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1031|回复: 1

ZT:黄山的英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4 11: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山的英雄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老愚 2010-12-23 (www.ftchinese.com)

张宁海警官如果没有坠崖,这就只是一条正面社会新闻,皖沪联动的救助佳话。18名渴望冒险又略显鲁莽的大学生,会被社会责备几句,但那一定是呵护——我那鞭子轻轻地打在你身上。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人都知道,大学生具有社会宠儿的属性,出于对其活力与能力的半看重与半顾忌,政府一直呵护有加。他们的一举一动牵动治国者的神经末梢。

他们和政府的游戏,有如调皮小儿和保姆的关系。总体乖一点,不时耍点小脾气,恰恰能赢得监护人的欢心。

几年前,我在某门户网站上班,常年沙哑着嗓子的副总编辑传授点击率提高术,其一便是关键词“大学生”——标题里“一定要找出它,如果是女大学生就更好了”。说来也不新鲜,年轻又有姿色的“失足妇女”都无师自通地扮作“女大学生”卖春了。

在每年毕业生总数达到六百万以后,大学生群体更显出在国家维稳天平上的分量了。

探险,刺激又浪漫,由清一色大学生组织的驴友团队,具有社会驴友难以企及的优势:不幸出了事,总会有人买单。在潜意识里,组织者和参加者都明白,总会有人来拯救自己。

所以,当出现异常天气,被风雨惊吓之后,就会露出脆弱、慌张的本色来。那个导航仪落水的细节颇能说明问题,自称经验丰富好汉居多的登山队,缺乏照顾救命宝贝的机灵劲儿,那么重要的一个东西轻易就能掉进水里,由此埋下祸根。

按照描述,形势并非有多么严峻,但却有人恐慌了,害怕了,然后私自拨通了后方亲人的电话。大四学生、复旦登协前会长唐清威回忆称,当时之所以选择报警,是因为队员们身处河谷旁边,地势险峻,手机信号非常微弱,有些队员很着急,就向家长发出了求救短信。家长报警,才有了后来的大救援。可以想象报警时的惊慌,那种气氛迅疾传染了复旦大学的主管,然后便是沪皖联动。在保护特殊群体方面,政府相关部门的反应总是让人放心的。

即使如此,也未必就会发生悲剧。安徽方面出动的200多名警力,很快就找到了惊慌失措的探险队员。

下山路上,张警官一手打手电,一手扶着女学生,腾挪之际,一脚踏空坠入深渊。这个细节令人震惊,参加探险队的女生柔弱至此,完全是娇小姐逛景来哉。

没有能力自我保护的登山队,就这样把死亡扔给了别人。

如果没有记者“淡淡esse香”的现场记录,事情也不会演变成不可收拾的局面。从该记者的新闻眼睛里看过去,张宁海的遗体被搜寻出来,抬下山,18个复旦大学生很平静。“甚至连我们的采访都是追着问的,他们说要回上海。一路跟到他们临行的车前,一个男学生过来说,不好意思,要上车了。接着,把车门重重地关上。”

这位记者慨叹,“那一刻,有些东西比天气还冷。”

随后他(或者她)又连续更新了数条微博,为张警官的牺牲感到不值。揭露复旦学生在获救现场“无情无义”的微博,转发高达4800多次。

紧接着是更多的佐证:校内BBS上的夺权密语截屏,某些人反驳诘难的片言只语。复旦论坛上还出现了斥责做出立即下山决定警察的言论,“做这个决定的人就是最大责任人”等等。

名校,大学生,冷血,年轻的警官——甚至没来得及谈恋爱,自学英语云云。在那样年轻美好的生命面前,精英大学生们轻如鸿毛,他们根本不值得救。

作为从复旦校园走出来的读者,坦白地说,我在看网上不断发酵的这条新闻时,心情是复杂的,我虽为学弟学妹们“无情”、“冷漠”的表现所震惊,但内心里并不希望事实就是如此——因为我对人性还抱有隐约的期待。我不相信他们就这样冷血到无药可救。

终于有他们的声音了。媒体报道称,参与探险活动的蒋姓同学说,事发后他们的心情也十分沉痛,离开前还特地等到牺牲民警尸体运下山,见了最后一面才离开的。他解释说,当时大家从山上下来,身心都很疲惫,所以不愿对媒体多说什么,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很冷漠。一位陈姓同学表示,“出事后,因为不安和内疚,一开始大家回来只想躲起来,没有及时向遇难民警的家人表示道歉,现在想想很后悔。” 唐清威表示,18人下山后得知张宁海牺牲,当即强烈要求两件事,一是送别遗体,二是要见张的父母。当地政府认为暂时不要去见,因为张家父母并不知道儿子已经牺牲。于是,队员们在寒风中送别了张宁海的遗体,然后踏上了回上海的车。

母校强大的声音出现了,新闻中心主任解释道:是学校和沪警方做出的决定——让学生回校,而不是停留在当地追悼英雄;所谓“夺权帖”可能是老会长对新会长的嘱托。

最重要的声音出现了:张宁海警官的父母说,儿子是人民警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他的职责,要学生们不要太过自责。

如此一来,媒体记者们也就看不到忏悔的泪奔场面;又是学校不让肇事学生接受记者采访,要给他们进行心理抚慰辅导。记者们理解不了挫折后学生们的心理,他们愿意躲避起来,让时间平复不安和内疚。媒体要快,要感恩和英雄,缺一个主角,他们的文章就不好看了。

网上有自称事发时就在黄山现场的记者,夸奖复旦新闻中心方主任“立场坚定、处事果断,回答严谨、应对有方。”该人士称,方调动各种资源,特别是复旦新闻系毕业的记者,成功地进行了媒体公关。

舆论催逼的结果是,坏事终于变成了好事。张警官的父母一下子有了十八个儿女,他们声称要募捐200万元侍奉刚认的“爸妈”,还将有一个以死去儿子命名的基金。张宁海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安徽青年五四奖章,被追认为共产党员、革命烈士。

事情似乎是顺着那个被揭发的复旦军师ciang的公关方略而推演。“复旦的新闻人若能在更广泛的媒体上客观地报道这件事,针对复旦的情绪就会很快消失。” 他建议,复旦应该趁此机会将同安徽的关系巩固起来,民警追悼会可以有校长或副校长参加,要多带几个院长和系主任去,让人看出诚意。在此基础上,顺便争取生源和巩固其他关系。“最终,化坏事为好事是必然的。”

大学生们被曝光的冷血话语里有一句话是——“警察就该为纳税人服务”。话没错,但此时此地说却该掌嘴。“为纳税人服务”当然是他们的本分,但你能如此坦然吗?

在特殊国情下,张警官的牺牲可以令一些官员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好处。按照一位知情人的说法,事发当天上午,安徽省长批示,说要总结经验教训,照顾学生、做好善后。“他们不希望此事闹大了,毕竟有人牺牲了,他们甚至希望延期报道此事。”不好的“插曲”被媒体拱成光荣的事件后,自当别论。一位安徽网友的留言或许能传达出其中的况味:“胳膊拧不过大腿,咱黄山人穷志不短,最少咱家出了张宁海这样的警察,他让安徽黄山的形象被放大。复旦18蠢驴让上海显得渺小无比。”

学弟学妹们,你们真的很幸运。如果在美国,你们可就惨透了。一位热心网友给你们列出了一份相当冗长的赔偿清单:200多名警察和其他人员的工资、这次救援的花费、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的罚款、任何可能的救援人员的伤病费用、张警官一生的估计工资(包括考虑到他可能的升职, 可能的加薪和奖金)并包括利息;如果张家父母愿意的话, 可以打民事官司,索要精神损失费;如果张家父母和当地政府愿意的话,还可以追究复旦的责任——为什么没有管理好一个学生组织的活动。

18名复旦学生以及还想如此探险的大学生,请记住张宁海同事的话:“我的兄弟牺牲了!我们警察也是人,也有父母,也有亲人……希望大家能吸取教训,珍重自己的同时请珍重别人的生命!”

“我来给你们照路,你们跟着我走。”这是张宁海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1982年7月11日,大学生张华为救落进粪坑的乡下老大爷而献身,引发了一场如此牺牲到底值不值的大讨论。一个值钱的生命去救一个不怎么值钱的生命,到底值不值得?有相当多的人认为张华的救人动机无可厚非,但却“不值得”: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张华的死是一种损失;一个大学生的价值应当在更能体现其才能的方面去实现。如果说,这个问题的提出,是漠视生命无平等观念的写照,那么,二十八年后,当网友断言“为救18名复旦学生而牺牲的24岁民警死得不值”时,大学生们当作何感想?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11: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大学生毕业后的工资比不上工地上的建筑工人,那是不是张宁海警官死得很不值得?
张警官是好样的。就是死得不值。要说,他也是体制内的弱势群体。到哪儿都分三六九等啊。进了体制内,也不是万事大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5-1-12 13:41 , Processed in 0.01129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