好些,拖时间看看有没有神来之笔的科技革命了。简单讲,美元不搞币制改革大幅贬值的情况下,联储局已经被国债、高赤字和社会福利绑架,已经没可能重回正常利率了。随着时间拖下去,债券市场迟早造反,那时候就是请volcker回来,商品价格还是要上天,而那时高利率只会先杀死山姆大叔。未来货币竞争性贬值加 great reset的可能性极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8 08: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场不会直线运动,各大基金也都消息灵通,会在反复的小波段中调整头寸的。关键是那么大的盘子,谁是长线的接盘者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5-1-5 09:39 , Processed in 0.01311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