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1986|回复: 18

美国医疗真那么糟糕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8 11: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篇文章有点内容,鲜花兄赏鉴。。。



看了铅笔社网站转发的《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一文,一些朋友感到有些困惑:“美国医疗真那么糟糕吗?如果真那么糟糕,美国人为什么不设法改变?”
毫无疑问,美国的医疗水平,可说世界最高。他们有世界上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最佳的服务水平。这都是事实。但一般患者,在美国实际接受到的医疗服务,和大多数中国国内读者的想象,确实有相当差距。
这个说法的根据是什么?根据是和中国的比较。
《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一文中有一部分令人印象强烈,那就是作者对中美医疗进行的比较。和美国一比,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医疗服务,却是美国一般人难以得到的!
作者写道:
(我)曾经认为有病是可以直接就上医院的,化验结果是可以20分钟取的,在医院是走两步就能拿上药的,大出血医生也是会让输血的,心梗了急救车拉一下是不会破产的,半夜吊水是不用付过夜费的,生了孩子也是可以住那么两天院的。
应该承认,这种水平的医疗服务,至少中国的城市居民,是可以得到的。但作者的意思看来是:在美国,一般人得不到这种水平的医疗。
有点吃惊,对吗?作者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列举了好几个触目惊心的案例。这些案例,如果发生在中国,足以引起舆论轰动,并成为抨击中国医疗行业的绝佳素材。但在美国,似乎大家都已接受。
手术后的病人,在家里忽然刀口开线了,鲜血横流。病人选择自己包扎,因为这比急诊要快。胳膊断了,但依然要在急诊室排队,于是,伤者经历了人生最痛的两个小时。产妇大出血,医生的建议是在家观察,这个通过电话提出的建议还要收费50美元……
更多的例子,更生动的描述,请看《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这篇文章。我们的问题是:为什么会这样?
初步分析,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政府对医疗的管制
美国虽然是自由市场国家,但医疗行业受到的政府管制不少。在医生资格方面,规定尤其严格。美国的医生,基本组成了封闭的行会。这个行会从医学院开始,就严格控制了医生整个的培养考试实习行医过程,严格限制医生牌照的数量。
这是为了确保医生的水平吗?不,那只是表面上的理由,真正的理由是,只有控制牌照数量,才能确保现有医生的收入。美国医生的平均年薪是20万美元,绝对是高收入。但是,要想挤进这个行业,不是患者说了算,而是前辈说了算。
医生少,供不应求,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看病很贵。至于到底会以哪种方式贵,倒是各不相同。但不要因为表面上的不同,就识别不出背后的真正原因。
医疗保险,交钱很多,报销并不那么大方,规定还很复杂。一有不慎,就会中招。但如果没有保险,则更糟,看病就等于破产。这种局面当然源于医生很贵,贵到保险公司也不得不精打细算尽量省钱。
看病就要预约,甚至病自然痊愈了预约还没有排到,即使是急诊也要排队,为什么?医生少啊,还能有什么别的原因吗?二、对患者权益的过度保护反而害了患者
美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凡事都讲法律,动辄就要上法庭。如果发生医患纠纷,想来也要法律解决。偏偏美国的律师和医生类似,也是一个执业资格被严格控制的行业。于是,在美国,打官司也很贵。
而且,因为要充分保护患者的权益,所以一旦确定医生方面有责任,往往赔偿巨大。在个案中,这种做法会保护患者的权益,但人会随机应变,既然有这种保护,医生就会谨言慎行。
别忘了医疗的供不应求和医生收入很高,医生因此就更犯不上为了患者满意而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承受风险。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医生少,供不应求”这个根本原因。
许多人把解决社会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政府推出更多更细密的法律上。但由于法律不可避免的僵化性滞后性,在医疗服务领域,法律的效果远远不如市场竞争好。
人体是复杂的系统,医学还没到精确和可控的程度。医生的诊断、处方、手术,不可能是绝对和无风险的。如果医生为了规避法律风险,严格遵守各项法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切以避免承担责任为第一,患者就可能会失去救治的机会,且失去了还不知道——医生不告诉你,你如何知道?
促使医生站在患者的角度,竭尽所学,在风险和疗效之间权衡,提出最有利于患者的方案,这种激励只能源于市场竞争。医生的声誉就靠这个来积累,这个声誉,在市场中,是可以换成实实在在的收入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患者也应该采取理智的态度,允许医生犯错误。虽然健康无价,虽然生命只有一次,但医疗不可能百分百准确,这也是无可改变的事实。如果要求医生弹无虚发,手到病除,一旦出错就是巨额赔偿,实际的结果只能是医生消极治病,积极自保,患者利益反倒会受到不利影响。三、人多是好事
《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一文中提到:
历史上,美国地广人稀,社会结构是四处分散的小镇。一个小镇一般有一个医生,所以医生都是个体户。在这种历史基础上,现代美国医疗制度逐渐形成。
也就是说,由于地广人稀,由于居住分散,美国人看病,只好大多去小诊所,而不能在离家很近的地方就找到综合性的大医院。
相比综合性的大医院,个体小诊所的医术不见得差,但服务项目会少得多,做化验、仪器诊疗什么的,就需要患者在几个地方之间奔波。有的,干脆没有。
医疗行业也受到规模效应的作用。人群密集的地方,患者多,医疗需求多,建立大医院不愁没钱可挣,就会有人投资建大医院。人烟稀少的地方,或许会有特殊的医院,比如传染病医院,但一般医院就不会很大,人们看病就不那么方便。
人口问题一直被看作中国发展的障碍。但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错得正好相反了。人多,不但不是坏事,还是天大的好事。
密集大量的人口,意味着广阔的、多层次的市场,意味着建立发达的服务网络有利可图,意味着服务网络所需的大量劳动力资源可以得到满足,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廉价。同等质量和内容,人口密集的城市的生活费用,一定比地广人稀的乡村低得多。
因此,美国虽然有比中国好得多的法律和制度环境,但就因为人口远远少于中国,这就注定了,类似医疗这样的服务,对普通人来说,美国会比中国差。
当然,美国也有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在这些大都市,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出色的医疗机构。美国并不缺高端的医疗服务。如果你有足够的钱,就可以得到世界上最好的医疗服务。
但毕竟美国地广人稀的地方居多,即使是城市,美国的人口密度也比中国城市低很多。低密度的生活,有其舒适安逸的一面,但也有昂贵和不方便的一面。住在风景宜人的美式小镇,空气好,无喧哗,但想步行就去大医院看病,比较难。
相比之下,中国大量人口密集地居住在城市中,固然可能因此嘈杂喧闹,甚至拥挤不堪,但所需的各项生活服务,包括较大的医院,往往可以在步行距离内找到。这样的城市,当然对乡村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再自然不过。
悲观者只看到人口涌入造成的拥挤,却没看到人口涌入造成的市场扩大和价格低廉。你看病时当然希望医院走廊空旷无人,医生静候你一人,并和你仔仔细细地聊上一上午。但如果病人真那么少,那个医院根本就不会在那里出现。出现了,也绝不会是目前这个价钱。
在这里,我们就看到了美国为限制移民进入而付出的代价。19世纪以前,美国对外来移民基本完全开放。那时的美国,也是发展最快最健康的时期。人口越来越多,社会越来越发达。进入20世纪以后,美国逐渐减少了移民进入的数量。虽然现在美国仍然是西方国家中对移民最开放的,但相比19世纪以前,已经封闭多了。
移民不能继续大量涌入,结果就是市场不能进一步扩大,而且,人力成本居高不下,服务类产品越来越贵。医疗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不要被美国现在的发达所迷惑。如果美国继续对移民敞开大门,只会更加发达更加富裕。
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在破坏美国的医疗业,比如奥巴马政府正在孜孜以求的医保法案。幸亏被美国选民给否决了,不然,在医疗开支大幅上涨的同时,美国的医疗水平还必将大幅下降。
上述这些原因:政府管制、行会组织、严密的法律、限制移民,都年深日久,且牵涉广泛、影响巨大,不可能靠短期的改革就加以克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即使医疗服务价格昂贵,难以令人满意,美国人也难以改变。
了解了美国的医疗现实以后,我们就很有必要重新审视和评估中国的医疗了。抨击中国医疗业服务差、费用高,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做出这种抨击的人,往往心目中有一个理想化的医疗服务状态:收费低廉甚至免费,医生耐心有礼,医术高超,护士无微不至,医疗设备应有尽有,医院整齐宁静……
可惜,这只是想象。横向比较起来,中国医疗的性价比,在世界上绝不落后,甚至颇为领先。中国政府对医疗的管制,虽然不少,但并不严密,较易规避,且中国还没有形成如美国医生行会那样固定的既得利益集团。中国的医生,往往经验丰富,因为他们遇到的病人非常多,各种类型都有。中国医疗设备不仅数量多,而且增长率,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相比其他消费的价格,即使是医院的号贩子,要价也实在不高。
当然,不能否认中国医疗中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的存在。但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各种优势和弊端的各自原因。不要糊里糊涂地改变。那样很可能的结果是,不但没有消除弊端,反而铲除了优势赖以存在的土壤。
2012-3-23
 楼主| 发表于 2012-3-28 11: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那篇《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的文章了,看来美帝国主义也不是那么完美。。。

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 —— 在美帝家中享受医保的经过
编者案语: 相比较来说,中国医疗真的还算不错。中国的医护人员被大大妖魔化了。当然,如果没有层出不穷的政府管制,中国医疗会更好。而如果放任政府管制继续,我们以后就会享受到文中所说的医疗服务。

小水瓶,25岁,女,已婚,身体状况:健康。瓶子b,25岁,男,已婚,身体状况:健康。

小水瓶和瓶子b居住在加州旧金山半岛上,即传说中科技先进人口“稠密”的硅谷,育有一孩儿。据说这个地方是全美生活成本第二高的——纽约第一。

小水瓶年少一点的时候,曾天真地认为这个地方敢那么贵那生活质量应该还是不错的。后来小水瓶发现自己不过犯了消费者最常犯的错误之一——有期待了。所以说,这就是人生啊,大家期待不要那么高。

其实,小水瓶对生活的要求还是属于温情而合理的,基本的需要不过遮羞和温饱,万一有个病能及时得到治疗。但现实很快让小水瓶发现,有病能及时得到治疗在米帝绝对是个奢侈的需要而不是基本的需要。归类为基本需要纯粹是小水瓶从前被社会主义祖国惯出来的错觉,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很傻很天真。”

譬如,很傻很天真的小水瓶曾经认为有病是可以直接就上医院的,化验结果是可以20分钟取的,在医院是走两步就能拿上药的,大出血医生也是会让输血的,心梗了急救车拉一下是不会破产的,半夜吊水是不用付过夜费的,生了孩子也是可以住那么两天院的。

如果看官你今天还敢这么认为的话,恭喜你,因为你很可能在一个满足上述可以的国度,它叫中国。如果你看了就开始怀念上述的任何一个可以,拥抱下不在中国的你,因为你要相信,即使你所在的地方天灾人祸不在了,那个叫中国的地方还会在那里,过去的五千年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家还是在的。

这里的故事则是家外的故事——俩瓶子在千里之外的米帝跟医院医生医疗保险亲密接触的不长不短史。

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

一、米帝医保是这样子滴
在中国,医疗保险的实质是一个账户,意思是里面有钱。米帝的医疗保险就是一张有你名字的卡,分文没有。

米帝是一个没有政府医保的资本主义国家。提供医疗保险的都是私企。私企有HMO,PPO两种,占据97%的市场。两种是一家公司,明白什么叫垄断了吧?PPO又分为BlueCross和Blue Shield。私企每个月强制性把钱从你口袋里掏出来,分文不还,然后允许你一年到头换一次险种。

私企每个月抢多少钱呢?小水瓶家在旧金山湾,人头500美金,有了小人后加300。每个月“被扔掉”1300美金。小水瓶公婆家在南加州圣地亚哥,人头500美金,育有三孩儿,其中一个不幸患有先天糖尿病,私企对此孩儿以“preexisting conditions(已经存在的疾病)”为由拒绝提供医保。全部自费。此孩儿今年已23岁,需要更换胰岛素泵一部件,费用是5千美金,泵已过期半年,尚未更换。

无论HMO还是PPO,无论险种,私企给你报销的看医生/拿药的比例是不定的,报销看甲医生还是乙医生,拿A药还是B药的比例也是不定的,报销今天看甲医生还是明天看甲医生,还是不定的。明白什么叫瞬息万变了吧?

总之,米帝医疗收费体制最大的特点就是随机性和刺激性。你看医生时候是不可能知道要交多少钱的,因为医生不知道啊说要等上奏保险公司啊,去看医生时付的十刀二十刀不过是个见面费,1-2个月后会给你寄账单来,那才是“看医生费”。而账单全部是医保公司自定义缩写,基本和战争时期密码异曲同工。你要真想看懂账单,估计得去研究生院专门上一门课的功夫,6学分那种。

桌上还有数张小人的未付账单,随手抓来拍了张照片。

账单是做了个化验的钱,看医生账单是另外的。

韩寒曾经说“一个能吃转基因粮,地沟油菜,三聚氰胺奶,打劣质疫苗针的民族,他们的忍耐力是你所不能想象的高,他们的需求是你所不能想象的低。”

我认为韩寒是个有良心有思想的大好青年。但我不得不对这个一直生活在金山区的老实同学说:你看人的想象力未免也太有限了吧?样本未免也太不全了吧?把中华民族想得也太独特了吧?

且不说人米帝90%的粮都是转基因的,占市场80%的雅培奶粉是全面下线的,儿童疫苗是全民强制的但同时是全部自费一针300美金的。就说看医生吧。

换成你去买电视,如果超市跟你说“这个电视价格不晓得,但你可以拿走,过一两个月后我们会给你寄账单,你到时必须按账单付钱。”你还会买这电视么?恐怕你连把超市砸了的心都有吧?为什么从电视换成见医生,这事儿就突然可以接受了呢?

但人家米帝,那可是全民接受终身售后不明医疗消费,而且还能被洗脑到自觉自愿维护消费糊涂制制抵医疗改革的,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怎样的精神?!这又需要多么高的忍耐力?!

无论如何,咱这每个月上千刀都捐给保险公司了,总可以随便去看医生了吧?你把保险公司想简单了。用HMO?你只能去看HMO规定的那么几个医生。用PPO?你可以去看多一点的医生。但是,保险公司把这多一点的医生又分了两类——网内的和网外的。去看网内的,给你多报销点,好的保险可能报到80%多。网外的少报销或压根不报销。

那你说了,我怎么知道这医生网内网外呢?上网查啊,查不到打电话啊,你以为人保险公司还人文主义地给你个使用手册不成?你以为病了抬脚就能找个医生看啊?先好好做做功课吧你!

google完医生了,去看吧。直接去?你以为你是奥巴马啊,你啥时候去医生就接见你啊?赶紧打电话预约吧,同时向各路神仙祈祷能在个位天数内见到医生吧,喔,最早的2-3周后啊?那是常事,你急什么?一般的病2-3周死不了!到时好了不去了也是替你自己省钱。

看了医生了,接到账单才发现保险公司分文未报销?你怒什么怒?谁让你买保险时没好好读那50页的文件?!没听说过deductible么?人保险公司都写了,每个月捐钱的基础上,根据你的险种不同,你只有消费到几百-几千以后才开始报销那个百分比的。前面几百——几千块是自掏腰包的!

你就病了一两次,今年没花到deductible的限额怎么办?不好意思,那您今年就全额自费了,明年开头deductible从零开始咱再算。放心吧,我们保险公司是不会倒闭的,咱这政策几十年不动摇的。

你看完说了,保险公司这么险恶,那我不买保险总可以了吧?我知道没保险去一次医院就破产,那咱年轻力壮没啥毛病不去医院不就成了?!哈,曾经是可以的。可惜时不我待,现在医疗改革了,明白什么是全民医保么?意思是法律强制全体人民必须从私企买医疗保险!你以为帝国主义国家就没有专政?!你太纯洁太天真了。

顺便说一句,现在还只是必须买医疗保险,还没到强制买牙医眼科保险呢!(医保原来不包括牙医眼科啊?对不起,是不是又让你失望了?别打,不是故意的……)

小水瓶家认清形势,赶上最后一班车,毅然取消给牙医眼科保险捐钱了!每个月捐150刀捐了一年后配副眼镜还是300刀,我NC了才会继续捐!牙口眼睛要有问题全指望回祖国解决了。

二、急诊室的三个小故事
急诊室,英文emergency room.看过《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一》的看官应该都已熟悉米帝医疗江湖规则一了——有病先预约,见医生看造化。

那有人说了,突发情况怎么办?理论上,突发情况该去emergency room。实践中,我观察发现,其实大部分突发情况下美国人都避免去急诊室。客观地说,我认为应该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自己归类哪种突发情况然后判断要不要去。

那么归类标准是什么呢?简言之,如果你还能自己打911去急诊的话,那应该归类为你其实是不用去的,如上吐下泻胃肠痉挛一类;如果你已经不能自己打911了,那急诊室确实值得一去,如心梗中风断气一类。米帝医疗江湖规则二在此同样适用——去前请自行做功课,因为虽然号称emergency room,很多也是周末休息的,不少也是晚上8点关门的。别去错。常识普及完了,开始讲故事。

井底之蛙
家庭聚会。

我的老公瓶子b的外婆突然来电话。电话是我婆婆接的,挂了以后婆婆面若春风,淡定地通知大家:“爸爸他们晚点到。”

“怎么了?”

“爸爸不是前两天刚割了阑尾么?他们正开车过来,他线开了,现在要回去自己包包。他们晚会儿来。”

“喔。”一大家子人淡定地继续吃薯片聊奥巴马。

“啊?!”这是我和我母亲两个:“外公线开了?!不去急诊么?!不让医生处理一下?!”

大家安静了一下,可以看出他们在努力地试图理解我们的逻辑。“如果去急诊室肯定要等两三个小时,急诊室什么人都有,还不定染上什么病。”言毕,回归薯片和奥巴马。

外婆外公家离婆婆很近,少时,两位老人飘了进来,满面春风。我赶紧上去看外公:“外公,你还好么?”

“啊,没事儿。”

外婆眉飞色舞地描述起来:“外公正开车呢,我刚好扭头看他,哇!那血忽地一下子就冒出来了,他穿的白衬衫全叫血染红了!我赶紧说‘看,看!’外公低头看,说估计线开了。我说那你赶紧掉头啊咱得回去换衬衫才能来啊。”

我被震得哑口无言,很努力地理解着外婆的逻辑,半晌之后,说:“外公,你又自己开车来的?”

“对啊。”

我看着他衬衣下鼓鼓的纱布,不放心地加一句:“外公,你真不要去急诊看看医生么?”

“不用。医生能干什么?跟我自己包包也差不多。去了起码等两三个小时。”

然后他们就加入了家庭聚会,众乐乐。独不乐的是我和妈妈。我们真不是故意的,主要是第一次,我们这俩井底之蛙确实被彻底震撼了。我看着外公,这个沉默寡言慈眉善目的老人今年79岁了,拥有几百万,他两天前做了阑尾手术,现在开线了,他选择自己包包就算了——因为比急诊快,在这个国家79年的生活告诉他他去急诊的结果也差不多。这就是他所在的社会的现实。他享受到他每年交税的社会福利了么?

看看,多好的老人啊。点儿这么背都不怨社会。

胳膊断了
瓶子b的胳膊断了,痛!痛!痛啊!开车40分钟到最近的急诊室,满满的人,没有医护人员的影子。开始排队。痛!痛!痛啊!

我心说:“不能快点儿么?”可这话说不出口。为什么?队里前面一个满脸的血往下淌,看不清眉目。再前面一个正躺在地上抽羊角疯。最牛叉的是大家都在等。还是没有医护人员的影子。

两个小时以后,总算有人来了,瓶子b的胳膊接上了。他回忆说,这是他人生中最痛的两个小时。有什么办法?

我要死多久你才知道
某天瓶子b下班来说,“宝宝,你肯定爱死这个了!”(注释:"You would LOVE this!"取决于说话的语调,此句经常用于反讽,意为恨死。)

“怎么了?”

瓶子b打开电脑,开始放CNN的新闻。我不看新闻,都是新闻来看我,那时候新闻一般都变旧闻了。

一段急诊室摄像头拍下的录像。纽约,布鲁克林。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场景:一个女人来到急诊室,当然没有医护人员的影子,于是她坐下开始等待。女人慢慢倾斜,慢慢倾斜,死掉了。其他等待的人毫无反应,包括一名保安。录像很久都没有变化,终于看到有医护人员进来了,录像定格时间——这时女人已经死了近一个小时。她一共在急诊室等了近24小时。

我认真观察了下录像时间,总结说:“又不是第一次有人在急诊等死了,为什么这次上新闻了?不是因为她死了快一个小时才有人来,不是因为她等了近24小时。是因为现在终于官司打到比较大了。”

如果没有打官司呢?还会上新闻么?

故事讲完了。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一做人一定要淡定;二 委屈苦恼全忘记。

中国的B超
2009年6月,怀孕三个月的小水瓶回中国省亲,决定去做第一个宝宝B超。

这段经历估计所有国内的平民孕妇都差不多,早上8点爬起来,步行十分钟去了离家最近的三个医院中的一个——普普通通一单位附属医院,小水瓶妈妈25年前就在那儿生的小水瓶,看下牌子归类二级甲等医院。挂了个一块五毛的妇科号,没带病历本又花一块钱买了本儿,然后转过大楼拐角看了位医生。

医生姓薛,问了问怀孕基本状况,龙飞凤舞地写了顿,然后问我要做彩超么?做。开了个条,拿条上楼做彩超,等了个10分钟,进去做了第一个彩超。拿了一张打印纸出来了。把纸拿给老公瓶子b看,“好像一花生米啊。”从此小人被冠名花生米直到出世。

拿了单子回头找薛大夫,被问要不要验血。想了想说马上得回美国估计验了回去还得重验,不想白挨一针。那好,大夫点点头,嘱咐了些注意事项,去交彩超的钱,103块。撤。

出医院大门的时候,瓶子b止住了脚步,疑惑地问我:“完了?”

“对啊。”

“可我们还没付看医生的钱呢?”

“什么意思?付过了啊!挂过号才能看医生啊。”

“就是那个一块五?”

“对啊。”
“哇,哇,哇!”
“怎么了?”

“说实话,我根本没想到中国医疗原来这么好!我今天回去就要写博客!今天的经历写出来美国人都会惊讶死的!我告诉你,我们真的根本对中国毫无了解!就这么几条就能让所有美国人羡慕死:一,可以走着就去医院,还不止一家;二,没看医生时就知道要付多少钱看医生,而且出医院门就付清,不是过一个月再接到账单然后付钱的屁话;三,在一家医院里面可以化验,看医生,做B超,拿药,不用开车去这里那里;而且还没有一大堆paperwork!(填表)而且做一个B超只要100多块,就是15刀!中国医疗真的太好,太好了!”

美国的B超
首先普及一下背景知识。看过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一的同学肯定都记住了米帝医疗江湖规则一——看医生要预约。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历史上,美国地广人稀,社会结构是四处分散的小镇。一个小镇一般有一个医生,所以医生都是个体户。在这种历史基础上,现代美国医疗制度逐渐形成。

今天的医生仍然是私企,自产自销,并不受雇于医院,只是把据点设在医院附近,和医院是合作关系。所以在美国看医生通常不是去医院,而是去医生办公室。

米帝医生制度的实质说白了就是今天中国山区的赤脚医生或城市的私人小门诊。

因此,返回美国后小水瓶赶紧follow米帝医疗江湖规则二——自己做功课,找了个口碑比较好的私企孕检生娃。2009年8月,怀孕5个月的小水瓶第一次见私企医生,说得矫情点那该叫私人妇产科医生(Obstetrician and Gynaecologist, 简称OB-GYN,),第二次做B超。

孕期5个月的B超是排畸B超。医生是女的。预约了,准点到,被告知有人,等了半小时,见到医生。医生手拿一大堆paperwork,开始问,祖宗八代有没有心脏病都问完了,开始给我做B超。

“医生,宝宝有残疾么?”

“I can't tell you. I'm not certified. I suggest you go see a ultrasound specialist. ” (我不能说,我没有被认证的资格告诉你,建议你去见一个被认证的B超师)

我?!!你啥都不能说还给我做B超干吗?有这么逗人玩儿的么?!

我忍了忍,客气地说,“...OK...then what can you tell me about the baby?"(呃,好吧,那你可以告诉宝宝的什么情况?)

“喔,宝宝心跳正常。”

“能看出男孩还是女孩么?”

“大概看应该是女孩,当然男孩儿的可能性也有。”

“多大可能性?”

“我没有被认证,不能说。”

我?!!

B超就这么做完了,医生问你吃孕妇维生素了没?答没有,我正常吃饭,营养很均衡

“还是吃吧。”撕给我一张处方单。

“你要去见B超师么?”我忍了,“好吧。”再撕给我一张单子,“尽快预约去做B超吧。”

撤。

出了门,我的老公瓶子b皱着眉头,连连摇头:“我真觉得美国的医疗很有问题!看看,我们一进来四周全是产品广告——我觉得在医生办公室看到的全是广告这真的很有问题。还说要看什么必须专门做B超的?整个医疗细化得太过了!妇产科医生什么都不说,还要专门再去一个被认证的看B超的!美国医生行医的第一原则真的就是避免医疗纠纷!万一她说了什么,以后发现和现实不一样,人可以告她。医生最怕官司,所以基本什么肯定的话都不说。”

拿着处方开车去药房拿孕妇维生素,40颗40刀,所谓保险付后价。扭头一看,非处方的孕妇维生素200颗10刀,柜台上大把。

然后再预约,约到10天后,去找“被认证的B超师”再做一次B超,终于可以知道宝宝没残疾了。容易么?!

记得我几天前刚开篇时,写了个序,有个看官激动地已然不能自已提问了一串问题,其中一个是“美国医生什么态度?中国医生又是什么态度?!”是啊,国内那个薛医生和做B超的谁都没朝我笑,但你说奇怪不奇怪,人没笑我怎么也没觉得我就精神崩溃了呢?

相反,这次人米帝的女大夫不光笑了,还问我“how are you?”了呢。标准得如所有超市服务员,可我怎么也没觉得自己就成上帝了呢?事实上,1个月后,我收到账单给女医生付了100多刀后没当成上帝的感觉更强烈了;又过两周,收到“被认证的B超师”账单又付了100多刀后已然可以肯定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去医生那儿体验当上帝了。

客观地说,我的老公瓶子B是个比较坚强的人。

从他小时候,我的婆婆就孜孜不倦地教育他生病不要去医院,非生命垂危不要去急诊。大家也都知道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他养成了不看医生的好习惯。说从不看那是夸张的修辞,其实他还是看过两次的,一次是肺炎,遵循妈妈不去医院的教诲导致一只肺积了半肺水最终还是去看医生了,另一次是胳膊断了被去了急诊。

某天,瓶子b醒来感觉不是很良好,眼睛巨痛,头巨痛,身体一侧呼吸时巨痛,伴有昏眩呕吐症状,不明原因,但是因为痛到没法儿上班了,从不去医院的瓶子B呜呜哀号了半日后决定去看医生。

看过《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一》的人都知道米帝医疗江湖规则一——有病先预约。瓶子b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因此失去了提前预约这天去看医生的机会。是不可能当天见医生的。于是瓶子B搬出米帝医疗江湖规则二,上网做功课,查保险涵盖的urgent care。(注解:urgent care, 作为急诊室ER的民间补充,比医生办公时间晚,一般夜里8点才关门,有的周末也会开。)米帝的保险和所有去的地方挂钩,如果去保险不涵盖的地方很轻松就破产。

功课做完,最近的不会破产的urgent care在20英里之外。瓶子b抓紧吐完最后一把,驾车20分钟到达。

医生听了病情描述,观摩一下说:“我也不知道你怎么回事。有可能是你胃酸过多,这样好了,你先吃这个药试下。再去化个验。”米帝医生首选的治疗方案通常如此——实验排除法。

看到此处某些看官可能要不解了:你写错了吧,应该是先化验再开药吧?别急。现在插播常识普及。《看过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三》的朋友们还记得米帝医生制度的实质是什么么?答对,个体户。个体户制度其实是米帝医疗的普遍制度,适用于化验室,药房等。

你以为拐个弯儿就能抽血,等个20分钟就出结果啊?快醒醒,再理解下标题,我不是在写国内了。米帝化验程序如下,step 1:在个体户A处抽血;step 2:个体户A把样本寄给个体户B,又称化验室,通常有自己据点;step 3:个体户B把结果报告回个体户A;step 4:个体户A打电话给被抽血人报告结果。

完成以上四步平均时间3-7个工作日,大家注意一下,周末不算工作日。step 4纯属理论层面。

插播完毕,接着讲故事。于是医生一挥手写了个处方,然后瓶子B被抽了3管血,撤。趁这个空档抓紧再吐一把,接着开车去个体户C处——药房拿药。药房看了下,说:“这个不是你的保险管报的处方药。你可以让你的医生给保险公司打电话说明是他给你开的,然后保险公司决定要不要报这个药,然后你再来取。或者,如果你现在要180美金。”

180美金是什么概念呢?大致是正常饮食的三口成年人之家20天的菜金。按购买力算,大约相当于一线城市人民币1500元左右。瓶子b一看仨礼拜菜金哪,说那让医生打电话吧,开车回家。没有药,没有诊断,没有验血结果。

回家继续呕吐。一周过去了,又一周过去了,医生没有来电话报告化验结果,坚强的瓶子b自愈了。这时他接到了药房电话,说你现在可以来取药了...你丫我有病现在才去拿药呢?!一周过去了,又一周过去了,医生还是没有来电话。这时大家基本可以推论确定从此再也不会听说瓶子b那3管血了。

故事讲完了,回头看了下写作日期:2009年10月2号。现在是2010年10月9号,我一想,周年啊!旧文重发,纪念下落不明的那些血。大家国庆快乐!

2009年12月15日,小人kay出生在旧金山湾区一家颇有口碑的医院。kay的母亲小水瓶是顺产,保险规定顺产报销48小时以内的一部分。那家医院产房和病房是按小时收费的——每小时1800美金。于是小水瓶第二天出院了。

2009年12月30日,呆在家里坐月子的小水瓶正站在书桌前找书,听到母亲惊问:“你怎么一下子出这么多血?”低头一看,白裤子整个儿变红裤子了。小水瓶长了24岁,没有出过比膝盖破了更多的血,头回见大出血,那速度跟黄河决堤媲美,顿时大惊。一小时后,出血的汹涌之势毫不退却。

小水瓶开始大惊+失色。打电话给上班的老公瓶子b说大出血想去医院,瓶子b大急,回家拨打小水瓶的妇产科医生电话。美国的产科医生是不可能亲自接电话的,留言机甜蜜流利地背诵标准辞:“这是某某医生的电话。如果是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请打911;如果有急事,请打该医生传呼机,号码是……请注意,如果拨打传呼机,我们将对您进行收费。”

瓶子b拨打传呼留言,紧急情况请回电。

医生很迅速,20分钟以后回电。“怎么了?”

“医生啊,我是瓶子b,小水瓶突然大出血啊!”

“出血多久了?”

“大概1,2个小时了。”

“有没有减弱的趋势?”

“没有。”

“她什么时候生的孩子?”

“半个月前。”

瓶子b加了一句:“医生,她失了好多血了,我们想去医院输血。”

“我必须跟病人自己通话。”(米帝所有医疗实践的第一准则是避免官司,这就是为什么你会发现所有的医生步步为营,永远按章行事,永远不给肯定答案,永远小心避免任何可能导致纠纷的细节。)

小水瓶已然明了这套规则,接过电话,“是的,是我自己希望输血。”

“你这种情况,很可能是胎盘结疤脱落引起大出血。我不建议你来医院,因为你现在来,医院肯定会给你清宫的。”

要不是失血太多,你肯定会看到小水瓶的血都秒冲脸上了.

“我是失血,干吗要清宫?!”

“美国医院对这种情况的标准操作就是这样——肯定会清宫,而且肯定不会给你输血的。你来了也是白来。”

我喀喀喀!!!~~~~~

“我的建议是你呆在家里继续观察。如果4-5个小时以上出血还没有减慢,再打我电话。”

我继续喀喀喀!!!

接完电话,告诉瓶子b和母亲医院去不得的原因,两人大怒痛骂米帝医疗怎么这样儿。

4小时后,小水瓶出血减慢,卫生间里堆的床单有一米高,祖国江山一片红。米帝医疗又一次用血淋淋的现实印证了毛主席的教导“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说到底,命大才是硬道理。

喔,差点忘了说,那通电话,医生收了50刀。

后记,以前有的看官评论说:“你看的是什么医生?!”大家要淡定。小水瓶就很淡定。希望大家不要把医生妖魔化,不能因为人是医生就认定他黑心,这就和不能因为人生在河南就鄙视他一个道理。

六六写的《心术》里有一段儿,患者死了家属来闹事儿认为医生害死的,医生苦笑不得说:“我跟你无怨无仇,为什么要害你?”小水瓶也是这么看自己的妇产科医生的。她实话实说,按章办事,相信和绝大部分医生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8 11: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那篇《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的文章了,看来美帝国主义也不是那么完美。。。

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 —— 在美帝家中享受医保的经过
编者案语: 相比较来说,中国医疗真的还算不错。中国的医护人员被大大妖魔化了。当然,如果没有层出不穷的政府管制,中国医疗会更好。而如果放任政府管制继续,我们以后就会享受到文中所说的医疗服务。

小水瓶,25岁,女,已婚,身体状况:健康。瓶子b,25岁,男,已婚,身体状况:健康。

小水瓶和瓶子b居住在加州旧金山半岛上,即传说中科技先进人口“稠密”的硅谷,育有一孩儿。据说这个地方是全美生活成本第二高的——纽约第一。

小水瓶年少一点的时候,曾天真地认为这个地方敢那么贵那生活质量应该还是不错的。后来小水瓶发现自己不过犯了消费者最常犯的错误之一——有期待了。所以说,这就是人生啊,大家期待不要那么高。

其实,小水瓶对生活的要求还是属于温情而合理的,基本的需要不过遮羞和温饱,万一有个病能及时得到治疗。但现实很快让小水瓶发现,有病能及时得到治疗在米帝绝对是个奢侈的需要而不是基本的需要。归类为基本需要纯粹是小水瓶从前被社会主义祖国惯出来的错觉,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很傻很天真。”

譬如,很傻很天真的小水瓶曾经认为有病是可以直接就上医院的,化验结果是可以20分钟取的,在医院是走两步就能拿上药的,大出血医生也是会让输血的,心梗了急救车拉一下是不会破产的,半夜吊水是不用付过夜费的,生了孩子也是可以住那么两天院的。

如果看官你今天还敢这么认为的话,恭喜你,因为你很可能在一个满足上述可以的国度,它叫中国。如果你看了就开始怀念上述的任何一个可以,拥抱下不在中国的你,因为你要相信,即使你所在的地方天灾人祸不在了,那个叫中国的地方还会在那里,过去的五千年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家还是在的。

这里的故事则是家外的故事——俩瓶子在千里之外的米帝跟医院医生医疗保险亲密接触的不长不短史。

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

一、米帝医保是这样子滴
在中国,医疗保险的实质是一个账户,意思是里面有钱。米帝的医疗保险就是一张有你名字的卡,分文没有。

米帝是一个没有政府医保的资本主义国家。提供医疗保险的都是私企。私企有HMO,PPO两种,占据97%的市场。两种是一家公司,明白什么叫垄断了吧?PPO又分为BlueCross和Blue Shield。私企每个月强制性把钱从你口袋里掏出来,分文不还,然后允许你一年到头换一次险种。

私企每个月抢多少钱呢?小水瓶家在旧金山湾,人头500美金,有了小人后加300。每个月“被扔掉”1300美金。小水瓶公婆家在南加州圣地亚哥,人头500美金,育有三孩儿,其中一个不幸患有先天糖尿病,私企对此孩儿以“preexisting conditions(已经存在的疾病)”为由拒绝提供医保。全部自费。此孩儿今年已23岁,需要更换胰岛素泵一部件,费用是5千美金,泵已过期半年,尚未更换。

无论HMO还是PPO,无论险种,私企给你报销的看医生/拿药的比例是不定的,报销看甲医生还是乙医生,拿A药还是B药的比例也是不定的,报销今天看甲医生还是明天看甲医生,还是不定的。明白什么叫瞬息万变了吧?

总之,米帝医疗收费体制最大的特点就是随机性和刺激性。你看医生时候是不可能知道要交多少钱的,因为医生不知道啊说要等上奏保险公司啊,去看医生时付的十刀二十刀不过是个见面费,1-2个月后会给你寄账单来,那才是“看医生费”。而账单全部是医保公司自定义缩写,基本和战争时期密码异曲同工。你要真想看懂账单,估计得去研究生院专门上一门课的功夫,6学分那种。

桌上还有数张小人的未付账单,随手抓来拍了张照片。

账单是做了个化验的钱,看医生账单是另外的。

韩寒曾经说“一个能吃转基因粮,地沟油菜,三聚氰胺奶,打劣质疫苗针的民族,他们的忍耐力是你所不能想象的高,他们的需求是你所不能想象的低。”

我认为韩寒是个有良心有思想的大好青年。但我不得不对这个一直生活在金山区的老实同学说:你看人的想象力未免也太有限了吧?样本未免也太不全了吧?把中华民族想得也太独特了吧?

且不说人米帝90%的粮都是转基因的,占市场80%的雅培奶粉是全面下线的,儿童疫苗是全民强制的但同时是全部自费一针300美金的。就说看医生吧。

换成你去买电视,如果超市跟你说“这个电视价格不晓得,但你可以拿走,过一两个月后我们会给你寄账单,你到时必须按账单付钱。”你还会买这电视么?恐怕你连把超市砸了的心都有吧?为什么从电视换成见医生,这事儿就突然可以接受了呢?

但人家米帝,那可是全民接受终身售后不明医疗消费,而且还能被洗脑到自觉自愿维护消费糊涂制制抵医疗改革的,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怎样的精神?!这又需要多么高的忍耐力?!

无论如何,咱这每个月上千刀都捐给保险公司了,总可以随便去看医生了吧?你把保险公司想简单了。用HMO?你只能去看HMO规定的那么几个医生。用PPO?你可以去看多一点的医生。但是,保险公司把这多一点的医生又分了两类——网内的和网外的。去看网内的,给你多报销点,好的保险可能报到80%多。网外的少报销或压根不报销。

那你说了,我怎么知道这医生网内网外呢?上网查啊,查不到打电话啊,你以为人保险公司还人文主义地给你个使用手册不成?你以为病了抬脚就能找个医生看啊?先好好做做功课吧你!

google完医生了,去看吧。直接去?你以为你是奥巴马啊,你啥时候去医生就接见你啊?赶紧打电话预约吧,同时向各路神仙祈祷能在个位天数内见到医生吧,喔,最早的2-3周后啊?那是常事,你急什么?一般的病2-3周死不了!到时好了不去了也是替你自己省钱。

看了医生了,接到账单才发现保险公司分文未报销?你怒什么怒?谁让你买保险时没好好读那50页的文件?!没听说过deductible么?人保险公司都写了,每个月捐钱的基础上,根据你的险种不同,你只有消费到几百-几千以后才开始报销那个百分比的。前面几百——几千块是自掏腰包的!

你就病了一两次,今年没花到deductible的限额怎么办?不好意思,那您今年就全额自费了,明年开头deductible从零开始咱再算。放心吧,我们保险公司是不会倒闭的,咱这政策几十年不动摇的。

你看完说了,保险公司这么险恶,那我不买保险总可以了吧?我知道没保险去一次医院就破产,那咱年轻力壮没啥毛病不去医院不就成了?!哈,曾经是可以的。可惜时不我待,现在医疗改革了,明白什么是全民医保么?意思是法律强制全体人民必须从私企买医疗保险!你以为帝国主义国家就没有专政?!你太纯洁太天真了。

顺便说一句,现在还只是必须买医疗保险,还没到强制买牙医眼科保险呢!(医保原来不包括牙医眼科啊?对不起,是不是又让你失望了?别打,不是故意的……)

小水瓶家认清形势,赶上最后一班车,毅然取消给牙医眼科保险捐钱了!每个月捐150刀捐了一年后配副眼镜还是300刀,我NC了才会继续捐!牙口眼睛要有问题全指望回祖国解决了。

二、急诊室的三个小故事
急诊室,英文emergency room.看过《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一》的看官应该都已熟悉米帝医疗江湖规则一了——有病先预约,见医生看造化。

那有人说了,突发情况怎么办?理论上,突发情况该去emergency room。实践中,我观察发现,其实大部分突发情况下美国人都避免去急诊室。客观地说,我认为应该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自己归类哪种突发情况然后判断要不要去。

那么归类标准是什么呢?简言之,如果你还能自己打911去急诊的话,那应该归类为你其实是不用去的,如上吐下泻胃肠痉挛一类;如果你已经不能自己打911了,那急诊室确实值得一去,如心梗中风断气一类。米帝医疗江湖规则二在此同样适用——去前请自行做功课,因为虽然号称emergency room,很多也是周末休息的,不少也是晚上8点关门的。别去错。常识普及完了,开始讲故事。

井底之蛙
家庭聚会。

我的老公瓶子b的外婆突然来电话。电话是我婆婆接的,挂了以后婆婆面若春风,淡定地通知大家:“爸爸他们晚点到。”

“怎么了?”

“爸爸不是前两天刚割了阑尾么?他们正开车过来,他线开了,现在要回去自己包包。他们晚会儿来。”

“喔。”一大家子人淡定地继续吃薯片聊奥巴马。

“啊?!”这是我和我母亲两个:“外公线开了?!不去急诊么?!不让医生处理一下?!”

大家安静了一下,可以看出他们在努力地试图理解我们的逻辑。“如果去急诊室肯定要等两三个小时,急诊室什么人都有,还不定染上什么病。”言毕,回归薯片和奥巴马。

外婆外公家离婆婆很近,少时,两位老人飘了进来,满面春风。我赶紧上去看外公:“外公,你还好么?”

“啊,没事儿。”

外婆眉飞色舞地描述起来:“外公正开车呢,我刚好扭头看他,哇!那血忽地一下子就冒出来了,他穿的白衬衫全叫血染红了!我赶紧说‘看,看!’外公低头看,说估计线开了。我说那你赶紧掉头啊咱得回去换衬衫才能来啊。”

我被震得哑口无言,很努力地理解着外婆的逻辑,半晌之后,说:“外公,你又自己开车来的?”

“对啊。”

我看着他衬衣下鼓鼓的纱布,不放心地加一句:“外公,你真不要去急诊看看医生么?”

“不用。医生能干什么?跟我自己包包也差不多。去了起码等两三个小时。”

然后他们就加入了家庭聚会,众乐乐。独不乐的是我和妈妈。我们真不是故意的,主要是第一次,我们这俩井底之蛙确实被彻底震撼了。我看着外公,这个沉默寡言慈眉善目的老人今年79岁了,拥有几百万,他两天前做了阑尾手术,现在开线了,他选择自己包包就算了——因为比急诊快,在这个国家79年的生活告诉他他去急诊的结果也差不多。这就是他所在的社会的现实。他享受到他每年交税的社会福利了么?

看看,多好的老人啊。点儿这么背都不怨社会。

胳膊断了
瓶子b的胳膊断了,痛!痛!痛啊!开车40分钟到最近的急诊室,满满的人,没有医护人员的影子。开始排队。痛!痛!痛啊!

我心说:“不能快点儿么?”可这话说不出口。为什么?队里前面一个满脸的血往下淌,看不清眉目。再前面一个正躺在地上抽羊角疯。最牛叉的是大家都在等。还是没有医护人员的影子。

两个小时以后,总算有人来了,瓶子b的胳膊接上了。他回忆说,这是他人生中最痛的两个小时。有什么办法?

我要死多久你才知道
某天瓶子b下班来说,“宝宝,你肯定爱死这个了!”(注释:"You would LOVE this!"取决于说话的语调,此句经常用于反讽,意为恨死。)

“怎么了?”

瓶子b打开电脑,开始放CNN的新闻。我不看新闻,都是新闻来看我,那时候新闻一般都变旧闻了。

一段急诊室摄像头拍下的录像。纽约,布鲁克林。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场景:一个女人来到急诊室,当然没有医护人员的影子,于是她坐下开始等待。女人慢慢倾斜,慢慢倾斜,死掉了。其他等待的人毫无反应,包括一名保安。录像很久都没有变化,终于看到有医护人员进来了,录像定格时间——这时女人已经死了近一个小时。她一共在急诊室等了近24小时。

我认真观察了下录像时间,总结说:“又不是第一次有人在急诊等死了,为什么这次上新闻了?不是因为她死了快一个小时才有人来,不是因为她等了近24小时。是因为现在终于官司打到比较大了。”

如果没有打官司呢?还会上新闻么?

故事讲完了。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一做人一定要淡定;二 委屈苦恼全忘记。

中国的B超
2009年6月,怀孕三个月的小水瓶回中国省亲,决定去做第一个宝宝B超。

这段经历估计所有国内的平民孕妇都差不多,早上8点爬起来,步行十分钟去了离家最近的三个医院中的一个——普普通通一单位附属医院,小水瓶妈妈25年前就在那儿生的小水瓶,看下牌子归类二级甲等医院。挂了个一块五毛的妇科号,没带病历本又花一块钱买了本儿,然后转过大楼拐角看了位医生。

医生姓薛,问了问怀孕基本状况,龙飞凤舞地写了顿,然后问我要做彩超么?做。开了个条,拿条上楼做彩超,等了个10分钟,进去做了第一个彩超。拿了一张打印纸出来了。把纸拿给老公瓶子b看,“好像一花生米啊。”从此小人被冠名花生米直到出世。

拿了单子回头找薛大夫,被问要不要验血。想了想说马上得回美国估计验了回去还得重验,不想白挨一针。那好,大夫点点头,嘱咐了些注意事项,去交彩超的钱,103块。撤。

出医院大门的时候,瓶子b止住了脚步,疑惑地问我:“完了?”

“对啊。”

“可我们还没付看医生的钱呢?”

“什么意思?付过了啊!挂过号才能看医生啊。”

“就是那个一块五?”

“对啊。”
“哇,哇,哇!”
“怎么了?”

“说实话,我根本没想到中国医疗原来这么好!我今天回去就要写博客!今天的经历写出来美国人都会惊讶死的!我告诉你,我们真的根本对中国毫无了解!就这么几条就能让所有美国人羡慕死:一,可以走着就去医院,还不止一家;二,没看医生时就知道要付多少钱看医生,而且出医院门就付清,不是过一个月再接到账单然后付钱的屁话;三,在一家医院里面可以化验,看医生,做B超,拿药,不用开车去这里那里;而且还没有一大堆paperwork!(填表)而且做一个B超只要100多块,就是15刀!中国医疗真的太好,太好了!”

美国的B超
首先普及一下背景知识。看过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一的同学肯定都记住了米帝医疗江湖规则一——看医生要预约。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历史上,美国地广人稀,社会结构是四处分散的小镇。一个小镇一般有一个医生,所以医生都是个体户。在这种历史基础上,现代美国医疗制度逐渐形成。

今天的医生仍然是私企,自产自销,并不受雇于医院,只是把据点设在医院附近,和医院是合作关系。所以在美国看医生通常不是去医院,而是去医生办公室。

米帝医生制度的实质说白了就是今天中国山区的赤脚医生或城市的私人小门诊。

因此,返回美国后小水瓶赶紧follow米帝医疗江湖规则二——自己做功课,找了个口碑比较好的私企孕检生娃。2009年8月,怀孕5个月的小水瓶第一次见私企医生,说得矫情点那该叫私人妇产科医生(Obstetrician and Gynaecologist, 简称OB-GYN,),第二次做B超。

孕期5个月的B超是排畸B超。医生是女的。预约了,准点到,被告知有人,等了半小时,见到医生。医生手拿一大堆paperwork,开始问,祖宗八代有没有心脏病都问完了,开始给我做B超。

“医生,宝宝有残疾么?”

“I can't tell you. I'm not certified. I suggest you go see a ultrasound specialist. ” (我不能说,我没有被认证的资格告诉你,建议你去见一个被认证的B超师)

我?!!你啥都不能说还给我做B超干吗?有这么逗人玩儿的么?!

我忍了忍,客气地说,“...OK...then what can you tell me about the baby?"(呃,好吧,那你可以告诉宝宝的什么情况?)

“喔,宝宝心跳正常。”

“能看出男孩还是女孩么?”

“大概看应该是女孩,当然男孩儿的可能性也有。”

“多大可能性?”

“我没有被认证,不能说。”

我?!!

B超就这么做完了,医生问你吃孕妇维生素了没?答没有,我正常吃饭,营养很均衡

“还是吃吧。”撕给我一张处方单。

“你要去见B超师么?”我忍了,“好吧。”再撕给我一张单子,“尽快预约去做B超吧。”

撤。

出了门,我的老公瓶子b皱着眉头,连连摇头:“我真觉得美国的医疗很有问题!看看,我们一进来四周全是产品广告——我觉得在医生办公室看到的全是广告这真的很有问题。还说要看什么必须专门做B超的?整个医疗细化得太过了!妇产科医生什么都不说,还要专门再去一个被认证的看B超的!美国医生行医的第一原则真的就是避免医疗纠纷!万一她说了什么,以后发现和现实不一样,人可以告她。医生最怕官司,所以基本什么肯定的话都不说。”

拿着处方开车去药房拿孕妇维生素,40颗40刀,所谓保险付后价。扭头一看,非处方的孕妇维生素200颗10刀,柜台上大把。

然后再预约,约到10天后,去找“被认证的B超师”再做一次B超,终于可以知道宝宝没残疾了。容易么?!

记得我几天前刚开篇时,写了个序,有个看官激动地已然不能自已提问了一串问题,其中一个是“美国医生什么态度?中国医生又是什么态度?!”是啊,国内那个薛医生和做B超的谁都没朝我笑,但你说奇怪不奇怪,人没笑我怎么也没觉得我就精神崩溃了呢?

相反,这次人米帝的女大夫不光笑了,还问我“how are you?”了呢。标准得如所有超市服务员,可我怎么也没觉得自己就成上帝了呢?事实上,1个月后,我收到账单给女医生付了100多刀后没当成上帝的感觉更强烈了;又过两周,收到“被认证的B超师”账单又付了100多刀后已然可以肯定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去医生那儿体验当上帝了。

客观地说,我的老公瓶子B是个比较坚强的人。

从他小时候,我的婆婆就孜孜不倦地教育他生病不要去医院,非生命垂危不要去急诊。大家也都知道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他养成了不看医生的好习惯。说从不看那是夸张的修辞,其实他还是看过两次的,一次是肺炎,遵循妈妈不去医院的教诲导致一只肺积了半肺水最终还是去看医生了,另一次是胳膊断了被去了急诊。

某天,瓶子b醒来感觉不是很良好,眼睛巨痛,头巨痛,身体一侧呼吸时巨痛,伴有昏眩呕吐症状,不明原因,但是因为痛到没法儿上班了,从不去医院的瓶子B呜呜哀号了半日后决定去看医生。

看过《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一》的人都知道米帝医疗江湖规则一——有病先预约。瓶子b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因此失去了提前预约这天去看医生的机会。是不可能当天见医生的。于是瓶子B搬出米帝医疗江湖规则二,上网做功课,查保险涵盖的urgent care。(注解:urgent care, 作为急诊室ER的民间补充,比医生办公时间晚,一般夜里8点才关门,有的周末也会开。)米帝的保险和所有去的地方挂钩,如果去保险不涵盖的地方很轻松就破产。

功课做完,最近的不会破产的urgent care在20英里之外。瓶子b抓紧吐完最后一把,驾车20分钟到达。

医生听了病情描述,观摩一下说:“我也不知道你怎么回事。有可能是你胃酸过多,这样好了,你先吃这个药试下。再去化个验。”米帝医生首选的治疗方案通常如此——实验排除法。

看到此处某些看官可能要不解了:你写错了吧,应该是先化验再开药吧?别急。现在插播常识普及。《看过国内医疗差?咱俩换换?三》的朋友们还记得米帝医生制度的实质是什么么?答对,个体户。个体户制度其实是米帝医疗的普遍制度,适用于化验室,药房等。

你以为拐个弯儿就能抽血,等个20分钟就出结果啊?快醒醒,再理解下标题,我不是在写国内了。米帝化验程序如下,step 1:在个体户A处抽血;step 2:个体户A把样本寄给个体户B,又称化验室,通常有自己据点;step 3:个体户B把结果报告回个体户A;step 4:个体户A打电话给被抽血人报告结果。

完成以上四步平均时间3-7个工作日,大家注意一下,周末不算工作日。step 4纯属理论层面。

插播完毕,接着讲故事。于是医生一挥手写了个处方,然后瓶子B被抽了3管血,撤。趁这个空档抓紧再吐一把,接着开车去个体户C处——药房拿药。药房看了下,说:“这个不是你的保险管报的处方药。你可以让你的医生给保险公司打电话说明是他给你开的,然后保险公司决定要不要报这个药,然后你再来取。或者,如果你现在要180美金。”

180美金是什么概念呢?大致是正常饮食的三口成年人之家20天的菜金。按购买力算,大约相当于一线城市人民币1500元左右。瓶子b一看仨礼拜菜金哪,说那让医生打电话吧,开车回家。没有药,没有诊断,没有验血结果。

回家继续呕吐。一周过去了,又一周过去了,医生没有来电话报告化验结果,坚强的瓶子b自愈了。这时他接到了药房电话,说你现在可以来取药了...你丫我有病现在才去拿药呢?!一周过去了,又一周过去了,医生还是没有来电话。这时大家基本可以推论确定从此再也不会听说瓶子b那3管血了。

故事讲完了,回头看了下写作日期:2009年10月2号。现在是2010年10月9号,我一想,周年啊!旧文重发,纪念下落不明的那些血。大家国庆快乐!

2009年12月15日,小人kay出生在旧金山湾区一家颇有口碑的医院。kay的母亲小水瓶是顺产,保险规定顺产报销48小时以内的一部分。那家医院产房和病房是按小时收费的——每小时1800美金。于是小水瓶第二天出院了。

2009年12月30日,呆在家里坐月子的小水瓶正站在书桌前找书,听到母亲惊问:“你怎么一下子出这么多血?”低头一看,白裤子整个儿变红裤子了。小水瓶长了24岁,没有出过比膝盖破了更多的血,头回见大出血,那速度跟黄河决堤媲美,顿时大惊。一小时后,出血的汹涌之势毫不退却。

小水瓶开始大惊+失色。打电话给上班的老公瓶子b说大出血想去医院,瓶子b大急,回家拨打小水瓶的妇产科医生电话。美国的产科医生是不可能亲自接电话的,留言机甜蜜流利地背诵标准辞:“这是某某医生的电话。如果是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请打911;如果有急事,请打该医生传呼机,号码是……请注意,如果拨打传呼机,我们将对您进行收费。”

瓶子b拨打传呼留言,紧急情况请回电。

医生很迅速,20分钟以后回电。“怎么了?”

“医生啊,我是瓶子b,小水瓶突然大出血啊!”

“出血多久了?”

“大概1,2个小时了。”

“有没有减弱的趋势?”

“没有。”

“她什么时候生的孩子?”

“半个月前。”

瓶子b加了一句:“医生,她失了好多血了,我们想去医院输血。”

“我必须跟病人自己通话。”(米帝所有医疗实践的第一准则是避免官司,这就是为什么你会发现所有的医生步步为营,永远按章行事,永远不给肯定答案,永远小心避免任何可能导致纠纷的细节。)

小水瓶已然明了这套规则,接过电话,“是的,是我自己希望输血。”

“你这种情况,很可能是胎盘结疤脱落引起大出血。我不建议你来医院,因为你现在来,医院肯定会给你清宫的。”

要不是失血太多,你肯定会看到小水瓶的血都秒冲脸上了.

“我是失血,干吗要清宫?!”

“美国医院对这种情况的标准操作就是这样——肯定会清宫,而且肯定不会给你输血的。你来了也是白来。”

我喀喀喀!!!~~~~~

“我的建议是你呆在家里继续观察。如果4-5个小时以上出血还没有减慢,再打我电话。”

我继续喀喀喀!!!

接完电话,告诉瓶子b和母亲医院去不得的原因,两人大怒痛骂米帝医疗怎么这样儿。

4小时后,小水瓶出血减慢,卫生间里堆的床单有一米高,祖国江山一片红。米帝医疗又一次用血淋淋的现实印证了毛主席的教导“靠天靠地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8 14: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8 14: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8 19: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8 19: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8 19: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09: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内部人看问题还是深刻,其实从病人和医生两个角度看来,中国的主要特点是低层次、高覆盖率的医疗服务,对于基础疾病处理,问题不大。当然现在也有很多私人医院在国内开展业务,总体趋势还是区分出高中低档,细化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9 09: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鲜花灿烂


    “同时,为确保医疗质量,医生为一个病人看病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因此,一个医生1天,只看不到10个病人。而中国的医生要赚钱为主,那就要拼命看病人,每个病人的就诊的时间就很短。”

    这主要是医生的收入计算方式不同吧,国外医生按时间收费,国内医生提成挂号费(相当于按件收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9 10: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鲜花灿烂


    有几个熟识的同学和朋友还奋战在北京的各大医院里(但是别找我挂号),的确,有的很年轻就有了处方权甚至上了手术台,比如牙科大夫,这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但是,这样给了年轻大夫锻炼的机会,从他们内行的说法,中国的外科大夫远比同龄的外科大夫经验丰富,主要是因为做手术的机会多,而且也没有外国大夫那么保守。当然这样一定程度导致了医患纠纷的增加。花兄别骂我,我也是听他们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9 10: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鲜花灿烂


    的确,一般医院的大夫英文都不怎么好。开玩笑的。主要是他们的保险很难cover中国的医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9 10: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9 10: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9 10: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9 11: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别听那些医生整天骂娘,真要他辞职看看。。。。。整天说什么有本事不要来看医生,你反问他,有 ...
鲜花灿烂 发表于 2012-3-29 10:44



我知道的情况,这只是正规收入水平。一二线城市三甲医院拥有处方权的医生实际收入是这个水平的三倍以上。

另一个一直喊穷的部门,中小学校,也是同样情况。名校校长没有百万以上那是不正常的。班主任和老师各有生财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9 14: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的情况,这只是正规收入水平。一二线城市三甲医院拥有处方权的医生实际收入是这个水平的三倍以 ...
henry 发表于 2012-3-29 11:37
没有监管,现在医生收红包都变常规了,还会主动提醒患者。前一阵亲戚做手术主刀给5k,其余的加起来又是五六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9 17: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9 17: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4-9-30 11:39 , Processed in 0.01508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