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1265|回复: 4

皮埃尔-莱曼:人口即是命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8 10: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让·皮埃尔·莱曼,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埃维昂组织创始人

  任何学科如果要对未来社会做出预测,人口统计数字都是最重要的参数。到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而人口的分布也是可以预见的。尽管在198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中位数还是22岁,而30年后的2010年,这个数字是34,再过30年,在204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中位数将是44岁。

  事实上,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全球人口格局将见证历史上最深刻的变革——重新定义人的生活和存在方式。在这篇文章中,我想突出讲三个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人口分化。世界上的国家将分为两种:在一些国家,会迅速经历人口老化,而另一些国家,则将经历人口热潮——或称为“人口红利”。人口老龄化主要发生在东亚地区(包括中国内地、韩国、日本和台湾、香港地区)和欧洲地区(无论是东欧还是西欧),而人口的热潮将主要发生在非洲、南亚和中亚。

  在20世纪初的1900年,欧洲占到世界人口的25%,到了2000年,这个数字竟减半至12%,而到了2050年,欧洲人口世界占比将急剧下降到7%。相对的,在2000年,非洲刚刚占到世界人口的12%,而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接近20%。这种对比在东亚和南亚之间也可以成立,2005年到2050年,根据联合国统计,中国人口预期将增加7870万,而这个数字却仅仅是巴基斯坦同期人口增加量的一半:45年间,巴基斯坦将增加1.579亿人口,到2050年,巴基斯坦人口总数将增加到3.47亿。

  人口的变化也提出了很多问题。印度在未来20年,预计将有3亿人进入劳动力市场,其中大部分来自贫困和欠发达省份。这无疑是印度潜在的巨大红利,但同时也是一个艰巨的挑战:他们的教育?他们的就业?

  非洲的人口图景同样是令人惊心动魄的。在21世纪的前25年,非洲将增加5亿人口,届时,非洲将占到世界青年人口的25%,而同时,非洲的失业率也很可能将达到66%。

  世界将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能否充分利用人口红利的势能,是21世纪的两个关键问题。

  第二个惊人的人口趋势是正在发生的大规模城市化。纵观历史,人类的主要人口一直是生活在乡村里的农民,只有少数人生活在城市地区。而近100年的变化是非常惊人的。在1950年全球范围内只有30%人口是生活在城市的,而这一数字在未来将达到70%。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历史事件。这个问题,对未来各国的领导人无疑是一大挑战。

  第三个重要人口趋势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所描述的“大融合”。事实上,在昔日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近几十年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了中产阶层。当然,这些地区的贫困仍将持续,在人类历史上,往往有85%或更多的人口是贫困的,所以,近几十年发展中国家的“新中产阶层”崛起确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爆炸性事件。中国的中等收入人群,预计在未来20年之内增加到8亿人,而印度也将增加到4亿。其它发展中国家也有同样的趋势,如印度尼西亚。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0: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人口负增长”也可怕


   2010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突破70亿大关,与此同时,素以“人口负增长”出名的欧洲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放缓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如今,生活富裕的欧洲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孩子。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困难,一些夫妇不愿意生小孩。据媒体披露数据显示,在世界人口出生率最低的25个国家中,22个为欧洲发达国家,其中又有18个都出现了人口负增长。其中,人口减少得最厉害的国家包括保加利亚(减少28%)、拉脱维亚(减少26%)、立陶宛(减少24%)和罗马尼亚(减少21%)。
    据欧盟统计局报告预测,2015年后欧盟的死亡人口数字将超过出生人口数字,同时依赖自然生产方式促成的人口成长将会停止,而通过移民进入欧盟的外国人将是造成欧盟人口增加的唯一因素。即便如此,到了2035年,移民的涌入也无法弥补人口的负增长,到206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占欧盟总人口的30%。这意味着,每3个人当中就有一人年满65岁。
    诚如柏林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赖纳•克林霍尔茨所说,欧洲是全球老龄化问题最突出、最严峻的地区,因此各式因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也愈发激烈。比如资源需求与竞争加剧、物价飞涨、移民大批涌入、环境压力增大等等。加之,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洲高福利社会保障制度面临双重压力。而长期以来的低出生率带来社会平稳的同时,也无疑是导致经济发展放缓的根本原因。此外,人口变化还可能导致各国在政策上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移民,届时经济、资源、文化等各式冲突和融合将成为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
    面对愈演愈烈的人口负增长,各国各项相关的鼓励政策出台便备受公众关注。如在世界上人口减少速度最快国家之一的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州每年9月12日设为“怀孕日”。这一天,俄罗斯所有已婚夫妇可以不用上班,在家专心“造人”;西班牙政府曾经向每一位新生婴儿的父母奖励2500欧元,希望藉此改变该国低生育率的情况;瑞典,85%的新晋父亲们可以享受产假;而德国则把“如何提高生育率”上升为一项重要国策,允诺停职在家照顾孩子的父母,全年每月可得到相当于税后月收入三分之二的补贴。除此之外,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也经历了抑制生育向鼓励生育的转变。
    对此,欧洲媒体评论为“现在男性也能拥有一切了——既能在职场上获得成功,又能做一个负责任的爸爸”。而欧盟外事部部长博基特•奥尔森也说,“这是一种全新的男子气概,而且更为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0: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愈演愈烈的欧洲人口危机

联合国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世界人口将在本月内突破70亿大关,第70亿名居民或许将在亚太地区诞生。如果你对这个庞大的数字没有概念,只要看看印度或中国的集市和车站,就知道了。

“然而,你只要再等几十年回头看看这个时候的情景,可能就不觉得拥挤了。”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他的《世界又热又平又挤》中说,1800年,伦敦人口有100万,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到了1960年,地球上有111个城市人口超过了100万,这个数字在1995年达到了280个,联合国的人口统计数据表明,现在,全世界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已经超过了300个。

人口问题专家指出,世界总人口仅在12年间就增长了10亿。根据预测,2025年世界人口将突破80亿,本世纪末将会突破100亿关口。

欧洲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孩子

联合国的一份报告说,到本世纪中期,世界人口还将增长20亿,其中大部分人口会出生在贫瘠地区。非洲就是贫瘠地区之一,那里只有十分之一的女性采取避孕措施,每个女人平均生养七个孩子。

相比之下,美国和欧洲的情况就缓和得多,欧洲甚至面临人口负增长的危险。

媒体报道,在欧洲,为了鼓励生育,一些国家为新生儿父母提供了各种福利政策。西班牙政府曾经向每一位新生婴儿的父母奖励2500欧元,希望藉此改变该国低生育率的情况。在瑞典,85%的新晋父亲们可以享受产假。“现在男性也能拥有一切了———既能在职场上获得成功,又能做一个负责任的爸爸。”欧盟外事部部长博基特·奥尔森说,“这是一种全新的男子气概,而且更为健康。”

尽管如此,欧盟统计局2008年发布的报告预测称,欧盟人口将在未来7年内开始负增长。生活富裕的欧洲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孩子。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困难,一些夫妇不愿意生小孩。

美国人口出生率为平均每名女性生育2.1名小孩,总人口每年增加接近1%,在工业化国家中算是增长较快的,其中不乏十几岁的少女妈妈,例如曾经的副总统候选人莎拉·佩林的女儿布里斯托·佩林,她17岁时未婚先孕,一度成为总统竞选时的热门话题。同时,一些知识精英则不愿意早早就生孩子,如果一个哈佛大学博士生的交往圈里没有三十岁以下的妈妈,是件很正常的事。

北京大学人口学专家穆光宗教授对《法治周末》记者说,热衷于生孩子的地区往往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因为生育成本低、观念落后、婴儿死亡率高,加之养老保障很大程度上依靠儿女等因素,他们不得不多生孩子。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一些贫穷的乡村,有的家庭甚至多达十个孩子,夫妻结婚之后基本一年生一个。

中国自1949年后的三十年里,人口净增四亿三千万人。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事实证明,效果非常显著,以至于人口学家们开始对低生育率产生担忧。穆光宗警告说,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很多调查,中国人口的生育率已经降到了1.6以下平均水平,“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到了我不可忍受的超低生育率,1.3以下。”

对控制人口的另一层担心是,出生率下降导致老年人比例上升,老龄化社会来袭。据报道,到2018年,全球65岁以上的人口将会超过5岁以下的人口;到2050年,发达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将与15岁以下的人口一样多。

但是,也有人提出,中国假如不进行计划生育,现在的人口数量将会达到18亿,会出现粮食储备不足的情况,社会将面临饥饿与动荡的危险。目前,国家要求坚持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少数民族、第一胎为女孩的农村夫妇,以及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妻可以生第二胎。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些社会学家认为,生养孩子可以保障社会结构的完整,因此结婚不是两个人的私事,而是承担起生育和养育的社会责任的表现。北京大学已故社会学教授费孝通先生生前曾调研过云南呈贡的一个村子,这里每年都有一个聚会,凡是结了婚不生孩子的要罚酒敬神,若是罚了还不管用,就把不尽责的男人按在地上打屁股。

人口均衡比控制更重要?

毫无节制的生育终归是个麻烦。随着今年10月底世界人口达到70亿,人类将面临“可怕挑战”,地球资源的分享似乎更加紧张。穆光宗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尽管如此,目前全世界限制生育的国家很少,鼓励生育的国家多。

印度是第一个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早在1952年,印度就提出了“家庭计划”(FamilyPlanning),即以家庭为单位,由夫妇自主决定生育孩子的数量和生育间隔,政府或家庭计划生育机构提供指导和适当的辅助措施。这种计划生育是服务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实行家庭计划是公民的权利而不是义务。

但这项措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1966年,印度只有5亿人,而如今则涨到12亿人,孟买大街上仍然人挤人。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评价道:“中国和印度人口减少一半才有可能成为强国。”

长期研究人口与生育问题的学者何亚福先生也提出,中国要用“家庭计划”取代“计划生育”。他在2009年“两会”期间通过人民网发出了《“计划生育”应转变为“家庭计划”》的提案。目前,中国的计划生育是强制性的“国家计划”(NationalPlanning),并且将其上升为基本国策,不仅对个人超生者实施极其严厉的处罚,而且对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力的地方官员实行“一票否决”,因此,地方官员不得不采取各种手段,确保所辖区域不出现严重的超生现象,由此也引起很多批评。

但是,穆光宗发现,另一个问题比控制人口更加重要和紧迫———人口失衡。其中重要的一项是男女比例失衡,1983年到2010年,中国已经出生的男婴比女婴多出了4100万。

根据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10年的调查,全国28个省份共计369个行政村,平均每个行政村至少有9个光棍,平均年龄达41.4岁。研究所预测,2013年之后,每年会有120万个男人没有妻子可娶。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独生子女家庭的风险性显而易见。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有5335名学生遇难,由于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这就意味着有很多家庭成了“无后”家庭。这一风险随着母亲的年龄超过35岁而愈加增大。

因此,穆光宗认为,性别平衡的重要性大于人口控制。“现在中国超过百分之五十的新生代家庭能生两个以上最好,人们需要亲情和完整的家庭结构,所以要规避人口风险。”他说,人口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和分布结构都应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地球人口承载量是个变数

人口学家P.R。埃里奇曾用一连串公式来告诉人们,人口因素在温室气体排放中的作用不可低估。现如今,人们越来越追求舒适生活,空调、个人电脑、iPad、微波炉等有极大的市场需求,这些消费品耗费了大量自然资源,而使用或丢弃它们的时候会产生垃圾和温室气体。

《美国国家地理》报道,美国国立大气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布莱尔·奥尼尔认为,如果2050年全球人口被控制在74亿以内,就可以减少25%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但是,有些学者并不认同这种判断,认为把人口问题视作所有问题的起因是错误的,只能说,它是导致其他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

但不管怎样,人类对自然的负面影响极其重大。一时间,环保不仅成了热门话题,还是一种时尚。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曾经开玩笑地说,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CEO,却没有收到低碳环保论坛的通知,那他们一定是把你的邮件给丢了。

环保人士正付出努力,倡议环保的方式花样繁多。2010年,在首尔有一场“绿色环保型结婚典礼”表演,新娘身穿用树木做成的婚纱步入礼堂。英国则有一场全裸骑车的运动,他们赤裸的身上写着“从汽车文化中释放”、“骑车的权利”和“油枯竭了”等字句,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对儿童进行自然教育,以期“环境保护从娃娃抓起”。北京爱·自然教育咨询中心是一个主要关注自然学习的环境教育机构,负责人张巳瑛女士曾为儿童组织过多次自然教育活动,在此之前,她在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担任项目负责人。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家长比孩子对自然教育更感兴趣。张巳瑛记得,当老师建议大家触摸大树,或者闻闻泥土的味道时,有些家长兴奋得哇哇大叫。这些本来是3岁至6岁的时候就能感受到的东西,大人们却从来没有体会过。

“在北京以外的其他城市,环境教育和自然教育情况堪忧。”张巳瑛说,在升学压力下,许多城市的老师甚至没有完整地通读过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更别提引导孩子体会自然了。

这种从娃娃抓起的环保教育在全世界已经盛行起来。张巳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截至2010年,日本已经有3700所从事自然和环保教育的学校。在欧洲,瑞典、瑞士、丹麦等国家成立了森林幼儿园,启发孩子的环保意识。
虽然全球的环境保护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有悲观论者认为,仅有环境保护是不够的,一旦地球达到了它所能承受的人口极限,世界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这种论调几个世纪以来就存在。17世纪时的荷兰科学家安东尼·范·列文虎克预测,地球如果接近极限,最多可以容纳133亿人。照这种说法,地球的人口容量已经过半。

“地球生命系统极其复杂,越复杂的系统,就越找不到真实的答案,而只能做弹性的估计。别忘了,人口承载量是个变数,而不是个定数。”穆光宗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地球上最多能容纳10亿和一万亿的估计也有,但没人知道究竟哪个答案才是正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8 11: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年前,马尔萨斯预测人类的膨胀会导致粮食危机,都会饿死。他特别担心中国的人口问题。当时世界人口大概是10亿人口。中国的大概是2亿人口。后来,欧洲人是用移民的办法解决了很多国内的人口问题。美洲的绝大多数都是欧洲移民的后裔。欧洲本地人和移民的后裔都合起来的话应该不会少于十亿。即欧洲人是以移民的办法解决了生活空间问题。粮食问题当然是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解决了。马尔萨斯当然错了。人类是有能力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的。

中国的问题是过去两百年没有过大量移民的历史。都在家里凑热闹。爱尔兰的本地人口只是海外爱尔兰裔的1/10。英国裔的海外人口比英国本地人还要多。阿根廷的绝大多数都是意大利裔人口。巴西的葡萄牙裔人口比葡萄牙本地的人口还要多。无论如何这些欧洲国家都以大量移民的办法解决了很多国内的问题和压力。

中国的人口政策是只管理生产线的办法。即减少生产的办法。应该考虑扩大出口人口的办法。即移民当做解决人口和社会问题的国策之一。这样的政策对长期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的机会大些。只在家里折腾,管理生产线不是个好办法。

欧洲的人口问题不是很难解决。穆斯林新移民的后裔代替本地人就行。例如,香港本地人都不生孩子。从大陆来的移民慢慢代替香港人的阶段。新加坡也如此。再过两代,可能大陆的97以后的新移民的后裔是香港的多数的机会大些。欧洲也是同样的前景。即再过两代都是穆斯林新移民的后裔的天下的机会大些。美国可能是拉丁裔新移民的后裔的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1: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midas 发表于 2013-7-28 11:25
200年前,马尔萨斯预测人类的膨胀会导致粮食危机,都会饿死。他特别担心中国的人口问题。当时世界人口大概是 ...


谢谢老师的讲解。

听人说欧洲呆长了会觉得人气太薄弱,开始的天堂感变成类似鬼城似的感觉,尤其晚上。和东亚的人口密度过高正好相反。东京北京上海每天高峰期的地铁都给人一种足以窒息的感觉。北京市里修个大马路在开通之前都是市民的超级乐园。如果欧亚之间的人口流动性和包容度再好一些,没准欧洲从政坛商界到黑手党都会有许多华裔的身影,到时就是真正的大中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5-1-9 01:40 , Processed in 0.01273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