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投资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Midas上证50ETF+商品期权+期货+股票现货指导服务网站公众微信平台
查看: 2460|回复: 4

[转帖]纪念川军 ——川军悲壮的抗战纪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9 16: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纪念川军 ——川军悲壮的抗战纪实   
        成都,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而对于60多年前60多万巴蜀英烈来说,四川,一个走了再回不来的故土。   GMD眼中的“杂牌军”,GCD眼中的“GMD兵痞子”   没有碑,没有名号、没有荣誉,只有默默的牺牲和曾经被毁的塑像,却赢得无数的悼念—光荣的川军。
  最纯洁的部队——一心为民族独立抗击侵略,最纯洁的部队。心无杂念,不求占地盘。相对国共两军,算得上高尚。   最单纯的部队——主动请缨,热脸去挨冷屁股。走路出川,没有武器弹药补充,到处受排挤。远没有GCD会讲条件。
  最勇敢的部队——武器比GCD的还差,都是四川土枪,还打阵地战。说起:“肉包子打狗”,老泪纵横是川军老人的真实写照。川军伤亡64万余人。
  川军都是土生土长普通的四川人,喜欢悠闲恬静,而大义面前敢赴死,大多数没有出过川,只为了在危急关头担当起拯救民族的重任。天下已然大乱,武器太差,补给、指挥、任务一遍混乱,一接触即阵亡几千人,才发现为国牺牲原是如此之近。川军拿出了四川人的气概,从山西到湖南,从上海到重庆,8年里无数川军战斗在城市乡村,牺牲在异土他乡。   解放后,川军的主要工作是蹬三轮、泥水匠、做小生意,一辈子无人过问。   抗战胜利60周年,让我们记住他们?   附:川人抗战(简转)   在八年抗战中,300万川军出川抗战,64万多人伤亡,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冠!谨以此文纪念在抗日战争中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川人。
  一、300万川军出川抗战   1935年5月后,蒋介石主力部队进入四川,试图吃掉四川军队。GCD紧抓统战工作,鼓动川军停止内战、上前线。周、朱、叶等赞誉抗战的决心。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了!"   8月25日发布《告川康军民书》,号召四川军民为抗战作巨大牺牲:"全国抗战已经发动时期,四川人民所应负担之责任,较其他各省尤为重大!川军各将领纷纷请缗抗战。   1937年9月5日,成都少城公园内人山人海、战旗飘扬。四川省各界在欢送出川抗敌将士。   "此行决心为国雪耻,为民族争光,不成功,便成仁,失地不复,誓不回川!""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颇有易水送别之慨,少城公园内数万军民泪如雨下、掌声如雷。
  抗战全面爆发后,川军七个集团军,另有一军一师一旅共40余万人,先后开赴抗战前线浴血奋战,此后8年中,四川省在抗战中征集壮丁达300万人以上。这个数目加上出川抗战的川军,总计约350万人。四川8年中有350万人出川抗战,也就是说,每十五六个四川人中就有1人上前线;全国抗日军人中,每五六个中就有1个四川壮丁。据资料统计,抗战8年,川军牺牲巨大: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的五分之一,即阵亡26万多人、负伤35万余人、失踪2万多人,总计64万余人,又居全国之冠。
  新津县的爱国模范、72岁高龄的高尚奇,十分痛恨日本侵略者,他将4个儿子中的3个先后动员去参军抗日,仅留老三高光田在家做小生意维持—家六口人的生活。
  "模范父亲"的安县王者成,送其自动请缨出征的儿子王建堂时场景更催人泪下:他赠送给儿子的竟是一面"死"字旗!他在白布旗正中写了个大大的"死"字,旗子左方写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于,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1943年是抗战最艰苦的阶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四川在1个月内征4.5万名优秀知识分子当兵,飞赴印缅补充远征军。四川无数大中学生和公教人员群情激昂"泣请从军",很快就有4万多人奔赴前线。
  二、川军伤亡64万余人
  日本军队武器精良及其残暴的"武士道",当时是威震一时的。但川军中从将军到小兵,无数人出川前都预立遗嘱,誓死报国。   1937年10月15日,刘湘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说:"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
  带病出征的刘湘,在抗战前线吐血病发,1938年1月20日,刘湘去世,终年仅48岁。死前他留有遗嘱,语不及私:"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刘湘力主抗日、抱病出征的壮举,为他晚年写下最光彩的一笔。   打内战时的川军,很多人是"吊儿郎当双枪将"(破枪加鸦片烟枪),被认为是当时中国"最糟的军队","不堪一击"......但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却在"抗日救国"感召下,出川后军纪严明,沿途鸡犬不惊,深受各地民众欢迎。抗战八年中,川军担任的前线战场,约占全国十分之二,打了无数恶仗,付出最惨烈的牺牲!
  我查阅繁多史料,川军中广大将士"不把日寇驱出国境,誓不生还",催人泪下的动人事例举不胜举。抗战八年中,川军为挽救国家危亡与日寇鏖战,牺牲巨大。据何应钦的统计:四川出川将士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的十分之二,即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共计64万余人,居全国之冠!
  三、后方民众共赴国难
  八年抗战岁月漫漫,由于四川这个"大后方"是"陪都"所在地,所以负担巨大。抗战最困难时期,估计四川负担了国家财政总支出30%以上。战时粮食奇缺,全川物价暴涨。成都1942年12月至1943年1月,一月之内米价上涨3倍以上,粮、糖、盐、火柴等,都曾限量供应。几千万四川普通民众都挣扎在饥寒线上。
  万般困苦艰难的情况下,四川百姓们仍加紧耕种、生产,支援前方。抗战军队的军 火枪械,穿的军衣等,当时主要是靠待遇菲薄的四川工人日以继夜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川江上赤裸上身的航运船工,吼着悲壮的川江号子,积极运输部队、军粮、难民和军需、民用物资。
  据国民party中央宣传部发表的不完全统计,抗战中四川各地献金总额为5亿多元。这些钱,是四川人民一滴一滴地挤出来的血!这笔巨款,有力地支持了抗战。
  日本人深知"中国大后方"四川的重要,对四川的轰炸前后持续了6年多时间,四川老百姓承受了巨大灾难。从记事起,"跑警报"这三个字就是父辈嘴巴头常唠叨又很有KB味道的名词!
  抗战后期,盟军加大配合中国空军作战的力度,从1943年12月起在成都周围的新津、邛崃、彭山、广汉、温江、德阳等地,新修或扩建轰炸、驱逐机场,工程浩大艰巨,共动员民工150万人参加。   就是这些衣衫褴褛忍饥忍饿的民工们,流血流汗,硬是凭着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和简单的原始工具,在半年时间里就修建好各个机场。1944年6月16日,第一批B29轰炸机群从成都附近各机场起飞,飞到日本钢铁中心八幡市上空投弹,八幡霎时变成火梅。这是从中国第1次完成远程轰炸日本本土。到这一年底,从成都附近各机场起飞的B29飞机对日本本土及其占领地共计投下BoB!!!3623吨,令日本法西斯胆寒。
  四、抗战精神永垂青史   当年300万川军,穿一双草鞋、扛一支"老套筒",带了川中父老的嘱托,一步一步走向生死未卜的前线。1944年7月7日,成都东门城门洞立了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设计的《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市民通常称为"无名英雄铜像"。铜像造型是一国民革命军人,着短裤、绑腿、草鞋,手握步枪,身背大刀、斗笠、背包,俯身跨步,仰视前方欲出征冲锋状,形态威武,长期为成都市民敬仰。
  我的家从小就住附近,幼时常听父辈讲传说:有年寒冬腊月沉沉深夜,有个衣衫单薄的穷军人走到城门洞边卖汤圆的小摊子前,看来是又冷又饿,埋头呼呼呼地只顾吃汤圆。眨眼间,穷当兵的却不见了!卖汤圆的小贩恍然大悟:当年出川抗战的川军苦啊,是那个赴国难牺牲的"无名英雄"从阴间来吃汤圆了!消息传开,百姓们都哭了:"天冷了,他又冷又饿,莫让他在阴间受苦呀!"于是一家又一家,流泪端来一碗又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到铜像前祭奠。童年时的我,听后哭了;行文此处,我两眼再湿。这哪是传说?这是四川民众对出川抗战牺牲将士的深切悼念啊!
  1966年"文革"时,这座成都标志性建筑,以铜像是"GMD兵痞"的罪名被砸碎。1989年8月15日,市政府将塑像重塑于万年场。川军出川后,最先进行的是川军第43军第26师和川军第20军在淞沪战场的血战。据何聘儒先生回忆:26师装备可怜,“一个连仅有士兵八九十人,只有一挺轻机枪和五六十支步枪。有的枪使用过久,来复线都没有了,还有少数步枪机柄用麻绳系着以防失落,武器之窳(yu禹)劣,可以想见。”日军飞机大炮狂轰滥炸,伤亡惨重,战士誓与阵地共存亡,前仆后继,毫无惧色。该师官兵英勇顽强鏖战七昼夜,多次击退日军进攻,被誉为参加淞沪抗战的70多个师中成绩最好的5个师之一。该师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惨重,全师4000多人,这场仗打完后仅剩下600多人!
  在内战中恶名在外的20军杨森部,这次也在淞沪抗日前线立下大战功。10月15日,804团奉命收复失掉的阵地。团长向文彬率部当夜恶战,夺回了阵地,但全团官兵,营长只剩彭焕文1人,连排长非伤即死,无一幸免,排长剩下4个,士兵只剩120余人! “就四川地位而言,不仅是我们革命的一个重要地方,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四川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实不愧为中国的首省,天然是复兴民族最好的根据。” ----------蒋介石,1935年  抗战爆发之前,全国共有国立、私立等高校108所,绝大部分集中在北平、上海、天津、南京等大都市。抗战爆发后,大部分遭战火破坏。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将沿海各高校内迁,并于1938年成立了全国战时教育协会,负责各地高校的迁建工作。从1937年至1939年,中国东部战区各高校除少数迁入租界外,大部分都迁往西南、西北等地,而最后集中在四川的计有48所,占战前全国高等院校的44%。
  1945年8月,八年抗战胜利。次年,国民政府颁布“还都令”,定于5月5日正式还都南京,其辞曰:……回念在此八年中,敌寇深入,损失重大,若非依恃我西部广大之民众与凭借其丰沃之地力,何以能奠今日胜利之弘基?……其对国家贡献之伟大,自将永光史册,永不磨灭。
    某种程度可以说,是四川人瘦削的肩膀撑起了国家倾斜的天空。中国外族全面入侵有三次,分别是蒙古,满清和日本。恰恰是这三次,四川的抵抗是全国最惨烈的。蒙古入侵南宋最早是从四川开始,持续了40多年。蒙古皇帝蒙哥就是在四川的钓鱼城被箭射死。当时整个四川的城市几乎全是废墟,而四川人坚守的是一座座建在山上的城堡。南宋皇帝在广东南海跳海自尽后,四川的钓鱼城还在继续抵抗。宋朝的3分之一财政来自四川,宋朝及以前的四川在文坛学界的地位仅次于中原。但是蒙古人的征服几乎毁灭了整个四川,从此四川文人出的很少。请问全国哪个地方像这样地抵抗蒙古人? 满清入侵在四川先后打了近百年,繁华的成都竟然成了一座荒废的死城,省会迁到阆中。满清直到乾隆才平定四川。当时80%的四川人死亡。清初,湖广,两广甚至福建有大量的移民涌入四川--这就是历史上说得湖广填四川。请问全国哪个地方有这样的惨烈?武昌起义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武昌的军队大部调到四川镇压四川人民的保路运动。 日本入侵,四川士兵占全国的3分之一,四川税收占全国3分之一;四川农民为抗战一年要交几次粮。四川人民的抗战献金也是全国之冠。更可贵的是四川军阀刘湘第一个通电老蒋要出兵抗日的地方军阀,而且四川军阀先后派出几十万川军出川抗战,死伤65万,请问国内哪个军阀能有川军的爱国和牺牲?没有四川,抗战能否胜利还是未知数!
            四川人现在穷,民工四海为家,处于被遗弃的边缘,因此有些人违法。但是大多数四川民工靠辛勤劳动赚钱,四川人当乞丐的很少--这就是四川人天生的骨气
发表于 2008-5-19 20: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历史简介


--------------------------------------------------------------------------------

【 2008-02-18 】 【来源: 综合 】



  远古时期

  根据古人类学的发现和研究,四川的史前时代发轫于200万年以前,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和地质学年代上的更新世早期。1986年10月,在长江南岸的巫山县庙宇镇本坪村尤骨坡发现一批包括上内侧门齿和下颌骨在内的古人类骨骼化石,经中国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其地质年代为更新世纪早期,距今200万年~204万年,人类学家命名为“巫山人”。

  在发现“巫山人”之前, 1951年,在长江支流沱江西岸的资阳县(今资阳市)黄鳝溪,曾经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头骨化石,具有明显的蒙古利亚人种的特征,古人类学家认为属于新人(晚期智人)类型,其绝对年代距今1万年~5万年,并将其命名为“资阳人”。

  四川境内迄今已被命名或被提议命名,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有三处:铜梁旧石器地点,位于铜梁县西北的张二塘村附近,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距今约25150+/-310年或21450+/-850年;鲤鱼桥旧石器地点,在资阳市孙家坝,距今约25100+/-400年;富林文化,在汉源县富林镇,遗址位于大渡河与流沙河汇合处的第二阶地上,距今约2万年。上述五处古人类化石及遗址的发现,说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在今四川地区从东到西的广阔地带就有人类生存与活动。

  “蜀”之释意

  “蜀”的名称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蜀的祖先据说是生活在黄河中上游的古代羌族的一支,他们沿岷江流域南迁进入四川盆地,被称为"氏族",并在成都平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传说中最早称王的是蚕丛和鱼凫,以后是柏灌。到了杜宇王朝,正是中国的西周时期;开明王朝则是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16年,秦国趁蜀国和巴国发生战争之机,派大将司马错率军南下,一举灭掉了蜀国和巴国,使四川地区统一于中华帝国的版图之内,古代蜀国的历史就此结束。此后,又因历代帝王都将统治巴蜀的最高治所设在成都,而成都为古蜀都,"蜀"也就成了四川地区的简称。因此,三国时,刘备占据四川称帝,史称"蜀汉";五代时,王建和孟知祥先后占据四川称帝,史称"前蜀"和"后蜀"。关于"蜀"名称的来历,史书记载中有两种说法:一说蜀就是蚕,是因古蜀王蚕丛教民栽桑养蚕,使四川成为中国最早养蚕的地方,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蜀是一种形态象蚕、但能螫人的毒虫,因此"蜀"很可能是商朝统治者对蜀人的一种贱称。

  到距今七八千年的时候,四川地区的原始先民先后进入新石器时代。其遗址分布很广,至20世纪90年代,发现已经达200多处,东起长江三峡,西至雅砻江、大渡河,北达广元、阆中,南及西昌、长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广元营盘梁。巫山大溪、广汉三星堆、西昌礼州等遗址。

  广元营盘梁遗址位于广元市东北川陕交界区的中子铺附近,其年代距今六七千年甚至更早,是迄今中国长江流域首次发掘的以细石器为特征的原始文化遗址。巫山大溪遗址,位于夔峡东口大溪与长江交汇处的三级台地上。同类文化遗址在长江中游及其支流的沿岸也有发现,考古学界命名为“大溪文化”。大溪遗址的绝对年代距今5300年~6000年,其早期为母系氏族公社的全盛期,晚期则是父系氏族公社的萌芽阶段。居民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辅以渔猎经济,已经有了产品交换关系。广汉三星堆遗址布于广汉市南兴镇的月亮湾三星堆一带。其第一期文化遗址的绝对年代距今4000年~5000年。发现有原始的木骨泥墙式房屋。居民己进入定居的农业经济阶段的西昌礼州遗址位于西昌安宁河东岸第三阶地上,相对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居民也是以农耕为主,器物特征与四川盆地及周边各地都不相同,属于金沙江流域的一种典型文化。

  上述新石器时代典型文化遗存,具有各不相同的文化面貌,说明居住于四川地区的原始先民,可能分属于不同的人类群体。他们共同创造了四川地区的人类原始文明,并与黄河流域以及其他地区的原始文明交相辉映,构成中华文明起源的曙光。

  民族风情

  概况:四川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远在青铜时代,这里就出现了灿烂的文明。四川地跨南北,又处于长江和黄河两大文明发源地之间,境内有长江横贯西南部和四川盆地,横断山脉纵贯西部地区,自古就是各民族东西和南北迁徙的重要通道。因此,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是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素有“民族走廊”之称。自有史记载以来,有数十个民族先后在这里活动、生息、繁衍和相互融合。目前除汉族外,境内仍分布有彝、藏、土家、苗、羌、回、蒙古、僳僳、满、纳西、布依、白、傣、壮等14个少数民族,共有人口460多万。约占全省人口3.7%左右的少数民族地区主要在西部高原山地和南部边缘山地,其中以彝族、藏族、羌族等最具有代表性。

  民族简介:四川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远在青铜时代,这里就出现了灿烂的文明。四川地跨南北,又处于长江和黄河两大文明发源地之间,境内有长江横贯西南部和四川盆地,横断山脉纵贯西部地区,自古就是各民族东西和南北迁徙的重要通道。因此,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是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素有“民族走廊”之称。自有史记载以来,有数十个民族先后在这里活动、生息、繁衍和相互融合。目前除汉族外,境内仍分布有彝、藏、土家、苗、羌、回、蒙古、僳僳、满、纳西、布依、白、傣、壮等14个少数民族,共有人口460多万。约占全省人口3.7%左右的少数民族地区主要在西部高原山地和南部边缘山地,其中以彝族、藏族、羌族等最具有代表性。藏族羌族彝族僳僳族回族苗族纳西族白马人白族傣族布依族土家族摩梭人蒙古族壮族满族

  四川民风

  说起四川民风,傅崇矩曾以成都为例,在《成都通览》中写道:“成都人有一种特别之性质,又未可厚非者,列如下:士类纯正,绝不闻革命谈。民俗淳朴,实难见桀骜气。乡风古板,尚不入靡珏派。”此虽较偏激,但从全川来看,四川人勤劳、尚武、恋乡、幽默、乐观、狡猾、坚韧、重信义、互助、好游耍、喜歌舞、爱摆龙门阵、信巫等特点却十分明显,举手投足间多蕴涵纯朴古风。故杜甫则一入蜀,便作诗感叹道:“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

  北方人入川,往往惊叹于四川人的勤劳。即便是巴掌大的一块地,也经营得有板有眼。莫说富饶的川西坝子,就是盆周山区陡峭的山坡上,也零星地分散着一小块一小块的耕地,所种庄稼整整齐齐,郁郁葱葱。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就向人们展现了大巴山区勤劳吃苦的山民形象。生长在山区的彝、苗、土家、羌等少数民族,也素以吃苦耐劳而闻名;川西高原上藏族更是驰聘草原,过着飘泊不定的游牧生活。但四川的物产富饶也使四川人较为安于现状,好娱乐游耍并爱摆龙门阵,如盛大的“春游锦江”活动,就是“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的表现。苏轼《和子由蚕市》称:“蜀人衣食常苦艰,蜀人游乐不知还。”黄炎培旅川时,就对民国时期成都人的好耍无聊作了一首辛辣讽刺的打油诗:“一个人无事大街数石板,两个人进茶铺从早坐到晚,三个人猪狗象一例俱全,四个人腰无分文能把麻将编,五个人花样繁多,五零四散,回家吃酸萝卜泡冷饭。”

  尽管四川人旧时生活艰难困苦,但性格中却似乎天生一种幽默、诙谐和乐观,纯朴之中又有一种狡猾气息,外省以此故称四川人为“川耗子”。这一民风在四川文艺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如川剧、清音、快板书、相书、金钱板、说笑话、谐剧等,颇为幽默,常引起观众阵阵发笑。四川方言也是如此,如今电影电视喜剧中还常插入一段四川话,妙趣横生。带有浓厚四川方言味的《抓壮丁》,其幽默与讽刺,使人难以忘怀。四川人平日里也喜欢“涮坛子”、“展言子”,很有趣味。即使生活于社会下层的乞丐、土匪之类也富有幽默与乐观,四川人就有句戏言道:“叫化子摆围鼓——穷作乐。”旧时处决犯人为砍头,有一“棒老二”临刑前,对刀斧手说:“哥子,快当点哈!”闻者俱笑。

  四川人在长期的勤劳中,培养出坚韧的性格,有时进而为倔犟、不服输。小儿打架,非要打赢不可,胜者那怕自己也被打得脸青鼻肿,得意之情仍溢于神色。抗日战争时期,川军出川抗战,虽脚蹬草鞋,身背斗笠,装备极差,但打起仗来,英勇顽强,台儿庄大捷就是川军打下的人称“川军打得”。建国以后的抗美援朝鲜以及对越对印反击战中更是有很多成建制的川军部队,四川人打起仗勇敢,不怕死,"无川不成军"这句话可见四川人打仗的厉害!嘹亮的川江号子,便是船工与激流拚搏之英勇气概的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0 07: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大元帅最多是四川人
当年打印度也基本全是川兵
老天不长眼睛
我要*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0 07: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川军在世界历史上最大的贡献,应该是几十年的抗蒙战争。那次惨烈的战役扭转了整个欧亚大陆的命运。蒙古大汗蒙哥在那次战役战死以后,再也没有统一的蒙古部落出现过。四分区烈的蒙古部落就结束统一欧亚大陆的进程。蒙军不再是威胁欧洲村庄的铁骑。意大利威尼斯的村民也不需要在水上造房子。德国的山民也不需要在山上造城堡。法国的村民也不需要跑到英伦海岛去避难。元朝的蒙古人不是很懂金融,以为纸币带来的通胀可以带来一千年的太平盛世。结果通货膨胀很快就结束元朝。那个致命的通货膨胀也是川人发明的纸币开始。过了5百年以后法国的金融专家虽然没来过元朝的中国,也是犯了同样的错误。结果酿成法国革命。

抗日战争时期,没有四川的话,不知道蒋委员长会躲在哪里进行曲线救国到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09: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川人从未负国,国人誓不负川
国难日
愿地震罹难的亡灵安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中华投资网

GMT+8, 2024-11-16 04:59 , Processed in 0.01212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