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1613|回复: 8

温州九成家庭和个人参与民间借贷(此类新闻日渐增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8 15: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一”长假期间,不少温州中小企业主为民间借贷的资金链危机而忧心忡忡。受访者普遍表示,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难,“逼迫”企业不得不选择高利率的民间借贷,而温州庞大的民间借贷市场如今已经牵连了当地的家家户户。
近期温州越来越多的企业主“跑路”已经引发了高层的关注。随着政府的最终介入和多项扶持政策出台,中小企业阴霾的生存困境或将迎来曙光。
“十一”长假期间的温州,气温骤降,阴雨笼罩着城市上空。不少温州中小企业主的心情和天气一样阴沉,越来越多老板“跑路”的消息和对整个资金链或将断裂的忧虑搅得一些人人心惶惶,熟人见了面都会私下议论着各处听来的最新消息。
10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温州调查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并明确提出提高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的容忍度以及加大财税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等措施。至此,已持续半年的温州中小企业主跑路和跳楼情况引起了高层关注。
中小企业主跑路成潮
自今年4月以来,温州中小企业主“跑路”事件不时见诸报端。有媒体报道称,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甚至跳楼的温州企业主仅9月以来就高达25人。他们要么借了高利贷,但营业利润抵不上所需偿还的高额利息;或者自己担保的巨额资金连本带息难以收回。
“跑路企业主和停工企业的数据没有办法完全统计,有名有姓的都是比较大的企业,那些小微企业根本不在统计范围内。”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对记者表示,加上小微企业,跑路、停工和倒闭的企业远不止上述数字。
“我从今年1月份就开始呼吁政府部门关注温州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却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周德文介绍说,“上半年已经有一些企业处于停工或者半停工的状态,但这些都是没有名气的小企业,所以没人理他们。”周德文一直向记者重复说,如果早点开始采取措施或许就不会蔓延成现在这种形势。
银行利息高昂融资无门
东信集团董事长王崇焕对本报记者表示,温州中小企业资金链危机波及的范围很广,从东信集团的感受来看,企业最大的压力来自于过高的银行贷款利率。
“目前企业实际的贷款利息已经达到了15%-20%,而一个正常企业的回报率在10%左右,这就等于所有的利润都不够给银行的,温州企业主为什么不想做实业了?就是因为做实业总是亏损。”王崇焕称尽管不难从银行中贷到款,但是如此高的利息却令企业难以承受。他算了一笔账,一个企业若贷款20多亿,按照现在实际的利息算,每年就有3亿左右的利息要交给银行。
“企业的资金越来越紧张,我们这些搞实业的信心都不是很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主对记者表示,目前他的企业从银行中贷款仍然较难,即使贷到款,企业也没有那么高的利润支付利息。
周德文指出,目前大部分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主要是由于银行和民间借贷对企业的逼迫。他介绍,“我们有一个会员企业也倒了,他的事例非常典型。这个企业主欠银行5000万元,银行承诺先还钱然后再贷给他。因为没有那么多现金,他就先借了短期民间高利贷来还给银行,结果还款后银行变脸不再贷款给他,民间高利贷还不上,他只有跑路了。”
浙江时代商务律师事务所主任邱世枝认为,除2008年金融危机余震的影响外,4万亿救市政策对中小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亦是不可推卸的影响因素。“4万亿下来后,政府加快投资、银行也不计风险地贷款,有些企业经不住诱惑,贷款几个亿投资房地产和太阳能,现在来看这两个行业都一落千丈,信贷用完了,又不能让企业倒闭,只能转向民间借贷市场,高利贷由此进来,也就是毒药进来了。”
庞大的民间借贷市场
企业从银行贷不到款,便转向温州发达的民间借贷市场,而跑路或跳楼的企业主或多或少都与民间借贷市场有些瓜葛。温州模式一直被作为民间金融的试验田和榜样,规模庞大的民间借贷为温州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途径,同时也自身具备高收益和高风险的特性。
随着今年以来国家控制通胀、流动性不断收紧的影响下,温州民间借贷空前活跃,借贷利息一路疯涨。周德文称,目前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已经超过历史最高值,一般月息3-6分,有的则高达1角,甚至1角5分。年化利率高达180%。
据报道,央行温州中心支行上半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有89%的家庭或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
而来自温州官方的文件也首次证实,当地民间借贷规模占民间资本总量六分之一左右,且相当于温州全市银行贷款的五分之一。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民营企业和普通家庭的闲置资金。这些钱当中,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仅占35%,用于房地产的占20%,停留在民间借贷市场上的资金规模高达40%(440亿元)。其结论是,“民间借贷已成为楼市后的首选投资替代品”。
邱世枝指出,民间借贷市场都是地下操作,很难做准确的统计,在温州有一部分人自己没有钱,募集到钱后以高利息放出去;另一些人本身有做工业的平台,在温州有很大的厂房就比较容易拿到银行贷款,工业利润下降后,为了补贴工业的亏损就把从银行贷出来的钱以更高的利息放出去。这种现象在温州普遍存在。“温州的服装业、打火机、眼镜、皮革等基本上是无利可图的,所以他们就发展非主营业务,倒卖人民币搞个差价也算是非主营业务之一。”邱世枝说。
“民间借贷的资金来源复杂。”周德文称,由于过高的利润,这个巨大的市场吸引着各路资金,其中有人专门长期从事民间借贷;上市公司的资金;也有国企和公务员的资金。民间借贷的过程也非常简单。
多项扶持政策将出台

目前,温州中小企业生存状况终于引发各级政府关注。9月29日,温州市政府出台了多项解决中小企业债务危机问题的措施,其中包括要求银行业机构不抽资、当地政府抽调25个工作组进驻市内各银行,防止银行抽资压贷导致中小企业资金断链。温州市银监局也已要求当地各家银行调低贷款利率,最高上浮不能超过30%;如企业财务危机牵涉多家银行贷款,银行间要“同进同退”,不得单独抽资。
10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国庆节长假中赴温州考察中小企业生存状况。他表示,“跑路”和“跳楼”在温州毕竟是极少数。他要求政府明确将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加强对中小企业民间借贷的监管和引导,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高利贷化倾向,妥善处理企业之间担保、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
次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轰动一时的跑路的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于10月5日回到国内,谈判企业重组事宜。业内人士预言的温州中小企业倒闭潮因政府的最终介入而渐显曙光
发表于 2011-10-9 08: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9 14: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不是很清楚他们的资金链到底是怎么断的。。
说是老高80%,90%的债主都是官银,贷款去向8、90%都是房地产,
从老早之前(危机之后)就有报道说基本温州那边都不做实业了,开工就赔钱,拿房地产的盈利来补漏;天涯上有个帖子,是个广东开厂子的人,跟浙江厂子是竞争关系,一直很纳闷浙江工厂报的价格可以低到连物料成本价都不到的程度,他们是如何盈利的?后来才知道, “温州人根本不是靠工厂赚钱的,他们的工厂只要有事做,看起来红红火火的,就可以了,赚不赚钱无所谓,他们主要是用表面上看起来订单很多的工厂做抵押来贷款,然后拿贷款去干别的。”
可能也有些盲目扩张的

调查的新闻稿里,温总提到, ““跑路”和“跳楼”在温州毕竟是极少数,这种现象值得重视并且要认真加以解决,但不要夸大。这次困难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5: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的新闻调查,就说的温州的事。08年危机重灾区是东莞,现在是温州了。
温州现在大部分工厂开起来赚钱的不多,就算赚钱也是很少。
老板辛苦一年赚了1000多万。不如老板太太在上海等地买房,几年下来能翻好多倍。

商业实体高度发达之后就进入资本时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1 12: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在温州谈温州        作者: 正在喝咖啡



现在温州问题的焦点好像都集中在了金融体制,这些都是那些不了解温州、不了解这次老板跑路深层次原因的新闻媒体的炒作和跟风。作为一个在温州的企业中高层管理层,太了解这次老板集体跑路的原因了,可以说金融体制被当成了替罪羊。商业银行的本质还是赚钱,没有利润的事情不会去做;除了赚钱,还有就是风险,贷给大企业总比贷给小企业风险要低,贷给国企总比贷给私企风险要低。但温州的情况是国企没几个,大部分的贷款还是贷给了私企,笔者上一家服务的公司在银行的长期贷款就有大几个亿。包括现在跑路的这些企业,谁在银行没有贷款?信泰集团,银行的贷款也有几个亿啊。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温州银行业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023亿元,比年初新增506.38亿元,增量居历史第三位,新增本外币贷款占全省全部贷款增量的13.1%。再加上其他的一些渠道如银行承兑汇票、企业上市融资等,上半年的融资规模超过7000亿。所以说银行没给贷款那是在损银行了。


今年的信贷吃紧是全国范围内的事情,为什么偏偏就温州这么多老板跑路呢?同样经济发达的江苏、山东、广东等没有这样的现象。这还得从温州人的性格说起。
温州人的性格就是逐利性,什么赚钱就做什么。这几年在温州谈得最多的是什么?是楼市、矿产、太阳能。因为温州的产业结构是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且以外向型经济为主,随着这几年人民币的升值、劳动力成本的提升,企业利润越来越低。比如那个信泰集团,眼镜产业一年才2.5个亿,员工就有3000多人,这还赚什么钱啊。于是这些企业主纷纷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其他暴利的行业上,最多的就是房地产、矿产和太阳能。房地产就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这边流传的一句话就是老公开厂辛苦做一年还不如老婆炒一套楼赚得多;矿产是这两三年转行比较多的,但要命的是山西实行民退国进后,很多炒矿的还没有拿到转让金;太阳能是从07、08年开始很多企业主去做的,也有要命的是遇到了金融危机,多晶硅的价格从08年初的300多万一吨到现在的80多万一吨,最低的时候有过40多万一吨。因为新的投资有一个投产期,有的项目可能到现在都还没有产品出来,就遇到了今年的信贷偏紧,所以很多人就开始民间融资啊,炒来炒去,这就是个大窟窿,觉得填不上了就开跑。


笔者看了下跑路名单,可以归为几类:一类是放弃了主业做其他的导致资金链跟不上,去借高利贷跑路的,这些公司规模比较大,比如列入跑路名单的信泰集团,就是涉足房地产、太阳能行业,三旗集团涉足的行业更多,甚至还有红酒,要命的是他如果做红酒贸易还好,偏偏去做红酒酿造,这个投资就大了去了;一类是中介人,就是自己的上家跑路了,自己也跑了,这些人本身是做贸易生意或者开小厂的,一年一两千万谈不上规模;一类是因担保或参股担保跑路的;最后是其他原因跑路的,如赌博欠债等等。


以总的说来,这次温州现象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是对一窝蜂投资的惩罚,是优胜劣汰。不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怎能让企业主有风险和忧患意识呢?所以个人觉得国家没必要太多关注和金融政策上的支持,就算现在增加温州1000个亿的信贷规模,还是起不到多大作用,只会掩盖问题。说句不好听的话,就算国家帮助了,就算他们东山再起了,只不过是增加了他们炫富的机会而已,于国家税收、于产业结构没多大作用,还不如去改善民生来得实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1 13: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问过温州做生意的朋友,他认为很多报道都是夸大性的,事实上,除了借债放贷的一小部分人以外,大部分温州人根本没有收到影响。由于信泰集团是眼镜行业的老大,老板跑路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政府才会介入,防止事态扩大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1 13: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各自都有各自的理由,都拎得清,反正媒体是惟恐天下不乱的。天哥是想抄底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2 11: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fx.caixun.com/content/20111012/NE02va30.html

这个新闻也可以参考,摩根士丹利认为的目前的焦点和幅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6 13: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房地产没有崩,为什么温州就有跑路跳楼的了?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864662.shtml

“其实做什么都无所谓,关键在于用高利贷买抵押物,再用抵押物向银行贷款,这种操作杠杆太大了,风险也很大,雷曼都倒了,温州的能不倒?”


该作者认为温州的高利贷跟次贷性质差不多,杠杆上加杠杆= 杠杆太大!没有余地,一个调整就给破了。
(让我想起那个传说中的万群,5万到最大浮赢2000万再后来08年3月初的不太大的调整就game over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4-9-30 01:39 , Processed in 0.01288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