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市场的悖论在于,虽然欧美市场的石油产品需求不冷不热,但美国的石油产品库存下滑比正常的快,同时欧洲炼油厂一直处于满负荷工作。美国遭受飓风袭击和一连串炼油厂的故障(特别是西岸)只是故事的一部分。本质原因是,在欧美地区,出口已经成为炼油活动的主要动力和利润来源,出口的部分不仅限于过剩的产品(过去只出口过剩的)。也就是说,虽然欧洲本地的需求下滑,但汽油产业已经出现快速复苏。
JIT管理模式中隐含了购入原材料价格稳定的假设,进而避免了在原材料价格高企时提前买入的必要。当然,如果预期原材料价格会上涨,囤积库存是更为明智的。
欧洲炼油厂能维持这么高的毛利率多长时间还不清楚。虽然只有零星的关注,但市场信号仍可能会有效,供求终会平衡,尽管以一种全新的并一直变化的方式。在高速全球化的产品市场里,季度性的产品库存是否足够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判断了。同时,基于中期石油市场报告(MTOMR)中预期变化的判断方式也只是刚刚开始。
最近市场的发展——普遍关注石油市场报告(OMR),已经变得很寻常了。库存变动和炼油活动的季度性规律已经遭受嘲弄。燃料油期货出现现货溢价曲线,压制了北半球市场参与者建立库存的动力——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传统建立库存的时候。油价大体上仍处于牛市,同时,北美部分地区的石油产品零售价格大涨,已经接近历史高位,但初始数据显示OECD国家上月正在反季节性地建立原油库存。在欧洲,炼油厂因为受益于快速反弹的炼油毛利率,已经延后了季节性维护。虽然欧洲的炼油能力比去年下降,但仍提炼了远比去年多的原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5-4-5 09:23 , Processed in 0.01162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