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2885|回复: 22

[转贴] 罗杰斯育女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9 14: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上帝,我拥有一个女儿,学着中文,钱存在瑞士,还持有大量白银和黄金。在座的朋友如果有一个差不多大的男孩,您应该把他带过来见一见我的小女儿。


                                                                        ——杰姆.罗杰斯




http://www.zhiyin.cn/hwb/2009/0408/article_62_1.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9 14: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来,在新加坡的南洋幼稚园,经常能看到一个年过六旬的外国老头接送幼女的身影。令人惊讶的是,这个老头竟是世界投资界的传奇人物、国际著名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他被股神巴菲特称为“对市场大趋势的把握无人能及”,而如今他对爱女的人生投资方式,更是成为富豪圈里的佳话。
  2008年12月,罗杰斯的《投资大师罗杰斯给宝贝女儿的12封信》一经出版,就在世界范围内刮起了一股旋风!一时间,投资大师如何为女儿投资成了世界众多父母瞩目的焦点——


                           为上幼稚园,搜遍全世界
  1942年10月,吉姆·罗杰斯生于美国南部亚拉巴马州的一个普通家庭。从耶鲁大学毕业后,罗杰斯继续在牛津大学深造,后来进美国陆军服务。退役后进入华尔街工作,1970年,他与合伙人共同成立了面向全球的量子基金。此后的10年里,该基金赢利超过4000%,而同时期的标准普尔指数只上涨了不足 50%,他创造了至今为止无人能超越的投资奇迹。1989年至1990年,他开始实施自己一生的梦想:驾驶摩托车环游世界,其间跨越了六大洲并创造了吉尼斯纪录。在环游世界途中,他也没忘记在所经过的国家继续投资。
  直到1998年,55岁的他邂逅了29岁的丹麦美女佩奇·派克后,他这种狂热的工作状态才得到调整,他们的爱女也来到人世。这让人罗杰斯欣喜若狂,他不仅给女儿取了小名叫“happy”,还给她又起了个中文名字“乐乐”。从此,只要女儿需要,他可以放下手头任何事,随叫随到。他常用中国名言形容自己对女儿的态度——俯首甘为孺子牛!
  随着乐乐长到3岁,罗杰斯却有了新烦恼——他不知道哪个幼稚园最适合女儿?他的眼光并不局限在美国和欧洲,而是全世界。于是,他开始了世界大搜索。而符合他标准的第一要素竟是——要有良好的华文环境!
  圈里的朋友推荐了纽约贵族幼儿园,盖茨的孩子都曾在那就读。罗杰斯却不以为然,因为在贵族学校就读的孩子,接触面太窄,并不适合自己女儿的成长。
  “那就去英国吧!”又有朋友向他推荐。然而,考察了之后,他发现英国教育出来的孩子虽然绅士,但都很刻板,让人感觉到暮气沉沉,这样的孩子是跟不上世界潮流的。
  那阵子,罗杰斯的朋友们都知道,这个金融大鳄在餐桌上缄口免谈一切金融问题,却对各国幼稚园和小学的状况热切询问。他甚至对一个香港的朋友说,他立志要让女儿到上海读书,并且早就给女儿请好了来自中国苏州的保姆。
  就在他为乐乐四处寻找幼稚园的时候,佩奇带着3岁的乐乐回到家乡丹麦,打算让女儿在丹麦上幼稚园。罗杰斯顿时急坏了,他立即赶往丹麦。他难以理解妻子的选择,一个人口只有700万的国家,又如何融入世界呢?佩奇却认为他小题大做,罗杰斯耐心地向妻子解释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举的例子竟然是中国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
  见妻子难以理解,他就武断地把孩子带回了美国,那是他们夫妻第一次争执。此后,佩奇也不再过问孩子的教育,她认为罗杰斯或许是心血来潮,折腾累了,就安静了。然而从那之后,罗杰斯又把目光瞄准了亚洲,印度、日本等国家,但还是难以找到最适合女儿的幼稚园。
  佩奇原以为丈夫会放弃,可让她想不到的是,2004年,罗杰斯突然对她提出到中国永久居住的想法。佩奇完全不能理解,那是一个和美国完全不同的国家,别说是孩子,就是大人也可能一时难以适应。而罗杰斯却告诉她,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只有在那样的国家,女儿才能受到最好的教育。天啊!又是孩子,佩奇对罗杰斯的狂热非常不解,他这是爱护孩子?还是又一次把孩子作为了投资对象呢?那时,他在自己的《风险投资家环球游记》序言表示:“在我游历的116个国家中,我最喜欢中国,很想在中国上海定居。”


                          为女学华文,富豪做义工
  然而,罗杰斯也不能完全忽视佩奇的意见。他规定保姆只能对女儿讲中文,他甚至希望女儿在学会讲英文之前先学会讲中文。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罗杰斯开始用日记的形式,记录女儿的成长。可中文毕竟是一种难学的语言,保姆更不是母亲,乐乐的学习兴趣并不高。
  为了提高女儿的兴趣,罗杰斯决定和女儿一道学中文。父女俩牙牙学语让佩奇也开始对东方古国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她同意跟着罗杰斯到中国上海的宋庆龄幼稚园考察。那里完善的教育方法和淳朴的民风让他们觉得很满意,可佩奇毕竟是在欧洲长大的,她很难一下子适应中国的生活习惯,她也不会说汉语,不会用筷子,母亲都不适应,孩子怎么会适应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9 14: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后,罗杰斯夫妇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前往新加坡考察。佩奇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花园城市:这里空气清新、学校教华文,医疗卫生好,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完美的城市。的确,新加坡有85%的华人,中华文化在那里有着长期的影响,罗杰斯觉得这是佩奇适应中国的一个桥梁。于是,2006年他们得到了新加坡永久居住权。
  而在新加坡定居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新加坡的南洋幼稚园和南洋小学。2007年6月,罗杰斯打听到新加坡著名的南洋小学,于是前往听了王梅凤校长主持的小一报名讲座,王校长介绍这所重视华文,强调纪律,培养学生向上向善品德教育的学校。这场普通的讲座竟感动了罗杰斯,会后他紧紧握住王校长的手,一再请求她收留自己的女儿。
  王校长虽然认出了眼前的家长竟是大投资家罗杰斯,但也十分为难。后来罗杰斯了解到,学校现有学生400人,很多家长是怀孕了,就立刻打电话到学校报名,一般都在孩子入学3年前就报名了。之后才报名的,入学机会很渺茫。这可急坏了罗杰斯夫妇,新加坡又是个制度严肃的国家,怎样才能进校呢?
  罗杰斯不断请求王校长,但毫无进展。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有个热心的家长建议道:“可以做家长义工!但只怕你放不下架子!”确实,一个超级富豪、投资大师,如果到小学做义工,一定会成为一条重磅新闻。但罗杰斯还是兴奋地跑去找王校长,提出甘愿当义工,只要能为女儿争取优先权。王校长被罗杰斯的爱女之心感动了,答应了他的要求。
  在罗杰斯辛勤地工作下,女儿乐乐终于在等候名单上排到了158名,不过希望仍然渺茫。罗杰斯再次找到校董,一再表示对中华文化的喜爱,还表示他一定会坚持做义工。经过校董的斡旋,这才敲定了优先录取。可罗杰斯还是放心不下,因为女儿是否能适应才是关键!
  一天午后,乐乐像往常一样骑在罗杰斯的脖子上,罗杰斯故意问道:“宝贝,爸爸怎么老说不了‘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呢?”这是中国传统绕口令,也是乐乐喜欢的节目。女儿虽然只有4岁,却好为人师,她搂着爸爸的脖子说:“我知道了,你是想让我教你学中文。”乐乐的兴趣问题逐渐在罗杰斯的有效“投资”安排下迎刃而解了。



                               举家迁狮城,书信寄父爱
  为了乐乐上学方便,罗杰斯开始在幼稚园附近1公里内寻找住所。但接连看了40套房子,他都不满意。作为父亲他考虑得太细致,他坚信童年的时光,会影响人的一生。
  2007年9月,乐乐终于进入了南洋幼稚园,而罗杰斯夫妇却开始了他们的家长义工之旅。佩奇积极地为学校的英文课程贡献力量。而罗杰斯会帮助校园修剪花草,为此,他推掉了一些演讲。他的行为让校董大为感动:“我以为你只是说着玩玩!”罗杰斯却正色回道:“言出必行!”就这样他共做了近百小时的家长义工!面对媒体的好奇,他解释道:“我很高兴能通过家长义工来帮助乐乐入学,我觉得做义工并没有什么不妥,我可以边做义工边了解这所学校!”
  在幼稚园,罗杰斯非常低调,但还是有不少老师前来请教投资心得。罗杰斯态度友好,如果有人愿意教他学中文,他会高兴地像个孩子,乐乐也因此很受大家的喜欢。
  乐乐被排在的一年级的“尊敬班”,班级华文教师郑丽芳说:“乐乐的华语讲得很流利,人很好学,做什么都要做得尽善尽美。如果因为生病缺课,第二天到校,总是先把课业做好才玩。老师同学都很喜欢她。” 罗杰斯欣喜地看到女儿适应得非常好,而且克服了一些娇生惯养的毛病。而罗杰斯也不像其他富豪专雇保姆接送孩子,只要他在新加坡,他总会按时接送孩子。对待别人的不理解,他解释说:“这是纪律,我们不能要求孩子遵守纪律而忽略了自身的修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9 14: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是罗杰斯鼓励女儿学中文,可乐乐掌握中文后,在家几乎都说中文,罗杰斯带比画地还能了解大概,而佩奇却犹如听天书了。“我们是不是错了?”佩奇忍不住担心,确实,罗杰斯的行为也受到很多质疑,但他一直认为:一件事情如果遭受到众多的质疑,那就离成功不远了。
  他对佩奇说:“我们确实错了,我们应该同时也学习中文,孩子现在是我们的中心!”之后,他请来了优秀的中文教师,一家人都成了学生。罗杰斯是个不看电视的人,但他让女儿看DVD学华语和西班牙语。他说:“女儿看《灰姑娘》,不懂西班牙语版说什么,却可以看华语版来了解。她的华语比西班牙语行。”
  乐乐的进步不仅是语言上的,她在金融上的看法也深受父亲的影响,虽然只是孩童稚语,却也有主见。一次,乐乐在爸爸看财经新闻时说道:“美元并不保险,要让妈妈持有人民币!”
  2008年,罗杰斯的第二个女儿“小蜜蜂”在新加坡出生,而他随即作了一个让世人侧目的决定,卖掉纽约的资产,在新加坡长久居住。在外人看来,这是夫唱妇随,但他们夫妻内部却发生了争执。“纽约是我的第二故乡,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饱含深情。难道你打算让我们以后回到纽约时,充满漂泊感吗?”佩奇无法理解罗杰斯的决定。
  “只有专注,才能成事!”这是罗杰斯一贯的观点,他在资本市场上投资是如此,在选择居住国家上,他更表现得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佩奇一怒之下回了丹麦。
  在两人分离的日子里,罗杰斯给佩奇写信道——要知道把两个女儿扶养成人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探险。乐乐还在你肚子里的时候,我已经替她准备好一张世界地图及一个地球仪,还有一个小猪扑满。当然,我也会替碧儿准备好。这般深情的父爱终于唤回了妻子的支持。
  在新加坡,罗杰斯除了为世界知名媒体撰稿外,还必须到世界各地巡回演讲,但再忙他也会抽出时间陪伴家人,而且他找到了更好的方式来表达爱意。他用写信的形式为女儿积累财富,因为信里包含着他对投资及人生的理解,更包含了他浓浓的父爱。
  其实,让孩子学中文,只是他教育的一部分,他把毕生的智慧和浓浓父爱都浓缩在《投资大师罗杰斯给宝贝女儿12封信》里。他教育孩子不要受别人影响;他的孩子可以不听他的话,但必须遵守道德伦理;还有拥抱理想、终生储蓄及善于在普通的信息里发现机遇等等。罗杰斯已经为乐乐准备了5个小猪储蓄罐,乐乐也储存了不少钱。罗杰斯还为11个月的小女儿开了银行账户,有瑞士的,也有中国的,却没有美国的银行账户,因为他并不看好美国经济。
  在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采访的时候,罗杰斯说:“我是一个喜欢读历史的人,据我所知,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能够大起大落四五次之多。我看埃及,只兴盛了一次,罗马只兴盛了一次,就连英国也只兴盛了一次。中国却兴盛了四五次,他们当然也有过四五次的衰败。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能耐,也许是这个国家的基因使然吧。”
  看来,投资大师不仅仅对中文有兴趣,更对中华历史倍加崇拜。“我会在新加坡至少居住12年,直到孩子们都小学毕业,我最大的梦想还是去中国定居!”


  罗杰斯的行为是否正确,需要时间去验证,但他对女儿浓浓的父爱及对中华文化的推崇,却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冷静睿智的投资大师内心最温情的一面。罗杰斯这样寄望于女儿:我不在乎她们成为什么,只要她们做她们喜欢做的事情就行。如果她们喜欢做饭,我希望她们能拥有一家饭店;如果她们喜欢成为园丁,我希望她们能有一个花园;如果她们喜欢投资,我希望她们成为投资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9 15: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国人加入中国籍或者来中国定居很难吗?

我这个城市买个80平的房子价格大概最低50万就可以了

这个外国人连50万都没有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9 15: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国人加入中国籍或者来中国定居很难吗?

我这个城市买个80平的房子价格大概最低50万就可以了

这个外国人连50万都没有吗?
xuyuxm 发表于 2010-12-29 15:00


这个外国人   老有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9 15: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媒体所言非虚,其所言所行同老师常讲的如出一辙。。。看大国兴衰周期,还那么执着,不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9 15: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育”女心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9 17: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9 17: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人家是来赚钱的。

曾经有一段,西方人大量涌到非洲,那时到非洲淘金很是流行。外国人现在流行到中国来,奔的也是这个,跟以前奔非洲去一个道理。无须过度理解,不然就成YY了。人家喊你叫一声“靓女”,就觉得自己真是美女了,其实不过是想跟你做生意搭个讪。

在中国如果赚不到钱了,罗杰斯还会去别的地方,也许是印度,虽然印度很不讲卫生,吃东西会拉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9 23: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大家做任何事情都是先考虑成本,这点全球都一个样子。
既然罗杰斯要来,就说明我们这里有吸引力,不过问题是如何更合适地完善自我的竞争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30 10: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故事里面,我看到两点:

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

一位大师对中国复兴的肯定。

正如二战后的美国人赶上了美国最好的时代,我们这代人也会赶上中国最好的时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30 16: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找找那十二封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30 17: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rogers不来中国住,主要原因是空气太差,食品安全没保障,有记者采访他是这么说的。
看来他有生之年是难以实现这个愿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17: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 《12封信》,摘录两小段儿:

“政府兑汇率与黑市兑汇率之间的差异大小,代表了这个国家的问题有多严重。这是一个指标,就像人发烧的温度越高,病情就越严重。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黑市美元的汇率可以比政府公订的高出50%,因为当时中国有各种问题而且正历经一段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几年之后,这个差异降到25%;到1999年,更只剩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17: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 《12封信》,摘录两小段儿:

“一如我在前面说过的,假使你对自己的工作没有热情,它就只是工作。但是除了一个可以满足你的工作,你还需要有梦想。当我5岁开始第一个事业时,我认为赚钱是很有趣的事,但我并非真的有个更长远的计划。

随着持续的努力工作之后,透过工作我接触到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人,这才发现我的梦想是尽可能的探索和学习,所以在37岁时,我开始骑摩托车环游世界。

你瞧,当你刚开始做一件事时,并不见得有一幅具体图像或对未来的想象;但是只要持续保持热情,在真正热爱的工作上努力,你一定会找到那个梦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9 17: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这样,日本一直到1995年都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即使在1990年后的五年内,日元都有持续的升值压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17: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 《12封信》,摘录两小段儿:

“再举另一个例子,1970年时一桶原油才3美元。大部分的“专家”认为油价不会上升,许多人甚至相信新的工业技术,如钻油的钻头、深海的探油及海平面采油,加上在阿拉斯加、墨西哥及北海发现的油矿,会进一步压低油价。但是,仔细的研究发现石油供给会远远赶不上需求。知道原油价格终究会上升的理由再简单不过了:供给减少的速度快于新的原油注入市场的速度。

1971年左右我之所以投资在原油上,是因为当绝大多数人认为油价会继续下跌时,我的研究支持我自己的“普通常识”:油价会上升。到1980年,一桶原油的价格是35美元,比我投资当时足足涨了10倍!到那个时候,每个人--包括当时低估原油价值的人--都拼命嘶喊着要投资原油。很显然的,市场过热了,大家一窝蜂地探油。在1960年代发现的油田现在开始生产上市了。当小车越来越流行时,汽油的需求量随之减少,人们开始自我调节。到1978年,产量超过消耗,这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供给大于需求。所以我就卖出手上的股票,直到1998年才再投资到原油上。

1998年当我重新投资原油时,原油一桶不过15美元;10年之后,它已经涨到超过100美元一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17: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 《12封信》,摘录两小段儿:

“所以我就卖出手上的股票,直到1998年才再投资到原油上。”

hubaermi 发表于 2011-1-9 17:46



这句翻译得应该有问题,我觉得原文可能是“shares”   不应该是“股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17: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这样,日本一直到1995年都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即使在1990年后的五年内,日元都有持续的升值压力。
henry 发表于 2011-1-9 17:41


日元? 愿闻其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4-9-29 07:24 , Processed in 0.01522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