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2222|回复: 12

[转贴] 李稻葵的书呆子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 21: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稻葵的书呆子气

刘罡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新科委员李稻葵教授最近就中国利率以及中国的总体经济形势发表了看法。他警告说,中国经济正面临过热风险,或正处于过热边缘;他说,中国调整存款利率的条件基本成熟,应小幅提高存款利率。

虽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是中国决策层的顾问机构,李稻葵的这些看法肯定有机会“上达天听”,但不是我非要说丧气话,李教授的观点恐怕难以得到决策层的认同。首先,中国经济面临的过热风险和二次探底风险究竟哪个更大,从温家宝总理近日的一系列讲话中,我们不难揣知决策层更为强调的是后者。温总理在东京发表讲话时说,中国现在退出经济刺激政策为时尚早。他说,世界经济仍然有“二次探底”的可能,因此要做好“二次探底”的准备。虽然温家宝同一天也曾表态说,控制通货膨胀必须成为中国经济政策的重心,但他却并未对此展开论述,反而话锋一转说,国际主权债务风险可能尚未结束,中国对外贸易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仍须时日。这两个不利因素更有可能导致中国经济二次探底,而非通胀失控。

经济过热风险和二次探底风险到底哪个更大,客观地说,这是个尚无定论的问题,李稻葵提出他的观点自然有其理由,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的哈继铭等经济学家则从5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的下滑中看出了中国经济的寒意。他们在研究报告中认为,一系列内外部因素正导致中国经济面临显著放缓压力,因此呼吁宏观调控政策需要更灵活掌握节奏,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对中国决策者而言,虽然这两派的观点都有其道理,但如果从政治考量出发,他们难免会更倾向于呼应哈继铭一派的看法。原因很简单,从国际上看,人民币汇率问题是中国领导人绕也绕不过的一道坎,本月晚些时候在多伦多举行的G20领导人峰会上,中国搞不好会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手压人民币升值的困境。如果中国明确将反通货膨胀列为自己的第一要务,那将更难有理由反驳他国要人民币升值的要求,因为人民币升值显然有助于缓解中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也正是由于这层政治原因,从常理判断,中国在人民币升值前不会启动加息进程,而现在也显然不是人民币升值的理想时机。人民币升值和加息都有紧缩经济的作用,如果在人民币升值前加息,有可能导致热钱以更大规模流入中国,从而给人民币造成更大的升值压力,假如这时政府顶不住压力被迫让人民币升值,则很有可能出现温家宝总理所说的“多项政策叠加的负面影响”。反之,如果先让人民币升值,假如幅度拿捏得当,则同样可以起到给经济降温的作用,这时也许就没有加息的必要了,自然也可以免去因加息而吸引新一波热钱的涌入。当然,李稻葵的原话是“中国调整存款利率的条件基本成熟……目前没有调整贷款利率的迫切要求”,但只上调存款利率而不上调贷款利率,这样一来吸引热钱的效果产生了,抑制经济过热的效果却难以充分发挥,情况岂不更糟?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另一角度理解李稻葵的意思:他说,中国目前的实际存款利率为负数,上调存款利率以保护储户利益可以稳定通货膨胀预期。表面上看,此举既能稳定通胀预期又不致产生过强的紧缩效应,似乎是一个两全之策,但仔细品味便不难发现,这一做法除了降低国有银行的利润外,对于解决中国经济的当务之急起不到什么实质作用,而这也是李稻葵观点难以得到决策层呼应的国内因素。政府为刺激经济而大规模透支老百姓的购房能力,已使房价问题超出了经济范畴,成为了一个攸关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从目前形势看,只要房价不稳定下来,政府就不得不继续推出楼市新政来给房价降温,这些政策手段对于降低通胀预期的效果要远比上调存款利率来得直接而显著,政府犯不着搭上国有银行的利润而走弯路。在中国一系列银行都在等着大规模融资之际,出台一个会显著降低银行利润却对解决迫切经济问题帮助不大的措施,似乎不是一个聪明的政治抉择。

综上所述,李稻葵认为经济面临过热风险、应上调存款利率的观点虽然在学术上未必站不住脚,但政府决策层决定是否呼应一种学术观点时会首先从政治角度考虑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李教授这些学术观点未免书呆子气重了些。
发表于 2010-6-2 21: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把所有经济学家首尾相接地排成一队,他们也得不出一个结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3 13: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樊纲的理念是 宁要通胀不要通缩。
所以去年樊纲在里面

李稻葵的意思是 目前宁要通缩不要通胀。

今年李 替换了 樊

通胀或通缩都是一个政策的目标工具

无所谓对错。
用那一个的时候,就让那一个出来。

说不定过2年樊又进去了,李又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3 13: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经济过热和二次探底是一对风险。硬币的2面

只有出现经济过热,才会出现二次探底。

没有出现泡沫,就不可能出现泡沫破灭这种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3 14: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xboy版,我个人不同意您的看法。历史无数次的证明,人性是非理性的,几乎不会存在“中庸”的增长或衰退,不论是在中国这种半集权经济体系内,或是在美国等西方民主制度内。

经济的增长必然是过热与调控相伴而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3 22: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赞同你的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4 10: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的肯定。

我本人没有冒犯您或其他朋友的意思,只是就事论事,大家能够得到最接近于真理的结论就好,嘿嘿,换句话说,就是得到最接近于市场真实情况的结论,有利于赚钱就好。:lovelines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4 12: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众所周知,经济学家有着许多分歧。古人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在了解经济学之前,不妨听一听他们的争论,或许会对我们了解这门学科有好处。

    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们说:从长远看……(以下省略若干字)
    凯恩斯说:从长远看,我们都死了!
    黑兹里特说:那些坏的经济学家要我们置之不理的明天,转眼就变成了今天。长远并不那么遥远……
    在1998年美国年度经济会议上,经150位经济学家投票,凯恩斯被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排名第二。不过有经济学家提出,如果以“最伟大”这一标准来裁定的话,弗里德曼则为第一。
    投机大师索罗斯、科斯托兰尼都对凯恩斯推崇有加,巴顿.比格斯更是称凯恩斯经济学把世界从衰退中拯救出来。
    为批判那些死守教条的人,凯恩斯在他最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篇末写到:那些相信自己在智力上不受影响的实干家,往往是那些已经过世的经济学家的奴隶。那些当权狂人听信的流言,其实只是几年前一些末流文人狂妄思想的结晶而已。
    而曼昆在《经济学原理》里面引用了凯恩斯的原话之后说道:一点也不错,现在影响公共政策的“末流文人”往往就是凯恩斯本人。

    就像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与量子物理学争论过程中说过的那样:过去我反对权威,现在,他们把我作为权威来反对。所以讨论经济学问题,谁也用不着打着反权威的旗号来把自己打扮成斗士。最好还是像罗素先生说的那样:嫑迷信任何权威,因为在任何一个权威背后,都有一个反面权威。
    心平静气地来看一下,经济学家的分歧并不像常人想象中的那样大,没有哪一个分歧是针对同一事件看法截然相反的。只不过是有的强调长期,有的强调短期;有的宣扬自由经济,有的要拯救危机。基本上是鸡同鸭讲,各说各话。
如果把经济体比作一个人的话,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的观点基本是“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小病小灾从长远看还能增加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但是遇上大病,他们就束手无策了。
    甭管凯恩斯用的是迷药还是妙药,总算把资本主义从大病的危机边缘拯救回来了,让马克思预言的腐朽和垂死都没有发生,反而越活越滋润,后来的所谓危机,基本都属于富贵病一类了。仅此一点,就足以奠定凯恩斯的历史地位。萨缪尔森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凯恩斯的《通论》奠定了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但是,我们都知道,虽然良药苦口利于病,可但凡是药三分毒。妙药能治好病症,迷药能减轻痛苦,而给健康人磕药,那是要磕出病来的。凯恩斯主义只能用于一时,不能用于一世,只能解决短痛,往往导致长痛。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针对病症做出更加深入的剖析,帮助我们解决药物依赖性。在一个凯恩斯主义盛行的年代里,弗里德曼几乎是个人赤手空拳地让这个世界承认了他的“货币数量化理论”,即通货膨胀起源于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他的理论,从50年代时的遭受世人嘲笑,到数十年后,“历史终于向他低头”。
    如今,虽然还有许多疑难杂症有待解决,但经济学也像医学一样不断进步,在许多方面达成共识。连社会主义的中国,也急切地希望获得市场经济国家的认证。
    最后,还有一种特殊的分歧: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儿子,治好了常年来父亲诊所看病患者的老毛病,却遭到父亲的训斥:“混帐,你以为你聪明能干?也不想想你这些年读医学院的学费是怎么来的!”。这,就是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4 12: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的肯定。

我本人没有冒犯您或其他朋友的意思,只是就事论事,大家能够得到最接近于真理的结论就好,嘿嘿,换句话说,就是得到最接近于市场真实情况的结论,有利于赚钱就好。:loveliness:
虎皮老猫 发表于 2010-6-4 10:32


互相学习

我认为经济学本身没有什么真理之说。

经济政策本身好像也没有真理之说。

但是一定的经济政策,必然带来一定的后果。
我们需要知道的就是这些个真理。尤其是对市场的趋势的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4 14: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xboy版,怎么看现在汇市、股市、大宗商品?我的看法与Midas老师的正好相反,比较困惑,所以请您和其他同仁指点一二。

1.2009年投放天量流动性、实施猛烈财政刺激政策,只能使经济稳定下来,不再继续快速下滑。打个比方,经济就像一个彻底“喝醉了的人”,虽然可以用浓茶暂时醒酒,但要彻底清醒过来需要时间,而且这个人在彻底清醒前还会继续闹腾。所以,2010年经济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现象,历史上也如此,而且长期看,经济肯定会恢复元气开始新一轮的上升,我对未来3-5年的股市并不悲观。但问题是2010年经济下滑的过程中,从年内的角度看,市场是要下的,股市、大宗商品,但因为这与未来几年的大势相反,所以下行空间很难把握。我个人不同意妄言2000点、2200点是底,因为底是市场走出来的。这是我与Midas老师判断有分歧的地方之一。

2.我认为对于A股市场和大宗商品来说,唯有中国的经济增速下滑到中央政策再次转变,才可能出现向上的转机,这个情况目前尚未发生,所以这两类资产还是要继续向下的。坦白的说,我在观察中国的经济数据,等中央的政策调头。这与Midas老师偏乐观的看法不同。

3.就汇市而言,我同意进入夏季后,欧美可能进入一个宽幅震荡的区间,但是在欧元区没有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彻底根除隐患的处理办法前,市场的空头还会继续搅风搅雨。而且,很明显的一点是,美国虽然双赤字严重,但它的经济活力不容忽视,它的生产效率增长也在多年来一直高于欧元区,所以,我认为欧美在宽幅震荡后继续向下的可能性大。当然这可能要等到秋天欧美价格完成突破后,才能有结论,我个人同意索罗斯的做法,判断市场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跟着市场变化调整自己的头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4 19: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期,几个月-1年以内:

个人认为在目前的国家的政策下,地产新政和清查地方融资平台会使得这个期间的投资大幅下降。
国内A股,我认为还要跌。跌幅不好说。温种说要做好二次探底的准备那意思就是1700点吧。
哪工业商品也要大幅下跌。需求也会减少。


目前温总说政策的“两难点”也就是 到底是让地方政府破产还是让老百姓破产!
因为这些年已经把钱都花了。
7万亿或10万亿现在就是谁来买单,债权人还是债务人。
现在的问题就是这个钱谁来还。谁来承担。
就像希腊的债务,最后欧元区整个来承担。




这个我们只能观察。反正决策是他们定的。
目前的决定是要让地方财政破产。保不准过一段他们又转向了。那我们也跟着转向。

总之,股市也好,商品也好,判断跌幅的关键,就是政府的政策的力度。
我觉得这次的力度目前看还是比较大。
所以一旦政府的政策开始转向,我们也要转向,绝不能死抱着一个固定的预测。




祝好运!

我对汇市还是门外汉,从历史来看,汇市的主要投机思路就是做空。做空一个货币赚钱的机会和数目远比做多的机会大。
现在欧元暴跌,因为这种一张纸的东西,理论上的下跌空间是无限的。
所以我的看法是,与其谈论欧元什么时候涨,不如谈论美元啥时候跌。外汇是对冲交易
在美元下跌之前欧元不会上涨。

美元去年贬值了一轮后,现在暂时稳定的阶段,人民币锁定美元,
美元、日元、人民币 目前在中国货币的收缩下,目前保持稳定。

货币的贬值就是贬一轮后会稳定一段时间,好比借了一笔钱,可以花上一段时间,在花完之前,好像问题都不严重。

判断市场、预测趋势是交易的前提。调整头寸是属于交易中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的问题。
都很重要。

互相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4 20: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想说的就是,midas老师传授的是一种原理,这种分析市场的原理和方法是有用的。
也是很好的方法。

但不是说,掌握了这个原理,就能每一次都能准确的预测市场。
更不要说准确预测市场的幅度。

在这种原理、和方法下,每一次市场发展的重点、焦点都不一样。

只要能够理性、客观 的看待市场,都算不错吧。

2005年中国A股跌破1000点,在我印象中,几乎没有任何人,任何分析师,做出过这个预测。

当然,我们不一定要准确的预测市场 才能赚钱。

所以不要拘泥于 谁的预测更准。
我的看法是都有看准的时候,也都有看不准的时候。
无论这次是 midas老师看准了,还是你看准了,还是我看准了,这都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我认为这是我们对于市场分析的应有的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4 22: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有道理,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5-1-11 10:57 , Processed in 0.01262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