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1383|回复: 7

转:三公消费是维系忠诚体制的对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2 21: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blog.caing.com/article/17381/

三公消费是维系忠诚体制的对价
王涌 


在中国,三公消费问题久治不绝,原因在于官僚阶层在中国社会治理结构中的特殊地位。中国的政府本质上不可能是小政府,因为它是至上而下的集权体制,它必须大,才能保持必要的平衡,它的运行是建立在一种隐蔽的忠诚体制之上
高昂的行政成本实质上包含着维系忠诚体制的对价,本质上是一种财富分配规则,如何能消减?
3月,北京市财政局公布全市公车数量。截至去年底,北京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有数为62026辆。此举再次引发民众对公车消费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公车消费每年高达3000亿元,超过全国每年的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的总和,甚至超过军费开支。
中央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3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其实,关于三公经费问题的关注与监督历时已久,但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愈来愈严重,为什么?制度不严?管理不善?监督不力?还是另有深因。
首先,制度不严是一个问题:
在中国,公车消费近半为公车私用,公车私用已成为官员习以为常的特权,但是,在国外,公车私用却是官员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禁区。2009年7月,时任德国卫生部长乌拉·施密特在西班牙阿利坎特度假时,公务车失窃,她公车私用的行为因此曝光,进而断送了政治前途。1995年,意大利西西里岛墨西拿市市长朱塞佩·布赞卡与妻子外出旅行,私自使用公务车到达游船停泊的巴里市港口,2002年被判6个月监禁。法治之严明,后果之严重,令人惊叹,但在中国却如天方夜谭。
其次,管理不善也是一个问题:
从管理的角度看,可完善的空间很大,国外在公车管理上许多经验可以借鉴。例如美国,政府的公车数量受到严格控制,一个工作人员近千的联邦政府的部委,公务用车也只有几十辆。
一周前,笔者在华盛顿特区参观了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SEC),办公大厦安静地坐落在联合地铁站(Union Station)旁,见不到前呼后拥的公车往来,城市轨道是工作人员公务交通的主要工具,然而,SEC的工作效率和成就却是举世闻名。
美国联邦总务署还开发公务用车管理信息系统,与定点加油站和修理厂联网,实时获取车辆行驶里程、加油数量、维修项目、费用支出等信息与数据,并公布于众。还对公车实行标志管理,在车上喷涂专门的颜色和图案,并标注“仅供公务使用”字样和隶属部门的名称,强化监督。
其实,这些严厉的制度和有效的技术学起来并不难,但这只是问题的表面、事物的皮相。“小政府和大社会”的社会结构,辅之民主与法治的现代制度,才是遏制高昂的行政成本的基础,但在中国并不具备。在中国,三公消费问题久治不绝,原因在于中国政府的社会治理结构的独特性,在于官僚阶层在中国社会治理结构中的特殊地位。
中国的政府本质上不可能是小政府,因为它是至上而下的集权体制,它必须大,才能保持必要的平衡。中国政府也必然是河马式的政府,政府主导社会经济各项事务,触角深入社会经济各个角落,必然导致高昂的行政成本。
公车消费只是问题之一角,背后折射的是中国政府运作的行政成本问题,它巨大而可怕。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中国财政行政事业公用经费支出每年增加1000多亿元,政府行政开支20年来已经增长了近百倍。公车消费加之公款吃喝和公款出国,费用总额占国家行政开支的30%。
集权式的大政府模式使得关于三公消费的一切监督和管制失效,所谓社会舆论监督和中央政府监督或形同虚设,或变形瓦解。
第一、所谓社会舆论监督只是加大了政府的化妆成本。
实践证明:在社会舆论监督的力量无法彻底透视和纠正政府的灰色行为时,社会舆论监督的最终结果只是增加政府的另一种成本,那就是化妆成本,政府需要拿出人力、财力、物力对付媒体与舆论,各级政府都有常设机构时刻准备扑救舆论之火,以粉饰太平。
在实践中,政府也逐步摸索出一套化妆技术,语调之轻柔,文体之明丽,说理之动听,政府在“监督”下正变成一个风度翩翩的绅士,但野蛮的饮食习惯却无大变。
2006年的中非论坛期间,北京曾封存了49万辆公车,而今北京市宣布北京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有数仅为62026辆,亦有化妆之妙。
悲哉!社会舆论监督。
第二、所谓中央政府的监督无法真正伤筋动骨;
中国政府与政权在本质上并不是基于法治的运作,也无法依赖传统的政治运动,更多的是建立在一种隐蔽的忠诚体制之上。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负责,中央政府需要让渡充分的利益于地方政府,才可以换得忠心,整个政权才得以维系。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个别官员的腐败行为,可予以无情杀戮,以杀鸡儆猴,但是,对于作为一个整体的地方政府必须保留或无奈地默认相关特权。况且,国家公务员工资普遍不高,所以,一切必须在工资外补偿,三公消费就是其中之一,至于其他诸如饱受诟病的公务员的医疗、养老、经济适用房政策,乃至金额巨大的政府课题,更不及细说,只是同一清单上的另一项而已。
高昂的行政成本实质上包含着维系忠诚体制的对价,本质上是一种隐蔽的财富分配规则,如何能消减?
悲哉!中央政府的监督。
大政府模式使得中国政治与社会的治理过度地依赖官僚阶层,使得三公消费等怪相丛生,更值得注意的是,反过来,官僚阶层的壮大又促使“大政府”更大,典型表现是,在中国的投资和消费领域,政府占据日益重大比例。中国政府似乎只有实施“政府主导的投资与消费”政策,才能让官僚群体在国字头的“投资与消费”的夜宴中欢饮,在“主导”中“雁过拔毛”,才能使整个官僚体制富有动力,从而维系整个政府。相比于三公消费,这是一个更大的黑洞。
我们忽然发现,“政府主导的投资与消费”政策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策略,它是政府的政治策略,更是生存策略。也许政府自身还没有意识到这一深刻的逻辑,但是,它已经被其附体,难以脱身了。所以,我们将在很长时间内看到这种奇怪而荒谬的现象:一方面,有关民生的教育、医疗和住房保障经费缺口巨大,另一方面,政府的三公消费却居高不下。
这就是三公消费绵绵无绝期的根源!
 楼主| 发表于 2011-4-12 21: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人想起《血酬定律》

solidtu来分析一下,这是什么集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2 21: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小撮精英协同一大帮子暴民打下来的政权,哪能指望他们洁身自好。何况才60来年,两代人,该死的还没死,其对立面的所谓资产阶级市民势力又还没形成政治力量,基础也不牢,甚至可以说连政治经验都没有……

还可以从一个角度说的话:中国这么大,为了避免内斗,执政者只好容忍贪腐来避免剧烈斗争的破坏性,来缓释可能的破坏性,老一辈对军阀割据的危害还是很清楚的。为什么曹操作为庶族地主阶级比较考虑下层劳动人民的利益,但是却被士族地主阶级的司马氏轻易取代了呢?我想就是因为穷人虽然人多,合起来力量大,但是根本和不起来。老师反复说人的素质……

共和国是中间状态,我还是这么觉得。要么素质提不起来,贵族精英们内斗,最后走向帝制或者专制;要么有点素质的人越来越多,想要分享权力和权利,那就会搞成民主;民主一般又不能在中国这种大疆域的地方搞,没准又会搞成分封制或者联邦制那种。这段完全是鬼扯了。

要分析他们的阶级和集团,我怕还要用20年功夫才行,现在就算能感觉到该从哪些地方着手,还是没那个水平没那些常识啊,连参与新中国建国的人的传记我都没看过,材料不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2 22: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H版,假设你是当家的,你说你最多能管多少人,多大地盘?不管你用什么手段,行政还是人事还是像卡扎菲那样给老百姓发钱分福利,还是用军队警察特务高压?

然后把地盘放大到全中国,你就肯定要用代理人来管。否则你就要和诸侯合作。你选哪一种?选诸侯的话,不出五代人,内战;选代理人的话,不出三代,上来一批腐败一批。

都不选,让老百姓自力更生自我管理?这就涉及到素质问题了。首先平均素质够不够?如果够的话,有没有素质差?如果有的话,素质差会造成人的境遇差距,表现为贫富差距。一旦人与人之间有了差距,那肯定会有诸侯自然产生。诸侯多了又开始交攻。为了避免交攻,组建统一政府。然后又回到上面的循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2 22: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4# solidtu

中国历史悠久,中央集权的帝国模式是挥之不去了。只能在这里面打转。

其实,说老百姓素质差,那不过是借口罢了。每年大学生一批一批,文盲率96%(印度60%)。可能等到中国全部都是大学生,还是不够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2 22: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5# henry
我是指素质差异,加上人多资源少。

我是想,以老师的所知和经验,老师已经说过这种全局性的话题了,我没有经验肯定说不好。看书完全是为了补充常识,和权当训练脑子。补充和训练之余,好的史家的书比最好的侦破小说还要精彩,所以也可以娱乐。

每次讨论到咱们不熟悉的领域,我就老是怀疑自己会形而上……不好意思往下说了。你看H版你自己的回复也反反复复改了几次,估计现在还是不满意,觉得有什么没说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2 23: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思的官家主义是很好的名字。很贴切。中国确实是有传统的,改变的只是个壳子,里面的核不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3 18: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一个重要的线索。
请看《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的第十三篇,南朝官制的变迁与社会阶级转变的关系。

      “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要求集权于皇帝一身。至于 如何集权,则视时代的不同而各有其方式。但有一点 是相同的,即在一个系统或一个机构中,名实不符;在 不同系统之间,此一系统的权力为旁一系统所侵夺。 这是一个通则,非仅止是南朝如此。不然,皇帝便很难 把大权都抓到自己手上。这个问题是容易理解的,如 果各个部门、各个地方、各个官吏都有实权,名实相 符,互不相妨,那皇帝还能有权?
      六朝到刘裕为皇帝,阶级巳起变化,楚子代替世 族做了皇帝。但九品中正制度还存在,贵族、髙门谁都 不想伊职位低的官吏,九品中正制度多少还能起到保 证他们做髙官的作用。皇帝也不可能把他们从高级职 位上都驱逐出去,无论哪个皇帝,还需要他们的支持。 于是皇帝便从机构上想办法。国家机构在古代,是保 证君主专制的工具,如何设置,如何利用,权力都操于 皇帝。
      ―般说在南朝,高门仍做大官,寒族做小官。君主为与贵族争权,在同一个系统中,把重权寄给原系微 不足道的小官。这种小官既为重权所寄,渐次变成真 宰相大臣。”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7244231.html?from=like
这里是pdf的下载。

这起码是冗官贪官的一个源头吧。还有其他源头的话还可以找。
我以为我们讨论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会有冗官和贪官,及其支出巨大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4-9-29 11:42 , Processed in 0.01290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